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2024-04-01 09:24福建省南安市仑苍中学洪诗城
家长 2024年6期
关键词:实验教学物理核心

□福建省南安市仑苍中学 洪诗城

初中物理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应有之义,也是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出发优化教学策略,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因此,要想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优化初中物理教学,要分析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问题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首先,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主流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在课堂上习惯于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这导致学生在物理学习时只是机械地记忆知识,无法真正地理解并应用知识。

其次,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缺乏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应用。要想有效地落实核心素养,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教学法、小组讨论等,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师更加倾向于对知识的讲解,而非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最后,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教师没有很好地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导致课堂教学缺乏活力,学生难以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影响了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二)学生参与度低

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只是在课堂上被动听讲,很少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核心素养的培育也难以落到实处。

首先,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在教学活动中没有把握物理学科教学的特点,也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实施教学,导致课堂教学枯燥而无味。在长期被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不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其次,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初中物理知识对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尤其是学生首次接触物理,对于一些抽象知识理解起来有一些难度,如果教师没有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进而降低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三)实验环节较少

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点,作为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才能够培养关键品质与必备能力。但实际上,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较少。

具体来说,首先,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验环节,在实验中也只是进行演示实验,没有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导致学生无法通过实验掌握物理知识的原理和方法,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实验缺乏明确的主题,使得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是盲目参加,缺乏针对性的能力与素质培养。

上述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都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难以达成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要素

(一)培养探究精神

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想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就要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首先,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对于物理教学而言至关重要。教师的观念决定了教学效果,只有教师认识到培养探究精神的重要性,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探究精神,从而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师生之间的信任和互动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二)加强实验教学

加强实验探究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素养的重要因素。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先应明确实验教学的目标,确保实验内容与课程目标紧密相连,使学生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来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与素养,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批判性问题,让学生通过提出疑问、发表观点来培养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从多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

(三)联系生活实际

初中物理学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加强物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均表明,将生活现象引入物理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显著的作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就强调了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此外,国外的Dewey、Bruner 和Kolb 等教育理论家也提倡将生活经验与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物理教师应研究生活现象在物理问题情境创设中的应用,深入挖掘生活现象与物理教学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物理知识,以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教师应当立足于课程实际,选择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生活中的经验来理解物理知识,同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以此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其次,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取材进行物理实验设计并探究物理现象,这样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当积极运用生活中的物理教学资源。生活中有许多可应用于物理教学的资源,教师在教学中要具备生活化教学的观念,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好生活化课程教学的内容开发与建设,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落实核心素养培养。

例如,在讲解“力与运动”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车辆行驶时的加速和刹车现象,进而提出相关的问题。物理学科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许多生活现象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车辆行驶中的加速和刹车现象、彩虹的形成原理、投掷物体时的抛物线运动等。这些现象和问题都可以作为物理问题情景的素材。可见,在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无处不在,我们应将这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入初中物理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教师利用生活现象来创设物理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定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物理课程充满积极的兴趣,才能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学习。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增强物理课程教学的吸引力,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进行深入学习。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提出具有趣味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当学生对物理学习内容充满探究欲望时,才会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索,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进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其次,从初中物理课教学的特点来看,物理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征,一些物理现象看不见、摸不着,对于学生而言具有理解难度。基于此,在物理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具体感知物理内容,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效果。

以初中物理课程《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节课为例,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视频,为学生具体呈现生活中事物发声的现象,如闹钟和电话的发声现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具体的方式感知到抽象的物理知识。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身边的物体如纸张、橡皮筋等,研究怎样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并比一比谁的方法多。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展现自己的成果,如抖动纸张能够发出声音。教师可以以此引导学生去探索其中的物理奥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灵活采用问题式教学法

提出问题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环,物理学科教学也是如此。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导向构建问题情境课堂。

首先,教师要通过巧妙的提问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能够在探索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明确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其次,教师要充分抓住提问互动这一契机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以初中物理课程《大气压强》一节课为例,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看到这样的知识会感到迷茫而又好奇,这时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大气压强是真实存在的,但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感觉到身体上存在大气压强吗?感受过大气压强吗?”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视频,向学生展示真空中易拉罐变形的物理实验现象,由此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物理探究欲望得以发展。在此基础上,通过提问,学生会在学习中形成驱动力,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使学生在学习中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思考,提高了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实现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三)优化实验教学方式

实验是物理课程学习的永恒主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实验教学,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验机会,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验中。这样能够使学生在物理实验探究的过程中透过现象直达本质,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并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物理思维和科学素养。

首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优化实验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出发点制定明确的实验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实验、积极参与实验。其次,教师要适当地对实验内容进行优化,使之更加适合学生在实验中展开探索活动。最后,在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让其针对物理实验提出问题、假设,然后进行求证,让学生借助这样的方式,在整个实验学习过程中培养综合能力,最终实现核心素养所要求的关键品质与必备能力的培养。

以初中物理课程《光的直线传播》一节课为例,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自主思考并探究本节课的主题: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吗?然后拿出实验器材,让学生针对这一主题进行大胆创新、质疑,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深入思考,从而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接下来,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展开实验探究,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下探索本节课的知识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激发学习和探索的欲望,也能够让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借助物理实验发展能力,并借助实验使整个物理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

(四)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有了更多可能性。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教师可以整合更多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学习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而初中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阶段,抽象的物理知识对于学生而言具有理解难度。基于这样的现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演示抽象的物理知识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现象。

以初中物理课程《光的反射》这一节课为例,教师先推送线上自主学习资源,让学生了解光的反射现象和基本原理并完成预习测试,再引导学生总结光的反射现象,讲解光的反射原理和反射定律。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通过实验操作来观察光的反射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得出最终结论。这样的方式能突破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创新至关重要,关乎新课改进程、素质教育的落实、师生的同步发展。教师需要明确现阶段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晰物理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要素,并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灵活采用问题式教学,优化实验教学方式,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物理核心
只因是物理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