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视域下幼儿劳动教育开展路径

2024-04-01 09:24陕西省西安市第五保育院
家长 2024年6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劳动游戏

□陕西省西安市第五保育院 薛 丹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引导幼儿尊重关心长辈和身边的人,尊重他人劳动及成果。”劳动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在具体实践中存有一些误区,如内容简单化、价值单一化、体验浅显化等,很多幼儿并不能在劳动实践中获得愉悦的体验。由此观之,幼儿教师将劳动教育与游戏紧密结合具有必要性,两者存有特殊的密切性和耦合性。游戏可以促进劳动教育的发展,而劳动教育又可以丰富游戏的内涵,提升幼儿的各种体验,使幼儿在劳动中发展参与性、积极性、社会性及独立性。因此,幼儿教师要从多个维度出发,将劳动教育与游戏化教学有机融合,为幼儿的劳动学习提供各项契机。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游戏化视域下幼儿劳动教育开展的价值,探寻了游戏化视域下幼儿劳动教育开展的路径,旨在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劳动学习契机,让幼儿的劳动素养得到提升。

一、游戏化视域下幼儿劳动教育开展价值

(一)有利于调动幼儿参与劳动的积极性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劳动与游戏是融会贯通的,游戏是劳动教育的逻辑起点。幼儿对劳动教育比较陌生,但游戏恰恰相反,幼儿对游戏有着天然的兴趣与能动性,他们能够在熟悉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学习陌生的知识内容,对自身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幼儿教师基于游戏化视域开展劳动教育,能有效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一方面,能够给幼儿带来愉悦的情绪体验,使幼儿对劳动活动有着持续且浓厚的内驱动力,保持积极性与能动性;另一方面,幼儿能在愉悦情绪的基础上,对劳动活动有更多的思考,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劳动教育的真正内涵,明确劳动的快乐及价值所在,由此借劳动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使幼儿具备积极且浓厚的劳动情感。

(二)有利于提高劳动实践的创造性

有趣的活动能持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教师基于游戏化视域开展劳动教育,能提升幼儿参与劳动实践的创造性。教师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设计趣味性、娱乐性、非严肃性的游戏活动,并将其与劳动教育内容有机融合,使枯燥乏味的劳动教育变得生动有趣。当劳动教育变得有趣、富有特色时,幼儿就愿意参与其中,他们“做”的能力也会大幅提升,并且创造能力的培养也会在“做”的过程中实现。从内在出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持续延伸,在游戏活动中探索并挖掘劳动的意义及价值;从外在出发,幼儿的创造能力能获得发展,在各种游戏活动中积极展示自身的劳动能力。所以,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能让幼儿持续挖掘各种创造力,为他们后续创造素养的发展提供支撑。

(三)有利于发展幼儿的社会群体属性

游戏活动能激发幼儿的社交能力,劳动实践能够帮助幼儿获得群体的认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群体是幼儿不可回避的生存环境。在学前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劳动活动帮助幼儿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让幼儿通过某一个劳动活动实现与其他群体的竞争合作,完善自我人格,促进社会属性的发展。教师基于游戏化视域开展劳动教育,能让幼儿社会群体属性的发展于潜移默化中进行。

首先,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参加劳动实践,能以一种积极且愉悦的心态完成劳动活动,与他人主动交往的意识增强,且在交往过程中,合作与竞争的理念也更为丰富。其次,劳动作为一项有着社会群体属性的内容,很容易促进幼儿之间展开多维互动,而这种互动便是发展幼儿社会属性的起点。最后,幼儿以游戏的方式学习了劳动知识之后,也将以积极且浓厚的游戏情绪为支点拓展至课外,与家人或小伙伴继续完成与游戏相关的劳动活动,无形之中增强了幼儿的社会交际属性,让幼儿参与有意义的课外活动。

二、游戏化视域下幼儿劳动教育开展路径

(一)营造游戏化氛围,彰显劳动教育的生动性

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且深远的。幼儿园的劳动教育与小学、初中等阶段的劳动教育不同,幼儿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都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且以形象思维认知并感受世界。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劳动教育不能以传统讲解的方式为主,而是从环境、行为等方面入手,以一种契合幼儿生理及心理特征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以此实施劳动教育。因此,幼儿教师应该为幼儿营造积极且浓厚的游戏化氛围,以愉悦轻松的氛围引导幼儿认知劳动、感受劳动的趣味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劳动活动,以达到预期的劳动教育目的。因此,幼儿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落实:

1.隐性游戏化氛围的营造。

隐性游戏化氛围更注重对劳动教育的间接影响。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与传统节日联动,以节日的风俗习惯为基础,展现与之相关的劳动行为与劳动精神,使幼儿在各种各样的节日活动中进行劳动实践,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比如,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幼儿教师可以设计做香囊、包粽子、划龙舟等游戏活动。在开展游戏活动前一周,教师与家长合作,让家长陪伴孩子进行有关于端午节来源、屈原生平故事等绘本阅读,陪伴孩子观看与之相关的动画片,以此丰富幼儿的文化认知,使幼儿对与端午节相关的游戏活动、劳动实践活动产生兴趣与能动性。

2.显性游戏化氛围的营造。

显性游戏化氛围更注重对幼儿的直接影响。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张贴操作流程图、设置各种卡通及动画人物头像的方式对幼儿产生直接影响,吸引幼儿的关注,加速劳动意识的形成。比如,在带领幼儿参与端午节的相关活动时,教师可以在活动区绘制龙舟、粽子、香囊的图片,以操作流程图的方式为幼儿直观展示包粽子、制作香囊的过程以及划龙舟的技巧,还可以设置屈原的人形纸板。教师以直观的图片影响幼儿,能调动他们参与相关节日活动的能动性。

如上,幼儿教师从隐性环境及显性环境着手,为幼儿营造了生动形象的游戏化氛围,能够调动幼儿参与劳动的能动性,使幼儿在持久且浓厚的内驱力支撑下参加各种各样的劳动实践,丰富劳动思维,让整个劳动教育彰显生动性、形象性,对幼儿产生深远影响。

(二)日常劳动游戏化,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需要经历各种各样的劳动实践,如一日三餐的生活起居劳动,包含了盥洗、用餐、穿衣、如厕等;常见的劳动行为,如打扫、洗衣、做饭等。这些都属于学前阶段幼儿必须掌握的劳动技能。基于日常劳动,教师可以引入一些趣味性的游戏项目,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让幼儿以积极且主动的兴趣与能动性参与到日常的劳动活动中,逐渐摆脱依赖教师的意识与理念,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达成预期的劳动教育目的。

比如,在幼儿午睡之后穿衣服环节,教师可以设计竞赛小游戏,给出“穿衣小达人”贴纸,让全班小朋友自行起床、穿衣服,看谁穿的顺序准确且最快,则该小朋友获得“穿衣小达人”贴纸。这不仅能够提高幼儿午睡起床后快速进入穿衣状态的积极性与能动性,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幼儿自主穿衣,避免出现依赖教师的情况,提升他们的自理能力。

又如,为了帮助幼儿掌握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劳动技能,丰富幼儿的知识储备,教师可以通过课程游戏化的方式,带领幼儿在游戏中了解各种各样的生活技能,丰富劳动常识。比如,教师可以开展“家务劳动我能行”游戏,设计一个物品乱放的卧室区角,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卧室整理的比赛活动。具体包括被褥整理、物品摆放、卫生打扫等内容。在这一游戏活动中,各小组需要将物品摆放凌乱的卧室区角变得干净整洁,而教师则应观察每一个小组幼儿整理的速度、整理的合理性等情况,对幼儿进行排名,最后选出“家务劳动小能手”代表组,对其进行表扬和奖励。当结束了这一游戏活动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回到家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比赛,看谁能够将自己的卧室整理得又干净、又整洁。以这样的方式,教师能持续提升幼儿的劳动技能,丰富劳动常识,使幼儿受到游戏化情绪的影响与感染,能自觉参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劳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进而达到预期的劳动教育目的。

(三)区角劳动游戏化,丰富创造性劳动思维

区角活动是幼儿获得知识经验、习得技能、发展品德的重要载体,是教师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劳动教育中,教师可以将其与区角活动有机融合,结合区角游戏的特性开展角色扮演活动,使幼儿利用各种各样的区角游戏材料,完成高质、高效的劳动实践。对此,幼儿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游戏主题,为幼儿推送不同的游戏材料,让扮演不同角色的幼儿选择相应的游戏材料完成劳动实践,提高他们在游戏活动中的能动性与积极性,同时开展一系列的创造性实践,丰富创造性劳动思维。

比如,教师可以开展以“幼儿园美食节”为主题的区角游戏活动,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扮演不同的“摊主”,具体为水果铺、烘焙屋、零食铺、甜水铺等。教师可以让有相应特长或者对某一劳动感兴趣的幼儿竞选不同摊位的“代理商”(重要参考:有相应特长、有一定生活常识、家长有空到园协同)。“代理商”由1—2 名幼儿构成,成为代理商的幼儿需要根据自己所经营的商铺,思考经营物品,创新相应的美食。比如“水果铺店主”可以与家人、同伴商量,打造水果捞、雕花水果、水果汁等商品,“烘焙屋店主”在与家人、同伴商量之后,打造碗碗蛋糕、动物小饼干、芝士蛋糕等商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入家长资源,让有相应特长的家长陪伴孩子自行开设一个商铺,比如“咖啡屋”“姜撞奶小铺”“川菜铺”“冰淇淋小铺”等,让美食节的商铺更为多姿多彩。

在做好一切准备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完成游戏活动。竞选成功的“代理商”扮演卖家,未竞选成功的幼儿则扮演顾客,他们四处转悠,观看“卖家”做商品的过程,用游戏币购买物品,经历一场真实的美食节体验活动。在“买家”参观一轮之后,教师可以组织他们前往自己感兴趣的摊位,在“卖家”的帮助下完成一些美食创作活动。这样便使幼儿的社会属性得到了发展,以“你帮我,我帮你”的形式完成了各种劳动实践,获得了愉悦的劳动体验。而且,“卖家”与“卖家”,以及“卖家”与“买家”之间的互动也使幼儿的劳动视野得到了拓展,调动了劳动参与度,发展了创作美食的技能,体会了美食的多样性、丰富性。幼儿回到家之后,能根据基于学习体验按照自己的设想创作美食,与家人分享。这样便能让幼儿的创造性劳动思维得到发展。

(四)户外劳动游戏化,深化高品质劳动素养

户外劳动有着更强的自主性、开放性,强调幼儿之间的协同互助,因此教师可以在户外劳动中加入游戏化元素,鼓励各游戏小组积极互动、密切配合,高质、高效地完成户外劳动实践,培养其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与劳动精神。户外劳动具体包括为种植活动、饲养活动、大型手工创作活动等。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及具体的劳动教育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使游戏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可以开展“像农民伯伯一样种植蔬菜”户外种植活动,在幼儿园开辟一块地(各小组所占地为1—2 平方米),鼓励幼儿以小组为单位,从锄草、松土、撒种、浇水等环节入手完成种植。各小组选择自己想要种植的植物,如豌豆尖、大白菜、生菜、菠菜等。收获这些蔬菜之后,各小组可以将其带到市场(老师),获得想要的物品(各种玩具、零食)。在种植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幼儿持续扮演“农民伯伯”的角色,每日观察蔬菜生长情况,为其拔除杂草、浇水、施肥等,并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蔬菜生长情况。收获之后,教师除了让幼儿将成果与自己交换之外,还可以让各小组拿着自己的成果分享种植的过程和所得收获。

比如,种植豌豆尖的小组在分享时,说出了一个与其他种植组不同的经验,那便是豌豆尖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辅助木杆往上爬,所以他们在了解了这一习性之后,便在幼儿园周围捡拾树枝,为豌豆尖搭起了木架……不同小组分享的经验不同,教师可以将不同小组的分享过程录制下来并发送给家长。家长可以以“农民伯伯”的角色与孩子商讨种植蔬菜的秘诀、经验等,如怎样让蔬菜叶又绿又嫩、怎样避免蔬菜叶长虫等。幼儿经过与家长的经验交流,能获得更多蔬菜种植技巧,能在后续的户外种植活动中愈加得心应手。这样便在潜移默化中深化了幼儿的感悟与体会,使其既能体会到农民伯伯种植的不易,学会珍惜劳动成果,也能在团队合作中感受群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增强协同合作意识,进而形成高品质的劳动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是学前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教师以游戏化的方式实施劳动教育,能有效提升幼儿的学习成效。因此,教师要从意识理念层面清晰地认识到游戏化视域下劳动教育开展的价值,创新开展路径,以多样化的游戏活动持续增强幼儿的劳动意识。教师要营造游戏化氛围,彰显劳动教育生动性,让日常劳动、区角劳动、户外劳动游戏化,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创造性劳动思维,为幼儿的成长提供更强助力。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劳动游戏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