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社团赋能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多元协作机制*

2024-04-05 13:52刘志坚林佳靖
中国科技产业 2024年2期
关键词:社团机制科技

刘志坚 林佳靖

(福州大学,福建福州 350108)

0 引言

科技社团赋能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是科技社团发展的重要方向,体现在中国科协等职能部门的有关政策文件当中,也是科技社团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科技社团赋能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大都局限于实践活动的宣传和工作总结,只有个别研究成果涉及模式构建、机理和评价体系的研究。科技社团赋能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是增强科技社团时代功能和存在合理性的重要落脚点,也是提升科技对于经济发展支撑力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出的“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要求的应有之义。立足于科技社团赋能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所涉及的多元要素,从构建多元协作机制的角度来探讨,具有较大的可操作性和理论价值。

1 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是一个多元合作的过程

从我国科技经济结合的发展历程来看,科技经济结合进入全面深度融合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要深入推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科技同产业无缝对接,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1]”当今在科技自立自强的大背景下,科技与经济发展“两张皮”的问题已经到了需要全面破解的关键时刻。从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机理来看,其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合作的过程。具体来说:一是科技与经济是一个交叉的概念体系,科技体制本身就包含很多经济元素。在众多经济形态中包括数字经济、网络经济、智能经济、科技金融等众多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经济类型。基于这种相互交叉和渗透的关系,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发展势必需要多元的路径。对于这种融合,需要在准确甄别二者的异同基础之上,寻找有机的交叉点和融合点。二是从创新产业链来看,科技经济融合需要将各种创新要素有机融合起来,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无缝衔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撬动作用。当前,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已经基本建成。科技创新进入科技自立自强的新阶段,科技创新的产业链不能局限于研发阶段,而是将这种产业链条面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面向攻破“卡脖子”技术的迫切需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在产业优化与产业创新链条的融合过程中,需要实现知识跨界与产业跨界的有机结合,才能推动知识共享和知识增殖,让技术创新和知识集成真正能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新的产业链条要面向市场需求和客户导向,就需要融合不同的创新要素和群体,针对不同种类的市场和客户来进行创新服务。这本身也是一个不同产业生态和要素的融合创新的新业态。三是科技经济融合的载体具有多元性,需要有多元合作机制。政府、企业、村委会、高校、科研院校和科技社团等众多组织都是科技经济融合的载体和主要推动力量。在推动科技经济融合的过程,如果脱离了具体载体就陷入抽象的概念演绎,很多举措就无法落地,无法取得实效。从系统论角度来看,科技经济融合作为一个大系统,政府、企业、村委会、高校、科研院校和科技社团等作为多元的系统要素,要有机地融入到这一大系统中,形成有效的合成作用,就需要多元合作机制,才能充分发挥“1+1>2”的效能。

2 科技社团赋能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碎片化困境

虽然众多科技社团对于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已经产生了推动力,科技社团逐步融入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格局当中。但是,从实践来看科技社团赋能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却出现了碎片化困境,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科技社团数量庞大,种类多样,尚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整合和引领机制,导致科技社团对于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整体支撑力不足。目前对于科技社团赋能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尚未有一个全国性的系统规划,更多是作为一个战略目标或者一个较小的章节体现在相关文件中。不同科技社团的挂靠部门不同,一些科技社团开展的活动缺乏沟通协调,导致在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方面出现活动同质化、形式化、应景性等问题。对此,青海省《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社团建设的意见》就提出要建立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打破单位、部门协作壁垒。二是科技社团赋能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平台凝聚力和实践引领力不强。科技社团的重要优势就是平台优势和学术优势。但是从实践来看,科技社团在赋能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方面存在学术与实践“两张皮”的问题。不少科技社团及其会员产生的科技成果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技社团的学术研讨局限于学术研讨本身,甚至产生了一定数量的学术泡沫。一些科技社团内部呈现出自循环的运行机制,与政府、社区、企业和村委会等组织、群体相对脱节。部分科技社团在供需方面对接不畅,技术研发后无法与实践有效结合,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例如,据统计,过去5 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整体呈稳步上升态势,2022 年增至36.7%,创5 年新高,但是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仅为3.9%,科研单位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13.3%[2]。科技社团推动转化的作用不明显也是其中一个原因。三是不同地区的科技社团发展不均衡,导致科技社团在赋能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存在着失衡的问题。经济发达的地区因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良好,吸引了众多科技社团在此落地,助推当地科技水平提升与经济发展。但是西部地区因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所能提供的资源不足,科技社团数量较少,导致很多科技社团连自身生存都出现了问题,很难充分履行赋能科技经济融合的职能。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的科技社团之间也存在一些协作壁垒。例如,根据有关调查报告,重庆市綦江区科技社团基本上都无创收来源。目前全区科技社团工作活动经费有的靠原有积累,有的靠捐赠赞助,有的靠收取会费等等,勉强维持日常运行,有的甚至无法运转,工作活动没有经费保障[3]。宁波市科学技术协会2023 年单位预算显示,该单位2023 年收入预算就达到2579.24 万元,东西部科技社团的经费差距非常明显,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资源共享和互助机制。

3 构建科技社团赋能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多元协作机制

基于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多元合作过程及科技社团赋能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呈现的碎片化格局,构建科技社团赋能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多元协作机制是应有之义,也是科技社团展现自身独特功能的重要载体。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重点突破。

3.1 围绕产业链,构建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科技社团的合作机制

产业链覆盖了原料供应、生产、运输、销售、售后服务等产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细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发展既涉及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关乎新业态的创新发展。不同地区的产业链、不同类型的产业链、产业链的不同阶段都与科技社团密切相关。例如,农业产业链涉及农学会、土壤肥料协会、植物保护学会、农业专业技术学会、农业经济学会等众多科技社团。受气候、土壤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的农业类科技社团研究的侧重点也不同。例如,湖南有油茶学会,河南有小麦研究会等。这些都是研究、推广地方农副产品的特色科技社团。打通不同产业链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鉴于此,我们可以按照不同行业的产业链条,构建不同科技社团的合作机制。围绕不同行业的产业链条的科技发展需求,整合有关科技社团的力量,形成整体的服务平台,构建覆盖不同产业的科技社团服务联盟,实现科技社团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物联网等的技术支撑,可推动人工智能产业与物联网相关科技社团展开交流合作,促进各社团共同发展。并且,我们可以围绕产业链布局,积极推动不同区域的科技社团建立互助机制。例如,西部的科技社团可以利用技术优势和科技社团协作网络,参与到对东部发达地区的招商引资之中。我们可以制定政策和鼓励措施,推动不同区域的科技社团围绕产业链互补和资源共享建立协作机制。

3.2 围绕科技创新,构建科技社团与企业的协作机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有助于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推动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离不开科技社团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借助于企业已有资源,科技社团深入开展科研项目,协助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技术攻关、产品开发、人才培训等领域拓展[4]。具体来说,主要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着手:一是整合科技资源,助推企业技术提升。运用科技社团现有的科研成果,结合企业的资金、设备等资源,促进企业开展科技创新,进行技术攻坚,开发新产品,从而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科技社团应该紧密结合自身的社团研究方向,为企业提供系统性的技术咨询服务,帮助企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二是运用科技社团资源助推企业科技人才培养。高水平人才是企业创新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科技社团立足企业发展前景,针对性提供培训服务,满足企业员工培训需求,促使企业员工之间,企业员工与社团成员之间进行技术交流与经验分享,提高企业员工技术水平,为企业带来创新与改进。三是凸显企业科协推动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功能。企业科协应明确自身发展定位,吸引科研人才加入企业,推动企业技术升级,促进企业间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3.3 围绕政府科技服务职能,构建科技社团与政府的协作机制

随着政府的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的政府已经成为政府的重要发展方向。立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背景,如何充分发挥政府科技服务职能,提升科技公共服务的效能成为科技领域的重要命题。当前,不少地方政府面临着经费紧缩、人手紧缺、各种事务繁杂的问题,面对科技服务这一专业技术较强的领域,在高质量履行科技服务职能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科技社团应该充分发挥智库服务职能,构建与政府的协作机制。主要有:一是推动更多科技社团与政府签订合作签约,承接更多政府转移的科技经济融合职能。如天津市政府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续签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5]。政府应优化科技社团创新生态环境,推动科技社团以政策为导向,开展技术研发,助力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二是构建科技社团为政府资政建言的常态化、制度化机制,协助政府掌握有关科技产业和经济业态的发展动态,为科学合理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三是科技社团为政府提供科技培训、技术标准认定、普及科学技术等服务,形成制度化的长效机制。

3.4 围绕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构建科技社团与高校、科研院校的合作机制

现代科技的发展越来越依托各个不同创新主体的协同。特别是科技社团与高校、科研院校在组成人员、科技资源、信息等方面存在多种的交叉关系。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是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但是,当前高校、科研院所在攻坚“卡脖子”技术、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可以围绕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构建科技社团与高校、科研院校的合作机制。具体来说:一是科技社团充分发挥自身的科普资源,为提升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的科研素养提供帮助。科技社团可为高校、科研院所提供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平台,提升高校人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二是围绕“卡脖子”技术的攻坚,科技社团可以组织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与高校形成攻坚联盟,着力破解科技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三是科技社团应以需求为导向,协助高校、科研院校找准研究和转化方向,推动科技成果更多服务于经济发展,将科技社团打造成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3.5 围绕乡村振兴,构建科技社团与村委会的合作机制

村委会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也是乡村经济发展的中轴支撑力量之一。构建科技社团与村委会的合作机制,赋能乡村振兴是乡村科技经济融合的重要路径。具体来说:一是推动科技社团与村委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农村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农村受限于地理位置、技术水平等因素,在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成果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中,往往缺乏先进的技术或应用技术的成本。我们应充分借助科技社团力量,发挥村委会组织和纽带功能,为农村和农民提供更多的普惠性人才和技术支持,建设农村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数字化信息平台,促进城乡信息共享及互联互通。二是推动科技社团与村委会共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科技社团更多是位于城市,全面推动科技社团与村委会在科技方面进行合作交流,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政府应该制定更多激励政策,引导科技社团向乡村地区提供平台和资源服务,推动城乡科技资源优化整合。三是加大科技社团对村委会科普宣传功能的支持力度。科技社团所承载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技方法。我们要充分利用科技社团的科教设施,广泛开展农村科普,将科技社团开展的科普教育活动与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大力结合起来,促进更多有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在农村落地转化。

4 总结

科技社团赋能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多元协作机制既是一个实践的命题,也是一个学术命题,不仅要立足于科技社团自身的功能再造,也需要从科技经济融合的多元要素来进行系统的分析。构建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科技社团的合作机制,构建科技社团与企业、政府、高校、科研院校、村委会等组织的合作机制,打造服务科技经济融通平台是该机制的主体内容。

(文责 自负)

猜你喜欢
社团机制科技
缤纷社团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科技助我来看云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科技在线
K-BOT拼插社团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