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情境教学

2024-04-01 09:24山东省平度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尹春强
家长 2024年6期
关键词:创设法治核心

□山东省平度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 尹春强

情境教学强调学生的主观体验,与核心素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能够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为良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果。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要以核心素养的培育为目标。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能增强思想政治课程的互动性,贯彻新课程标准下的育人新理念,让学生在主动学习、探究思考中达成知识、技能、素养的有效建构。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该重视情境教学,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他们真正理解所学的政治知识。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核心素养下高中思想政治情境教学的价值及情境教学策略,旨在让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将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定义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是在小学、初中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和延伸,上升到思想和理论层面,要求学生面对不同的情境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强化核心素养。由此观之,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情境教学,以情境引导学生完成对不同知识点的解读与分析,主动进行知识的理解、问题的思考、方法的探究,形成一个以学生自觉意识为主体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体系。

一、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情境教学价值阐述

情境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带有情感色彩的情境,帮助学生更为具体、全面、真切地理解课本教材,优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达到深度学习的样态。结合情境教学的内涵特征可以发现,核心素养下高中思想政治情境教学的价值如下:

(一)有利于实现知行合一

教师实施情境教学,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教学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核心知识,在情境的引导下展开多元化实践,将知识的学习、理解与知识的实践应用结合起来,实现知与行的统一;学会利用所学的思想政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更为系统、完善,服务于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增强他们对思想政治内容的认同感及学习兴趣,于情境中达成对知识的多元运用,大幅提高课程教学效率。

(二)有利于驱动自主探究

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内核是让学生具备较高的政治认同、辨别是非的观念,形成健全的人格。教师以此为基准实施情境教学,能更加贴近学生心理及精神的发展规律,创设出客观、切合实际的情境,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精神与态度。而且,整个情境聚焦现实生活,能够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剖析知识的内核与本质,认真解读核心知识点,让自身的理论解读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多元情境的引入也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以真实严谨、科学客观的态度明晰知识点之间的规律,自主完成知识的探究,在权衡分析中寻找知识应用及问题解决的最优解,让他们的探究能力得到发展。

(三)有利于启发多元思考

情境教学的实施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多元思考。教师结合不同的知识点创设不同的情境,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对所学知识点的领悟与理解。这样的过程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教材的多元互动,使学生在多元互动中产生对知识的多维解读,同时能够聚焦现实生活经验,创造性地理解所学的知识点,持续深化核心素养内核。这种动态生成的民主课堂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沟通与思辨空间,让学生更好地建立法、理、情有机统一的正确认知,在驱动他们创新实践方面提供了支撑。

二、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情境教学策略

(一)以直观化情境培养政治认同

直观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为学生呈现动态形象的教学情境。这一情境能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让他们产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层体验与感悟,在培养并增强学生政治认同素养方面有极大助力。学生围绕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教学主题,辅助图片、视频了解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所做正确决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从而坚定政治方向,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富有体系的政治认同素养,支撑学生创造幸福的生活,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课本教材必修一第二课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行为例,本节课是让学生正确认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解中国确定社会主义制度是必然的。政治认同素养是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进程,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明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进而拥护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共同理想信念。这一素养目标的达成需要学生从意识理念、精神信仰层面得到感染与熏陶,进而达到政治认同。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相关的影视作品,并将这些影视作品中的情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以直观化的情境持续熏陶并感染学生的精神信念。对此,教师可以将优秀影视作品《觉醒年代》作为情境创设的参考点,截取具有代表性的片段,创设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情境。具体如下:

情境一:《觉醒年代》之救国方案大讨论。

情境二:《觉醒年代》之劳工万岁。

情境三:《觉醒年代》之陈独秀谈新青年的六条标准。

教师结合这一影视作品中的不同片段,为学生呈现了三个直观化的教学情境。在学习课内知识的同时,学生可以借助这些视频片段,回顾近代中国仁人志士精心探索的历程,在直观情境中分析失败的原因,从而加深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认知。在有了深层感悟之后,树立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信念,以此深化政治认同素养。

(二)以议题式情境培养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体现出来的悟真求实思想,以尊重规律、坚持真理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一切事物,持续贯彻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这是学生精神意识层面的重要体现,是学生展开学习行为实践的基础。教师要清晰地认知科学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将其贯穿于政治课程教学的始终,对学生的个人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了让学生的科学精神得到持续深化,教师有必要创设议题式情境,让学生在环环相扣的问题解答中独立思考、主动探索,深入思考政治理论,并经历科学猜想的过程,借助科学的方法验证理论知识,以此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及理性思维能力。

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三课《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为例,本节课是让学生明确联系的特点,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科学精神素养是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进行分辨和比较,理解联系的基本特性。在让学生辩证思考事物间联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议题式情境,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设计开放性、探究性的议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点展开讨论与分析,在解读与思考中,运用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世界之间的联系,能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以下两个议题:

议题一:流行病存在于个人体内,为何会影响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及国际关系呢?它是怎样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

议题二: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有联系吗?为什么?

教师设计的两个议题十分具有争议性,需要学生辩证思考事物之间的联系。学生在解答以上问题的时候,能更加清晰地认知理论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能够调动自身的思维,主动思考、探索,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逐步明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和内涵,使思维的联系性与整体性均能得到发展,持续深化科学精神。

(三)以思辨式情境培养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是遵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在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思辨式情境,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及目标,引入一些较为经典的案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独立思考,使其能够结合课内所学知识,运用法治思维及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法治情感、法治品德及法治能力,成为法治社会下的知法者、懂法者、守法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白思辨式情境的主要特征是“以事载理”,要学生以经典的法治案例为参考完成思辨性探究活动,在价值辨析中识别观点、体会法治的魅力。

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九课《公正司法》进行为例,本节课需要学生了解公正司法的内涵、意义与要求,明确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治素养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守法意识、树立法治观念。为了培养这一素养,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影视作品中的经典案例,引导学生辨析公正司法的内涵与要求。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不同影视作品中律师为犯罪者辩护而不被理解的片段集锦。播放完这些片段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思辨点,让学生选择自己认同的观点进行辩证。具体内容如下:

观点一:律师应该为犯罪者辩护。

观点二:律师不应该为犯罪者辩护。

这一思辨点十分具有考究特性,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明确“公正司法”的含义,厘清“公正司法”与“社会公平正义”之间的关系。教师创设思辨式情境,让学生分小组,以辩论赛的方式完成角色扮演,使各小组学生可以针锋相对、各抒己见,在“头脑风暴”中产生思维碰撞。学生聚焦“律师该不该为犯罪者辩护”这一维度列出经典案例,从维护基本人权上升至对“公正司法”含义的解读,明确“公正司法”是让法律不区别对待每一个人,让每个人都享有公平公正提出自己诉求的权利,深刻领悟“公正”的内涵,使学生的学习从理论层面走向了实践层面,与生活联结,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这便是情境创设的价值。学生在辩论中,依据自身的法治意识和理念阐述观点与看法,达成了法治意识的培养目的。

(四)以生活化情境培养公共参与

公共参与是让学生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并在实践探究中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践行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在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基于现实生活经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在政治知识的学习中做到知行合一,将自己在课内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在实践中了解真知,做合格的公民。

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综合探究: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例,这属于探究性的教学内容,其公共参与素养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感悟人民当家作主,体验参与、学会参与,真切感知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感。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十分熟悉的生活事物,将其作为学生实践探究的内容,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公共活动。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以下生活情境问题,如:公交车不到学校门口;学校门口道路交通拥堵;学校饭堂饭价;学校垃圾分类如何落实等。

教师可以让学生组建成学习小组,结合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完成课后自主调研。学生需要自选一个问题,按照人民行使权利的方式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比如,有的学生针对“公交车不到学校门口”的问题,指出可以先向学校所在社区党员负责人提出建议,而后进入市政府官方官网,通过写信的方式投递意见。如上,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聚焦现实生活问题,展现了自己对问题解决计划的思考、制定与实施过程,在自主化的实践探究中培养了公共参与素养,真正达到了知行合一。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视角实施情境教学,有利于构建特色化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整体提升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效度。教师要从意识理念层面深层解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根据不同的素养内容创设不同的情境,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可以借助直观化情境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借助议题式情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借助思辨式情境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借助生活化情境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以富有特色的情境活动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在多元化的情境中时刻牢记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与内核思想,让核心素养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落实。

猜你喜欢
创设法治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