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交融

2024-04-02 08:03曹文锋
小学科学 2024年9期
关键词:交融小学教学核心素养

曹文锋

〔摘    要〕  时代不断发展,教育方式也随之改变。但无论如何,教育与当时的社会、科技以及经济发展都是密切联系的。近年来,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在各个领域和行业都获得了广泛应用,教育教学领域也不例外。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必学课程,数学老师也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从而契合新时期的要求,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落地。本文重点探究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的重要性、原则及其实践路径。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教学;信息技术;交融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09    133-135

素质教育持续深化,核心素养理念也愈加深入人心,如何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工作落实到位,成了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课题。在小学课程体系中,数学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有着极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进行融合,可以将原本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如今,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各种数字化资源、智能化平台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应当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有效减轻备课负担、上课压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效,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呈现勃勃生机。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交融的重要性

上文提到,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抽象性和逻辑性的课程,要想学好这门课程,就必须具备扎实的逻辑思维能力。然而,小学生不论是思维还是心智,普遍“稚嫩”,在数学学习中,尤其是对抽象、复杂知识的学习,他们往往感到吃力和困难。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会大幅降低,渐渐不愿意投入数学学习中,这不仅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难以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小学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能够有效改变这一局面。具体而言,教师将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等融入课堂,让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关注,集中学生的精神,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数学学习和探究中,获取数学知识和技能。此外,信息技术的助力,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契机,能让学生较好地掌握、运用数学知识,强化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为其后续学习和工作巩固基础。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交融的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布卢姆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就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个时候,无须教师督促、约束,学生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教师在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时,要发挥好科技元素、网络资源以及多媒体等的作用,为学生营造具有一定趣味性的认知界面,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达到提高其学习兴趣的效果。这样,学生能够在兴趣的驱动下踊跃投入数学学习和探究,取得更加理想的学习成效。

(二)适度性原则

信息技术是新时期的产物,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蕴藏着一些消极元素。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引导者、辅助者,要以科学的眼光看待信息技术,明确其价值,将其适当、适时、适度地渗透到数学教学中,为数学教学改革发展提供帮助。也就是说,教师不能盲目地应用信息技术,而要严格遵循适度性原则,合理地将其融入教学实践中,这样才能够将信息技术的价值和功效发挥到极致,让数学教学呈现勃勃生机。

(三)开放性原则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对传统的教学架构进行了改革、创新,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不但充实了课堂教学内涵,还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许多便利。在新时期背景下,教师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汇总、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就学生学习中的不足、短板,有针对性地開发信息化教学资源服务。可通过各种形式,如图像、游戏或视频等加以呈现,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再单一、局限,而是更具开放性,为其能力和素养的协调发展助力。

(四)直观性原则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育的初始阶段,年龄不大,活泼好动,学习依旧以形象思维为主。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时,要尽量为学生展示直观画面,创造良好的认知机会,满足其主体发展需求,让学生踊跃参与其中,自主思考、积极探究,实现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交融的实践

(一)制作微课,辅助学生自学

微课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有着短小精悍、便捷、突出重点等优势,为课堂教学创造了更多的可能,在提高教学有效性和强化教学实效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教师不妨将微课融入课堂,让学生在微课的辅助下展开自主性学习,在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同时,实现数学综合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以《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节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小数,明确以米和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能正确地读、写小数。在正式教学前,教师结合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微课视频的制作,呈现了一些场景,包括超市结账、人体测温、测量身高等,以此引申出小数相关知识。与此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见到过哪些小数。当学生对小数形成大致认知后,教师引导学生读、写小数,并进行小数比较、加减等知识的学习。这样,在微课的辅助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令学生踊跃参与其中,自主学习思考,在深化知识理解的同时,实现数据分析、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兴趣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将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能够改变过去单一、老化的教学方法,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数学原理。与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教学相比,这样的教学显然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他们更愿意投入数学学习中。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为学生构建有趣、生动的情境,令数学课堂更加灵动、有趣,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融入课堂,为其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做好铺垫。以“数一数”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就利用信息化设备进行了情境的构建。首先,教师播放了《数鸭子》这首儿歌,希望通过欢快的节奏、动听的旋律以及直观的歌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展示动画版《数鸭子》的视频,其中呈现了一只只可爱的鸭子排成一队依次跳入水中的画面。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将“1”“2”“3”“4”“5”“6”等数字和小鸭子的位置对应起来,每展示一只鸭子,就呈现对应的数字。这样,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在无形之中实现了由“被动接受”至“主动学习”的转变,深化了对数字读法及其含义的理解,为其后续深入探索数学筑牢根基。

(三)开展直播,突破教学限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高度普及,出现了越来越多新颖的传媒方式,网络直播就是其中之一,其凭借自身优势广受青睐。教师在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转变思路,尝试以网络直播的方式展开教学,这样不但能够打破客观因素的束缚、限制,还可以将课外时间、资源利用起来,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强化学习实效。当前,有不少网络平台开发了直播功能,“希沃白板”也是其中之一,它具有“云课堂”的功能,从本质上来说,它就是通过网络直播教学。希沃白板的形式较为丰富,主要有视频、语音这两种,前者能够和学生形成“面对面”的交互关系,后者则可以和学生建立“声音”的交互关系。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可以辅助教师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增色。以《可能性》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就进行了语音课堂的创建。在引入多媒体课件后,出现了一个二维码,学生扫描二维码,进入虚拟化的教室。当全体学生都进入虚拟化教室后,教师就可以开始讲解本节课的内容。在此期间,如果教师要提问,可以口述题目,同时用答题板发送选项,学生自主思考,选出认为正确的答案。此时,教师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答案,选择典型答案来讲解。对于答对的学生,可以“点赞”,对没有答对的学生,则可以点“再接再厉”。在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可以从“题库”中挑选一些习题,规定做题的时间,让学生将过程、答案都写下来,及时拍照并上传,便于教师批阅。当然,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对于没有讲解到位的知识内容,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播深入剖析,强化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动态呈现,发展学生素养

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包含了多个方面,空间观念就是其中之一。所谓空间观念,指的是对物体的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让学生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物体方位以及相互之間的位置关系等。教师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其未来数学学习和个体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信息技术能够满足这一要求。教师可有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动态化呈现,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空间,鼓励学生观察、想象以及思考,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课涉及展开图相关知识,对学生空间观念方面的要求较高。倘若学生具备良好的空间观念,他们就能够较好地发挥想象力,判断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反之,则难以想象出拼折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信息化设备利用起来,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拼折的动态过程,能使学生直观看到并积极想象、思考,从中获取丰富经验,达到培养其空间观念的效果。

总而言之,数学是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课堂教学质量、效率的提高以及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数学教师要积极学习信息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信息素养,通过制作微课、构建情境、开展直播以及动态呈现等方式方法,构建品质课堂,在完成基础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其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本文系福建省龙岩市2022年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信息技术2.0环境下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立项编号:岩教装KT2224】

参考文献

[1]潘昱果.激发协同提升: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2021(48):148.

[2]麻建华.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J].新课程,2022(35):138-140.

[3]曾利琴.小学数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的路径探思[J].大理大学学报,2023(7):111-116.

[4]王桃.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3(7):185-187.

[5]钱旺.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3(9):29-30.

[6]蔡丽园.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3(21):95-98

猜你喜欢
交融小学教学核心素养
真美
根雕与古钱币的完美交融
中外艺术精品展览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细读的运用探讨
小学五年级语文写作教学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