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场境教学的学理意蕴与实践操作

2024-03-31 09:25俞富根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4年2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核心素养

俞富根

【摘   要】传统体育课堂存在实践与认知的脱节,场境教学能够支持学生开展具身实践,发展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中,教师可以创建生活型、故事型、虚拟型和竞赛型场境,通过挑战性任务、进阶式学习、群组化练习、成长型评价等手段优化场境教学,借助多科协同、数智赋能、师生共创、教研助力等方式支持场境教学的持续推进,使学生养成科学的锻炼习惯,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提升体育核心素养。

【关键词】场境教学;核心素养;小学体育;课堂形态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着功利化的价值取向,阻碍了素养立意的课堂教学的推进。学生往往在认知层面了解了某项运动技能或规则,但难以将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为了扭转这种实践和认知脱节的现象,教师以场境教学为突破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小学体育场境教学的学理意蕴

体育场境教学是以现实场景和真实情境为依托的新型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场境,将挑战性任务、进阶式学习、群组化练习、成长型评价有机联结,形成完整的学习链,让学生在相应的“物理场”和“氛围境”中主动卷入学习过程,养成科学的锻炼习惯,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提升体育核心素养。

(一)场境教学的价值探寻

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新型体育课堂形态,是践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重要任务。场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同时,场境还可以作为一种支架,帮助学生习得技能,提升素养。

(二)场境教学的行动要义

场境教学注重具身体验,旨在为学生提供全身心参与的学习环境,将知识和技能渗透在综合情境中,让学生全身心参与,获得运动能力和体育品德的发展。

体育场境教学倡导实践探究,主张利用丰富的生活资源,促进教育内容的生成与传递,让学生自由探索。学生在挑战性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多角度观察、多维度思考、多形式体验,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合作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

体育场境教学强调多维互动,主张将学习视为学习者、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之间积极互动的过程。学习者与各个要素通过资源交互、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形成动态、对话、共享的学习系统,并基于不同的思考方式与同伴进行交流。他们利用沟通协商、分工合作等方式解决复杂问题,在学习生态中创造独特价值。

二、小学体育场境教学的实践操作

小学体育场境教学基于具身学习理念,从场境创生、场境学习、场境联动三个维度展开,让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落地生根,操作框架如图1所示。

(一)场境创生:重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环境

小学体育课堂中创生的生活型、故事型、虚拟型和竞赛型场境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与学生生活相连接,与学习动态相适应,与教学效能相关联。

生活型场境是指把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方式、生活现象与体育教学内容相连接,使其产生有机的联系。教师要将教学环节组合成连续的生活画面,让学生以形象化的方式学习动作技术,用学习支架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和技能的提升,把学习落到实处。例如,执教《前滚翻》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低头团身、蹬撑、曲臂滚翻等运动技能。课堂上,师生共创“月亮船”的教学场境:在模仿船的摆动练习时,学生做出团紧身体、大幅度滚动等动作;在做“低头望月”的练习时,学生低头含胸、手掌撑垫、双腿蹬直;在做曲臂滚翻的练习时,学生用手掌撑垫,均匀用力,后脑勺轻轻着垫,完成“月亮翻过山”的动作。最后,学生听着儿歌《小小的船》,在音乐的律动中反复摇摆,放松手臂,课堂圆满结束。

故事型场境须借助儿童绘本、故事书中的情节,以与体育课堂相关的内容为背景。在情节转化的过程中,学生逐渐产生学习兴趣,逐步投入体育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仰卧起坐这一内容时,教师针对三年级学生对新事物较为敏感、表现欲强、想象力丰富等特点,以“点心机器”为主线串连教学环节。本节课由“美食节开幕”“烹饪绝技大比拼”“美食节闭幕”等故事场境构成。如在游戏“运输机”中,学生先以两列横队的形式相对站立,手臂向前平伸,与对面同学拉手,形成一条“运输带”。接着每个学生报出一种点心的名称。发令后,排头的学生在两名工作人員的帮助下仰卧或俯卧在“运输带”上,其他学生边高喊点心的名称,边用力将其向前传送至另一端,最后将其运送到海绵垫上。接着轮到排二的学生……每个学生都当过一次“点心”后,活动结束。学生通过练习不同的仰卧起坐动作,感受上、中、下腹部肌肉的力量,同时在“运输带”游戏中学习用上肢控制方向发力的技能,体会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虚拟型场境指的是借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智化手段,助力体育课堂教学。教师用这些手段赋能教学、练习、比赛和评价的全过程。如在3D沉浸式虚拟场境体育热身活动中,学生经过“街道”“山洞”“森林”“草地”,既发展了体能,又愉悦了身心。如今,越来越多的数智化手段可用来丰富运动场境,辅助学生学习。

竞赛型场境能使学生在真实的比赛情境中进行实践,从而提高动作技能、战术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有趣的竞赛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规则,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增强竞技能力。在教学《立定跳远》一课时,教师创设了“吉尼斯挑战赛”这一竞赛型场境,由“吉尼斯个人赛”“吉尼斯团队赛”两部分组成。全体学生经历“原地跳过盒子”“原地跳过两个盒子”“原地跳过三个盒子”“原地跳过不同高度的盒子”的进阶过程,在富有趣味性的竞赛型场境中掌握动作要领,形成勇于挑战和乐于合作的精神。

(二)场境学习:优化小学体育课堂实施环节

场境学习将挑战性任务、进阶式学习、群组化练习、成长型评价有机联结,形成基于场境的体育课堂学习链,促进学生主动卷入学习过程,优化体育课堂实施。

基于场境的挑战性任务,要以一个具有鲜明特征和实际意义的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和求知欲望,让学生不断思考、讨论、学练和合作,最终解决问题。体育课中的挑战性任务由场境中的问题驱动。也就是说,问题是学习的出发点、落脚点。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要完成挑战性任务,需具备较高的认知能力和技能水平。教学《肩肘倒立的运用方法》一课时,教师以问题为导向,把成为灵巧的“水上芭蕾”运动员作为挑战性任务。学生小组合作,不断开拓思维,实现进阶,提升肩肘倒立状态下的身体控制能力。

基于场境的进阶式学习要求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场境中,以挑战性任务为引领,在初步掌握某项技术动作后依据教学目标和科学的運动规律推进学习进程,体现了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进阶性。在执教《爬行、攀爬、滚动的运用方法》一课时,教师精心创设了“特种兵”游戏场境,迅速点燃了学生的学练兴趣。教师将“连续攀爬时如何做到衔接流畅”这一问题融入基础训练环节,提升学生的四肢协调能力。在组合训练环节,教师设置了“爬行+不同高度的攀爬+多种形式的滚动”组合练习,让学生知道如何做到借力攀登,并把攀爬和滚动组合得更流畅。学生以问题为引导,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学习。在紧张、快乐的氛围中,学生不断思考和练习,提升了爬行、滚动、跑动等技能。

基于场境的群组化练习以两人或四人一组的小组合作形式展开。小组成员展开分工合作,一起探究某个关键问题,最终形成肌肉记忆。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应达到50%以上。教师应开设“有密度、有强度、有难度、有对抗”的“四有”体育课,实施“少站立、少等待、少发呆”的“三少”体育课,落实“出汗、喘气、心跳”的“三动”体育课。

基于场境的成长型评价指的是以诊断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来反映学生的运动量是否合理,动作技能是否达成。教师从多维度进行复盘,引领学生开展反思性学习。在《前滚翻》一课的练习环节,教师用手机拍下学生的典型动作表现。在练习讲评环节,教师将相关照片和视频发送到操场大屏,让学生评出优秀的动作,找出存在缺陷的动作。这种嵌入教学过程的诊断性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动作技能的发展。总结环节,学生可以回看数据大屏上的动作表现和心率变化,回顾自己在课堂中的状态。

(三)场境联动:创新小学体育课堂支持机制

为了保障场境教学在课堂中有效落地,教师从多科协同、数智赋能、师生共创、教研助力四个方面进行了机制创新,构建了场境教学的强力支持系统。

其一,注重多科协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素养立意的体育教学强调以大概念为统摄,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引领。一般来说,真实的问题大多比较复杂,往往需要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才能加以解决。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打破固有的学科思维,注重学科之间的协同与整合,引导学生盘活知识并对知识进行创造性的运用。比如投掷类内容的教学,可以联动数学、科学等学科,利用相关知识来解释出手的角度、发力的方式等,实现知识的关联与重组以及经验与生活的连接,帮助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解决复杂问题。

其二,利用数智赋能,提升课堂教学效能。场境教学需要即时的过程性监测、评估和反馈,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这一要求的达成提供了可能。教学中,教师借助智能穿戴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使用人工智能分析系统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进行保存、归类、分析,形成学生个人的体质档案。此外,教师还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的日常运动测试数据与线下观察数据进行分析,直观呈现学生的运动画像,多维度定制方案,出具运动处方,进行持续干预,发挥大数据对体育运动的及时监控和科学管理作用,精准掌握学生的运动状态,引导学生科学、高效地完成体育学习任务。

其三,鼓励师生共创,促进场境迭代更新。教师和学生是课堂场境中的两个主体,在场境创设和利用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场境中的需求,倾听学生的心声。例如,在设计《掷实心球》一课的练习时,教师尝试设计“两国交战”的比赛场境,学生则认为动画片中的故事场境更加有趣。于是,教师采纳了学生的意见,支持学生在自己创设的场境中提升技能。

其四,实施教研助力,提升场境教学能力。场境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师的场境教学胜任力。为了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开展系列化的主题教研十分必要。在做好学校常规的场境教学专题教研的同时,还可依托名师工作坊,招募全区的优秀体育教师,通过专家引领、课题攻关、现场改课、观点报告等活动,不断完善体育场境教学的理念以及实施、评价和支持体系,为各地各校体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

教师遵循“学、练、赛、评”一体化的理念,为学生构建了丰富多样的体育学习场境。学生在各种生动鲜活的场境中积极参与,将学习、实践与创造结合起来,真正享受了乐趣,增强了体质,健全了人格,锤炼了意志。可以说,场境教学既培育了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又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震,季浏.体育学科的自主知识建构:基于具身认知的考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3,47(6): 1-11,75.

[2] 王艳琼,张亚文,谭周荣.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体育核心素养意蕴与培养路径研究[J].体育科技,2021,42(5):115-118.

[3] 姜勇,马晶,赵洪波.基于具身认知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意蕴与培养路径[J].体育学刊,2019,26(4):88-93.

[4] 王丽君.“场境”经验催生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记在对抗中衍生小篮球运球的方法[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9(3):70-71.

[5]聂长久.高校课堂场域中的场境教学[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9,13(4):15-20.

(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体育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试分析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探究如何高效推进小学体育教学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