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背景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育策略

2024-04-01 09:24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吕荣意
家长 2024年6期
关键词:三新高中历史资料

□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 吕荣意

在“三新”背景下,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逐渐受到更多人关注与重视。在这种情况下,高中历史教师应在明确培育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意义和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培育策略,对“教”与“学”展开深入研究,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历史,助力学生全面成长,发挥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复合型人才。

一、“三新”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三新”指的是“新教材”“新高考”“新课程”。在此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逐步进行了优化与改革,为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根据现阶段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来讲,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课堂教学的亮点较少。部分教师并未从真正意义上适应“三新”,在实际教学中只是按照教材内容进行逐页讲解,缺少亮点,很难吸引学生的关注。虽在一定程度上助力学生学习与记忆历史知识,但实际效果甚微。其次,课堂教学长期缺少创新,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最后,部分教师存在忽视学生主体地位这一问题。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开展教学,无法及时融入教学新理念,导致教学与“三新”不匹配,很难满足每一名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在“三新”背景下,要想有效培育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教师要正确理解“三新”,及时转变与更新自身的教育理想,积极创新与优化课堂教学,从真正意义上培育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二、“三新”背景下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育策略

(一)创新导入环节,激活学习热情

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均有重要影响。在“三新”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应创新导入方式,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如利用影视作品、历史故事、历史图片等进行导入,有效激发学生对课堂新知的探究兴趣,促使学生能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持有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提高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的兴趣程度。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所选择的导入方式和导入内容要与高中生的实际情况相匹配,符合新教材内容,如此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导入环节对学生学习的有效作用。

例如,在教学高二年级选择性必修1“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时,教师可利用相关图片、视频和资料进行导入。在正式教学前,教师深入分析教材,掌握新教材的内容,通过互联网搜集和查阅书籍等方式获取关于货币的相关资料,结合教材内容和高二学生学情进行筛选,并将所搜集的资料整理为课件,以确保导入环节所运用的资料能够符合学生兴趣。在正式教学中,教师在多媒体电脑上展示不同年代货币,并提出问题:“同学们,这是我国不同朝代的货币,那你们知道它们分别都是哪个年代的吗?”以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呈现的图片,促使学生对货币产生一定兴趣,助力学生初步感知中国货币的演变历程。随后,教师结合学生对货币的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货币的本质,以此助力学生再次明确本课教学主题,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打好基础。可见,教师结合真实货币图片进行导入,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能力。

再如,在教学高二年级历史选择性必修1“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时,教师利用影视作品进行导入,在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热情的同时,促使学生初步了解远古时期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在导入环节,教师展示《疯狂原始人》片段,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随后,结合片段中原始人利用火进行生活和打猎的视频进行导入并提出问题:“同学们,大家都看过《疯狂原始人》这部电影吗?从刚刚观看的片段中,你们能总结出原始人生产、生活的特点吗?”以此激发学生对人类早期的生产、生活的探究热情,为学生接下来探索学习“人类早期的生产生活”做好铺垫。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所交流的内容,引导学生结合真实史料分析与总结人类早期生产生活的特点,拉近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能够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史料进行分析总结。这对发展学生史料实证能力具有良好帮助,活跃了历史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二)增添科技气息,培育核心素养

现阶段,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为教学带来了巨大影响,教师可以运用在教学中,构建充满现代信息气息的历史课堂。信息技术具有可以直观呈现色彩鲜艳的图片、内容丰富的视频以及各种声音的音频的特点,具有不受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的特质,教师可结合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与特质进行教学,以此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与记忆,促使学生能够深入探究历史事件。

例如,在教学高二年级选择性必修2“水陆交通的变迁”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更多历史资源,并运用技术设备将文字知识转化直观、动态的内容。在备课环节,教师通过网络搜集的方式获取更多关于道路交通的历史图片、文字材料以及地图的相关内容,根据高二年级学生的学情进行筛选,并将其整理为课件,使课堂内容更为丰富,增加学生的历史知识积累。

在正式教学环节,教师在多媒体电脑上展示课件中《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具体如下:

问题一:局部图中人物出行的方式是什么?

问题二:局部图中物品运输方式是什么?

问题三:局部图中交通工具的动力是什么?

这样可以助力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利用《清明上河图》,初步探索古代人们的交通,进一步锻炼并强化学生的探索能力。同时,色彩鲜艳的图片能够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历史学习中。

在教学“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展示课件中的数据与表格,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来填补表格并绘制时间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展示具有代表性、不同朝代的交通道路和交通工具,通过史料提升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助力学生填补表格。在此之后,教师在课件上展示新航路开辟地图与古代世界的地图,进行对比讲解,助力学生正确认识新航路,理解开辟对交通的意义所在,即真正意义上解决了交通道路上所存在的问题,实现了全球的交通联系和人员流通。

教师通过利用课前所获取的史料以及图片信息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和理解历史知识的效率,促使学生能够有效利用唯物史观进行史实分析。

(三)利用历史资料,强化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和解释分析能力是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新”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解释历史事件的方式锻炼并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释分析能力,促使学生真正意义上深度探索与把握真实的历史资料,明确历史资料所蕴含的历史事件的整体发展过程以及因果关系。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个历史资料,助力学生逐步学习与理解历史知识,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程度,促使学生对史料做出客观且真实的评价。如此,有效发展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的历史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高二年级选择性必修3“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时,教师可以通过相关历史图片和资料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分析。本课主要包括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两部分内容,教师在教学前通过网络搜集和查阅书籍的方式搜集东西方现存的历史图片和相关历史资料。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基于亚历山大远征想象图提出问题:“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演变有什么关系?”以此导入本课教学主题,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的探究中,提升学生的探究分析能力。然后,教师展示课件中亚历山大的介绍,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并根据亚历山大帝国和亚历山大东征时期的东西方对比图片,探索此时期中国正处于什么时期,以及东西方的共同点。分析简介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亚历山大远征的认识,对比可以进一步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时空观念。

在教学“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时,教师展示苏联史书、法国学者对蒙古西征的评价,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所提供的历史资料,并完成以下问题:

问题一:提供的两段评价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之处?

问题二:影响评价态度的因素有哪些?

问题三: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的标准是什么?

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深度探索所提供的历史资料,并在教室内进行巡视,保障学生合作探究的实际效果。在合作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展示与交流,以此明确学生分析历史资料的实际情况。这样,教师利用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能够促使学生多角度思考并分析问题,使学生能够从整体的角度分析与明确蒙古西征所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史料实证这一核心素养,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思考能力。在此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本课所学知识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评价蒙古西征的影响,指导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正确指导下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借助历史人物,培养家国情怀

在“三新”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先进人物事迹的方式渗透德育,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助力学生树立正确三观。认识历史人物并了解其生平事迹和所在的历史背景,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详细介绍先进人物事件的方式,发挥人物的榜样作用,促使学生在事迹中学习其身上所具备的高贵精神与品质,助力学生真正意义上感知与体会爱国主义情感。此外,还有利于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基础,保障学生的全方位成长。

例如,在教学高二年级选择性必修2“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时,教师可以利用中医方面的著名人物来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本课主要由“历史上的疫病”“中医药的成就”“西医在中国的传播”三部分内容构成,其中出现了诸多历史著名人物,如葛洪、华佗、李时珍等,教师可以将人物故事和对中医药学的贡献作为辅助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助力学生感知与学习人物所具备的精神品质和爱国情怀。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和查阅书籍的方式获取更多的资料,并根据本课教学内容进行筛选,以此保障资料信息与教材、与学生学情相匹配。

在教学“历史上的疫病”这部分内容时,在引领学生明确疫病的含义、历史上重大疫病以及疫病的危害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材并概括出人类应对重大疫病的措施。这部分知识多为文字性知识,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因此,教师可以穿插“葛洪的故事”,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即:展示葛洪及其所著作的《肘后备急方》,促使学生明确葛洪对医学领域的贡献,学习葛洪严谨的医学态度。如此,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学习历史知识的效率得到提高,培养并增强了对祖国中医文化的认同感。

在教学“中医药的成就”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电脑上展示名医华佗《五禽戏》的照片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课件上展示的健身方法是谁提出的吗?”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然后,教师为学生讲授《五禽戏》对身体健康的作用,了解华佗及其在中医药方面的成就,使学生能够直观感知华佗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为接下来自主探索与总结古代中医药学所取得的成就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师还可以借屠呦呦研究发现青蒿素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三新”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应在明确历史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为课堂教学带来新变化。教师要创新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利用科学技术,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利用历史资料,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借助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促使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与发展。

猜你喜欢
三新高中历史资料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全国第三届“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论文大赛启事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纵览之“三新”
纵览之“三新”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