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发展工程”背景下推进浙江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对策研究

2024-04-06 16:59麻谌琪蒋月萍邵天行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瓶颈制造业

麻谌琪 蒋月萍 邵天行

【摘  要】浙江是制造业大省,承担着建设全国制造强国战略试点示范省和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省份的重任。总体来看,浙江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水平居全国前列,但也面临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支撑体系能力不足、设备数字化内外协同程度较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分行业通用范式少等问题。论文通过梳理近年来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浙江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问题,基于数字化报告支持,总结出相关对策方法,为浙江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出了一系列战略决策建议。

【关键词】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小传统企业;瓶颈;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7;F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4)01-0161-03

1 转型的重要性

浙江是制造业大省,但传统制造业仍是制造业主体。推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重要内容。《浙江省數字化改革总体方案》和全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现场推进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2.0版的主路径,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2023年年初全省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大会召开,对浙江数字经济发展提出了全新要求: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建设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强省。置身数字经济高歌猛进、势不可挡的时代,浙江数字经济需要激发新活力、增添新动力、抢占新赛道,把先发优势转变为带头领跑的持久优势。

浙江中小传统制造企业占比高,对繁荣经济、稳定就业、推动共同富裕意义大,但普遍数字化程度低、转型慢,亟待提速。浙江传统制造业必须加快破解低端链、低创型、小主体等突出难题,实现由大到强的根本转变,才能肩负起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

2 浙江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取得的成绩及面临的瓶颈

2.1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支撑体系初步建成,但支撑能力尚显不足,集成方案不成熟

截至2022年底,浙江累计建成5G基站17.1万个,其中2022年新增5.8万个,5G基站数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4.6%,占比较上年末提升6.6个百分点。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26.2个,除北京、上海、天津3个直辖市外,居全国第一;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10 G PON端口数达72.8万个,千兆光纤网络具备覆盖超4 500万户家庭的能力;截至2023年6月,全省累计建成数据中心166个,其中大型、超大型28个。

然而目前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支撑体系的支撑能力尚显不足。一是传统制造业数字化集成服务比较薄弱。由于传统制造企业管理模式、生产体系、组织结构差异大且复杂,通用型数字化解决方案常出现“水土不服”,如浙江三元纺织从德国采购的ERP软件,因适应性差,最终放弃。而定制开发,现有制造业数字化服务商往往无法提供集成解决方案,如德意电器智能化项目需18个服务商承担,影响协同效果。二是制造业数字化关键技术存在短板。核心工业设备、关键元器件等依赖进口,工业控制系统核心部件PLC国产率不到12%,工业设计软件国产率仅5%,2022年6月,美国旨在通过对被保护实体提出严格要求,出台了《美国数据隐私和保护法》,表明制造业数字化核心技术存在受国外制约的潜在风险。三是体系人才缺口较大未形成人才培养,制造和数字学科交叉新型技术人才极为欠缺。社会培养与人才需求失配,短期内难以满足制造业数字人才培养需求。

2.2 传统制造企业设备数字化内外协同程度较低,良性生态未形成

截至2022年底,浙江累计建成数字化车间500家以上,骨干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70%以上、机器联网率达50%以上,位居全国前列,但数字化协同方面还存在不足。首先是“数据孤岛”尚未打通数据共享成难题。各企业的信息化系统互不兼容,导致数据孤岛现象严重,影响了生产数据的实时共享,进而影响了企业的协同能力。其次是数字鸿沟明显,产业协同水平较低。《2022年浙江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显示,排名前三位设区市两化融合发展指数平均值较后三位高37.5%,《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分析报告(2021)》显示79%的中小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探索阶段,其大多数字化转型起步晚,基础薄弱,导致产业链内数字鸿沟明显。最后是产业数字化良性生态圈尚未形成。龙头企业以内部综合集成为主入口开展工业互联网建设,覆盖全产业、功能完整、模型组件丰富的产业链级工业互联网生态还十分欠缺。作为浙江省第一批产业级工业互联网创元科技Neural-MOS平台仅应用于150余家模具企业,则表明已建立生态圈企业,大都以自身发展为核心,生态圈内参与企业数量不足,平台资源开放程度不高,产业链间业务协同并不理想。

2.3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分行业通用范式少,推广力度待加强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机制初步形成,通过制定《浙江省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实施方案》《浙江省培育建设“未来工厂”试行方案》《关于培育发展制造业“云上企业”促进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浙江已建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机制,但示范推广尚显不足。首先是各行业数字化转型通用范式未形成。截至2021年,共评定“智能工厂”“未来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制造业数字化示范案例528个,但各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不够成熟,可供制造企业参考实施的分行业成熟转型路线图尚未发布。其次是重评选轻推广优秀案例示范性有限。雅戈尔、礼荣电器等来自不同产业的传统制造企业普遍反映,推广会多为产品宣传,无法获得适合本单位数字化转型路径。此外,政府扶持政策目前主要集中在转型试点和示范标杆企业,缺少对经验推广企业和跟进转型企业的支持措施,使得推广环节效果不尽人意。

2.4 中小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不能转、不会转、不敢转”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分析报告(2021)》显示,中小传统制造企业处于数字化应用践行和深度应用阶段合计占比21%,不到大型企业中比例的一半,同时也远低于中小企业中有强烈数字化转型意愿企业数的比重(70%),表明中小传统制造企业普遍存在数字化转型想转而“转不动”“转得慢”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小企业数字化基础薄弱、转型中各方赋能不足、在现有数字生态中处于弱势等。

首先,浙江中小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薄弱,数字化人才不足。根據一项针对杭、甬、金3地32家中小传统制造企业的调研显示75%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人才极为短缺。其次,数字化改造资金短缺。中小传统制造企业经营利润较低,税后净利润仅为3%~5%,缺少自有资金,同时贷款较为困难。最后,数字化技术覆盖率偏低。设计生产管理数字化系统使用率不高,主要制造环节的数字设备集成度较低,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指导决策的比例极低。

转型赋能不足。首先,面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赋能平台缺乏,缺少组织和帮扶机构。其次,数字化转型通用范式不足。虽然浙江通过制定《浙江省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实施方案》《浙江省培育建设“未来工厂”试行方案》进行制造业数字化示范培育,但可供制造企业参考的成熟转型路线图尚未发布,专门以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培育和推广为目标的方案尚未正式出台。根据浙江省经信厅对1.5万家规上工业企业的调查,发现30.7%的企业表示缺少可学习借鉴的案例。而针对中小传统制造企业的调研,则发现这一比例更高,71.9%的受调研企业表示缺少适合自身借鉴的示范案例。

数字化生态安防薄弱致中小企业数据安全风险大。生态内数据安全目前主要依靠行业自律,缺乏有效监督和法律保障,数据和隐私存在泄露风险。《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分析报告(2022)》显示,中小企业仅有45%制定针对工控机的安全管理,20%对工业控制网络有边界防护能力。中小企业在生态圈中处于弱势融入顾虑重。小企业在接受数字化生态赋能的同时,经营发展会高度依赖数字化生态导致部分自主经营权受到大企业侵害。现有生态没有打通工业与消费互联网之间的边界,产业链内企业拓展业务上缺乏赋能,对中小企业吸引力不足。

3 浙江进一步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对策

3.1 政企各界协同,搭建数字化转型体系的完整链,并逐步增强数字化转型能力

面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支撑体系初步建成,但支撑能力不足,首先要增强数字化集成服务能力,数字化转型需要多个数字技术集成来提高效率、优化生产实践。同时,增强制造业数字关键技术自主可控能力,核心工业设备、工业软件和其他数字技术的自主开发和市场化发展应该被给予政策倾斜,同时支持探索多样化的技术研发合作模式,如政企联合、产学研合作等,不断提高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自主可控能力,有效突破欧美制约。如近年来的中美贸易摩擦和对华为、中芯国际等公司的制裁,加剧了中国半导体产业自主化的紧迫性。这些事件促使中国加快发展自己的半导体技术和产业链。政策和研发的支持下,华龙一号核电站、海牛二号水下钻机、深海一号气田国家3项重器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化。

3.2 对接转型伙伴、促进两网贯通、构建园网互联,搭建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良性生态

一是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升级,与消费互联网贯通。推动同产业工业互联网相互融合,构建更广泛的工业互联;依托阿里等消费互联网巨头,率先在食品、服装、家电等产业,畅通消费端到制造端的数据断头路,建设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两网贯通”枢纽平台,推动“to B”和“to C”全面融合。二是加快工业园区数字化,推动“园网”互联。引导工业园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平台企业与产业园区联合运营模式[1],提升资源共享水平,在园区范围内打通“数据孤岛”;引导省内产业相近各工业园区与工业互联网实现“园网”互联,打通各地区数字壁垒,先行实现省域互联互通。三是提高上云数据安全保障,消除企业疑虑。建立制造企业上云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规范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共享、销毁全生命周期管理,落实安全保护责任主体;探索应用区块链、数据安全沙箱、隐私计算等技术推动数据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2],消除企业对上云的安全疑虑。

3.3 分类培育标杆、精准推广路线、示范推广并重,完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推广机制

一是分类深入培育数字化转型标杆。原有“智能工厂”“未来工厂”“省级工业互联网”培育基础上,在17家重点传统制造业中,各产业选取4~5家数字化基础好、意愿强的企业,采用“精准滴灌”扶持,深入开展数字化转型建设,形成分产业“可看可学可仿”转型路线。二是精准推广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引导传统制造行业协会与转型服务商合作成立各行业转型专家指导小组,面向待转型传统制造企业精准推广转型路线图,并根据实践探索更新迭代路线图,形成持续改进的培育推广闭环。三是政策扶持由重示范向示范推广并重转变。除对试点企业和平台进行政策和资金扶持外,加大对经验推广企业及跟进转型企业政策资金支持,有效促进转型路线推广。

3.4 聚人才供资金增加技改供给量,夯实转型各项基础

一是系统化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人才队伍建设。制定数字化人才标准,纳入“高精尖缺”人才目录,给予人才补贴和政策倾斜,引导毕业生入职中小制造企业。二是多渠道加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财政金融支持。鼓励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数字化转型投资基金。优先支持流动性困难但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企业,提供上云数据信用贷款、融资租赁和上云保险等服务。三是多方位增加中小企业低成本数字化技改供给量。支持本地区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引进技术优势的服务商。政府补贴开发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弥合“数字鸿沟”,建立服务资源库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

3.5 筑平台树标杆推广转型路线图,加强转型赋能力度

一是构筑多元立体化转型赋能平台。政府引导各地科研院所、产业协会、高等院校等建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降低中小企业转型成本,推动数字化产业园建设,为其提供数字化赋能服务。二是分类打造中小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選择数字化基础条件好、转型意愿强的中小制造企业进行“精准培育”。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根据本地特点为这些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战略、路径、策略等决策支持,总结实践案例和经验。三是政策扶持由重示范向示范推广并重转变。依托政府牵头组建专家指导组,主动向待转中小企业推广示范路线图并提供指导。加大对经验推广企业的补贴奖励及跟进转型中小企业的财政金融支持。

3.6 结伙伴促安防重塑工业互联网,构建公平互利生态

一是开展中小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政府搭建对接机制,提供财政资助和信息对接,建立对接技术交流平台,推动技术研发促进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打造的工业互联网。二是支持构建多层次数字化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引进和培育数字安防第三方服务机构,增强数字化设备使用安全和网络安全保障建设;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数据进行分级保护,落实安全责任主体,提高监管能力。三是引导搭建多方共建共享的新型数字化生态,提高中小企业参与率。提高中小企业服务商的地位,通过数据共享,增强企业之间产业链的协同和供应链的韧性;引入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短期信用贷款,降低中小企业资金流转压力;建立信用体系,强化反垄断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秩序。四是鼓励开展区域合作拓展中小企业数字化生态。搭建平台推动中小企业与数字化服务商、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推进长三角区域内各类数字化技术标准统一,接口兼容,并积极推动中小制造企业参与标准制定。

【参考文献】

【1】王曙光,郑鸾,梁爽.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园区制度演进与模式创新[J].改革,2022(05):90-101.

【2】陈晓勤.政府数据开放:实践挑战与法律框架建构[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9(06):80-87.

【基金项目】宁波市哲社规划课题(G2023-2-45);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营项目“浙江‘一号发展工程背景下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路径研究”(202313001009)。

【作者简介】麻谌琪(2003-),女,浙江宁波人,本科在读,从事数据科学研究。

猜你喜欢
数字化转型瓶颈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突破雾霾治理的瓶颈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
传统杂志的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
突破瓶颈 实现多赢
如何渡过初创瓶颈期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