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回应翻译“歪风”

2024-04-10 02:41宋春丹
青年文摘 2024年7期
关键词:歪风长毛比试

宋春丹

1992或1993年的一天,一位出版社的編辑突然来到董燕生家,说是想请他重译《堂吉诃德》。

董燕生很吃惊。他一直视教学为主业,翻译只是客串,偶尔为之,何况,《堂吉诃德》已有杨绛等名家的译本在先。他请求出版社给自己一个月的时间考虑考虑。

他对照原文,仔细研究了当时最权威的杨绛译本,发现其中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把“法老”译成“法拉欧内”,把“亚述”译成“阿西利亚”,把“迦太基”译成“卡塔戈”……这容易误导读者,因为这些固定译名早就进入了汉语辞书和中小学课本。

董燕生决定接下这项工作。那时有人认为,杨绛翻译的东西别人不需要再翻译了,但董燕生觉得,中国人习惯为尊者讳,这种行为非常妨碍进步。

他翻译的版本是17世纪的原始西班牙版本。词语华丽,经常一连串出现十几个同义词或近义词。他在翻译中严谨地保留了塞万提斯的这种文风,也会随他的风格“搞一些谐音之类的噱头”。

1995年,董燕生翻译的《堂吉诃德》出版,被认为是最杰出的中文译本之一,获得了中国翻译界的最高奖项“鲁迅文学奖之文学翻译奖”。

2005年,《堂吉诃德》问世400周年,关于译本之争再起。

董燕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他的译本是83.9万字,而杨绛的版本只有72万字,整整少了一部中篇小说的篇幅。他认为,全译本必须忠于原文,一字不差把意思表达出来,全面准确地反映原著“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为什么这样说”。

书中桑丘描述堂吉诃德喜欢的女人时,杨绛的译本是:“我可以告诉您,她会掷铁棒,比村子里最壮的大汉还来得。天哪,她多结实啊,身子粗粗壮壮的,胸口还长着毛呢!”

董燕生的译本则是:“告诉您说吧,玩起扔铁棒来,她敢跟村上最壮的小伙子比试比试。真是个难得的姑娘,堂堂正正,有股丈夫气。”董燕生说,“胸口长毛”是一句俚语,形容女人有男子气概,杨绛的译法会让人误解为这个女人真的毛发很重。

董燕生说,认为杨绛译本就是最好的版本完全是个误解,因为她太自信,该查字典的地方没有去查字典。他还说:“我现在是拿它当翻译课的反面教材,避免学生再犯这种错误。”

翻译界一片哗然,有人指责董燕生的攻击性语言是“译坛歪风”,对此,杨绛本人坦然做出了回应。对于删减的问题,她说,她是用了“点烦”翻译法,删繁就简。起初她也译有80多万字,后经“点烦”减到70多万字,文字明净多了,但原义丝毫没衰减。她认为搞翻译既要为原作者服务,又要为读者服务,“点烦”后读者会更省力。

至于董燕生说她“该查字典的地方没去查字典”,她说,自己当时仅有一本1966年出版的《简明西汉词典》,全书只薄薄375页。那时还没有统一的人名、地名译法,译者只能自己音译。关于“胸上长毛”,杨绛说自己采取了直译,如果专家们都认为直译不妥,她愿意尊重专家的意见酌改。其实对“胸上长毛”的译法,西语专家陈众议就赞为“生动地移植了桑丘对堂吉诃德意中人的不屑,可谓一个妙笔”,这是见仁见智的事情。

这场争论在杨绛的大度回应中落下帷幕。她说:“董燕生先生对我的批评,完全正确,说不上‘歪风。世间许多争端,往往出于误会。董先生可以做我的老师,可惜我生得太早,已成了他的‘前辈。他‘不畏前辈权威,勇于指出错误,恰恰是译界的正风,不是歪风。”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2024年第4期,一刀图)

猜你喜欢
歪风长毛比试
好玩的题
比试
吹“牛”大王
四十里堡镇:助力整治违法建设“歪风”
巡航机
禁止“话语歪风”——管管那些拉拉扯扯、吹吹拍拍、阿谀奉承
档案管理严把“三道闸门” 刹住干部档案造假歪风
图 说
长毛怪
“长毛”鞋履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