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

2024-03-29 11:09郑爱春
新农民 2024年6期
关键词:林业工程优化策略

郑爱春

摘要:在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是评估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旨在探究影响营造林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优化策略。就当前现状而言,可发现影响营造林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土壤条件、树种选择、造林技术和管理措施等。而在优化策略方面,则提出了加强土壤改良、合理选择树种、改进造林技术和加强管理等措施,以此提升营造林质量,推动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工程;营造林质量;主要影响因素;优化策略

随着全球森林资源的减少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营林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修复手段,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仍存在营林质量不高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深入研究营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1.1 土壤条件

(1)不同类型的土壤对森林生长和发展的影响不同,如黏质土的土壤黏性大、透气性差,容易形成水涝和根缺氧等问题,影响树木的生长;而砂质土则容易干燥,对水分的保持能力较弱,需要加强灌溉和保水措施。(2)土壤肥力也直接关系到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对于树木的生长十分重要,如氮、磷、钾等元素,其中,氮元素对于树木的生长影响最为显著,因此,对于土壤肥力较低的地区,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和施肥措施,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树木的生长[1]。(3)土壤排水状况对于树木生长具有重要影响,如果土壤排水不良,容易形成积水和缺氧的情况,从而影响根系的发育和吸收养分,因此,在进行营造林时需要考虑土壤排水状况,采取增加排水沟、改善土壤通气性等措施。(4)土壤pH对于树木的生长和发育也有重要影响,不同的树种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不同,一些森林植物对酸性土壤较为适应,一些森林植物则对碱性土壤更为适应。

1.2 树种选择

(1)不同树种对气候条件有不同的适应性,某些树种适应寒冷气候,而另一些树种则适应炎热潮湿的气候,相关人员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合的树种可以提高林木的生存率和生长速度。(2)不同树种对土壤条件也有不同的要求,一些树种对肥沃的土壤更适应,而另一些树种对贫瘠的土壤更耐受,相关人员应考虑当地土壤的质地、肥力和酸碱度等特点,选择适合的树种可以提高林木的生长质量[2]。(3)不同树种对生态环境的需求也有差异,一些树种对阳光充足的环境适应性较好,而另一些树种则适应阴暗的环境,相关人员应多方面考虑后,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可以提高林木的抗逆能力和生长质量。(4)树种的生态功能也是选择树种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一些树种能够改善土壤质量、保持水源、防风固沙,甚至具有净化空气和吸附有害物质的功能,相关人员应结合当地的生态需求和环境保护考虑,选择具有良好生态功能的树种,以此真正提高林业工程的生态效益。

1.3 造林技术

(1)种子的选择和处理对于营造林质量至关重要,合适的种子应具备良好的遗传特性、高发芽率和抗逆能力,而种子处理涵盖了消毒、浸种、发芽促进等步骤,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并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存活率。(2)育苗是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步骤之一,其分为苗床建立、育苗介质选择、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和苗木管理等多个步骤,通过科学的育苗技术,可以培养出健壮的苗木,提高成活率和生长质量。(3)定植,即挖坑、处理根系、定植深度和压实等,是将苗木从苗圃或容器中移植到目标地的过程,正确的定植技术可以保证苗木根系的完整性和良好的接触土壤,有利于苗木的生长和成活。(4)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造林技术不断涌现,近年来出现了无土栽培、高效育苗和自动化定植等新技术,这些技术能有效提高苗木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进一步改善营造林质量。

1.4 管理方法

(1)合理的林地选择是保证营造林质量的基础,相关人员应根据土壤条件、气候特点、地形地势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林地,以此为树木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苗木的生长和发展。(2)科学的规划设计对于确保营造林质量至关重要,规划设计应考虑林木种类的选择、植被结构的合理性、密度的确定等因素,合理的规划设计可以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和生态效益。(3)合理的施工组织是保证营造林质量的重要保障,施工组织包括人员安排、施工工艺、设备使用等方面,通过科学的施工组织,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损失和浪费。(4)科学的监督管理包括苗木品质的检查、施工质量的监督、生长状况的调查等也为关键性环节,有效管理下更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营造林的质量和效益[3]。

2 林業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优化价值

2.1 生态价值

良好的营造林能够增加植被覆盖率和根系密度,提高土壤结构和水土保持能力,防止水土流失、侵蚀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营造林能够创造更多的生态位,为不同的生物提供栖息和繁殖的场所,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和保护。营造林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释放氧气,提高空气质量和氧含量。同时,树木和土壤也能够吸附和分解污染物,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营造林能够改善水土资源,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运行。营造林还能为人类提供多种生态服务,如土壤保育、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美化环境、休闲旅游等,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2.2 经济价值

优质的营造林能够提供丰富的木材资源。通过合理选择适宜的树种和管理措施,可以获得高质量、高产量的木材,满足建筑、家具、纸浆等行业对木材的需求,促进木材产业的繁荣发展。良好的营造林还可以提供丰富的林下经济资源,如草药、食用菌、果实等。这些资源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可以创造农民的附加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发展。优质的营造林需要进行植树、抚育、采伐等一系列管理活动,这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在林业基地建设和林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了许多的职业岗位,提高了农民和当地居民的就业率和收入水平[4]。通过优化营造林地布局和景观设计,可以打造出具有观赏、休闲、度假等功能的生态旅游景区,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

2.3 社会价值

优质的营造林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维护人民群众的安全。此外,优质的营造林可以美化城乡环境,增加绿色空间,提供清新的空气和宜人的景观,使人们身心愉悦,并减少噪声、吸收尘埃等有害物质,改善居住环境质量,提升人们的居住品质,其也能提供公共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改善等福利,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条件,提升社会福利水平,增加社会和谐与稳定。优质的营造林项目还为科学研究和教育培训提供了宝贵的实践资源,通过对不同树种、生态系统和管理模式的研究,可以推动林业科技的进步,培养专业人才,促进林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气候調节价值

营造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植物有机物,并固定在树木和土壤中,以此起碳汇和碳储存的作用,其也能有效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缓解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化。密集的优质营造林可以形成绿色屏障,阻挡风力、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水分流失,调节气温和湿度。树木的蒸腾作用能够降低空气温度,提供阴凉的环境,改善热岛效应,增加城市和乡村的舒适度。优质的营造林能够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提高水文循环的稳定性。树木的根系能够保持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和河流的冲刷,降低洪水和泥石流的发生概率。同时,在干旱时期,营造林能够提供土壤和植被的蓄水量,缓解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3 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优化策略

3.1 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具有良好生长特性和抗逆能力的种苗

(1)相关人员在进行种苗选择时,要考虑到当地的生态环境条件。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水资源等条件会对树木的生长和发育产生影响,因此,在选择种苗时,相关人员要优先选取那些适应当前生态环境的品种,以确保其能够在该区域良好地生长和繁衍,并且具有较强的抗逆能力,能够承受当地气候、土壤等方面的变化。(2)选择种苗还需要考虑其生长特性,不同品种的树木有不同的生长速度、干形、枝干密度等特点,因此,在选择种苗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生长速度适中,树冠形态优美,枝干分布均匀的品种,以满足客观需求。(3)相关人员还应考虑品种的选择。根据树种在经济、生态、社会等方面的作用和需求,选择适宜的品种,以满足当地的实际需要,比如,在林业经济中,优先选择具有高产、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在生态保护方面,可以优先选择具有良好的固沙、固土和水源涵养能力的品种。

3.2 合理确定种植的密度和间距,避免过密或过疏的情况

种植密度和间距直接影响到林分的结构和树木的生长空间。密度过大会导致树木之间竞争激烈,光照不足,水分和养分供应不均匀,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密度过小则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和效果不佳。因此,在确定种植密度和间距时,需要根据所选树种的生长特性、目标林分结构以及土壤条件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适当的种植密度和间距可以有效控制树木之间的竞争。过高的种植密度会导致树木之间的竞争变激烈,根系生长受限,光合作用受到影响,甚至引发病虫害的发生。适当的间距则能够减轻树木之间的竞争,提供充足的生长空间,有利于树木的健康生长和发育。适宜的种植密度和间距也有助于提高林分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使林分结构均衡,提供丰富的生境,为不同物种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同时,适当的间距有助于空气流通、光照均匀分布,减轻病虫害的传播和发生[5]。

3.3 针对土壤质量改良土壤,根据不同树种和生长阶段的需求合理施肥

相关人员可适当地添加有机物质、矿物质和微生物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通气性,如施用腐叶堆肥、稻草、牛粪等有机物质,以此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并根据不同树种的适应性要求,采取合理的酸碱性调节措施,如针对喜酸性树种,可以施用硫酸铵、硫酸等进行酸化处理;针对喜碱性树种,可以施用石灰等进行碱化处理。施肥管理之中,考虑到不同树种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不同,相关人员需要根据树种特性进行施肥管理,如一些速生树种对氮素需求较高,而一些常绿树种对磷、钾等元素的需求较大,此外,还应结合树木生长的不同阶段和季节特点,合理安排施肥时间和频率,一般可以在春季和秋季进行基础施肥,并根据树木生长情况进行追肥,避免过度施肥。

3.4 加强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虫害发生蔓延

相关人员应定期对林地进行巡查,观察树木健康状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并利用现代化的监测技术,如航空遥感、卫星图像、无人机等,快速获取大范围的病虫害信息,还需建立科学的病虫害预警系统,通过气象数据、病虫害生物学特性等信息,预测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趋势。此外,相关人员也可利用微生物制剂、植物提取物等进行病虫害防治,达到绿色环保的效果,如利用有益微生物进行土壤改良和病原菌抑制。而针对严重的病虫害情况,相关人员则应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快速控制病虫害的发展。注意选择低毒、高效、环境友好的农药,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施药,合理调配药剂浓度,选择适当的施药方法(如喷洒、涂抹、灌溉等),确保药剂均匀覆盖病虫害部位。

3.5 考虑增加植物物种的多样性,选择适宜的混交模式和树种组合

在进行林木选择时,相关人员应优先选择具有不同生长特点、习性和功能的多样性物种。通过混交种植或轮作种植的方式,增加林地内物种的多样性。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作用,有助于提高林地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并促进物种之间的互补关系和相容性。在林地规划和设计中,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种群,包括植物和动物。这些自然种群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环境条件,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重要作用。保留自然种群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并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相关人员也需借鉴自然林的演替过程,模仿其结构和组成特点,使人工林更接近自然林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合理的人工操作,引入不同年龄、不同树种和不同高度的林木,形成复层结构和垂直分布的多样性,为不同物种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和生态位,促进物种的互助和协同生长。

综上所述,本文分析了土壤条件、树种选择、造林技术和管理措施等因素对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土壤改良、合理选择树种、改进造林技术和加强管理等优化策略,以期提升营造林质量,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范翠婷,范进顺.营造林技术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J].园艺与种苗,2023,43(7):56-58.

[2] 袁泉.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3,26(2):183-185.

[3] 高远宗.提高林业工程中现代营造林质量的实践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2022,54(4):138-141.

[4] 赵庆杰,柳玉鹏,杨洋.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10):109-111.

[5] 魏春叶.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J].南方农业,2022,16(14):89-91.

猜你喜欢
林业工程优化策略
探究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
国有林业工程投资经济效益探讨
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北华大学林业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经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