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梁平区水稻生产现状问题及对策浅析

2024-04-01 11:35罗绍岳
南方农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梁平高标准水稻

罗绍岳

(重庆市梁平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重庆梁平 405200)

重庆市梁平区是典型的农业大区,自古就是“巴蜀粮仓”,素有“梁山熟、川东足”之美誉,拥有梁平柚、优质稻、龙溪鱼等多种绿色产品,稻、鸭、柚、竹、豆是梁平区最具特色的农产品,号称“五子登科”。梁平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区、国家商品粮基地示范县,拥有广袤的农村、丰富的农田资源[1]。“梁平坝子”,地势平坦开阔,年降水量1 546 mm,光照充足,土壤氮、磷、钾含量丰富且无污染,河流水质良好,有利于水稻生长,所产稻米晶莹透亮,口感极佳,市场前景良好。

梁平区规模以上稻米加工企业48家,产业化龙头企业10个,年加工、销售大米50余万t,大米产业加工转化率85%。2018 年,梁平区生产的6 500 t 大米第一次出口非洲,是重庆第一个实现大米出口的区县。同时,梁平瑞丰米业有限公司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提供军用大米。梁平区立足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引导和培育种植水稻大户,创建特色品牌,优化产业布局,先后建起有机水稻生产基地40余hm2,800 m以上倒置山区优质稻生产基地66余hm2,绿色水稻基地200余hm2。同时,创建了“高梁山有机米”“冷沙米”“蟠龙大米”等中高端大米品牌,产品已打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一线城市,同时在2018年首届“三峡杯重庆十大好吃大米”评选活动中分别荣获第一名、第三名、第五名。

1 现状

1.1 水稻生产大户数量面积逐年递增

近些年,得益于各级领导对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重视,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发展等方面,极大地提升了种粮人的积极性,撬动了一大批的农业资本、社会资本等进入粮食生产领域,梁平水稻生产蓬勃发展。从表1 中可以看出,水稻生产面积及产量稳中有升。水稻种植面积从2017年的2.83万hm2增长到2022年的2.9万hm2,产量从2017年的21.52万t预计增长到2022年的22.59万t。

表1 梁平区水稻种植面积、产量及社会化服务组织情况

1.2 水稻生产的社会化服务增强

梁平区地势平坦,农业生产条件好,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区农委构建了以水稻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基础,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16 年实施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以来,以发展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目的,只要愿意从事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事业,具有农业生产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生产服务企业等相关营业执照和耕田、插秧、收获等相关农业机械的服务组织,都可参与水稻社会化服务[2]。服务面积从2018 年的0.45万hm2增长到2022年的0.76万hm2(见表1)。

1.3 水稻生产设施建设加强

近几年,梁平区针对丘陵山地建设高标准农田的短板弱项,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整合各类资源要素,集中连片示范建设约0.67万hm2“千年良田”(高标准农田)[3]。据统计,梁平区高标准农田累计建设2.67 万hm2,梁平区水稻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较好,但沟、渠、路设施不完善、不配套,农业生产成本较高;机器互联互通性差;排灌设施实用性差;边远的、零碎的、交通不便的田块弃耕、撂荒现象普遍存在。

1.4 水稻机械化程度提高

梁平区河流、库、塘较多,地势平坦,灌溉设施配套完善,在水稻直播模式上具有一定的优势[4]。目前,梁平区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面积2 万hm2,水稻机直播示范面积0.13 万hm2。水稻机耕面积2.9 万hm2(占比达100%),水稻机插面积1.8 万hm2,机收面积2.9万hm2(占比达98.4%),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8.3%。

2 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队伍结构老化,专业不对口

高技能人才是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梁平区水稻生产中存在人才队伍培养机制不健全、质量不高等问题[5]。受传统观念及农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农业从业人员知识水平偏低,人才引进难,留住和稳定更难,农业院校毕业生从事农业生产技术服务的意愿下降。据统计,目前梁平区乡镇(街道)共有农技人才179 名,其中高级职称仅25 名,占14%;50 岁及以上的113 名,占63%;本科学历40名,占22%。区级部门共有专业技术人员88 名,其中高级职称有36 名,占41%;50 岁及以上的55 名,占63%;本科以上学历43 名,占49%。可见,梁平区区级和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已经断层,存在人才总量不足、年龄结构老化、青黄不接等现象。

2.2 种植面积呈逐年减少趋势

2.2.1 城市、工业建设用地的占用

以人口增长与土地扩张为特征的城镇化是剧烈和不可逆转的土地利用形式[6]。建设用地的持续扩张导致城市周边大量的优质耕地被侵占,加剧了耕地供需之间的矛盾[7]。因为城市建设都是在生产条件较好的区域进行,占用的大部分都是基本农田,所以按照占补平衡的原则,重新划补的高标准农田就有可能是较偏远的地方。长此以往,高标准农田将被边远化,高标准农田将不再高标准,甚至出现撂荒的高标准农田。

2.2.2 农田水利设施、灌溉设施不配套

农田水利工程可以通过灌溉设施将农业灌溉用水输送到农田当中,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源,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继而提高水稻产量与质量,促进水稻产业发展[8]。但是,目前梁平区有些地方存在农田水利设施落后、沟渠设施老化、水利设施缺乏及现有设施跑、冒、滴、漏等现象,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率低。同时,农业灌溉设施管护缺失,农业生产仍然停留在靠天吃饭的阶段。

2.2.3 高标准农田建设、宜机化改造滞后

高标准农田建设、宜机化改造有“华而不实”的现象,注重规模、美观,实用性差,设计不接地气。田块之间宜机化、机器互联互通性差;排灌设施设计不合理;在高标准农田改造过程中,挖填方太大,耕作层破坏严重等。

2.2.4 水稻种植效益不高

中国水稻面积在经历了2004—2013年的快速增长期后,2017 年开始呈现下降态势。虽然由于单产水平的持续提高,总产量比较稳定,但面积减少反映出水稻种植意愿在下降[9]。主要原因在于水稻年生产效益不明显,虽然水稻单季产量较高,产值明显,但农民细算效益并不突出,尤其是近几年稻米市场价格持续走低,生产资料价格偏高。通过对梁平区74户水稻种植户的调查发现,水稻种植户每667 m2种植成本,种子、肥料、农药、育插秧、收获、烘干(晾晒)、其他成本依次为124.84、136.83、60.45、99.44、98.85、98.30、531.32 元,化肥、农药、种子、人工成本依旧占据水稻生产成本的很大部分。从2006—2018年重庆市水稻生产成本构成分析中也可看出,人工成本在总成本中的占比高[10]。若除去每667 m2土地流转费400 元,水稻每667 m2种植平均收益仅为50元左右。水稻生产成本逐年升高、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的趋势,在短期内不会改变,这极大地制约了水稻产业发展,降低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2.3 水稻生产品种混乱,品质不高

1)梁平区销售的水稻品种多达200 余个,品种多、乱、杂,良莠不齐,造成老百姓的品种选择困难。水稻种子市场价格混乱、虚高,价格从70~120元·kg-1不等。2)现在的机插秧、直播水稻,每667 m2用种量一般都在1.5 kg 左右,若按90 元·kg-1计算,仅购买水稻种子,每667 m2成本就高达135 元,占据每667 m2直接生产成本的1/7,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稻种植效益。3)梁平区大米的整体品质不高。虽然近几年创建了“高梁山有机米”“冷沙米”“蟠龙大米”等中高端大米品牌,但市民对梁平大米的认可度普遍不高。

梁平区水稻播种期一般在每年的3 月10 日前后,成熟期一般在8 月中下旬,高温逼熟现象突出。高温逼熟会造成早稻千粒重、结实率、籽粒、茎秆等重要产量因素下降。高温逼熟程度愈重,稻米外观、食味、商业价值等受到的影响越大。同时灌浆高峰集中,而灌浆持续性较差,茎秆营养向籽粒输送转化不充分,最终导致产量性状差[11]。特别是最近几年,部分种植户担心收割期间下雨导致收割机无法下田作业,就在水稻刚开始灌浆时就挖田放水,从而进一步加剧高温逼熟现象,最终导致大米品质进一步下降。

3 对策建议

3.1 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1)建立稳定、专业的农技推广队伍。专业的人要做专业的事,农技推广人员必须从农业院校毕业生当中选择。2)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人员的时候,应充分尊重农业农村部门的意见,并从工资待遇、职称评定、政治待遇等方面优先照顾农业技术人员,以此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鼓励并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12]。3)农机生产和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要主动为员工排忧解难,特别是为高技能人才搭建学知识、长技能的发展平台。在组织企业内部开展技能比拼的同时,鼓励并提供条件让员工参与社会上各层次、多形式的技能竞赛活动,为高技能人才提升技能、扩宽视野多创造机会[5]。

3.2 加大水稻生产政策支持,提高种植效益

1)在化肥、农药、种子、人工等价格大幅上涨,而收购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应该加大对水稻生产的政策性支持,如种粮农户一次性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水稻生产项目补贴等,用以对冲水稻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带来的生产成本增加,提高农户水稻种植积极性和种植效益。2)加强水稻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对稻田进行进一步改造,分批开展水稻生产功能区宜机化整治,配套实施实用型沟、渠、路等田间工程,解决好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进一步增加高标准农田面积,提升水稻生产机械化规模化水平,提高水稻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10]。3)加大对水稻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培育和扶持,使其成为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的后盾。

3.3 调整布局,制订宜稻区发展规划

制订水稻生产发展规划,分区域对梁平水稻发展进行科学规划,稳定水稻种植面积。海拔600 m 以上的区域划分为优质稻发展区,走中高端路线;海拔400~600 m 的为普通水稻生产区,以高产保供为主要目标,满足广大群体消费;海拔400 m 以下的划定为中稻-再生稻生产区,再生稻的品质相对头季稻有很大提高。同时,做到发展、管理同步进行,推动高标准农田(千年良田)工程建设,打造梁平区水稻生产示范基地。

3.4 重视技术创新及普及应用

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稻绿色生产科技创新和推广运用,提高科技对水稻绿色生产的贡献率[10]。基于优质、轻简、绿色的理念,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一批栽培新技术,不断加强成熟技术的组装配套。积极推广水稻“一增五改”综合技术,示范推广水稻新型直播技术[13]、稻-鸭(鱼)共生技术、稻-油轮作技术、中稻机收蓄留再生稻技术[14],以及半旱式稻菜轮作栽培技术[15]等。积极推行集中化育秧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全程机械化+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农药化肥减量+秸秆还田或增施有机肥”、“冬水田+秸秆还田+水稻直播”、“绿肥还田+有机稻栽培”等“全环节”绿色高质高效集成技术[16],在高海拔区域或坐蔸严重区域发展水稻抛秧技术,提升绿色发展成效。

3.5 重视优质水稻品种的推广应用

1)按照因地制宜、提质增效的总体思路,立足梁平区水稻产业发展基础,围绕“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以促进粮油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加快推行水稻育插秧、水肥管理、收割烘干等标准化种植技术。引导老百姓选择优质、生育期适中、抗性强的水稻品种。加强优质、丰产、突破性杂交稻品种的推广应用,培育具有熟期早、抗倒性强、不易落粒等特征的水稻品种,以适应稻油轮作、直播及机收的需要,同时注重培育特种稻品种,以适应农旅产业融合、稻米深加工及人们保健的需要[17]。

2)按照绿色优质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制订推广“高品质品种筛选—轻简高效种植—田间水肥管理—病虫草防控—收获烘干储存—保优加工包装”等环节技术标准,从而实现水稻全产业链高质高效发展。到2030 年,梁平区水稻种植稳定在3.33 万hm2以上,优质稻种植面积占全区水稻种植面积90%以上;水稻全过程机械化率97%以上,其中发展标准化有机水稻种植基地666.67 hm2,高山(海拔700 m以上)优质水稻种植基地3 333.33hm2,绿色优质水稻种植基地1 333.33 hm2,中稻-再生稻示范基地1 333.33 hm2,年加工优质大米稳定在15万t以上。稻谷的商品化率达到70%以上;基本实现水稻主推品种规模化(制度化)、栽培技术及大米精深加工标准化、宣传销售品牌化。

3)企业+基地+餐饮,大力发展从稻田到餐桌文化。以瑛王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为代表的梁平餐饮企业,在铁门等海拔600 m 以上区域,流转土地约133.33 hm2,种植野香优莉丝等优质水稻品种所得产品经加工直接到餐桌,并在餐饮店设立专柜,定点销售。也可以与其他基地、农户实现“企业+基地+农户+餐桌”的模式。同时,在安胜、竹山、蟠龙等水稻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碗米”“米当家”“唐家坡映像”“猎神居”等水稻产业文化、农家民宿、农业休闲基地等,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 结论

通过对重庆市梁平区水稻生产现状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发现当前梁平区水稻种植的主要问题在于种植成本偏高,农民种植意愿较低、种植面积减少、水稻生产区基础设施薄弱、水稻品种混乱、品质不高等问题。因此,为了稳定梁平区的水稻产能,确保粮食供给安全,建议重视人才队伍质量建设,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优化水稻绿色发展惠农支农政策,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开展水稻生产功能区规划及宜机化整治,提升机械化规模化水平;强化水稻绿色技术及品种的创新与应用,增加水稻生产综合效益。

猜你喜欢
梁平高标准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中华蜜蜂为梁平柚授粉的效果及梁平柚蜂蜜品质研究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高标准高质量转入“三年行动”
一季水稻
水稻花
昆士兰大学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