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的战略定位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2024-04-07 11:51冯喜亮
新长征 2024年3期
关键词:国之大者储备粮储备

冯喜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吉林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省委、省政府把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作为吉林省的首要担当。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围绕完善体制机制、增强储备实力、强化协同保障、提高产业发展整体水平和韧性,推动粮食流通“产购储加销”全链条高质量发展,切实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

一、牢牢把握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根本性保障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要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面压实地方党委和政府特别是“一把手”抓粮食生产的政治责任,是应对新时期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创造性抓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工作的重要保障。一是构建完善党政同责工作新格局。省委高位推动,召开省委常委会议,成立省委、省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领导小组,省委书记、省长为“双组长”,形成粮食安全党政齐抓共管、小组专项推动的工作新格局。二是探索形成考核工作新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依托原有的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考核工作机制,设立耕地保护考核专项工作组、粮食安全责任制专项考核工作组,理顺目标任务,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承担年度考核相关工作。三是切实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对耕地保护、粮食生产、种植结构调整等重点事项实行“一票否决”,将考核工作纳入省委、省政府年度重点督查事项,完成情况与绩效考核直接挂钩,加强跟踪督导,推动各地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落实。四是明确保障粮食安全工作新目标。围绕国家关于加快东北地区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的部署,启动实施“千亿斤粮”生产工程,力争到2030年前,实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000亿斤,不断提升我国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为确保国家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作出吉林贡献。

二、优化完善粮食储备,筑牢保障粮食安全“压舱石”

合理完善的粮食储备体系具有调节供求、稳定市场、应对突发事件和维护农民利益的基本功能。优化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增强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能力和韧性,是提升粮食安全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一是严格落实口粮比例规模,加强省级储备管理。严格落实国家地方储备粮规模指导计划,调减省级储备玉米,增加水稻储备比例,确保口粮品种比例原则上不低于70%。二是完善省级储备、地方政府储备、企业社会责任储备以及原粮和成品粮储备相结合的储备体系。落实省级储备原粮(油)110万吨,协调省财政对市(州)成品粮油储备实际发生的保管和轮换费用给予55%的补助,指导全省9个市州全部建立满足主城区人口15天供应量的成品粮油储备4.4万吨;印发粮食加工企业社会责任储备指导意见,组织企业建立社会责任储备7.78万吨。三是不断完善粮食应急保障制度。修订印发《吉林省粮食应急预案》,明确了省级应急响应级别及各级应急响应的处置措施,全省共制定省级预案1个,市级预案9个,县级预案44个,实现了省、市、县三级粮食应急预案全覆盖。四是切实提升粮食应急保障调控能力。全省审核确定应急供应网点1247个,应急配送中心68个,应急加工企业171个,应急储运企业137个,应急加工企业、储运企业、配送中心实现了县市全覆盖,供应网点实现了乡镇街道全覆盖。

三、持续强化粮食购销全链条监督管理协同保障

坚持市场化收购取向,在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维护粮食流通市场秩序、推动节粮减损等生产、存储、收购、流通环节集中发力,多措并举为农为企服务,确保粮食流通市场平稳顺畅,发挥好粮食流通全链条安全保障作用。一是强化为农为企服务,全力抓好粮食收购。落实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合理布设收购库点,为稻农售粮“兜好底”。引导中省直贸易企业及早入市收购,组织中储粮、省储粮企业协同联动,发挥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功能,做到农民粮食“应卖尽收”,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二是开展“地趴粮”专项整治,大力推进节粮减损。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解决“地趴粮”问题的部署要求,对西部“地趴粮”问题突出的14个重点县市给予2.8亿元资金扶持,新建栈子、网囤298万个,集中储粮点248个。三是优化和改善粮食仓储结构布局,提升用仓效能。整体推进绿色仓储、品种品质品牌、应急保障、粮食机械装备四项提升行动,落实落细国家优质粮食工程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推进高标准仓储设施建设,快速提升粮食绿色收储能力。四是强化从严监管,维护粮食流通市场秩序。严格履行最低收购价粮、临时存储粮等中央事权政策性粮食监管责任,强化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职责。建立粮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地方储备粮监管体制和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开展粮食库存管理常态化抽查和定期库存检查,开展地方动态储备和异地储备专项检查,加强省级储备粮油监督检查。

四、发展壮大粮食产业经济,夯实粮食安全保障产业基础

全方位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多渠道拓展加工转化新途径,有机协调粮食生产流通消费全产业链,发挥粮食加工“调节器”“蓄水池”的功能,提高粮食资源配置效率,切实增强抵御粮食安全风险的能力。一是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实施水稻产业“双百工程”,推进鲜食玉米“150计划”,重点培育吉林大米十大领军企业,组织吉林大米十大特优企业评选,有25户集群企业荣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称号,41户企业入选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百强企业,23户企业入选吉林省农业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二是推进玉米水稻产业集群建设。认真贯彻省委“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实化、细化、具体化和可量化、可调度的工作方法,以15户骨干企业、10大重点项目、17个产业园区为重点抓手,推动玉米水稻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三是持续抓好粮食品牌打造。制定印发《吉林大米品牌跃升工程实施方案》和细案,从品牌创建、良种选育、龙头培养、产业融合、质量管控、渠道开拓六个方面发力,全面启动实施吉林大米品牌跃升工程。持续推动吉林大米、吉林鲜食玉米品牌建设。“吉林大米”品牌连续四年荣登“中国粮油影响力区域公用品牌”榜首。吉林鲜食玉米品牌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四是不断增强科技支撑能力。举办中国吉林鲜食玉米产业大会,优化产业联盟结构,定期开展政企银担、科企、校企对接活动,积极搭建企业、经销商、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多方对接平台。创建“中国北方粳稻种子硅谷”基地,引进180多个新品种、750个种质资源。“吉农大667”“吉粳81”和“通系943”三个品种入选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金奖名单。

五、把深化粮食购销专项整治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针对专项整治和涉粮问题暴露出的短板弱项,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结合,加强建章立制,健全长效机制,不断扎紧制度笼子,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体系。一是不断完善政策性粮食监管制度。先后制定《吉林省省级储备粮轮换管理办法》《省储备粮库存检查办法》《吉林省省级储备粮仓储管理办法》《省储备粮管理(收储)有限公司人员轮岗交流的实施意见》等7项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督导省储备粮公司加强内控管理,制定《仓储管理制度》《业务管理制度》《项目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等涉及粮食收购、储存、销售、安全生产等各方面50项规章制度。二是实现政策性粮食信息化监管全覆盖。省储备粮19户直属企业实现信息化监管全覆盖,做到省储备粮库、省级平台、国家平台三级网络架构互联互通,省级储备粮购销轮换、仓储管理、质量检验等40类监管数据实时与国家平台对接。三是完善政策性粮食监管联席会议机制。进一步完善政策性粮食监管协作机制,研定联席会议由成员单位轮流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定期磋商等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及时交流信息、研究解决问题,不断强化监管合力。四是落实粮食流通市场联合监管机制。印发粮食流通市场监管《会商制度》《联合执法检查制度》《重要情况通报制度》,对全省秋粮收购等开展联合执法行动,进一步落紧落实联合监管机制,切实维护粮食收购秩序,保护农民利益。

粮食安全是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们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牢记“国之大者”,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坚决守住保障国家糧食安全底线。

(作者: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滕   飞

猜你喜欢
国之大者储备粮储备
黑龙江省省级储备粮管理办法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习近平强调的“国之大者”是什么
胸怀“国之大者”践行初心使命
胸怀“国之大者”把握两个大局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把握“国之大者”保持战略定力
书法欣赏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绥化市粮食局 强化地方储备粮管理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