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路径探索

2024-04-08 22:21毛玲玲
活力 2024年5期
关键词:监督体系服务

毛玲玲

(浙江中瑞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宁波 315100)

引 言

2023 年7 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对2023 年上半年国内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93 034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第一产业增加值30416 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30 68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31 937亿元。由此可见,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目前来看,服务业市场需求巨大,产业基础雄厚,创新活力充沛,国家对服务业发展予以高度重视,将其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与战略重点,并出台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尽管如此,但服务企业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具体表现在内部管理层面。对于服务企业而言,应基于对当前内部控制问题的深入了解,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为自身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服务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意义

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与引领下,我国经济呈现稳定恢复态势。然而,市场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仍旧存在,加剧了市场竞争。服务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应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升服务水平,强化核心竞争力,而这需以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作为支撑。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将企业当前的运营管理与长远发展相匹配,在强化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帮助企业获得更高的抗风险能力[1]。资金、资产是服务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而保障资金、资产安全完整是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之一。服务企业建设内部控制体系,必然要以风险为导向,对资金、资产进行重点管控,从而实现对资金流动性风险的有效规避,同时避免资产闲置、浪费或流失。用工成本居高不下、运营成本过快上涨等是制约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服务企业能够基于内部控制对各要素成本进行合理管控,在减少非增值作业与无效成本支出的同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服务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问题

(一)控制环境建设有待加强

控制环境要素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占据基础地位,直接影响其他内部控制要素作用的发挥。纵观当前服务企业内部控制情况,大多数企业控制环境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例如,某工程管理企业以工程造价咨询为主营业务,具备甲级工程造价咨询机构资质,就其控制环境建设而言,虽然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并搭建了内部信息沟通软件,但仅是发放行为规范手册,由企业工作人员自行学习,而缺乏对制度内容的深入解读,人员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自学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降低了工作效率。除此之外,该企业并未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其整体组织架构存在缺陷。

(二)风险评估机制有待完善

内部控制的本质在于通过对风险的排查及对风险形成原因的剖析来消除内部管理隐患,因此风险评估不可或缺。然而,多数企业风险评估机制有待完善,难以做到对内外风险的全面识别与深入分析。

(三)控制活动成效有待强化

控制活动要素是内部控制的核心,是指企业基于合理的风险评估所实施的系列活动,涵盖预算、资金、资产、项目等多项内容。而现实情况是,虽然服务企业根据自身管理需要开展了相应的控制活动,但其成效还有待强化,难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应对。

(四)信息与沟通有待改进

信息与沟通是企业落实内部控制目标、制度的必备条件,目前服务企业信息与沟通有待改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部沟通。纵向上,企业上下级沟通多局限于上级向下发通知,而下级未能及时将内部工作中的问题反馈给上级;横向上,财务、业务等部门沟通不足,导致部门关键流程环节分离,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二是对外沟通。企业与其他价值链主体的沟通交流有所欠缺,以上述案例企业为例,该企业技术中心负责人在与发包方进行沟通的过程中,仅提及部门项目结构问题,导致每到一个子项目都需要再次联系发包方询问,也无法了解到发包方提出需求的深层次原因,难以在降本增效方面给出专业的指导意见[2]。

(五)内部监督体系有待健全

内部监督是企业保持内部控制体系持续更迭的有力手段,有利于企业实现风险预警、防范与控制[3]。现阶段,尽管在相关政策文件的规定要求下,多数服务企业建立了内部监督体系,但从监督管理实践来看,其体系还有待健全。上述案例企业虽然设置了日常监督部门,也会出具内部控制缺陷报告并开展监督工作,但是当企业内部人员发现内部控制问题时,仅有举报这一条路径可走,而且对于缺陷报告的公示缺少规范的程序,往往依靠人员口头传递。特别是监督工作较为滞后,对于质押、抵押的资产缺少有力监督,多是在风险问题发生后才进行溯源。

三、服务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路径

(一)不断加强控制环境建设

根据控制环境要素的构成,从思想、组织、文化等方面入手不断加强控制环境建设,为内部控制工作的有序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企业决策领导者应明确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对企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深入了解相关政策文件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规定要求,充分把握当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全局视角下进行谋划,大力支持并推进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并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引导企业全员参与到其建设当中。企业管理者要积极学习现代服务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工具及方法等,配合决策领导者在全企业范围内推广内部控制方法论,及时处理、反馈内部控制问题。为构建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管理局面,可将内部控制管理责任落实情况、目标达成情况等纳入绩效考核范畴,通过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助力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形成。

内部控制涉及的范围较广,其组织建设应考虑企业发展全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定,企业要遵循制衡性原则,建立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的组织关系,以避免“内部人”控制。对于治理结构的优化,着力加强董事会建设,规范董事会决策机制,设立董事会专员委员会,把好决策关,并按照企业实际引入外部董事,制定决议跟踪落实及评估制度,确保决策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同时,完善监事会监督制度,强调对董事会、经理层履职情况及企业财务状况的监督。对于管理组织的优化,按战略管理、预算管理、风险管理等管理需要,设立战略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或办公室、风险管理委员会。

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服务企业应审视自身经营管理特点,倡导和维护企业诚信文化、创新文化,通过制定行为手册来统一基本业务行为标准,要求各层次人员合法合规开展自身工作,并鼓励人员进行创新。

(二)持续完善风险评估机制

《规范》要求企业从内外两个维度入手,对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进行准确识别。外部环境方面,主要关注市场竞争、产业政策、经济形势、法律法规、技术进步等因素;内部环境方面,主要关注高级管理层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组织机构、业务流程、经营方式、财务状况、营运安全、现金流量等因素。基于此,采用定性、定量方法来分析已识别的风险,并对其进行排序。风险评估的专业性较强,服务企业有必要组织建立专业的风险评估小组,围绕企业长远发展,通过对战略实施过程及业务活动的稽查,识别潜在风险,并按照风险可控性、危害程度等划分风险等级[4]。必要时,可考虑引入风险矩阵、风险清单等管理会计工具,更好地以量化形式呈现风险。

仅开展事后风险评估工作并不利于服务企业获得全面、客观的风险信息,为实现有效的风险应对,可构建贯穿事前、事中、事后的风险评估机制。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例,项目前期切实落实事前评估工作,重点结合项目可行性研究预测评估资金流动性风险、项目建设风险,论证项目投入经济性、实施方案可行性、绩效目标合理性等。项目中期,基于事前评估对项目运作进行全流程动态监督,聚焦关键风险控制点,针对性采取承担、转移、对冲等措施,做到风险的有效应对。项目后期,着重评估风险应对措施的有效性,挖掘其中的问题与不足,积累成功、失败经验。

(三)针对性提升控制活动成效

控制活动多种多样,服务企业应当以相关政策文件中对于不同控制活动开展的规定要求针对性提升控制活动成效。在预算控制方面,《规范》第三十三条指出“预算控制要求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 号——全面预算》则对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建设提出了详细的规定要求。根据其规定要求,企业全面预算编制要合理选择或综合运用滚动预算、弹性预算、固定预算等方法,编制时应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划与年度经营计划,充分考虑预算期内的市场、经济、行业等因素,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来完成。就预算执行而言,将预算指标分解落实到具体的业务环节与岗位,形成预算执行责任体系,并规范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与投融资活动的预算执行与控制。对于重大预算项目,如工程项目、投融资项目等,密切跟踪其实施进度与完成情况。同时,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制度,定期召开相关执行分析会议对预算执行偏差问题进行集中研究与解决。

在项目控制方面,《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 号——工程项目》从工程立项、造价、建设、验收等项目各流程环节入手,就如何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进度、控制工程成本等对企业予以明确指引。服务企业实施项目控制,有必要引入全生命周期理论,围绕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来提升控制成效。在立项环节,组织各领域专家充分论证、评审项目建议书与可行性研究报告,以支持项目决策。在造价管理环节,严格审核已编制的概预算,对编制依据、项目内容、工程量计算、定额套用等是否真实、准确、完整进行重点审查。在项目建设环节,以成本为核心,监督施工质量、进度、工期、安全及资金使用等。在项目验收环节,注重项目后评价,重点评价项目预期目标实现情况及项目投资效益。

(四)改进信息与沟通制度

在信息化发展背景下,信息与沟通要素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重要性越发突出。要想促进信息在企业内外各主体间的沟通与利用,服务企业有必要改进信息与沟通制度。第一,建立横纵联合的内部沟通制度。对于企业各层级间的沟通,以内部报告管理为抓手,结合企业管理要求合理设计内部报告指标体系,反映企业内外部信息,并对内部报告流程加以规范,在不同层级设置专人专岗承担内部报告相关工作职能,同时紧抓外部环境动态,关注外部信息对企业运营与发展的影响,依托内部报告将外部信息传递至相关管理层级。尤其要畅通下级向上级进行信息反馈的渠道,以便于企业及时解决当前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对于各部门间的沟通,以业财深度融合为目标,通过统一目标、统一思想,打破业务、财务等部门间的沟通壁垒,既能让财务人员及时有效地从财务角度解决业务中的问题,又能让业务与财务形成协同配合。第二,建立外部沟通制度。明确不同主体的沟通职责,优化外部沟通工作程序,并对相应的沟通方式进行细化,同时规范外部沟通内容。特别是与信息披露相关的内容,应确保其内容符合企业实际。第三,建立信息系统管理制度。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依托信息系统进行沟通交流逐渐成为常态,而信息系统存在一定缺陷,反而给企业埋下了内部控制风险隐患。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对不同安全等级的信息制定相应的授权使用要求,防止越权查询、泄露机密信息。

(五)健全内部监督体系

通过集成各监督力量、落实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及时整改缺陷问题等途径健全内部监督体系,是服务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内在需要。财务、审计等职能部门承担主要的监督职能,资金管理、风险管理及其他业务部门等也有一定的监督责任。服务企业应根据不同部门职能打造内部控制监督防线,推进常态化监督。比如,各业务部门作为第一道防线,负责在业务运作中进行风险控制;财务、资金管理、风险管理等部门作为第二道防线帮助业务部门管理好业务,在实现业务流程化管理的同时做到动态监督;审计部门作为第三道防线来建立“冷震慑”。

在内部控制评价中,企业可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入手来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情况,并真实反映企业内部控制缺陷问题[5]。由审计部门主导,其他监督主体参与,共同督促内部相关部门对缺陷问题进行整改,与此同时,及时反馈整改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结 语

服务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对其提升市场竞争力、保障资金资产安全、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等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当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的问题,服务企业应以相关政策文件为指引,从企业实际出发,从思想、组织、文化等方面入手不断加强控制环境建设,遵循全面性原则,持续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并根据相关规定针对性提升控制活动成效,通过建立内部沟通、外部沟通、信息系统管理等制度,对现行信息与沟通制度加以改进,同时集成各监督力量,落实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注重缺陷问题,及时整改,使内部监督体系得以优化,从而形成企业特有的内部控制体系。

猜你喜欢
监督体系服务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监督宜“补”不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