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基础设施政策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演进逻辑和政策取向

2024-03-31 17:19汤蕴懿李方卓
求是学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文本分析

汤蕴懿 李方卓

摘 要: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发挥中国数字基础设施政策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厘清其在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演进过程和微观机理,并进一步明确政策优化调整方向,对激发数字经济发展动能的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采用文本分析方法总结各阶段数字基础设施政策的演进过程。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政策经历了硬件建设期、要素建设期和规制建设期三个阶段;数字基础设施政策在三个阶段分别通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价值增值能力和集群的超额收益,持续深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微观机理方面,数字基础设施政策通过培育企业数字技术能力、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解决企业数字化面临的市场失灵问题。最后,本文从数据共享机制建设、多层次平台支撑和政策均衡投入三个方面提出未来政策取向。

关键词:数字基础设施政策;企业数字化转型;文本分析;演进逻辑;政策取向

作者简介:汤蕴懿,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 200000);李方卓,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通讯作者(上海 200000)

基金项目:上海市软科学研究项目“科技创新支撑上海率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策略研究”(23692100200)

DOI编码: 10.19667/j.cnki.cn23-1070/c.2024.02.006

一、绪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体经济是支撑经济增长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就业之基、财富之源。在信息时代,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技术强化经济活动的时空和产业关联性,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决定了中国实体经济的效率质量。已有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创新产出、组织结构、企业分工等都具有积极作用,但中国企业(尤其是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普遍面临认知度不足和发展不充分等问题。其原因在于绝大多数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都会面临“内部性”和“外部性”双重挑战:一方面,企业因投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的原因陷入“不能转”和“不敢转”的困境;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具有“技术外溢”效应,数字技术的正外部性会抑制企业数字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深化。因此,仅依靠市场力量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或将面临“市场失灵”等问题,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来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议题。

数字基础设施政策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基础设施先行”的引导作用,各级政府通过适度超前部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激励政策出台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突破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需求不足问题,为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独特的制度路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实践。已有学者对数字基础设施政策概念予以解读,指出数字基础设施政策是党中央和地方政府为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字技术创新、引导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而设立的一系列刺激企业研发、提供税收优惠、保障数字安全、畅通要素流通,支持数据共享等政策合集,兼具公共性和引导性。科学有序地规划数字基础设施政策不仅有助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还有利于传统工业生产底层架构变革、新的生产要素培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成为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与戰略重点。

当前,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还在整体布局阶段,企业数字化转型经历着需求不断动态演进的过程,需求侧的不断演进对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数字基础设施政策如何处理好长期与短期、政府与企业、规制与竞争等方面的关系,成为数字基础设施政策有效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然而,当前研究多从需求端作用视角展开研究,对中国持续发挥供给侧作用来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认识不足。虽有学者关注到数字基础设施政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但研究局限于从量化层面的政策评价,缺乏对政策长周期视角的系统性分析。如王海等人通过对政策文本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政策通过改善企业经营情况、加剧市场竞争、带动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三条渠道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邱洋冬采用“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从所有制、企业规模、区位和技术禀赋四个方面探究数字基础设施政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异质性影响。

鉴于此,本文收集整理1994年至2023年在中国政府网站发布的数字基础设施政策,采用政策文本分析的方法,就数字基础设施政策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演进过程和机制路径进行分析。本文的边际贡献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本文强化了供给侧赋能的研究视角,将数字基础设施政策作为制度供给端,搭建基于“需求—供给”的分析框架探究政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赋能作用。第二,本文从政策的长周期视角展开系统性分析,对数字基础设施政策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这一中国独特的制度实践的演进阶段和机制路径进行梳理总结,相关结论为数字基础设施政策的持续动态优化提供了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二、数字基础设施政策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演进过程

(一)基于数字基础设施政策文本划分的三个阶段

本文参考王海等人的研究,采用数字基础设施政策文本分析的方法提取和判断各个阶段政策特征,该方法能够较为客观判断政策实践过程。首先,本文确定了与数字基础设施政策相关的关键词,分别为“网络基础设施”“信息化”“宽带”“互联网”“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平台”“数字基建”“ 新型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工业互联网”,共17个。其次,本文在“中国政府网”中手动搜索关键词,收集到正文包含以上关键词的网址,并剔除明显不涉及数字基础设施政策的链接。再次,利用Python软件中jieba分词技术对政策的词频进行统计,按年份分段将其绘制词云图,字体越大代表该词语出现的频率越高(如图1所示)。最后,基于统计结果和政策内容,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政策经历了硬件建设期、要素建设期和规制建设期三个阶段的演进过程。

1. 硬件建设期(1994年—2014年)

本文通过政策词频判断,分析发现1994年至2014年数字基础设施政策中“建设”“技术”“宽带”“网络”和“信息化”等词频频率最高,这一阶段数字基础设施政策以“硬件建设”为目标导向(如图1所示)。自1994年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开始,各级政府逐步推动骨干网、宽带、光纤等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2000年经济贸易委员会指导推进“企业上网工程”,通过政府指导,软硬件厂商、系统集成商搭建平台方式,推动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广泛应用电子商务;2006年《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正式发布,首次将信息化发展列为国家发展战略;2012年《“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和2013年《“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的通知》的发布,进一步提出以宽带基础设施和3G移动通信网络作为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主要技术方向,并推进数字基础设施的普及化、规模化建设。

2. 要素建设期(2015年—2020年)

2015年被认为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元年,数字基础设施政策以融合创新和技术升级为主要目标。本文对2015年—2020年政策文本词频统计发现,这一阶段中“互联网应用”“数据”“平台”“融合创新”“人工智能”“技术升级”等词汇出现频率位居前位,这一阶段数字基础设施政策以“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为导向(如图1所示),即注重强化技术供给质量,又注重扩展技术应用场景,推进企业探索新模式、新业态。一方面, 2015年《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和2017年《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提出统筹规划数字服务平台的建设,发挥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作用,为传统企业丰富数字应用场景,拓展新模式、新业态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2016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和2017年《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提出推动5G技术延时的降低,推进IPv6技术标准以连接海量端口,重点围绕数字技术的计算能力和连接能力进行突破,为企业向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转型提供技术条件。

3. 规制建设期(2021年— )

2021年至今,通过数字基础设施政策的词频统计分析发现,“服务体系”“数字应用”“数据安全”“协同”“共享”等词汇出现频率位居前位,这一阶段数字基础设施政策以清除市场体制机制障碍,推进数字化环境建设为导向,政策进入“规制建设期”(如图1所示)。相关政策部署包括数据要素流通、数据开放标准制定、数据安全保障、数字人才培育、多元主体投资等方面。例如,2021年《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和2023年《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通过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数字基础设施高效联通,有效释放数据要素价值。2021年《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和2022年《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文件中提出,通过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等基础制度的制定,新一批数据共享责任清单的发布,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加强地区间、部门间数据共享交换;同时,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安全保护。2021年《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提出加强多元投入机制,通过放开竞争,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业务运营,形成多主体相互竞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和开放的新格局。

(二)数字基础设施政策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供需关系

前文对数字基础设施政策不同阶段的政策特征进行了客观性描述,那么,数字基础设施政策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具体实践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本文通过实践梳理和理论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政策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始终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为导向。企业数字化转型遵循效率、价值和超额收益的线索不断演进,数字基础设施政策通过推动企业原始数据资源的积累、数据要素跨部门流通和资源在数字生态集群内的共享,促进企业实现数字化不同阶段的目标(如图2所示)。

1. 硬件建设提高企业部分环节生产效率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互联网概念引入中国,一批互联网技术企业兴起,数字技术在提升企业效率、拓宽经营市场的作用得到重视,部分企业尝试数字化变革。然而,由于市场整体数字技术基础薄弱,一方面,大多数企业数字化转型意愿不强;另一方面,具备数字化硬件投资能力的企业出于投资回报和风险的考量,不敢轻易尝试数字技术和数字化设备的投入。对于非天生数字化的企业而言,在数字技术基础薄弱的背景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通常通过引进不同服务商的销售系统、财务系统、客户系统、资源管理系统软件技术,实现企业不同运营环节的数字化变革。企业获得了可用于加工的原始数据,通过数字化能力的培养,将积累的企业内部数据资源转化为数据资产,被用于改进企业生产运营的效率,使企业能够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动。

这一阶段,企业数字化转型不缺少外界供应商提供的各系统软件技术,企业数字化能否实现从0到1突破的关键在于企业能否顺利引进数字技术。例如,在数字化转型早期,骨干网、宽带等网络硬件设施建设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部分地区受制于数字技术无法触达的原因,无法顺利完成数字化变革。但随着数字基础设施政策的不断出台,各级政府通过投融资政策、财税政策、招投标政策、产业目录设定、频谱分配等的政策工具积极干预宽带基础设施和3G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扩大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提高数字技术在企业间的触达性,推动企业实现初步数字化转型。《全国工商联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分析报告》显示,随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普及,2006年以来各类数字化管理系统在企业内得到广泛和深入地使用。

2. 要素建设带动企业未来价值增值能力

随着管理流程的逐步完善,企业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带来的效率提升效果有限,企业开始寻求具有持續价值增值能力的核心竞争力。20世纪10年代初期,“大数据”概念被反复提及,能够打破不同环节、不同模块、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孤岛”的数字技术,重新定义企业竞争模式、竞争机制和竞争边界,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企业通过数据归集、数据分析、数据决策,联通和优化不同环节、部门、组织间的生产管理流程,降低了企业市场交易的搜索成本、信息成本、运输成本、传递成本等,促进资源配置效率和供应链管理能力的提升,成为企业未来持续价值增值的核心动力。

这一阶段,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打破部门之间、组织之间、产业之间数字技术、信息和知识等要素的流通壁垒,发挥数据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因此,跨部门、组织和产业的创新与协作不仅对数字技术水平的升级提出更高要求,还对加强支持新模式、新业态的政策力度也具有较强烈的需求。一方面,数字基础设施政策在数字技术升级方面加强应用场景海量终端的连接能力和实时交易、现场直播等场景要求的数字传输和计算能力,推动传统企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推动新模式、新业态的创新。另一方面,数字基础设施政策在推动融合创新方面推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数字平台建设,为企业更加便捷地应用数字技术,打破数据壁垒和组织边界,推动链群式发展和协同创新提供平台支撑。《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2022 年)》显示,从2020年至2022年,具备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以及连接到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企业数量呈指数级别增加。

3. 规制建设提升生态网络集群超额收益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一步发展,数据要素的挖掘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增值点的边际收益率将逐渐递减,企业将寻求提升剩余价值率的方法,进一步深化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收益。创新演化过程往往伴随组织形式的不断演化,呈现“单一主体”到“网络集群”的创新演化过程。网络集群是由相对稳定的节点与不确定的联系耦合形成,这种网络耦合效果有利于降低成本、减少创新不确定性、集群实现效益倍增、产出边际效益递增。大数据时代,由于技术的复杂性、融合性和快速迭代性,导致企业难以依靠单一联盟或合作伙伴实现技术超越。为了持续获得数据红利,企业组成数字化生态系统,并达成战略共识,形成数字生态网络集群。生态系统数字化是指依托于数字化手段行业领头或者链主企业与其他伙伴企业共享资源,伙伴企业与龙头企业共创价值,构筑生态系统竞争能力的过程。企业身处生态圈中,通过与其他创新主体的共生竞合实现技术交换、知识转移、信息共享,推动生态系统内企业价值共创,共生共赢。

这一阶段,数字生态网络集群的形成前提是自由、开放、具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有利于不同产业的相互融合,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最大阻力在于如何形成开放合作的环境和达成内外利益相关者的共识。数字基础设施相关政策专注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畅通要素流通机制,尤其是强化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有效性。相关政策部署包括数据要素流通、数据开放标准制定、数据安全保障、数字人才培育等方面,为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的数字化生态网络集群的培育提供良好的制度条件。

三、数字基础设施政策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微观机理

纵观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产业政策逐步形成为以经济发展中产业发展、结构转换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变化为线索,进行产业政策重点调整的演进逻辑。数字基础设施政策作为培育数字产业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一项产业政策,同样以不同阶段下市场主体转型面临的“市场失灵”问题为线索,通过调整政策取向和政策工具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如图3所示)。在数字化转型的初期,由于数字技术基础薄弱,数字技术的高成本性和正外部性原因,企业面临技术投入的市场失灵问题。数字基础设施政策通过推进“硬基建”的投入解决企业数字技术的“触达性”问题,推动企业实现数字化从0到1的突破。随着单纯技术引进获利空间的逐渐压缩,企业通过要素价值创造和组织方式改变获取更多的超额收益,深化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此同时,企业面临着要素跨产业、部门、组织和在集群內部流通不顺畅的市场失灵问题。数字基础设施政策通过加强市场化配置“ 软规制”的投入,形成政府机制的示范效应,推进企业实现数字化从1到N的持续深化。

(一)数字基础设施政策与技术投入的市场失灵:培育数字技术能力

技术投入不足导致技术创新市场失灵是市场普遍存在的现象,政府通过实施创新政策干预市场,修正市场失灵引起的效率损失是合理且必要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早期面临技术投入的市场失灵问题,数字基础设施政策发挥着“基础设施先行”的引导作用。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早期阶段,一方面,由于中国数字技术基础较为薄弱,叠加数字技术投资的高成本性和数字技术创新的正外部性,导致数字技术创新面临着主观能动性不足的情况。另一方面,企业受生产效率提升和价值增值的压力,纷纷寻求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但受制于创新能力培育不足而停滞。进而,数字技术在供给和需求两端面临结构性失衡的矛盾,数字基础设施政策在企业数字化转型早期通过推进“硬设施”建设、确定数字技术路线等政策工具,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生产力提升和运营质量的保障提供基础技术条件。

其一,数字基础设施政策作为通过技术路线的引导,降低外部技术不确定性,提高企业通过技术引进、模仿创新的方式初步完成数字化转型。數字基础设施的推进作为国家战略,技术路线的确定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随着移动互联网、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数字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得到了进一步明确,从而降低了企业对外部技术和政策不确定性的预期,有利于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增加。郑玉基于信息资源理论和企业创新理论实证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政策在影响企业创新过程中,市场不确定性的降低发挥中介作用,企业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知识积累、模仿创新、自主创新”的路径,可以在短时间内、低成本地进行数字化转型。相较于自主创新,企业通过外部技术引进,耗时更短、成本更低、面临的市场风险也更低,更加适合早期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

其二,数字基础设施政策在推动“硬基建”规模化建设的同时,提高了企业数字技术的触达性,通过企业内部数字化能力的培养和协同创新合力的形成,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基于Penrose的企业成长理论中“ 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企业成长”的分析框架,数字技术资源的可得性决定了企业数字能力的基础。一方面,企业能否培育数字化能力不仅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知识储备,还依赖于企业对动态的外部信息的整合利用效率。数字基础设施政策的区位导向性能够提高部分区域的数字技术和信息可得性,有助于企业发现数字技术创新的机会,培育企业内部数字化能力。另一方面,数字基础设施打破信息传播和资源共享的时空约束,促进企业与产业链上其他市场主体进行沟通交流,进而识别出研发价值更高的数字化创新机会,培育企业数字化协同创新的“合力”。

(二)数字基础设施政策与要素配置的市场失灵:提升要素配置效率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化,“单打独斗”或“单一伙伴”的发展模式使得要素边际收益率递减,企业通过数字化生态集群的方式,扩大企业可支配的资源、知识、技术和信息等要素,以此获取超额收益,维持竞争优势。在数字化生态集群中,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主体通过技术交换、资源共享、知识转移等方式实现价值共创、共生共赢的发展模式。然而,网络集群中大多数企业并不愿意分享自己的信息、资源和数据,进而导致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化过程中面临着要素配置效率提升的需求和市場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市场失灵”矛盾。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不利于企业创新投入产出的增加,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性和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展。数字基础设施政策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后期,逐渐由“硬基建”的投入转变为在数据开放共享、人才引进、网络安全保障等“软规制”等方面的投入,畅通数据、技术、知识等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效率的提升,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其一,数字基础设施政策通过“软规制”的投入,在数字生态网络集群中形成制度的示范效应,促进要素流通效率的提升,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化。数字基础设施政策在数据确权、数据共享机制、数据开放标准、数字技术合作交流等方面加强了制度保障,一方面政策本身的推进促进了数据等要素的自由流通;另一方面,相关制度安排能够吸引企业共同参与数字生态体系的构建。行为公共管理理论研究发现,政府作为数字创新网络中的权威主体,其创新行为会引发示范效应和模仿效应。政府在数据共享机制的设计,对企业在集群内开展数据开放、资源共享起到引导作用,提高数字生态集群内部数据、技术和知识要素的配置效率,深化企业数字化转型。

其二,数字基础设施政策通过网络安全保障、数字人才引进、多元主体投资、数据开放共享等“软规制”政策工具的出台和落地,加强政策区域的市场竞争环境,伴随知识、数据、技术等要素的溢出效应的加剧,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化。通常而言,竞争的市场环境是提升企业发展动力的关键,市场环境的变化将深刻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与持续性。一方面,随着具有区位导向性的数字基础设施政策的出台,该地区产业发展会吸引大量新企业进入,企业数量方面的扩张会加剧地区市场竞争程度,进而压缩企业的盈利空间。为提高其市场占有率,企业将依托数字变革实现柔性化生产与个性化定制,倒逼企业提高产品及服务供给质量。另一方面,竞争的市场环境能够推动产业间相互融合,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数字技术和知识溢出,拓宽企业创新边界的同时提高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深化企业数字化转型。

四、数字基础设施政策持续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取向

(一)加快数据共享机制建设,深化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基于前文演进过程的分析,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演进,数字基础设施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供需关系随之带来新的变化。尽管当前数字化转型还未进入数字生态网络集群的集中发展阶段,但数字基础设施政策应发挥其政策的“先行作用”,通过规制建设,有效治理企业数字化转型潜在的资源配置不畅的发展问题。对于企业而言,数据要素具有放大、倍增传统要素效率的效果,数据要素的畅通交易、开放共享对企业构筑竞争优势起到关键作用。具体而言,数字基础设施政策应从畅通数据共享机制、数据开放标准和数据产权保护三个方面入手,有效释放数据的价值创造能力。一是建立政务数据开放共享“负面清单”,推进公共数据的分级分类,推动数据要素在不同主体之间的流通效率,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辐射能力。二是推进政府数据开放、指标口径、分类目录、数据质量、数据交易等关键共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畅通知识产权交易,为推动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二)强化多层次平台支撑,培育企业数字技术能力

此外,基于前文微观机理分析,数字基础设施政策通过培育企业数字化能力、提升要素配置效率的方式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此同时,数字基础设施政策的实施给数字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处理和规避好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决定了政策工具持续发挥微观机制的有效性。一方面,数字基础设施政策通过降低技术路线不确定性和提升数字技术触达性推动企业数字技术能力的过程中,存在数字技术创新质量的争议。尽管企业通过外部技术引进的方式实现数字化转型,但技术引进不等同于技术创新,也不等同于数字化能力的提升,受企业技术基础、学习能力和急功近利等因素影响,很可能形成路径依赖,诱发创新资源的浪费,不利于企业集约化水平的提升。因此,数字基础设施政策应注重企业数字技术能力的培育,通过打造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安全监管等多层次平台,强化平台支撑能力,促进形成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三)推进政策均衡投入,缩小区域间数字鸿沟

具有区位导向型的数字基础设施政策通过加强市场竞争水平提升,促进要素配置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数字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数字基础设施政策的区位导向性和部门倾向性,叠加其“虹吸效应”会导致数字化不平衡发展呈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区域态势,不利于数字经济的均衡发展。因此,应加强解决数字基础设施政策投入导致的区域间、部门间数字的鸿沟问题,进而助推改善制约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推动数字化转型企业的有序发展。应该坚持政策“全国一盘棋”,推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弥补前期不均衡发展所造成的区域“数字鸿沟”。

[责任编辑 求实]

猜你喜欢
文本分析
基于AntConc软件对小说《黑骏马》的文本分析
投资者情绪短期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
维护正统还是观念复辟?
文本情感计算系统“小菲”的设计及其在教育领域文本分析中的应用
我国地方纪录片的出路研究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实践探索
经合组织成员体教师队伍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
以符号矩阵理论浅析《鬼魅丹青》
《化学:概念与应用》专题作业设计分析及启示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政策价值取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