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需求的《全能型供电所实训》课程改革与探索

2024-04-02 05:13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学院分公司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许敏敏刘超男王金亮周博曦接怡冰
农电管理 2024年1期
关键词:全能型台区供电所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学院分公司、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许敏敏 荣 潇 刘超男 王金亮 周博曦 张 凯 接怡冰 李 培

全能型供电所实训是供用电技术专业(定向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用于供电所台区经理岗位技能实践,随着国家提出数字化转型的形势背景,传统的教学已经不适应供电所岗位发展的要求,特别是随着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发展,培养出来的电力人才与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节,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标准等方面提出改革方案,为培养符合岗位需求的技能人才奠定有力基础。

国家电网公司为了有效提升供电所管理及服务水平,提出建设数字化供电所的总体要求,这就意味着供电所台区经理岗位也须实施数字化业务转型。供用电技术专业(定向培养)学生为国家电网公司定向培养的员工,送培单位与我校签订合同进行校企合作。学生毕业后直接前往送培单位工作,实现学-岗无缝对接。因此,供用电专业(定向培养)教学体系须紧密对接行业标准(包括电力企业员工各类技能考核证书标准)与企业需求保持一致。为此,传统的教学已经不适应供电所岗位发展的需求,应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对全能型供电所实训课程进行改革。

全能型供电所实训课程现状

教学目标单一,不能体现多样性特点

当前国家电网公司要求供电所实行末端融合、营配合一。即供电所业务不仅包括业扩报装、用电检查等营销业务,也包括设备管理、线路巡视、配网检修等生产业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目前供电所的生动描述,因此供电所实训课程目标设置须体现业务多样性特点。然而目前的课程标准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单一,知识目标仅仅体现用电检查及用电信息采集相关内容,能力目标只有本地通讯采集调试相关内容,不能体现全能型供电所业务多样性特点,与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全能型技术技能人才目标不相符。

教学内容亟须更新,知识体系尚待优化

供电所发展日新月异,涉及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应用层出不穷,比如在用电检查业务中运用自动化电压电流监控装置完成24 小时用户电量监控、比如现场台区经理运用“手机+背夹”形式完成一件装拆流程、比如运用可视化监拍等数字化设备轻松完成供电所物资配送。因此如何保障教学内容和现场无缝对接是当今教学面临的重要挑战,如何更新优化知识体系并合理地融入课程教学中是此次改革的关键。现场与课堂有效结合为了解最新的岗位发展动态和方向提供了良好平台,与现场结合体现与时俱进,有效拓宽学生视野,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教学模式集中于传统理论教学,不能体现与时俱进

目前供电所发展日新月异,国网对于其相关政策也随之更新。国家电网公司提出数字化赋能基层提质减负,供电所是公司业务执行、供电服务的前沿,是乡村振兴的阵地,是公司战略落地的单元,供电所的数字化建设成效是公司数字化转型成功的直接展现,因此供电所台区经理采用数字化手段完成业务工单为当前大趋势。目前教学模式主要是以理论教授为主,然后进行实训练习。在实操训练时,只是单纯地运用工器具进行抄读数据、故障研判和结果分析,并没有体现现场“手机+背夹”数字化手段的应用。

考核标准单一,不能体现全过程考核

目前,全能型供电所实训课程的考核主要采用结果考核,表现形式为“理论考试+实训考核”相结合,且实训考核通常也以实训的答卷来进行研判,忽略了学生实训时的动手操作能力,不能体现全过程考核的要求。考核时间仅仅反映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对于课前和课后学生的综合表现并未涉及。学生考核主体仅为校内授课老师,没有体现校企合作共同办学的特质。

全能型供电所实训课程改革与探索

基于现场先进供电所台区经理岗位调研分析,完善课程教学目标

采用问卷调查、现场座谈会、访谈等形式赴现场标杆供电所进行台区经理岗位调研,结合台区经理岗位分析,立足专业领域,结合行业企业需求,调研目前台区经理岗位所需的理论基础、技能要求、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素养。结合当前《全能型供电所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并进行分析,同时邀请企业资深行业专家共同交流研讨,协助修订课程的教学目标,充实完善全能型供电所实训课程的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帮助学生由理解知识体系进阶提高动手能力,切实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创新潜力,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岗位实际需求相一致,真正做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例如,在素质目标中融入严谨细致的职业素养和公平公正的职业规范,在知识目标中加入数字化供电所“手机+背夹”数字化终端操作方法,在技能目标中加入供电所核心指标台区线损治理和电费电价管理等技能等。

与现场“三对接、三融合”,完善课程内容

与现场对接岗位需求、对接业务素养、对接技能要求,基于目前全能型供电所台区经理典型业务,融合现场工作实境、融合生产项目、融合职业发展要求,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开发线损治理、业扩报装等教学资源,形成典型业务案例库,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完成其基本的实践性教学,搭建个性化的动态学习素材。

依据台区经理岗位的业扩报装、线损治理等典型工作任务,融“岗课赛证”重构教学内容,基于每个典型业务场景,将内容融入典型业务场景,形成颗粒化的课程资源。开发“多元反馈,内容衔接”的基于典型情景模块教材。结合供用电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对接行业标准以及电力企业员工各类技能考核证书标准,紧扣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按照“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融入学生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赛项标准,开发全能型供电所课程典型教学资源。

借助多元教学平台,建“三阶五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基于任务驱动,立足分类施教、因材施教,系统构建课前探学、课中实做、课后拓展的“三阶段”学习环节,其中课前探学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前准备环节;课中实做包括知识回顾、任务导入、知识讲授、示范演练、实训练习、情景模拟、课堂评价等环节;课后拓展包括课后延伸及预习任务等环节。借助国家级资源库及智慧职教云平台及学校自主开发教学平台、线损治理实训室、营销应用系统仿真实训室,综合运用以现场流程为主线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构建学习型团队,推动深度学习、促进个性化成长。利用教学仿真平台,对接现场流程仿真,通过智慧化管理,教学过程匹配工作过程,实现“探、学、做、评、拓”5 步提升。

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创“多元多维”教学评价模式

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评价原则,创建“多元多维”教学评价模式。评价主体多元化:搭建教师、企业专家、学生为主体的多元评价团队,教师主要针对考勤、课堂互动、知识掌握等方面考评,企业专家针对课中实操技能及课后技能考核方面考评,学生主要针对课堂小组表现自评、互评;评价内容多维化:采用线上与线下形式,从过程和结果2 个维度对教学内容进行评价,其中过程考核占60%,结果考核占40%。过程考核包括课前、课中、课后3 个教学阶段,课前与课后依据在线学习行为、作业、测试题进行评价,课中依据学生出勤、任务考核评价、课程互动、学生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价。期末结果考核包括期末理论考试及实操考核。依据行业岗位标准规则、各类资格证书的相关考核标准,制定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考核标准,编写符合教学内容的考评方案。

取得成效

结合供用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未来岗位需求,衔接融合业务相关的知识点,重基础、强技能、突思维,从“全能型供电所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标准等方面提出改革方案,注重产教融合,实行校企合作,增强学生利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人才综合素质,为电力行业长久发展提供源源动能。

猜你喜欢
全能型台区供电所
宁夏首个“零碳”供电所建成投运
音乐教育在中职院校全能型人才培养中的特殊作用
“全能型”供电所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全能型供电所基础管理
降低台区实时线损整治工作方法
打造新媒体时代下的全能型服务平台
供电所配网低电压问题的解决对策
供电所优质服务技术
降低供电所线损的方法及实践
三合一集中器作为台区线损考核表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