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市村庄绿化美化建设模式分析研究

2024-04-10 20:06王钦昊
林业勘查设计 2024年1期
关键词:美化树种村庄

王钦昊

(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设计院,哈尔滨 15000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的居民环境和生态环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村庄绿化美化建设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村庄绿化建设模式为改善农村环境、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这种模式融合了生态保护、景观设计、农业发展和社区参与等多个方面的理念和实践,旨在打造更美丽、更宜居的农村环境。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绿化植被、建设绿色基础设施,积极引导农村农民参与乡村建设,不仅提高农田生产力和农民收入,还能通过建设农村公园、休闲步道和康养基地等绿色基础设施,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和健康生活方式。

1 村庄绿化美化基本情况

1.1 村庄绿化美化现状

自“美丽村庄”建设开展以来,五常市全面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工作,在规划布局上做到一村一特色,一路一风格。村与村尽量做到有效衔接,绿化美化与综合整治紧密结合,整体联动,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使乡镇产业繁荣、生态优化、环境整洁、设施完善、乡风文明。走进村庄,满眼是盛开的鲜花、嫩黄的金叶榆、浓绿的树篱,一望无际的稻田、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整齐美观的房舍与格调优雅的农家小院。通过绿化美化建设,全市各乡镇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基本实现了绿化、美化、亮化、硬化为一体的生态环境格局。

1.2 村庄绿化管理机制

五常市各级乡镇在村庄绿化管理上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从根本上、源头上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建设工作。各乡镇党委、政府都成立了村庄绿化美化建设领导小组,召开村民代表参加村庄绿化美化建设动员会议,通过层层宣传动员,上下联动,广泛发动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村庄绿化美化建设当中,使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村庄绿化美化建设的重要性。引导村民参与,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开展“绿化美化、美丽家园”建设活动,倡导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社会风气,提高村民参与村庄绿化美化建设的自觉性,形成人人维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同时,还建立了完善的村屯环境后期管护维护机制,由专人管护树木花草和环境卫生,“一包到底”,安排专人对树木、环境卫生进行管护和维护工作,使得村庄绿化美化建设成果得以巩固。

1.3 村庄绿化存在问题

通过积极推进村庄绿化工程,为五常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作出积极贡献。但要实现创建美丽、宜居的绿色村庄,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目标,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提高社区参与度,并加强相关技术研究和推广,以实现村庄绿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难题。

2 村庄绿化主要内容与建设措施

2.1 建设主要内容

村庄绿化建设的主要内容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景观需求和社区参与,可以打造出宜居、美丽和具有特色的乡村环境。

1)护村林建设。种植各种适应性强、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包括乔木、灌木和花草等。通过植被的覆盖,改善村庄的景观环境,提高空气质量,净化水源,保护土壤和生物多样性,营造宜居的生活环境。

2)街道庭院绿化建设。在村庄的主要道路和街巷两侧或中央设置绿化带,种植适应性强的绿化植物,如行道树和花坛等,美化交通环境,提供遮阴和减轻路面反射热的功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3)公共空地绿化建设。对村庄内的公共空地、广场和公园等区域进行绿化,设置休闲设施,提供居民休息、娱乐的场所。种植花草、草坪和树木,打造舒适宜人的活动空间,增加人文氛围。

4)农田防护林建设。在农田边缘、水田之间或农田的空地中进行绿化,种植绿化树木、灌木或经济作物,形成农田绿网,起到防风固沙、保持土壤水分、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同时,通过推动农田生态工程,实施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保护农田的生态环境。

2.2 建设措施

通过村庄绿化具体措施的实施,可以推动五常市村庄绿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提升村庄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这也为打造美丽乡村、构建美丽中国的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1)制定规划和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制定村庄绿化规划,明确绿化目标和措施,并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为绿化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特别是对贫困村和偏远地区,增加绿化项目的资金投入,确保绿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

2)科学选择栽植树种。根据东北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科学选择适应性强的林木、灌木和草种,合理布局绿化景观,确保植物的成活和健康生长。

3)强化管理、增强社区参与。建立健全的绿化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绿化项目的维护和管理,确保绿化成果的长期保持和可持续发展;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绿化工作,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4)加强技术支持和培训。组织专业人才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村庄绿化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培养一支技术过硬的绿化队伍。

3 村庄绿化建设模式分析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不断推进,全省各地坚持以护村林建设、街道绿化、庭院绿化、休憩场所绿化、废弃闲置地绿化为重点,以推广使用乡土常绿树种为方向,建设乔灌花草相结合的园林景观式建设模式,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典型特点的村庄绿化建设模式。

3.1 护村林模式

护村林模式通过混交林营造、选择高大乔木、形成针阔叶混交林以及合理的株行距设计,可以为农村地区提供有效的防护屏障,保护农田和村庄的安全。

1)护村林的设计应尽量营造混交林,这样可以有效利用不同树种的生长特点和根系结构,增加林地的生物多样性,提高林地的生态稳定性。对于护村林来说,混交林可以增加树冠的层次、增加树木之间的相互阻挡作用,从而更好地防止风沙的侵袭。

2)护村林在选择树种时,应优先选择高大乔木。高大乔木具有较为发达的根系和茂密的树冠,能够提供更好的风沙阻挡效果。这些乔木通过其坚实的枝干和树干,能够有效地抵挡和减缓风沙的侵袭。

3)在护村林的种植过程中,护村林的株行距应保持在2 m×3 m的范围内。这样的株行距可以在保证树木之间有足够空间生长的同时,也能够形成相对紧密的林地结构,增加风沙的阻挡效果。

3.2 街道绿化模式

1)围绕“美房子”“美庭院”“美街路”“美广场”四位一体发展思路,以绿色为乡村振兴的原色、底色和主色,初步形成了“林水相依、绿水相融、村容整洁、街道绿化”的新格局。

2)在原有树木整形修剪、留优去劣的基础上,分段补栽常绿树种云杉、樟子松和阔叶树种水曲柳、核桃楸和黄菠萝等;中间层选择海棠、紫叶稠李和大果沙棘等观叶观花赏果品种;灌木层补栽彩叶灌木球和常绿的云杉球。

3.3 庭院绿化模式

1)结合山村特色,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林果,通过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种植果树等经济树种,并结合树冠大小、树种数量的选择,这样的绿化方式不仅可以美化庭院环境,还大力发展采摘园、观光园和农家乐等产业,逐步实现产区变景区,为家庭提供新鲜的水果和经济收益。

2)通过制定生态建设实施方案,种植山桃、山楂、山核桃、苹果和黄太平等地产经济林果,形成了绿色发展、产游结合、特色鲜明的林果产业。

3.4 公共空地、废弃闲置地绿化模式

将村庄绿化工作同乡村旅游紧密结合起来,探索留得住乡愁的生态绿化经济,通过公共空地、废弃闲置地绿化模式,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对村庄内的公共空地、广场和公园等区域进行绿化,设置休闲设施,提供居民休息、娱乐的场所;充分发掘可以利用的废弃、闲置地优势,精心谋划“田园生态民宿游”项目,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如建设一批客栈、归园田居、茶乡丽舍和邻家小院等民宿,实现村屯场所和废弃、闲置地的绿化美化与民宿旅游相结合建设模式。

4 村庄绿化技术路线

4.1 树种选择

在村庄绿化中,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宜的树种,充分考虑栽植地的位置和地况,尽量选择乡土珍贵树种。应注重选择具有生态防护效益好、经济效益高的树种,这样不仅可以改善村庄环境,还能保护生态系统、促进经济发展。

1)对于村庄的迎风面,由于受到风力的冲击,应选择具有较强耐风能力的树种,如杨树、榆树和柳树等。这些树种的根系发达,能够牢固固定土壤,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2)在庭院旁和住宅前面,一般可以选择灌木型或小乔木型经济树种。这些树种不仅能够增加景观效果,还能够为居民提供舒适的遮阴。此外,可以考虑一些果树种植,既可以观赏,又能够丰富居民的食物来源,带来经济效益。

3)在农村地区,由于通常没有下水和排水工程,所以在造林绿化时需要特别注意低洼地排水问题。在低洼处选择耐水湿的树种非常关键,这些树种具有较强的耐水能力,能够适应低洼地区湿润的环境,并且不易受到水灾的影响。

4.2 苗木选择

为了确保绿化效果和苗木的生长质量,苗木可以按照种类选择、良种壮苗分级选择和全程保湿措施。

1)苗木种类。阔叶树种绿化苗木的地径应在3 cm以上,才能确保苗木的根系健康,良好地生长并扎根在土壤中;针叶树种绿化苗木的苗高应在1 m以上,才能确保苗木具有较好的树干高度和生长潜力,快速形成自然的树冠;灌木树种绿化苗木的苗高应在50 cm以上,并且需要具有5个以上的分支,这样的苗木能够迅速形成丰富的枝叶,提供更好的绿化效果。

2)良种壮苗。绿化苗木应选择长势旺盛、发育良好的Ⅰ、Ⅱ级苗木进行绿化。这些苗木具有更强的生长能力和适应性,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苗木应具有根茎粗壮,这是苗木健康生长的重要指标之一。粗壮的根茎能够更好地吸收养分和水分,保证苗木的生长和发展;苗木应无病虫害和无机械损伤。选用无病虫害的苗木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风险,保证绿化的健康和稳定;同时,无机械损伤的苗木能够更好地保持生长能力和形态完整性。

3)保湿措施。从起苗、包装、运输到植苗的整个过程,必须采取保湿措施。在起苗阶段,可以采用覆盖保湿材料或遮阴措施来保持苗木的湿度,防止扦插苗或播种苗的失水;在包装和运输阶段,可以采取包装袋或棉布等材料来包裹苗木根系,避免湿度流失和根系破坏。

4.3 密度与配置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树种的密度与配置,可以提高树木的生长质量和成活率,以实现绿化效果。通过乔木和灌木的合理配搭,以及街道绿化的园林景观式配置,能够为村庄带来绿荫、景观和生态效益。

1)村庄绿化建设中,乔木的平均造林密度约47株/667 m2,灌木的平均密度约为49丛/667 m2。这样的密度可以在保持适当间距的同时,为村庄提供丰富的绿色植被。

2)在护村林的配置上,根据各个区域的造林模式进行调整。其他乔灌混交的绿化区域,可以按照1∶1的比例配置乔木和灌木。这种配置方式既能保持乔木的高大气势,又能增加灌木的层次感和丰富度;对于街道绿化,建议采用乔木、灌木和花草相结合的园林景观式进行配置。这样的配置方式可以在街道两侧营造出美观的绿色景观,既增加了乔木的垂直层次感,又通过灌木和花草的点缀,提升了整体的观赏性。

4.4 后期管护

苗木栽植后的管护工作至关重要,其中及时浇水和涂白处理是2个重要的方面。通过合理的浇水和水分管理,可以为苗木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其根系发展和养分吸收。而涂白处理则能有效防止树干受损,提高树木的抗逆性和生存率。

1)及时浇水。在栽植后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在干燥的季节,或者刚栽植的苗木不具备足够的根系吸水能力时,要更加注重浇水的频率和水量。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浇水,以免造成根系缺氧和病害的发生。

2)涂白处理。涂白处理应在栽植后尽早进行,并随着季节的变化进行补涂。同时,涂白处理后要及时做好树干的矫正,以保证树木的直立和稳定。

5 结论

1)通过村庄绿化美化建设,村屯的生态功能将得到显著提升,形成有效的生态防护屏障。森林释放氧气,吸收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同时减少光化学烟雾污染和清除放射性物质,具有明显的大气净化和保护人体健康的效果。

2)通过村庄绿化美化建设,村屯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旅游、康养、观光、休闲和娱乐等产业的发展。为人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态体验和生态服务,让更多的村屯居民与自然融合、亲近自然、享受自然,为丰富村屯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作出了贡献。

3)村庄绿化美化建设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强了公众的生态意识和参与环境建设的意识,打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模式,推动乡村自然资本的快速增值,增加了林业农民的就业机会,实现了百姓富裕与生态美的统一目标。

猜你喜欢
美化树种村庄
SLOW MANIFOLD AND PARAMETER ESTIMATION FOR A NONLOCAL FAST-SLOW DYNAMICAL SYSTEM WITH BROWNIAN MOTION∗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美化生活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村庄在哪里
城市绿化树种选择,只顾眼前你就输了
一个树种的国家战略
珍贵树种红豆树生态位测定
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