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美学特征及诗意意境的表现手法

2024-04-09 17:55楚梵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美学特征表现手法国画

摘 要:中国画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它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方式对东西方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世界绘画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成为世界绘画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享受精神生活,重视对国画意境和美学的研究。基于此,围绕国画的美学特征、国画诗意与意境内涵以及对国画中诗意意境的表现手法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中国传统国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国画;美学特征;诗意;意境;表现手法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广东省韩山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高校美育教学中融入国画诗性意境解析的策略探析”(XS201911)研究成果。

中国画融合了中华民族传统而独特的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哲学观念和美学思想,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具有深厚中华文化底蕴的独特艺术形式。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国画诗意的重要体现。回望历史,优秀的中国画以独特的笔墨语言向世界展示了艺术美,突出了自身的独特性。分析国画的美学特征和诗意、意境表现手法,既可以领略国画的魅力,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价值,又可以推动传统艺术文化的发展。

一、国画的美学特征

(一)构图美

中国画强调画面的构图、布局和形式美,追求视觉的平衡与和谐,体现自然的规律与秩序。另外,唯美的意境不仅需要对景物或物体的每一个部分进行细腻的刻画,还需要合理的构图,实现各部分之间的精妙衔接,从而形成一幅完整的国画作品。因此,可以使用不同的构图方法进行布局。首先,可以使用整体构图方法,中国画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完整性,这意味着绘画内容需要填充整张纸,合理布局并且构思整幅作品;其次,利用“之”字构图,“之”字构图方法主要是指从纸张的四个不同方向,自上、下、左、右不同方位创作出形似“之”的形状,用这种构图方法制成的作品能够呈现强烈的冲击感,例如郭熙《早春图》就是“之”字构图的代表作品;最后,应用边角构图法,这是指从纸张边角构建画面,从而有效地抓住作品创作的切入点,与整体构图和“之”字构图相比,边角构图法更为灵活,能够让创作者发散思维,发挥创意,从而创作出能够展示自己内心的艺术思想和整体情感的独特作品。通过这几种构图方法所描绘出的作品,既可以丰富画作的内涵与意境,又可以体现国画的美学特质。

(二)神韵美

“神韵”二字强调国画既要以形写神又要形神兼备,并且具有气韵生动的美感。神韵美要求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要体现所描绘对象的真实性,还要在此基础之上追求一种形神兼备的神韵,即内在本质和外在传神相统一的境界[1]。真实性是神韵的基础,脱离真实性创作出的作品会生硬刻板,只有真实性的国画则少了些许国画特有的灵气,因此只有将神韵与真实性二者相结合,才可以创作出极具灵气的国画作品。以人物画为例,人物整体形象中眼神的传递尤为重要,因而在创作人物画时,应准确描绘人物眼神所表达的情绪,起到画龙點睛的作用。同时,国画的神韵之美在于具有“似与不似”的特点,从古至今无数国画作品都在追求“似”,却又在要求“不似”,这看似互相矛盾的两种追求却能建构出一种不可替代的神韵之美。

(三)情感美

中国画侧重于表达创作者内心的情感,国画创作者往往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描绘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将情感融入作品,将心中情感物化为艺术作品,呈现给世人。例如,山水画虽描绘的对象是自然,但画中山水不是对自然的如实写照,而是经过创作者内心的感悟以及灵魂的升华,创作者随心所欲地调动山川草木,将其重新组合,进而创造出的第二自然,由此,创作者既可以凌驾于群峰之巅俯视幽深的沟壑,又可以从一花一叶、一草一木中品味诗情画意,所以好的艺术作品总是充满希望与生机。正因为作画不是机械地状物,而是通过有张有弛、有虚有实的创作手法描绘作品,所以才能表达出国画作品所蕴含的情感,让观者到感受国画的魅力。

二、国画的诗意内涵

诗意是指艺术家通过笔墨所表现出来的文化修养、意境和情怀,这些都是艺术家在自我修养和思考生活的过程中所孕育的,并能够通过画笔将情感与意境传达给观者。绘画是一种造型艺术,诗词是一种语言艺术,二者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例如山水画的意境主要体现在它的诗意意象中,画中山水、草木、云烟等元素都充满了诗意,这种诗意不仅能够描绘自然之美,还可以通过自然意象表达创作者的情感和哲学思考。北宋苏东坡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观点,从此“诗画合一”的概念在理论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阐述,出现了“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等理论,也出现了题画诗、诗意画、文人画等。此外,“诗中有画”要求诗的意境空灵深邃,并且饱含画意,值得观者反复欣赏;而“画中有诗”要求画作中体现诗的意境,画作体现出一种诗意性、文学性。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主要体现在意境和生命的律动上。意境能够最直接地体现国画的诗意之美,是创作者将现实生活中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凝结成一幅画,营造出一种充满人生哲理和内心情感的氛围。国画在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意境的表达,因此意境也是中国画的灵魂和风格的集中体现[2]。同时,中国画的意境是创作者内心情感与具体物象的融合与升华,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试图用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让观众产生共鸣,这也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精神境界。因此,国画作品需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让观者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实现与作者的精神交流。

三、国画诗意意境的表现手法

意境是国画的精华和灵魂,也是中国画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优秀的国画作品能向世人展示中国画的意境美,表现出中国画的独到之处,因此在国画作品的创作中,要重视对意境的追求,运用意境的表现手法,营造一种意境美,其中意境表现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画的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国画意境表现手法中非常关键的部分,也是基本的诗词表现手法。它包括两种形式:第一种是静中有动,在国画中创作者会将自然中的静态美用一些微妙的元素,例如流水、风、雨,或者季节的变化等进行表达,从而让观者在静止的画面中感受到一种微妙的动感,同时又能感受到画面中静谧、和谐的氛围[3];第二种是动中有静,许多的国画作品表面看是动态的元素充满整幅画作,但只要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画作中蕴含着宁静与祥和,例如,澎湃的江海、流动的小溪、行走的渔船都呈现出一种动态,但水面上的倒影、岸边的景物、船上的渔民,都呈现出静态的特征。这种动态与静态的结合,共同赋予了国画美感,二者缺一不可,这使作品的画面更富有层次感,同时为作品增添了许多生动的气息。

明朝沈周在自己的山水画作品中题诗《题画》,开篇便营造出了一种唯美的诗意环境,写出了不一样的乡村美景:“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阳犹在小桥西。”徜徉在青山绿水间,远处的夕阳还未落山,只斜挂在小桥的西侧,在这两句诗中,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落日余晖下的乡村,而这两句诗也描述了作者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第三句和第四句创作让这首题画诗更有意蕴:“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轻柔的低语声仍然吵醒了鸟儿,它们拍打着翅膀进入了云层,很难再看到它们的身影。作者正是通过对生活的深入探索,才能写得如此生动,给人身临其境的体验感。这首诗清新自然,有动有静,动静结合,静如小桥、山峰、落日,动如流水、惊醒之鸟、倚杖老人,全诗的语言清晰优美,富有诗意,与绘画作品相结合,画面感十足。

(二)国画的虚实相生

在国画中,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十分常见。其中,实是指画作中最清晰的部分,可以是画笔描绘的最深的地方,也可以是章法布局中繁密的地方;虚相对于实而言,可以是留白之处,也可以是墨水淡化之处,还可以是赋予诗意之处。在中国画中,如果所有物象都描绘得过于细致,画面中没有虚的地方,那便会缺乏艺术特色、气韵不足;如果一幅作品全是虚景而没有实际的物象,那便过于虚幻,不能称之为画。因此,只有将实和虚巧妙结合,画面与诗词融为一体,才能构造出虚实相生的场景,营造出一个韵味无穷的意境,让整幅作品充满诗意与美感。

诗僧惠崇作名画《春江晚景图》,苏东坡在其中一幅作品中题诗: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写稀疏的竹林外,三两朵桃花在风中摇曳,红桃与翠竹交相辉映,春色满园,给人以喜悦与美感;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诗人的视野由近及远,从江边一直延伸到江面,看着江水在潺潺流动,这句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也体现了他对生命的哲学思考;最后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地上长满了蒌蒿和嫩绿的芦芽,黄绿相间,美丽迷人,这是画中的实景,然而“河豚欲上”所述的内容并没有出现在画中,而是诗人联想出来的,体现画中诗词的诗意之妙。由此可见,虚实结合、真真假假,让整幅画作画面感十足,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三)国画的浓墨重彩

许多国画作品,即使匆匆一瞥,人们依然能感到震撼,这会激起人们的兴趣,进而深入了解国画作品,这便是因为国画的浓墨重彩。它经常出现在水墨山水画中,能够最大化体现出作品的诗情画意,增强画面的意境。水墨色彩在中国画意境中的运用,是通过调整水墨比例来创造的,通过这种调配方法,可以充分展示中国画的意境美和诗意美,使中國画具有一种突出的灵动感。笔墨技法与中国画意境的表现密切相关,尤其是在色彩搭配的过程中,水墨的调配会直接影响绘画效果。当创作者想要表达更复杂或更强烈的意境时,会使用更深的颜色或增加颜色的饱和度,使视觉效果更强;相反,如果创作者追求一种平和优雅的意境,墨水或色彩的应用就会相对较轻,并基于画面的整体布局和作品的风格,实现色彩的统一。此外,在画中题诗,可以让诗画互补,使画作意境更加深远,增强国画的艺术感染力。

以山水画《千里江山图》为例,这幅作品以青绿色为主调,在色彩和笔触上继承了青绿山水画技法,以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为主,配色带有一定的装饰性,并适当夸张。此外,作者在使用颜色时注意技术的变化,色彩或浑厚,或轻盈,间以赭色为衬,使画面层次分明,颜色如同宝石一般光彩夺目。石青和石绿是矿物色,覆盖范围很广,经过层层染色,使实物形象端庄厚重、层次感强,与整个画面完美融合,明艳却不俗气。此幅作品既壮阔雄浑,又细腻精致,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全面展现了国画中山水画澎湃的诗意。

(四)国画中的情景交融

中国画强调诗意的表达,将诗意融入绘画中,增加了中国画的抒情性,更容易创造出超然的意境。古往今来的经典诗词作品是当代创作者获得灵感、培养高雅情趣的宝贵财富,将这些诗意的情感融入画作,能够增强自身的艺术魅力。在艺术手法上,创作者对需要特别关注的自然景色进行细致而逼真的处理,通过这些自然景色来表达情感,这就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情景交融。情景交融在中国画坛上具有重要地位,创作者通过精细的情景描写、独特的笔墨运用和匠心独具的艺术风格,能够展示作品所蕴含的以及自己内心的情感,达到写意的目的,但这也要求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融入创作的意境,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扣人心弦的作品。

以作品《洛神赋图》为例,顾恺之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才能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创造,传达出无限惆怅的情意和哀伤的情调。作者用众多的人物形象以及形象之间的联系来反映人物的感情,用优美的环境来为悲欢离合的情节做陪衬,这正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体现。最终,作者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把《洛神赋》中的欢乐、哀怨、惆怅和希望等复杂的感情表达得恰到好处。

四、结语

艺术表达形式多种多样,但国画艺术有其独特之处,尤其是在艺术表现力方面,它运用了独特的绘画创作技巧,使得国画的画面别致,让大众对国画诗意及意境的表现手法和美学特征有了更为丰富的认识。理解国画诗意与意境,在一定程度上既可以全面提高大众的欣赏水平和艺术鉴赏力,又可以大力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的国画艺术。

参考文献:

[1]靳文成.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点浅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9(5):16-17.

[2]王昕驰.国画意境表现手法及美学特征赏析[J].艺术品鉴,2021(5):150-151.

[3]张小兵.国画艺术中的意境表现手法及具体运用探讨[J].北京印刷学院报,2020(增刊2):32-34.

作者简介:

楚梵,硕士,韩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现代陶艺。

猜你喜欢
美学特征表现手法国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厚重感
国画欣赏
浅析低碳园林营造原则及表现手法
室内园林绿化装饰布置原则及主要表现手法
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现代审美变迁浅论
探讨藏族民间舞的美学特征
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美学规划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