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家园携手”才能“共育花开”
——幼儿园家园共育的落实现状和改进策略

2024-04-01 09:24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龙泽实验幼儿园潘琳琳
家长 2024年6期
关键词:共育家园幼儿园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龙泽实验幼儿园 潘琳琳

幼儿的健康成长和身心发展既离不开学校教育,也离不开家庭教育。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理解到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因此,如何做好“家园共育”也已经成为了新时期幼儿教育研究、探讨的问题。幼儿阶段是一个人一生发展过程中的最初阶段,也是一个人可塑性最强的黄金时期,更是实施“家园共育”的最佳时机。但是从当前的幼儿教育状况来看,家园共育的落实情况并不乐观,依旧存在不少问题。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家园共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形成原因,从四个主要方面讨论了高效落实家园共育的积极措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家园共育做出了明确指示,表明家园共育即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完成对孩子的教育任务,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家庭抑或是幼儿园单方面进行的教育工作。只有让这两个方面“同方向、同步调”,才能够达到对幼儿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因此,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要想从根本上推动幼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家庭和幼儿园两个方面必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相关教育工作者要立足实际,在充分明确当前家园共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总结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促进家园共育的高效建设。

一、当前家园共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原因

(一)存在问题

1.主次分离现象严重,家长处于被动位置。

当前,落实家园共育工作中存在三种现象:

首先,部分幼儿园认为自己是“教学权威”,在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定位不清,高高在上,导致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平等沟通交流变为“教育家长”。

其次,部分家长的教育思想相对陈旧,认为将孩子送到幼儿园之后,教师说怎么做就应当怎么做,不敢对教师的安排提出异议,不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

最后,即便幼儿园与家长进行联系,往往也是局限于对孩子冲突问题的解决上,针对孩子本身的教育问题沟通甚少。即便有所提及,多是一些“表面工作”,并未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家园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远,隔阂也会越来越多,家园共育的质量更是大打折扣。

2.没有发挥“共育”作用,形式趋于表面化。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双向合作教育,但是在实际的落实当中,家长对于幼儿园活动的参与情况并不乐观,大部分家长只是“走过场”,对于幼儿园教育理念、活动开展目标等深层次的内容并不会与教师进行“互动”,致使家园共育流于形式。

3.家园沟通存在盲目性和局限性。

“步调一致”是落实家园共育的基本前提,只有让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实现紧密配合,发挥各自优势,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教育优化。在这个过程中,沟通交流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对各种“操作手段”的运用并不灵活,如因为沟通内容不清晰而导致的“误解”;不理解教育目标,家长无法给予教师有效的支持与配合。同时,由于各种客观因素,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并不充分,如部分家长因工作等原因将孩子交给长辈,针对一些特殊问题教师无法与家长及时联系,导致沟通不畅。

4.家园对自身的角色、责任认识不够。

家园共育需要幼儿园和家庭两个方面的相互配合,要想打好配合,双方就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分工。但是,在实际的落实情况中,部分幼儿园既没有建立健全的家园共育制度,也没有制定细致周全的工作计划。同时,部分家长不明白家园共育的本质内涵和核心要义,不知道自己在“家园共育”中应当担任什么角色。

(二)主要原因

1.教师和家长缺乏对合作的正确认知。

“家园共育”的关键点在于“共”,“共”字直接体现了幼儿园与家庭都是十分重要的参与方。但是,部分幼儿园往往将自己置于“象牙塔”之上,难以做到与家长的平等沟通。该类幼儿园也存在尤为明显的“自我封闭”现象,要求家长无条件配合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同时,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的教育模式相对固化,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看好幼儿不出事故。除此之外,部分家长认为自己将孩子交给幼儿园,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也好,孩子的知识学习也好,都是幼儿园和教师的责任。而且,部分家长不得不将孩子交给老人照顾,家庭教育责任的转移现象越来越严重,幼儿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往往会忽视与幼儿园、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通力合作。

2.教师和家长的沟通频率较低。

部分教师无法与家长进行良好沟通。原因一是教师和家长仅仅将“联系方式”当作一种“上传下达”的工具,不注重这一“工具”在促进家园共育方面产生的积极作用;二是教师的大部分时间需要投入教育工作中,家长的大部分时间往往投入自己的工作中,当教师遇到问题需要与家长沟通时,难以得到家长的“积极响应”。而在家长遇到问题需要与教师沟通时,教师往往也不能及时回复。久而久之,教师与家长的互动就会停留在接送孩子放学的“几分钟之内”,频率低、效果差。

3.未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幼儿园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整体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发展进程。因此,大部分幼儿园会格外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推动了幼儿园“家园共育”的良好开展。

二、做好家园共育的积极措施

(一)转变观念,增强家园共育意识

无论是幼儿教师还是家长,都应当认识到对幼儿的教育既不单纯的是幼儿园教育,也不单纯的是家庭教育,只有让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充分地结合起来,才能够让幼儿获得良好的发展。

首先,幼儿园方面应在幼儿入园时就让家长充分地了解幼儿园,知道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发展目标和教育形式;让家长知道孩子在不同阶段应当接受哪些教育,明确幼儿园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所设计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需要家长在这一过程中的配合工作,让家长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幼儿园应当主动树立“联合家长进行教育”的基本意识,了解不同家长的教育经验和独特的教育方法,经常性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最大程度上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最后,幼儿园要增强家园共育新理念,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主动改变幼儿园“家园共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认识到家园共育的真正含义。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园可以开设“专家咨询通道”,组织“亲子实践活动”,定期邀请家长来园参观,观摩教师的教学等。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有效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调动家长参与家园共育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家园共育的整体效应。

(二)加强沟通,建立新型交流平台

1.友善沟通,平等合作。

首先,教师应当积极倾听家长提出的各种意见,并针对家长的意见、建议进行改进,让家长在教师积极的态度中更愿意与教师进行深层次交流。

其次,教师在与家长反映幼儿的在园情况时,应当有策略、有计划地描述幼儿的行为,肯定幼儿的优势和闪光之处,运用语言的艺术,巧妙地提出干预意见和建议,让家长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关心、理解、肯定与信任,从而更愿意接受教师提出的建议。

最后,幼儿园要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在为幼儿讲解一些专业性知识时,幼儿园可以邀请相应工作性质的家长来园给孩子们“讲课”。如,在讲解“健康饮食”知识时,教师可以邀请从事医护工作的家长“讲课”;在讲到“交通安全”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邀请从事公安、交通方面工作的家长来园“讲课”;在讲到有关“植物、动物”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邀请从事农艺方面、养殖方面工作的家长来园“讲课”等。这种方式,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视野,也让孩子们更加了解自己的父母,在增进亲子情感的同时实现了家园共育。

2.密切联系,创建平台。

为了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中的活动状况,幼儿园应当积极组织各种家园共建活动,为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创造平台,让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更为放心,让教师对孩子更加了解。

首先,幼儿园要定期组织家长召开家长会。如,在刚开学时,教师可以组织所有家长召开“班级事务家长会”,在会上向家长宣传本学期的工作安排,搜集家长对工作安排的意见建议,并灵活地将家长建议纳入其中;在开学之后,教师可以组织个别家长召开“恳谈会”,根据不同幼儿的共性特点,将有类似情况的幼儿家长召集起来,针对孩子的真实情况进行沟通交流,分享教育经验;在学期末,教师要组织家长开展“班级总结家长会”,回顾幼儿园在一个学期的成长经历,分析孩子的进步情况,针对具体事件来交换意见,实现相互理解、相互配合。

其次,幼儿园要定期组织“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体验“一日教师”,了解孩子的真实表现以及幼儿园实际的教育情况。如此一来,不仅为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创造了机会,也让家长更为配合幼儿园的相关工作。

最后,幼儿园还可以组织开展各种亲子活动或者主题活动。如,让家长与孩子共同读一本书、共同画一幅画、共同做一个游戏等,密切家园联系。

(三)提高素养,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是幼儿园的“一面镜子”,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最后的教育质量。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不仅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广大幼儿家长的基本要求。因此,幼儿园在落实家园共育的过程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多种方式多条途径,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首先,幼儿园应当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和交流研讨的机会,组织教师召开专题研讨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让教师了解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其次,幼儿园应当针对教师在家园共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培训内容涉及沟通技巧、家庭教育理论、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等多个方面。这样,在让教师认识到家园共育重要意义的同时,逐步提升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能力。

再次,幼儿园要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家长提供便捷的沟通渠道,解答家长的疑问、困惑,帮助家长解决在家庭教育中的种种困难。

最后,幼儿园要加强对教师合作能力的培养。具体可以通过集体备课、集体观摩、集体学习、集体教研等方式,组织教师共同探讨家园共育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学习先进的沟通方法,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

(四)技术运用,建立个性服务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各种先进的交流沟通技术应运而生,为更好地落实家园共育工作带来了更多新的思路。因此,幼儿园应当充分认识到现代化技术的优势价值,巧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家园共育的质量提高建立个性化的服务体系。

首先,幼儿园可以通过自己的网站、公众号、APP等平台,为家长提供便捷的沟通渠道。在这些平台上定期发布园所动态、幼儿活动、教育资讯等内容,让家长从多个角度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

其次,教师还可以为幼儿建立电子成长档案,将每一名幼儿的真实情况进行记录。家长可以通过固定渠道进行登录,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针对工作繁忙,不能按时参加幼儿园活动的家长,幼儿园可以通过视频通话技术、线上会议技术与家长进行实时交流,打破时空限制,推进家园共育。

最后,幼儿园还可以利用数据分析或人工智能技术,将幼儿的发展情况形成数据。如此不仅能够为教师提供教育建议,还能够让家长更为科学地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

三、结语

总而言之,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作为成长在新时期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必须看到幼儿园教育对幼儿个人发展的深远影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家园共育的必要性。将家长看作幼儿教育工作计划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幼儿园发展现状,全面分析家园共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根本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从多个角度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形成教育合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共育家园幼儿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