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大夫朝簪绂而暮累囚”

2024-04-10 02:46樊树志
领导文萃 2024年7期
关键词:重典锦衣卫御制

樊树志

至正二十八年(1368)正月初四,朱元璋登上皇帝宝座,宣布新王朝的国号为大明,改元洪武,延续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帷幕徐徐拉开。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为卑微的皇帝,骤登大宝,缺乏自信,疑神疑鬼,大权独揽,把专制政治推向极致,奉严刑峻法为不二法门,美其名曰“治乱世用重典”“以重典驭臣下”。

对于皇帝打着“以重典驭臣下”的幌子大肆杀戮,当时大多数官员噤若寒蝉,哪里还有胆量表示异议!当然也有不怕死的官员,直言不讳地批评皇帝。

洪武九年(1376),山西平遥训导叶伯巨写了长篇奏疏,批评皇上“分封太侈”“求治太速”“用刑太繁”。叶伯巨把“视杀人如灭蝼蚁”归咎于皇帝的“圣衷”,意思是一切都出于皇帝的独裁。朱元璋暴跳如雷,扬言要亲手射死他。中书省官员巧施计谋,趁他高兴的时候,奏请把叶伯巨关刑部监狱“问状”,不久病死于狱中,“问状”也就不了了之。

其实,在叶伯巨之前,悠游林下的誠意伯刘基已经看到了这一点,洪武四年(1371)八月,朱元璋写信给退休的刘基,以询问“天象”为名,征询对于朝政的意见。刘基委婉地表示:“雪霜之后,必有阳春,今国威已立,宜少济以宽。”朱元璋的反应如何呢?表面上把刘基的条陈交付给史馆,以示重视;实际上根本充耳不闻,之后的行动表明,他不但没有“少济以宽”,反而变本加厉地“以重典驭臣下”。

对于这样的“以重典驭臣下”,明朝人有不少记述,何乔远《名山藏·刑法纪》便是一例。他写道:

(太祖)乃召天下耆德高年之人,吏于有司,使得执贪吏、擒奸民面奏,奏实者,加非常之诛。于是有挑筋、剁指、刖足、断手、刑膑、钩肠、去势,以止憝。府、州、卫、所右廨,名曰皮场,吏受贿至六十金者,引入场中,枭首剥皮。更代之官,设皮坐之……于是揭诸文武臣民罪由,布于天下,而《大诰》之篇出矣。所以人心惴凛,吏畏民训。其时征辟之士,有司督趋如捕罪囚,仕于朝者多诈死、佯狂,求解职事。

种种酷刑的名称听起来就毛骨悚然,衙门旁边还设有枭首剥皮的皮场庙,吓得士大夫不敢做官,用诈死、佯狂以求解脱,实在是官场罕见的咄咄怪事!

这种“严于吏治”的做法,一直延续到朱元璋的去世。“以重典驭臣下”的主要手段就是“法外加刑”,而“法外加刑”凭借的是在《大明律》之外另编的《大诰》。

朱元璋在《御制大诰序》中明确指出编制《大诰》之目的:“今将害民事理,昭示天下,诸司敢有不急公而务私,在外赃贪,酷虐吾民者,必穷搜其原,而置之重典。”

《御制大诰》之后,又有《御制大诰续编》《御制大诰三编》,涉及的是惩治贪官污吏、地方豪强的重大案件,其中凌迟、斩首、族诛的有几千条,弃市以下有万余条,大多出于朱元璋“亲裁”,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叫作“治乱世用重典”。

皇帝如何能够及时发现他的臣子“不急公而务私”呢?这就需要仰仗特务机构——检校和锦衣卫,它们承担着监视官吏的特殊使命。

检校的职责是“专主察听在京大小衙门官吏不公不法,及风闻之事,无不奏闻”。他们或布置“卧底”,或收买“线人”,广布密探,收集官吏私下里的言行,报告给皇帝。无怪乎朱元璋这么形容检校:“有这几个人,譬如人家养了恶犬,则人怕。”连李善长这样位高权重的首相,也对检校有恐惧感,可见它的厉害。

陈建《皇明资治通纪》写到与此有关的一件逸事:

钱宰被征至京,同诸儒修纂《尚书会选》《孟子节文》。暇日微吟曰:“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岁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察者以闻,明日,文华宴毕,进诸儒而论之曰:“昨日好诗,然曷尝‘嫌汝,何不用‘忧字?”宰等惊悚谢罪。

这里所说的“察者以闻”,就是检校的密探把钱宰在家里“微吟”的牢骚诗,连夜报告皇帝。第二天,朱元璋在文华殿宴请完毕后,对钱宰说,你诗中“尚嫌迟”的“嫌”字用得不妥,我并没有嫌你迟,何不改用“忧”字?钱宰等人“惊悚谢罪”一句,颇堪回味,一是惊悚于皇帝情报之灵通,二是惊悚于特务的无孔不入。

洪武十五年(1382),为了扩大“胡惟庸党案”的打击面,朱元璋下旨建立新的特务机构——锦衣卫,职掌和其他“卫”有所不同,有两大任务:一是“直驾侍卫”,二是“巡察缉捕”。

为什么要设立锦衣卫以及它的附属机构镇抚司呢?吴晗《朱元璋传》(1949年版)回答道:

这一批并肩百战,骁悍不驯的将军们,这一群出身豪室的文臣,有地方势力,有社会声望,主意多,要是自己一朝咽气,忠厚柔仁的皇太子怎么对付得了?到太子死后,太孙不但年轻,还比他父亲更不中用,成天和腐儒们读古书,讲三王的道理,断不是制驭枭雄的脚色。他要替儿孙斩除荆棘,要保证自己死后安心,便有目的地大动杀手,犯法的杀,不犯法的也杀,无理的杀,有理的也杀。

锦衣卫的建立,为的便于有计划的栽赃告密,有系统的诬告攀连,有目标的灵活运用,更方便的在法外用刑。各地犯重罪的都解到京师下北镇抚司狱,备有诸般刑具,罪状早已安排好,口供也已预备好,不容分析,不许申诉,犯人唯一的权利是受酷刑后书字招认。不管是谁,进了这头门,是不会有活着出来的奇迹的。

(摘自《明史十二讲》)

猜你喜欢
重典锦衣卫御制
遏制医疗美容行业乱象须重典加持
淮安市“曝光+严罚”重典整治安全生产违法乱象
让明朝垮掉的罪魁祸首不仅仅是厂卫
南宋《太宗皇帝御制戒石铭》碑(梧州本)
青玉雕御制诗描金长方形插屏
锦衣卫的另类工作
В Китае началось рассмотрение проекта решения о запрете нелегальной торговли дикими животными中国保护野生动物再立重典
乾隆御制“湘江秋碧”
书生惹上锦衣卫
乾隆御制嘎巴拉式盖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