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5年后依旧走进大众视野的《狗十三》

2024-04-10 05:53陆安楠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驯服爱因斯坦小狗

如果说《学爸》中呈现的是父母与孩子的爱,那《狗十三》讲述的就是父母与孩子沟通无果后的一场“交响乐章”。《狗十三》是曹保平的第三部电影,尘封五年后,却依旧被四十万人打出8.2分的高分,有人说看不懂《狗十三》是一种幸运,不带一丝血腥镜头的背后,却是无数个我们的青春“交响乐章”在反复上演。

在曹保平一堆涉及犯罪的电影作品中,描绘青春期情感细腻多变的《狗十三》似乎显得有些小清新,但其实从片名就透出一股狠劲儿。电影海报中的片名设计“狗13”中的数字13就像字母B,这个初看让人一头雾水的片名,实则体现了创作者斩钉截铁的态度:当青春遭到践踏,剩下的就只有一句脏话。影片的整个观影体验不是视觉感官的刺激,而是一窥自己长大过程之后的崩溃与颤抖。13岁的少女李玩,父母离异,她被判给了父亲,父亲是个大忙人,而且重组了家庭,李玩只能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父亲和继母又在李玩不知情的情况下为她生了一个弟弟,正处于青春期的李玩渴望了解、陪伴和爱。在“要听话”、“要懂事”的中国式教育里,李玩在悄无声息中完成了属于她的“成人礼”。

每一次成长都要让孩子有自己选择的权利

电影中,父亲不顾女儿的意愿,强行把李玩喜欢的物理兴趣班改为英语班,回家路上父亲掏钱哄女儿无果后,希望通过一条宠物小狗完成与女儿的和解与沟通,而女儿需要的尊重和理解,却从来没有出现在父亲的备选项里,毕竟在大多数家长眼里,自己有权为孩子做任何选择。

李玩为小狗取名“爱因斯坦”,这也暗示了李玩最喜欢的还是物理。面对黏人小狗的夜晚挠门、“嘤嘤”撒娇、回家迎接……“爱因斯坦”汹涌而直接的爱意,让李玩很快和它成为可以互相依靠的精神伙伴。暗潮涌动的青春,因“爱因斯坦”意外走失,开启了无奈的成长之路,看着一家人支支吾吾的样子,李玩没有出言责怪任何人,只是心疼地问有没有出去找过。可对家人们来说,“爱因斯坦”只不过是一条不重要的狗,根本没有打算去找,甚至连道歉也没有,有的只是一顶高帽:“你也长大了,也该懂事了!”而对李玩来说,丢的不是一条狗,而是自己唯一的朋友。如果说李玩的生活是黑白的,那“爱因斯坦”就是她生活中唯一的彩色。面对李玩的强烈反抗,家人们商议买一条假“爱因斯坦”,可此“爱因斯坦”非彼“爱因斯坦”,面对弟弟的无理取闹,不听话不愿意被驯服的新狗狗被送往收容所,而这一次,与其说是李玩失去了又一条小狗,不如说她走向了失去自己的道路。

李玩的要求很过分吗?她只是认为“不应该用一个谎言弥补另一个谎言”,无论是胡取名字、强制改班、隐瞒弟弟出生,还是父亲不知道女儿不喝牛奶,又或是家人们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李玩在家中和假“爱因斯坦”一样,都是可以被人随意拿捏,且不能反抗的弱者。看过电影的观众不难发现,父亲不管是在高兴还是愤怒的状态下,都习惯性的掐住李玩的后脖颈。这个动作看似随意,但仔细推敲,人在驯服小狗的过程中,最习惯用的也是这个动作;如果不接受驯服,轻则被打,重则送至收容所。家人以爱为刃,一刀刀剜去李玩的反抗意识、自由的思想、对生活的希望、选择的权利、一個孩子简单而纯粹的快乐。

先入为主的自以为是成了亲子关系的最大隔阂

“我打你,是因为爱你。”

这句台词,想必大家并不陌生。被偏爱,才能有恃无恐,之前的任性、叛逆、胡闹,是因为李玩深信身后有无条件爱她、包容她的家人,但经过“爱因斯坦”的走失——家人买来假“爱因斯坦”糊弄——接受新“爱因斯坦”——新“爱因斯坦”被送走这个过程,她终于明白,这份爱有着严苛的附加条件,那就是接受驯服,否则随时可能撤回。

影片最后,李玩和堂姐在街上偶遇了之前走丢的“爱因斯坦”,李玩却选择不再相认。在和堂姐分开后,李玩走过落叶四起的街道捂脸痛哭。那句“我刚才好害怕它会认出我然后扑过来,幸好没有!”她发现自己变了,不再是自己认识的那个李玩,家人喜欢这样的她,喜欢这样将情绪都埋在心底的她,他们将这称为“成长”。而这样的成长,就是一场残酷的自我阉割,割掉身体最尖锐的部分,去迎合这个需要“懂事”的世界。面对爸爸问:“再买一只?”李玩拒绝了,经历过抱怨、愤怒、无助之后,她选择向现实低头,她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影片最后,面对庆祝宴上的那盘狗肉,所有人都向李玩投去紧张的目光,而李玩在沉默后选择淡然地吃下狗肉,还说了一句“谢谢”。

也许,大多数长辈会认为这是“长大”、“懂事”的表现,但这其实是李玩已经对家人们丧失了信心,她深知他们这辈子都不会改变,他们已经停留在自己的时代和世界,她压根不想再交流,走到了最后的不对抗、不沟通,李玩最终把家人们永远锁死在一个信息的闭塞空间里,什么事都不再分享,因为在她眼里,家人们是顽固且不会改变的,在社会意义与伦理关系上,她对他们宣布了亲子关系里先入为主的自以为是,会衍生出一种无声的抗诉和难以消除的代际隔阂。

对一个人最大的忽视,不是激烈的争吵,任何的亲密关系里,有争吵就代表还有期待;而当我们把曾经放在心尖儿上的那些人丢到一旁,不再关心、不再分享、不再沟通,这才是最高惩罚。

不要让代沟变成无法跨越的鸿沟

父母在等孩子的一句“谢谢”,孩子在等父母的一句“道歉”。电影中有一句台词:“以其昭昭,使人昭昭。”意思是教育者先受教育,或者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上一代人的童年主打一个吃饱穿暖,所以在那个环境下长大的长辈,总认为只要给孩子一个好环境就行。李玩的随身听、轮滑鞋……只要她喜欢,她爸爸都能满足,每次闹别扭的时候,爸爸想到的解决方法都是钱,实在不行就买个礼物。如果横向比较,李玩的爸爸并没有那么差劲,他上班前能为李玩的兴趣班特意去一趟学校,李玩不开心了,他还花心思买个小宠物,狗丢了她爸爸没时间找,但还是给她买了一双轮滑鞋……《狗十三》是一个父母与孩子对话的契机,它告诉大人要尊重小孩儿,也在影片中告诉每一个小孩儿,他们也终将成为大人。

当父母很难,但如果你决定要当,请一定学着怎么好好当。最可怕的是,孩子与父母不分享不沟通后,父母来一句:“你怎么从来不跟我们交心,你看看谁谁谁家的孩子,我们辛辛苦苦养了个白眼狼!”

在真人秀节目《朋友请听好》中,一位妈妈表示:“现在的小孩子心理是有多脆弱?我们那一代哪个不是被爸妈打大的?”

节目现场,一位与李玩同龄的小女孩儿回答:“我们那一辈是被打大的。这是一个旧的教育方式。时代是在进步的,您那一代的快乐有些是我们这一代没有的,而我们这一代有的压力也是你们那一代不曾有的。进步的时代,就应该有新的教育方式,现在我们提倡的是用沟通的手段,而暴力会把亲子的距离拉远。”

看完电影,我们很难分出谁对谁错,现实生活中也没有绝对的黑和白,爸爸不爱李玩吗?当然不是!每次李玩拿出好成绩,爸爸脸上的笑骗不了人,他只是不了解李玩,总是一遍一遍让孩子失望,可当后妈提出把新“爱因斯坦”送去狗肉店的时候,爸爸还是心软,把它送去了收容所。李玩也不是一点错没有,她不小心推到爷爷、偷偷喝酒……李玩很任性,这个世界也一直在逼着她成长,所谓成长,就是接受世界的规则;所谓懂事,就是按照大人的意思做事。所以你会在电影海报中看到英文名“Einstein and Einstein”,直译过来就是“爱因斯坦和爱因斯坦”,两个爱因斯坦正是对李玩的隐喻。一条狗非常温顺听话,人见人爱,所以它即便是走丢了,也能好好活着,就像后来懂事的李玩;而另一条就像之前叛逆的李玩,会咬人、会反抗,它被扔到救助站,选择不吃不喝,最后死了。这条不接受驯服的狗,结局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最后怎么选都是无奈的。

打个比方,爷爷奶奶就像老年机,父母就像初代智能机,而孩子就像当下的新款手机,时代造就的产物,功能无法改变,也融入不了新时代,注定产生代沟,而我们在亲子关系中,最需要的就是,不要让代沟变成无法跨越的鸿沟。

陆安楠简介

陆安楠,青年作家,新闻工作者,影视配音达人,昆明文旅数字资产库长期签约创作者。曾作為云南省13名优秀青年代表之一参与共青团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举办的第五届“中国青年好网民”评选。8岁起开始陆续在《故事作文》《小星星·作文100分》《中学生导报》《中国少年作家》《滇池》《边疆文学》《散文诗月刊》《散文诗》等杂志发表作品并多次获奖,曾获百名中国少年作家、《滇池》杂志校园诗人等荣誉和称号。

猜你喜欢
驯服爱因斯坦小狗
为什么爱因斯坦总是“爆炸头”
时间
驯服的野马
爱因斯坦的梦
Max讲故事——驯服杀手
驯服“飞鲨”第一人
小狗的憧憬
勤奋努力的爱因斯坦
小狗
爱因斯坦怎么庆祝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