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

2024-04-10 05:53吴艺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会员

2月4日,“立春”;气候学意义上的“春天”开始了。

气温依旧很低,感觉冬天并没离去。太湖结着薄冰,一眼望去,整个湖面闪闪发亮,与波光潋滟的湖面比,同样反射着太阳的光芒,此刻,你会感受到金属的锋利,那是生硬而尖锐的光澤。湖水退去裸露出的泥滩、乱石堆苔迹依旧,环湖留下一条墨绿色的线,这是丰沛时的湖水留下的“回归”标记。沿岸一丛丛的芦苇枯瘦,孑立于寒风里,折断的茎秆像低垂的头颅,祈祷温暖的春风尽早吹绿湖岸。眺望湖中的岛屿灰暗低沉,若隐若现的荒芜像要泅渡去往春天的信徒。

满大街穿梭着“臃肿”的人群,被羽绒服、厚厚的棉衣包裹着,延续着冬日慵懒的样子;不过都立春了,“乍暖还寒万物苏”,这样的装扮又像破茧而出的蚕蛹,就是为了在春天里生出双翼,飞翔在桃红柳绿中……

在这个月份,我所在的富庶的杭嘉湖平原也是沉寂的,往来河流上运送集装箱的铁驳船稀稀拉拉,马达声也变得像喘息一般。工业园区内的企业放缓了节奏,该是一年忙碌之后总结的时候了,似乎也跟上了农历“冬藏”的节奏。万物都在等待萌发。山野绚烂似乎就在眼前了。

其实,北方更冷,天寒地冻,仍有大雪纷飞,和严冬没什么区别。北方真正意义上的春天每年都比南方来得迟。去年的2月,我去北京参加诗会,刚一下高铁,就被冻得够呛,当时零下20多度,这在江南是难以想象的,属于极寒天气了。我踩在厚厚的积雪上,嘎吱嘎吱地响,那是被冻住的雪。听着那一连串的嘎吱声,像是踩碎了大地的骨头。一个刚从南方来的人是经不住冻的,一路上我都缩头缩脑瑟瑟发抖,直到进入宾馆的房间才缓过劲。原来北方的春天躲在了房间里。

春天是属于诗歌的。诗会结束的晚宴上,南京的一位女诗人突然说“今天是我的生日”。餐桌立即就有了“主题”,南方的女诗人在异乡被同样是异乡的诗人们祝福,这是多么温暖的画面啊。她流出了眼泪,感染到用餐的每个人。诗人们的内心都是柔软的,感时伤怀如涟漪泛滥的春水一般。这样具有浪漫气息的相会,本就应该属于春天,哪怕是寒冷依旧的早春二月呢。

又有北方的朋友手机发来“小窗”,是一幅幅结着冰花的玻璃窗,绽放在窗玻璃上的花朵,晶莹剔透,梦幻一般,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真正意义上的审美,不可复制,不可替代。如果,花朵是春天的按钮,那么北方春天的绚烂应该从这些冰花开卷。

早春的寒冷有时也像一个“提醒”,另一种忙碌悄然拉开了帷幕,因为“年”就要来了。这是全世界华人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无论身在何方,都会跋山涉水赶回与父母亲人团聚守岁。年味是逐渐浓烈起来的。江南自古农耕发达,一些与此有关的年俗传承至今,像打年糕、磨豆腐、搓元宵等,都是物质充沛的江南物化呈现。年糕是糯米与粳米按比例配制煮熟,再放入石臼或木桶里经反复捶打而成。被制成长条或方块状,随时可吃,软糯筋道,别有一番风味。不过,现在这些早就机械化了,包括豆腐、元宵的制作,大小一致,口味无殊。现在农家人还在年前制作这些,其实是一种风俗的继承,也是对过去岁月的怀念;要不然我们的孩子会渐渐忘掉这些农耕时代集聚的智慧和物质文化。

年前是有许多的事情要做的。城里和乡村人家都要采购大量的食材,为这一次隆重的相聚绽放美好的人间烟火。每一家都有自己的味道,除夕夜的菜肴丰盛甚至奢侈都不必说,味蕾也在餐桌重逢,熟悉的味道像是走进家的密码。春节就这样开始了。这时候走亲访友,觥筹交错,相互之间说着祝福的话语,其乐融融。大快朵颐的结果,大多数人都会生发“过年胖三斤”凡尔赛似的慨叹。我至今还记着那款卤牛肉,初中同学妈妈的独门绝技,玫瑰红的色泽,切成薄片,酥嫩可口。这是我对卤牛肉最美好的味蕾记忆。我有时在想,像我这样漂泊异乡的人,对于故乡怀念的记忆拼图,美食是其中重要板块。

过年是可以尽情热闹的。在江南的一些城市和乡村都有舞龙灯、走马灯的民俗表演,形式上虽然差不多,但文化内涵有很大的区别。城里纯粹是表演,走街与文化广场演出时基本人山人海,节日气氛浓烈,活动大多是由政府文化部门组织,或多或少都有意识形态的意味。乡下就不同了,多以自然村为单元,同宗同族,保留着祭祀等原始的神秘文化内容,这也是农耕文化的延续。就拿马灯来说,每户人家出一人组建队伍,演出期间住进祠堂不能回家,第一天祭祀请神,大家油墨重彩,妆扮成杨六郎、穆桂英、关羽、张飞、诸葛亮、二郎神等历史或传说中的人物形象,大清早从祠堂开拔,在十里八乡敲锣打鼓游走,每经过村庄必被迎接到开阔的晒场上表演,各种人物相互绕着圈子,让人眼花缭乱,高潮时还会点燃烟花爆竹助兴,甚是热闹。这样的马灯表演每天清晨出发,回来时已披星戴月,一直要持续到元宵节才结束。其实,也是挺辛苦的,但却蕴含着美好的寓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样大家都觉得值得。

我是个喜欢清静的人,基本不会参与赶这些热闹,给父母亲拜年之后就独处书斋,利用难得的长假读书写作;我的很多小说都是在这样的长假写成的。不是有句“人勤春来早”嘛,都“立春”了,我们祖先关于时间的智慧结晶,几千年来一直指导着我们的生产、生活,使我们与自然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活泼的生命共同体,演绎着发展、文明的绚丽篇章。

吴艺简介

吴艺,曾用笔名麦冬、南乐。职业文学编辑。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作品发表于《诗刊》《十月》《中国校园文学》《星星》《扬子江诗刊》《诗歌月刊》《诗潮》《诗林》《绿风》等50多种纯文学期刊。诗歌、散文作品入选多种年度选本。著有诗集2部。

猜你喜欢
会员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老会员风采
老会员风采
会员之窗
会员专区
会员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