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轨道交通TOD彭城广场站的产城融合开发与实践

2024-04-03 08:39朱明勇丨徐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城市轨道交通 2024年1期
关键词:彭城徐州号线

文:朱明勇丨徐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2019年9月28日徐州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标志着徐州迈入“地铁时代”。本文以徐州彭城广场站产城融合开发为例,从徐州市概况和徐州TOD实践两方面介绍了徐州轨道交通TOD彭城广场站的产城融合开发与实践情况。

一、徐州市概况

徐州古称彭城素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享有“两汉文化看徐州”美誉。2006年5月国家将其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务院在2017年批准徐州市2020版城市总体规划时,首次将徐州定位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五省通衢,苏鲁豫皖四省接壤承东接西、沟通南北、双向开放、梯度推进,徐州是铁路、航空、公路、水运、管道“五通汇流”的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

2019年9月28日徐州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标志着徐州迈入“地铁时代”。次年依次开通2号线、3号线,目前第一轮建设规划3条线路已并网运营,共64.1公里。依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2023年上半年数据报告,徐州线网运营里程排名第32位,线网客运强度排名第31位,与徐州市综合城市情况在全国排位基本吻合,地铁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针对徐州地铁发展情况,我们在城轨推动城市化建设方面做了一系列尝试,本次大会提出“站城融合 赋能城市”主题将是徐州地铁下一步转型发展的重点。

二、徐州TOD实践

目前,站城开发为徐州地铁第一大市场化业务板块,从1号线和3号线车辆段上盖开发,到4号线车辆段产城融合项目的转型,具体到车站上盖,主要聚焦城市功能品质的提升,着重将沿线空间资源向城市功能和产业配置。已开发项目中房地产开发住宅仅8.7万平方米,占总开发面积7%,其中造地占比最高,达38.9万平方米。

(一)典型案例:彭城广场

动因。该项目地处中心商圈,位于徐州老城区坐标原点——彭城广场,年吸引客流8000万人次,项目实施前仅通过地面道路联系,人行通道密度不足,各种交通方式相互交织,道路拥堵不堪安全隐患突出,迫切需要结合1、2号线彭城广场枢纽站,规划建设慢行系统,实现车站与周边商业体互联互通和人车分流。

开发制约因素。一是文物保护问题,众多文物专家认为徐州历史文物埋藏丰富,特别是汉代文物这恰是徐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二是作为老城区的市民广场,周边众多商业体如何实现投入产出平衡。

规划方案比选。经过研究,利用广场地下空间,结合车站、线路建设,实施了1号线、2号线换乘站及上方的L型商业区,另外在广场下面建设回型商业区,与周边商业互联互通。同时,由于徐州地下人文遗存比较丰富,在规划中,刻意保留广场中心地段,进行考古勘查。2016年10月组织征集彭城广场地上、地下空间规划方案,经过多方案比选,最终确定的方案充分尊重历史记忆、延续原有肌理,广场地面采用原有鼎形的绿化景观结构,地下规划回形慢行系统,该系统与广场周边的所有现代服务业设施均在负一层实现连通。在慢行系统的转角部位设置了下沉式广场,使地上地下空间的衔接和转换更为自然。同时,结合考古情况优化遗址博物馆的建筑设计。

建设时序。首先L型区域与车站同步建设于2019年8月竣工,然后回型区域北半部分于2019年12月开工,最后遗址博物馆及回形区域南半部分于2020年3月先考古发掘。

考古带来建设的不确定性。2020年3月开始第一阶段考古发现明代遗址,北半部分豆腐坊,南半部分铁匠铺,西侧石板路北门大街,南侧太平街。2020年9月开始第二阶段考古在铁匠铺下面继续下挖6至7米,发现一口预制陶质井圈的2000多年前的汉代古井,是徐州历史上保存最完整、年代最久远的古井,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

博物馆设计优化。根据文物部门考古发掘初步结果和文物价值特点情况,进一步明确调整博物馆的文物展陈模式,由原定的将文物取出、待博物馆建筑建设完成后再回置的方案,调整为保存原真、原貌展示的方案,展陈模式和功能定位都最大限度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原址原真保护,也进一步强化和突显城下城遗址博物馆的展示主题及其核心价值。

根据展陈模式和功能定位的变化,对博物馆的方案进行了适应性调整,博物馆范围由最初规划方案仅预留1200平方米,扩大至3720平方米。根据调整后的建筑方案,投资由原批准的2000万元调增至7860万元,博物馆项目从彭城广场TOD项目中剥离单独立项备案。同时取消了主展厅原设计的柱网,采用大跨度无柱空间结构,顶部由原平顶调整为壳体缓坡屋面,壳体缓坡屋面与彭城广场地面顺接,博物馆北端顶部微微翘起,展现千年古城从广场地面“掀起盖头来”的创意。在博物馆四周设计施做了围合的咬合桩止水帷幕,防止周边地下水进入博物馆区域,同时内部设置降水井,有效保护历史遗存不受侵蚀,实现原貌展示目标。

博物馆内部墙体、地面、顶部均采用至纯至简的清水混凝土做法,突出展示主题、彰显历史风韵。下沉广场、水院和草坡等半开放空间采用借景的设计手法,视觉上将广场周边的现代化城市风貌引入内部建筑空间,实现步移景异的效果并与馆内空间、展示内容形成风格碰撞,实现一眼望千年的历史现代相融意象。

多维度一体设计。通过本项目将地铁彭城广场站与周边商业综合体互联互通,分层解决快慢行交通,恢复展示古城记忆,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进行功能设计。将地铁站、线路区间、广场地下空间、地铁附属设施以及14个商业体接口进行了同步规划、设计、建设,并为待开发商业体预留了通道。

交通立体化发展。通过连接通道构建地下慢行网络,与周边建筑地下空间连通,集约利用空间资源,实现人车分离,缓解交通压力。

功能复合、开发转型。项目将交通连接功能、商业服务功能、生态休闲功能、历史文化展示功能融合一体,实现TOD模式在老城核心区的创新应用。

(二)项目成效

彭城广场TOD项目有两大成效:

一是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彭城广场站与周边大型商业综合体连接通道陆续开通,将地铁换乘空间、文物展陈、人行慢行交通系统、商业空间有机结合,实现中心商圈地下慢行交通系统的贯通。市民可以通过此处直达周边商业建筑、停车场,外部、内部空间与下沉广场、中庭、连廊等相通,可以通过楼梯、坡道、自动扶梯、垂直电梯等各种方式穿梭其中。地下空间与周边建筑实现互联互通,能够起到交通分流作用,缓解中山路、淮海路以及彭城路的地面交通压力。有效缓解中心商圈交通压力,徐州地铁彭城广场站城市核心区TOD产城融合项目是对彭城广场交通、商业功能的进一步开发,有力推动中心商圈提档升级,形成地下+地面立体“市民乐园”,打造中心商业圈市民出行购物的休闲娱乐中心。徐州城下城遗址博物馆作为徐州老城南北主历史文脉的重要节点,处在徐州市最繁华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中心商圈的核心,通过历史遗存和现代化城市风貌的碰撞融合,既能彰显城市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又能突出三千年古城的现代化生机,对打造城叠城保护展示的世界典范、历史文化名城的传承发扬、现代服务业的内涵与特色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经济社会效益凸显。“L型”街区和“回型”街区是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面积约2.4万平方米,着力满足市民群众出行、购物、休闲等多重需求,进而增强了现代服务业载体的规模效应。“L”型商业于2021年2月开业,“回”型商业于2023年6月开业,目前日均客流为8.8万人次(开业前3.5万人次),已提供700个就业岗位,每年可创造GDP1.1亿元。

猜你喜欢
彭城徐州号线
疫散待春回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2020?年中国内地预计开通?91?条城轨交通线路
杭州地铁1号线临平支线接入9号线通信系统的改造
祝贺彭城女子诗社成立(新韵)
老缸调
600初中校长齐聚彭城共议“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初中课程建设”
爱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