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主权债务危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2024-03-30 19:56成云卿盐城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统计与决策 2024年4期
关键词:主权资本主义债务

成云卿/ 盐城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对主权债务危机进行政治经济学的思考,不仅要从学术视角对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机理和原因进行分析,而且需要重新思考基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和全球化对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影响,以及在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体制下,西方国家主权债务累积的规模和速度为什么远超其国民收入增长水平,为何会出现主权债务的违约问题等。从现实层面看,研究这一主题能够明晰导致主权债务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清楚认识基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和市场运行机制如何导致现代经济体系崩溃的,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邓作勇教授所著《主权债务危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20年9月)一书,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2009年以来发生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试图找出西方国家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根源,并对这些原因如何导致西方国家债务不断累积和危机爆发的过程进行分析,将其与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主权债务危机及2000年前后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引发的多个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进行比较,找出这三次集中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的资本主义根源。同时,在分析中国面临的主权债务违约风险是否存在的基础上,总结西方国家和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启示。总体来看,该书具有如下几点特色。

一、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首先,该书对西方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现状、特点和类型进行总结,分析了主权债务危机与国际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作者回顾了资本主义产生以来历史上多次发生的主权债务危机,试图从中总结出这些主权债务危机之间的相同点。特别是2009年以来连续发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分析了其对西方国家乃至国际的政治和经济上的诸多影响和危害;同时,对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应对和治理主权债务危机的措施进行分析,评价这些措施是否能解决西方国家日渐严重的政府债务问题。

主权债务危机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财政的危机,要对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的政府主权债务问题有一个深刻而清晰的认识,就必须着眼于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的框架、功能与实质。该书强调,一个国家的财政具有很强的经济属性,财政的决策过程同时体现出明显的政治属性,其决定了一个国家财政取之于谁,又有利于谁的根本问题。作者分析了这些主权债务危机国家的财政收支结构,以及为什么资本主义属性的财政收支必然出现赤字。当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政府赤字不可持续时,产生的财政危机会使政府不得不开辟新的方式来筹集资金,这种方式就是政府的负债,即利用政府的信用担保来负债以填补财政不断扩大的收支缺口。具有资本主义政治属性的政府财政为了弥补资本主义的“市场失灵”,就必须不断扩大政府债务的规模,从而造成政府债务的不断累积,并最终导致债务链条的断裂和债务危机的发生。

该书对主权债务危机出现的原理作了深入分析,发掘出隐藏在经济现象之下的政治制度原理,还原了主权债务危机的本来面貌,对主权债务危机出现原因和运行机制进行了详细梳理解析,有利于读者全面了解主权债务危机的表现、特征和影响。

二、由浅入深推理追问,还原政府主权债务发生机制

在明确催发主权债务危机本质原因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厘清其中的逻辑,即是什么导致出现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财政收入不能满足其财政支出?政府财政收支失衡状况为何如此严重?该书认为,政府财政收支失衡导致的主权债务危机从根本上看是社会分配关系恶化所引起的,即政府从社会经济中取得的收入越来越少,但所需承担的支出却越来越多。产生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导致的社会收入分配不公,进而恶化了政府的财政状况。本书进一步从社会收入、社会总需求和产业结构三者的互动关系入手,研究西方国家财政状况恶化和财政危机的现实影响,直观展现了资本过剩对本国金融业和国际经济秩序的破坏过程。其具体表现如下:基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往往会导致社会收入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使社会总需求结构两极化。例如:奢侈品和基本生存产品的生产还能维持,但也造成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空心化,进而导致大量累积的资本无法通过投资实体经济获得利润,从而导致经济长期停滞。作者还以20 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陷入普遍的经济停滞为例,分析了在出现资本过剩,资本无法在实体经济中获得利润,被迫转移到其他国家或金融部门后,所发生的“大鱼吃小鱼”的残酷游戏,形象展示了导致西方国家财政收入和政府财政危机发生的多重因素的作用过程。

本书对2009年主权债务危机同时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原因进行分析,展示了房地产金融泡沫如何导致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出现,从而进一步加剧政府主权债务危机。作者认为,大量资本进入金融市场导致资金的剩余,为了攫取更多利益,这些资本进入消费信贷和住房等投资领域,不断推高个人消费信贷规模和房地产泡沫,这些债务的证券化更是为金融产品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对象,尤以房地产次级抵押为典型代表。当房地产金融泡沫破灭后,将“蝴蝶效应”般地导致金融市场其他泡沫的连续破灭并波及全球。政府为了营救这些造成此次危机的金融机构,实施大规模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为金融资本造成的后果买单,最终导致政府主权债务危机。

三、从历史实践中总结经验,分析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本书第八章分析了中国主权债务的违约风险和可持续性,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的政府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启示。首先,通过对中国主权债务规模和结构及其财政制度进行分析,具体从中国政府财政收支、国债规模、债务负担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认为中国总体的主权债务违约风险较小,但长期的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权与事权的倒挂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不断累积,存在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和债务危机的可能;其次,又从产业结构、就业和收入分配等角度对中国政府债务违约风险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分析;最后,从多个角度分析了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和经济改革的启示,认为中国政府应当积极采取对策,进行财政金融体制改革,改善中国的收入分配状况,以应对不断恶化的全球性主权债务危机。

在此基础上,作者根据对前述多个国家的主权债务风险的分析及其中国政府债务风险分析,提出了一些应对危机的建议。比如前述由于中国税收制度和行政制度的冲突导致中国地方政府出现债务风险的问题,在作者看来,这种状况并非无解。从收入分配结构、产业结构和财政的性质等方面分析,中国的财政是具有可持续性的生产性财政,无论是收入分配结构还是产业结构都能保证中国财政收入具备可持续性,中国政府的负债能够产生的收益要超过负债的成本,因而不必担心出现大的结构性债务危机。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世界经济的联结愈发紧密,如何夯实自身经济基础,更好地应对越来越密集的国际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书提供了一个主权债务危机形成的政治与经济结合的整体视角,对危机形成的政治、产业和分配背景进行了深入分析,为避免中国在经济发展中陷入循环危机奠定了实践理论基础,也为解决危机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猜你喜欢
主权资本主义债务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家庭日常生活所负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贵阳首发白皮书:五年建成主权区块链应用示范区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
“消失”的千万元债务
数十国扎堆宣示海洋主权
钓鱼岛主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