公共美育发展视角下美术馆数字化建设策略探究

2024-03-28 03:05李世纪郑曦
艺术科技 2024年5期
关键词:数字化建设美术馆

李世纪 郑曦

摘要:目的:美术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教育服务机构,一直承担着社会公共美育的重大责任。在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利用数字化手段推动公共美育创新发展是美术馆建设的重要方向。方法:文章通过分析美术馆建设对公共美育发展的促进作用及我国美术馆数字化发展现状,探索美术馆数字化建设中推动公共美育发展的具体策略。结果:美术馆通过营造美育环境、提升大众的审美能力、弘扬传统文化等能够推动公共美育发展。打造数字化沉浸交互式体验、常态化开展线上美育活动、开发地方文化资源数字化等可促进基于公共美育发展的美术馆数字化建设。结论:随着我国社会公共美育及数字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美术馆应以数字化建设为契机,创新手段与形式,充分发挥独特的公共美育优势,进一步推动全民美育的发展。

关键词:公共美育;美术馆;数字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J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5-0-03

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1],提出运用5G技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手段开发馆藏资源,发展“互联网+展陈”新模式,打造一批數字现代化美术馆、博物馆等展示重点示范项目,开展虚拟交互、艺术讲座等,实现美育的普及性和多样性。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美术馆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推动社会公共美育服务实现新突破。

1 美术馆建设对公共美育发展的促进作用

1.1 营造良好的公共美育环境

美术馆承担着展览、收藏、教育等重要职能,其教育职能的履行依托得天独厚的美育环境。首先,必须由专业的设计师负责美术馆的场馆设计和平面规划设计等,不仅要给人带来典雅大气的视觉感受,符合艺术规律,还要让看展观众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交流。不仅如此,美术馆在举办相关展览活动时,既要合理地统筹各藏品的摆放顺序,又要巧妙地布置灯光展台等,营造艺术氛围。通过别出心裁的设计,赋予美术馆突出的设计韵律美,增强艺术品的美感。例如木心美术馆,场馆内造型奇特的乱石与野草相得益彰,既典雅又疯狂,在这种环境下,大众步入馆内,就能够充分感受到简约美学所带来的艺术感受。所举行的艺术讲座、主题展览、美育交流等活动都依托美术馆独特的美育环境,从而为大众的精神生活以及美育发展等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

1.2 提升大众的审美能力

美术馆拥有大量艺术藏品,这些艺术藏品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通过在美术馆欣赏这些特色鲜明的艺术藏品,大众的审美能力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还能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并且,大众对于美的感受,通常是从对艺术藏品的直观审美感知开始的,其可进一步提升大众的审美感知能力。不仅如此,艺术藏品还是艺术家想法与情感的载体。从原始社会粗糙的石器到战国时期锋利的铁器,体现了人类对力量的不断追求,再到宋元时期陶瓷烧制技术的成熟,体现了人对美的追求。大众在欣赏这些艺术藏品时,不仅能够提升审美感受能力,还能实现情感升华,感知到艺术藏品背后的时代价值和人文价值。这是美育的最高境界,在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的基础上,促进心理和谐健康发展,积极追求并完善自我。

1.3 弘扬传统文化,彰显公共美育价值

大众参与美术馆公共美育活动,能够体会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等民族精神,这些精神以艺术藏品为载体,激励着大众不断前行奋斗,也进一步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了公共美育独特的育人价值。如浙江美术馆策划的“东方智慧:中华传统文化当代艺术展”,基于中国传统哲学体系,并通过国画、雕塑、书法等艺术形式体现,旨在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得到创新发展。

2 我国美术馆数字化发展现状

根据《“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出的要加快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各美术类文化机构借助多元的数字化手段,积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服务落到实处、做到深处,将“美”送到百姓手中。各地蓬勃发展的美术馆不仅积极完善硬件设施,还筹划建设数字美术馆,将藏品、展览和研究成果等资源进行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最大限度地向大众开放,并为大众提供公共美育。如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等都在大力发展数字美术馆。随着数字化的发展与建设,目前大多数省级以上公立美术馆都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并积极开展公共美育活动。

2.1 大众体验升级要求加强美术馆数字化建设

当前,传统美术馆的线下运营模式并不能充分满足大众新的需求,美术馆数字化模式的建设与创新变得愈来愈重要。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虽然美术馆创新了数字化呈现形式,但仍然以线上展览、作品赏析、在线课程、讲座、纪录片等方式为主,单方面传授知识技能,没有很好地满足大众的差异化需求。在未来,数字美术馆有更多突破当下想象的可能性,如全景式沉浸体验、增强现实的情境交互、个人虚拟美术馆等数字技术手段,这些数字化手段能够有效满足大众新的体验要求。如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融合,再现了饱经沧桑的中国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2.2 美术馆数字化建设关乎大众终身美育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副主任杨应时提出,“美术馆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公共艺术教育职能”[2]。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美术馆数字化建设能够更好地发挥社会公共美育功能,可以有效填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空缺,使人们在毕业之后能继续学习。通过数字化手段,美术馆可以将许多藏品数字化,并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进行推广宣传,使大众足不出户就能学习。美术馆数字化建设还可以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推广宣传,如互动视频等方式,充分吸引大众的注意力,进一步推动大众到实体美术馆参观学习。通过数字化手段,美术馆可以更好地发挥沟通家庭、学校与社会的桥梁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公共美育的职能,推动大众终身美育发展。

2.3 数字美术馆成为传统美术馆的延伸和补充

数字美术馆具有多元化、多媒介、多渠道、互动性等特点,可以有效地扩大公共教育服务的辐射面和影响力,使受众更广泛、方式更快捷、内容更丰富等[3]。其凭借这些优势成为传统美术馆功能的延伸。在疫情期间,大部分美术馆都暂停了线下展览与公共教育等活动,但通过数字化技术,美术馆可以通过线上展览、在线讲座等方式继续开展活动,这充分证明了数字美术馆是传统美术馆的延伸和补充。在区域美术馆资源严重失衡的情况下,一些美术馆利用数字化技术建设线上美术馆,公共美育的受众变得更加广泛,公共美育内容的呈现形式等也变得更加丰富,这些都是传统美术馆很难做到的。

3 公共美育发展视角下美术馆数字化建设策略

3.1 打造数字化沉浸交互式体验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系列高新技术的交叉和融合,主要包含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多种重要技术手段。近年来,许多美术馆运用数字虚拟技术来推动其数字化建设。如2023年4月29日,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开始试运行。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是国内首家以数字艺术为主要内容和运营方向的正式注册博物馆,以数字技术为基础,通过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展示艺术作品和文化遗产。作为全世界首个全景沉浸式的数字艺术互动大展,该数字博物馆的主题开幕展“梵高的世界”,突出沉浸式观赏体验,集中展示梵高一生的3000幅画作。展馆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分为8个沉浸互动区域。不仅设立了光影餐厅空间、美育课堂区、衍生品文创商店、向日葵花海、梵高的房间、绘画室等,还搭建了可以与作品互动的区域。梵高的房间可以利用AI实现交互,不但让静止的艺术动了起来,还通过声光电音的配合,提高观者的参与感。其发挥数字技术多元化、多媒介、互动性等优势,使观众在欣赏、交互的体验过程中,大幅提升了感官体验。

3.2 常态化开展线上美育活动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多数美术馆都推出了线上“云展览”“云公教”等美育活动,然而进入后疫情时代,美术馆从被动转向主动显得尤其重要。从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是美术馆发展的趋势,线下与线上结合发展可以相互弥补与相互促进。从国际发展的情况来看,美术馆、博物馆开展常态化的线上公共美育并非新鲜事。自2015年起,大英博物馆提供了名为“定义美”的系列虚拟展览,由英国历史学家和广播员丹·斯诺(Dan Snow)通过直播应用软件——Periscope广播进行展示,参观者可在虚拟展览环境中互动[4]。如今,线下和线上结合已逐渐呈现常态化趋势,要根植于我国美术馆公共美育的现实情况,进一步推动美术馆数字化建设,更好地推动线上美育常态化发展,以满足新时期全民终身教育的需求。疫情虽然限制了大众通过现场观展等进行美育学习,但又为美术馆将数字化服务模式融入公共美育体系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对于线上公共美育,从特殊时期的应急方案到新时期常态机制的转变,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这种常态化是可持续的,有利于大众终身美育的发展。

3.3 地方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开发

如今,凭借数字技术的特点与优势,美术馆可以迅速开展一系列线上美育活动,大部分美术馆都有自己的线上展览、在线讲座等。随着大众审美水平的提升,如何开发新颖有趣的美育活动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問题。对此,美术馆可以充分利用其区域地理优势,大力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民间工艺美术等,并将其转化为公共美育资源,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馆数字化公共美育活动。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对美育的高度重视,许多地方美术馆因拥有独特的乡土特色、文化资源,逐渐成为人们常去的公共场所,对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发挥着重要作用[5]。如广西、云南等地拥有丰富的民俗艺术资源,当地美术馆可以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传统节日、民族服饰等开发美育活动。在此过程中,选出最具代表性和易于理解的地方特色工艺,转化运用到社会美育中。最后,通过数字技术手段进行推广宣传,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开发地方特色美育资源,活化和传承传统文化,还能够展示当地的文化习俗,吸引大众到当地美术馆深入学习。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艺术与当代美育相结合,同时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以新形式、新内容等表现“非遗”的旺盛生命力,这无疑是民俗艺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契机。

4 结语

在当下数字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美术馆数字化建设变得愈来愈重要,这不仅关乎大众的审美体验,还关乎其终身教育。打造数字化沉浸交互式体验,开发一系列地方特色美育活动,并常态化开展线上美育,将公共美育充分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促进其常态化发展,无疑对促进社会公共美育发展有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文化和旅游部网站,(2020-11-18)[2023-10-23].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11/27/content_5565316.htm.

[2] 朱康有,马菁汝.首届社会美育国际论坛综述[C]//中国实学研究会会议综述汇编.中国实学研究会,2019:71-73.

[3] 杨应时.“后疫情”:我国美术馆公共教育的数字化走向[J].美术,2020(6):15-19.

[4] 石一洋.浅谈大数据时代博物馆的公共艺术教育功能[J].艺术教育,2023(3):253-256.

[5] 张彪,张艺加.乡村美术馆社会美育功能的践行路径[J].美术,2021(12):146-147.

作者简介:李世纪(2000—),男,广东深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郑曦(1977—),男,江苏南通人,硕士,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数字化建设美术馆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仁·社区美术馆
去美术馆游荡
高职院校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研究
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及发展
知识经济与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外语语言实验室数字化建设中的相关问题
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