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思考

2024-04-01 22:55杨家睿杨培昌
云南农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冻精楚雄州饲草

杨家睿,杨培昌

(1.楚雄市职业高级中学,云南 楚雄 675000;2.楚雄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楚雄 675000)

肉牛是楚雄州优势畜牧业,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牛肉的需求不断增加,肉牛产业发展市场前景广阔。建设现代肉牛产业,大力培植肉牛屠宰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对调整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社会和谐稳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楚雄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肉牛产业发展,将肉牛产业发展作为推进全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抓手,符合楚雄州乡村振兴实际。

一、肉牛规模化养殖带动“粮改饲”

2022年楚雄州肉牛存栏70.34万头,出栏24.68万头,牛肉产量3.36万t,牛肉产量占畜禽肉总产量34.1万t的9.85%。养牛产值达38.67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184.48亿元的20.96%。2022年全州年出栏肉牛1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有2 600户,出栏肉牛5.77万头,占全州肉牛出栏总数的23.38%。年出栏10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企业41户,出栏1.11万头,占全州肉牛出栏总数的4.5%。

楚雄州肉牛冻精改良从1996年重新起步,现建成150多个冻精改良站(点),已覆盖全州103个乡(镇),引进西门塔尔牛、短角牛、安格斯牛、云岭牛等黄牛和摩拉水牛、尼里水牛等冻精分别与滇中牛(本地黄牛)、本地水牛进行杂交改良,经过近三十年的推广,杂交牛群体数量和质量有较大提高,年改良在15万头以上,为楚雄州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了良种基础。根据对部分杂交牛与本地牛跟踪测定,在农户中常规饲养条件下,其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和30月龄体重分别比本地牛增重6.16 kg、39.81 kg、60.75 kg、66.35 kg、87.10 kg和113.51 kg,分别增长38.69%、54.04%、51.21%、38.83%、47.51%和50.28%。杂交牛在不同生长阶段均比本地牛表现出体型大、增重快、产肉多等优势。

楚雄州有草山面积156.44万hm2,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123.9万hm2,占国土面积的42.35%。据监测,天然草场平均产草量为2 931.6 kg/hm2,产草总量363.22万t。楚雄州天然草场多为林间草地,草地与林地不能截然分开,草场可饲用的植物种类较多。楚雄州十分重视草山草坡建设,20世纪90年代就开展了人工种草和改良草山草坡,积累了丰富的种草养畜经验。目前楚雄州人工种植多年生牧草保有面积近2.67万hm2,每年种植1年生牧草近1万hm2,据监测,各种人工种草地产草量达245.15万t。楚雄州主要农作物年种植面积达388万hm2,年产可饲用农作物秸秆150万t左右。近年来,随着肉牛规模养殖的发展,带动了青贮玉米的发展,全州年种植青贮玉米近1万hm2,产量达50万t以上,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粮改饲”的实施,将会促进更多优质饲草用于肉牛等草食畜的生产。

二、政策保障,肉牛产业发展空间大

(一)发展肉牛产业基础较好

一是具有被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的“滇中牛”地方特色优势遗传资源,加之通过近三十年持续推广肉牛冻精改良技术,杂交改良覆盖面不断扩大,牛群结构合理,2022年全州繁殖母牛存栏36.55万头,占存栏牛总量的51.96%,且有相当数量的杂交母牛在肉牛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楚雄州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了良种基础。二是楚雄州农村特别是山区半山区农民普遍有养殖肉牛的习惯,养殖基础好,有一定的养殖经验,适度规模养殖得到较快发展。三是气候适宜,适合各种饲草生长,牧草资源丰富,生长期长,种草养畜和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处理技术被养殖户接受,楚雄州养殖场(户)普遍掌握了黑麦草、紫花苜蓿、青贮玉米等优质牧草种植和秸秆青贮、氨化等处理技术,为发展肉牛产业提供了物质保障。

(二)消费需求逐年增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收入逐年提高,对牛肉消费需求逐年增长。2022年楚雄州人均占有牛肉(按常住人口计算)为14.05 kg,比2017年增加3.96 kg。随着人口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城镇化发展加快,综合考虑我国居民膳食结构、肉类消费变化,牛肉消费量将继续增长,肉牛产业将有巨大发展空间。

(三)市场价保持平稳增长

牛属单胎动物,且生长周期较长,其生物特性决定了牛肉产量有限,而市场消费需求逐年增加且量较大,随着消费需求增长拉动和生产成本进一步上升,牛肉价格仍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四)多政策促进肉牛产业发展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将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战略来抓,相继出台了有关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31号)、《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支持肉牛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云政办函〔2020〕84号)、《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云南“十四五”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云农牧〔2022〕3号)、《中共楚雄州委办公室 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楚雄州加快肉牛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的通知》(楚办通〔2022〕35号),以及国家实施“粮改饲”补助,对保护生态环境、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推动畜牧业持续发展,特别是对适度规模养殖场建设、饲草料生产体系建设、肉牛良种补贴和能繁母牛扩群补贴等提供了政策保障。

(五)肉牛产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从产业结构调整看,全国畜牧业已经进入全面调整期,产销功能区正在面临新一轮的调整和资源调配,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在新一轮产业调整中将加快向外部转移环境压力较大的畜牧产业。因此,楚雄州肉牛产业发展正面临着接纳转移、提质增速的关键时期。

三、肉牛生产体系现代化程度较低

(一)肉牛产业化经营尚未形成

楚雄州肉牛养殖虽有一定基础,但尚未形成专业化、产业化生产模式。肉牛育肥龙头企业与农村养殖户未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各自以售卖活牛为主,销售渠道散乱,产业“小、散、弱”现象突出,饲养方式落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州内至今尚无标准化肉牛屠宰分割精深加工企业,产业链条短,无市场主体带动,小规模饲养难以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

(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楚雄州肉牛冻精改良站点虽覆盖全州103个乡(镇),但冻精改良仍然靠冻改员四处奔波配种,覆盖面有限,年冻改量仅占全州繁殖母牛的40%左右。由于对冻精改良站(点)的管理跟不上,受利益的驱使,个体冻精改良站(点)“无序上马”,且无序购入各种品种的冻精,造成改良站(点)布局不合理,设施简陋,品种多乱杂,无序竞争使服务费居高不下,部分养殖户自留杂交公牛作种用等原因,导致肉牛所产后代品种多乱杂、品质差、生产性能低,不适应肉牛产业发展对改良的需要。楚雄州虽然有“滇中牛”地方特色优势遗传资源,并在双柏县建立了“滇中牛”保种场,但提纯复壮和选育提高、开发利用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保种地区品种盲目改良,“滇中牛”遗传资源存在流失的危险。

(三)草畜平衡矛盾突出

牛以饲草为主,全州饲草饲料资源丰富,但天然草场产草量低,且受有毒有害植物的侵袭,草场退化。草原生态保护起步晚,草场改良仅占全州可利用草山面积的2%。据草原监测,各类草场产草量为658.37万t,农作物秸秆折合鲜草(按干鲜比1∶5折算)750万t,合计1 408.37万t,折合154.34万个黄牛单位。而2022年全州牛、羊、马等主要草食畜饲养量为185.98万个黄牛单位(折合鲜草1 697.1万t),超载31.64万个黄牛单位(尚缺口鲜草288.7万t)。随着肉牛产业的发展,草畜平衡矛盾将更加突出,已成为制约楚雄州肉牛产业发展的“瓶颈”。据监测,楚雄州主要农作物秸秆大半被焚烧或直接还田,用于草食畜饲料的利用率仅为50%左右,加重了草畜平衡矛盾,农作物秸秆开发利用和草场改良种草任务较为繁重。

(四)动物防疫意识淡薄

肉牛养殖场(户)防疫意识淡薄,仍然延续“重养轻防、重治轻防”的方式,人员、物资随意出入养殖场所,无养殖生物安全意识,随意到市场或外地购买未经检疫的牛羊饲养,也没有隔离观察检疫意识。随着肉牛及其产品跨区域频繁调运流通,动物疫病跨区域快速传播的危险不断增加,一些得到有效控制的疫病很有可能死灰复燃,特别是人畜共患病如若管控不好,将引发公共卫生安全和制约肉牛产业的发展,动物疫病风险依然严峻,动物防疫任务十分艰巨。

四、户繁企育,发展适度规模养殖

产业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生产各部门从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有机结合,产供销一体化,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达到各个环节的利益合理分配,共同抵御风险的结合体。就畜牧业而言,就是按照产加销、牧工商、贸工牧、产学研、牧工教一体化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支撑,围绕畜牧业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实现畜牧业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的新型畜牧业经济体。畜牧业涵盖产前(良种、饲料供应)、产中(从事养殖的主体)、产后(肉牛收购、屠宰、精深加工)各个环节以及各环节服务的有机结合。畜牧业产业化有利于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有利于提高畜牧业的比较效益,有利于加速畜牧业现代化进程,有利于促进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有助于畜牧业科技进步。

(一)肉牛产业发展模式

楚雄州是典型的农业大州,全州国土面积2.84万km2,境内多山,山地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90%以上,素有“九分山水一分坝”之称。除去高山、江河湖泊等不能利用的土地,可利用土地更少,应发展适度规模肉牛养殖。结合实际,肉牛产业发展应走“户繁企育”、标准化屠宰品牌上市的模式:即以“肉牛育肥(屠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 的肉牛产业合作组织模式,辐射发展适度规模母牛养殖户。推行“户繁企育”有利于发挥育肥企业和养殖户各自的优势。

1.户繁。农户(家庭农场)饲养母牛(5~10头或以上),可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空地资源改建牛舍和当地自然草山资源、自家农作物秸秆、农副产物饲养母牛,采取放牧与舍饲相结合,出售(销售价可达0.8万~1万元/头)断奶犊牛(4~6月龄),缩短饲养周期(至少缩短2年),加快肉牛养殖周转,增加农民收入。而粪污就地腐熟还田,既可解决养殖废弃物污染问题,又可解决种植业有机肥,实现种植业化肥减量,种养结合良性循环。

2.企育。肉牛育肥龙头企业不养母牛,向适度规模母牛养殖户收购断奶犊牛育肥,向有养牛意向的农户提供繁殖母牛饲养,可大大缩短企业肉牛养殖周期(至少缩短1.5年),加快资金周转效益。企业按肉牛不同生长阶段营养需要开展标准化分阶段强化集约育肥,适时出栏销售或屠宰分割精深加工,实现出栏或屠宰肉牛标准统一,形成品牌销售,解决农户肉牛育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出栏肉牛质量差异大、育肥期长、周转慢、效益不高的问题。企业带农户,实现肉牛育肥企业与母牛养殖农户(家庭农场)共赢,促进农村肉牛产业发展。应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快培育肉牛育肥(屠宰)龙头企业。以县为单位,每县培育或引进2家以上有实力的(饲养规模300~1 000头)肉牛育肥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和支持肉牛育肥企业建立标准化肉牛屠宰分割加工厂,肉牛经育肥屠宰形成品牌上市,推进“卖活牛”向“卖牛肉”转变。二是大力发展肉牛适度规模生产基地。按照“户繁企育”、标准化屠宰、品牌上市的模式,辐射带动农户饲养母牛。农户养殖母牛规模应适度,应根据土地、饲草饲料、饲养管理技术水平、养殖废弃物(粪污)的处理及消纳(环保压力)、资金储备和流动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饲养母牛5~10头及以上的适度规模养殖户。以乡(镇)、示范村为单位,建立母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示范村(户)。根据育肥屠宰企业对肉牛育肥品种的需求,推广育肥企业所需品种的冻精改良,犊牛断奶(4~6月龄)后,由育肥企业按订单收购,形成养殖户与育肥屠宰企业等各环节的利益合理分配、共同抵御风险的结合体。

(二)实施母牛扩群增量工程

加强“滇中牛”选育和提纯复壮工作,为养殖户提供合格的滇中母牛,充分利用多年冻精改良生产的杂交母牛留作种用,推行优质育龄母牛扩群增量,并对当地有养牛欲望的农户进行调剂。必要时可有组织的到外地(国内外)购买母牛,但要严格遵守事先检疫和落地报告复检制度等有关规定。生产的公犊由育肥企业收购育肥,农户不养公牛,加强养殖户冻精改良技术培训,使养母牛户能掌握并自行对所饲养的母牛进行冻精改良配种。

(三)广开饲草饲料来源

饲草是肉牛产业发展的脊梁,要重点考虑饲草供应问题。牛对饲草需求量较大,应根据饲草饲料来源和饲草供应半径(不超过100 km)来确定饲养规模。楚雄州2022年饲草超载31.64万个黄牛单位(尚缺口鲜草288.7万t),随着肉牛产业的发展,草畜平衡矛盾将更加突出,因此应充分利用各种土地资源广开饲草来源。一是加强草地建设和保护利用,重视天然草场的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严格限定载畜量。二是大力推广“粮—经—饲”三元种植模式,利用农田或烟地后期种植青贮玉米;利用冬闲农田地种植1年生牧草(黑麦草、楚雄南苜蓿等)实现粮草轮作。三是有效利用田边地角、地埂、荒坡、房前屋后、滩涂、路边地坎、水土流失的地方种植巨菌草,即可护坡固坎,防止水土流失,又可提供大量饲草。四是充分利用果园等空地种植苜蓿等高蛋白优质牧草解决肉牛蛋白饲料供给。五是大力开发秸秆资源,推广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技术。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广开饲草来源,保障肉牛产业发展物质基础。

(四)强化动物疫病防控

发展养殖业,要将疫病防控放在首要位置。一旦发生疫病,轻者生产性能降低,饲养周期延长,浪费饲料,消耗医疗费用,增加养畜成本,造成药物残留和食品安全问题;重则畜禽病死,导致血本无归,甚至危害人体健康(人畜共患病直接传染给人),威胁公共卫生安全。一是健全和完善州、县(市、区)、乡(镇)和村四级动物疫情预警体系,扛稳压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加强兽畜牧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素质教育,提高动物防疫专业化水平和技术支持能力,实现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网格化管理。二是强化肉牛等动物的基础免疫,保证免疫质量,构建坚强的免疫保护屏障。三是加强疫情预警监测,对州内饲养的肉牛肉羊实施布病等人畜共患病的监测净化。强化动物卫生监督管理,不随意到市场上购买牛羊饲养,对需要到外地(国内外)购买肉牛肉羊饲养的,应事先了解拟购地的动物疫病情况,并对拟购买的牛羊进行检疫,运抵后要严格落实落地报告、查证验物、隔离观察、复检、强化免疫和驱虫等制度,从源头上防范动物疫病传入,确保肉牛产业生产安全、畜产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安全。

(五)高度重视畜禽粪污处理

畜禽粪污是放错地方的宝贵资源,还田才是解决粪污污染的有效途径。积极扶持和引导养殖户改造提升养殖基础设施,配套必要的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并将肉牛养殖圈舍、粪污处理等基础设施纳入美丽乡村统一规划和建设,提升农户标准化养殖水平。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化利用,提高粪污还田综合利用率,确保养殖环节废弃物处理及排放符合法律要求。通过完善农村养殖、生活粪污设施建设,有效收集和处理人畜粪污后还田,实现种养结合良性循环,助推美丽乡村建设,提升标准化养殖和人居环境水平。

(六)推进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改革

以乡(镇)为单位组建动物防疫和畜牧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为养殖户开展防疫、改良、诊疗、兽药、饲料等服务,提高畜牧兽医服务水平,满足养殖业转型升级对专业化、组织化畜牧兽医服务的迫切需求。

猜你喜欢
冻精楚雄州饲草
三法喂牛可省粗饲料
牧 场冻精保存及使用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关于西藏饲草种植模式探讨——以拉萨市为例
楚雄州文联积极开展春节写春联活动
奶农选择公牛冻精的几个误区
楚雄州迎十九大书法作品展作品欣赏
楚雄州迎十九大美术作品展作品欣赏
奶牛饲喂青贮饲草的比较试验
巧家县黄牛冻精改良配种技术推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