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篇情境任务设计的意涵理解与实践思考

2024-04-11 17:30陆早才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4年2期
关键词:文本情境语文

陆早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在“课程理念”部分明确提出,要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以“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当下,情境任务设计成了语文课堂的流行元素,似乎只有在课堂上设置了情境任务,才是呼应了课标理念,践行了课改精神。但是,许多老师由于对情境任务设计的作用和价值感到模糊困顿,盲目地进行学习情境创设和任务设计,从而导致了为情境而情境,或是出现情境任务和学习过程展开“貌合神离”的现象。对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厘清情境任务设计的内涵与教学价值,研究实践策略,保证任务设计的质量。

一、情境任务设计的内涵理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任务设计,指的是依据学习内容创设相关的学习情境,并通过此情境之下学习任务的设置,将教学内容有效融合其中,依托任务完成来展开语文实践活动,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情境任务设计的根本追求,在于用情境任务驱动积极的语文实践,引发自主探究、深度思维、真切表达和迁移运用。

情境任务设计包含情境、任务、教学内容和语文实践活动等几个方面的要素,包括单元设计和单篇设计两种类型,这里主要是从单篇设计来审视情境任务设计的基本内涵与呈现方式。

情境是学习任务的发生场合,任务即用语文来做满足特定场合需求的事情,教学内容是任务完成需要使用的材料或方法,语文实践活动则是任务实施的有效载体。可以借助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烹饪任务来做类比,帮助进一步理解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情境好比是烹饪成品的特定运用场合,任务就是要根据特定场合的需要来完成烹饪制作,教学内容相当于烹饪制作过程中要用到的食材、作料和烹饪方法,而语文实践活动即完成烹饪制作的过程。如此,语文学习过程就类似于通过开展烹饪实践,尝试用不同的食材、作料,用不同的烹饪方法来完成符合不同场合需求烹饪任务的过程。完成烹饪任务,目的不在于了解各种食材、作料的相关知识,而是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饮食问题,当然,在大量的烹饪实践中,不仅能掌握食材特性及烹饪方法,还能创造性地使用食材,同时能从中感受和传承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同样,语文学习也是要尝试用好教材提供的语言材料来开展语言实践,在实践中领会知识,掌握方法,实现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的协同发展。由此可见,情境任务设计进一步强调了“用好教材教”和“在用中学”的教学理念,以任务来驱动积极自主的语文实践,对于核心素养的发展也更具有积极意义。

二、任务情境的作用探究

学习任务设计为什么需要情境的加持?基于以上对情境任务设计的内涵解读,来进一步探究任务情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1.有情有趣的氛围营造

2022年版课标指出,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的学习任务,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统编本教材的设置,在“口语交际”和“习作”两个板块中尤其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可见学习情境对营造学习氛围、驱动言语实践具有积极的作用。将任务情境贯穿语文学习活动始终,为开展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些典型的语文实践活动提供了具体的环境和场域,极大地增加了学习任务的真实性、趣味度、挑战性和意义感。

一年级上册《比尾巴》这篇课文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为吸引入学不久的孩子们持续主动地投入学习,一位老师创设了“参加动物王国比尾巴大赛”的情境,设置了“领取门票”“应聘播报员”“竞选裁判员”“播报加赛”四个学习任务,开展了四个学习活动:完整、连贯地说出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准确、生动地播报比赛;根据动物尾巴的特点颁发相应的奖牌;尝试为其他前来参赛的小动物播报比赛。情境的创设,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所呈现的语境。在趣味化的活动中,实现了熟练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动物尾巴特点、迁移模仿创作等教学目标,学习的过程也变得更加富有情趣、富有吸引力了。

2.入情入境地参与其中

情境任务设计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变知识的灌输、单纯的技能训练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建构与迁移运用,而任务情境所营造的氛围,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从而能入情入境地参与其中。诚如北师大吴欣歆教授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中所说:“学生在情境当中会产生学习的愿望,而且情境的真实性,让学生产生真实的角色感,这种真实的角色感带动真实的工作历程,以及在学习成果的真实运用情境当中,让他产生成就感和获得感。所以情境有利于学生用投入的状态进入学习进程当中。”

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赵州桥》一课,在学生研读文本了解了赵州桥的几个特点之后,教师创设了“争当名桥小导游”的任务情境,并设计了为三种不同身份、不同需求的游客介绍赵州桥的挑战性任务:(1)我是一名建筑设计院的大学生,对赵州桥的设计特别感兴趣,这次想要实地考察一番;(2)我是一名爱好绘画的小学生,这次和学校绘画兴趣组的几个小伙伴一起来赵州桥写生;(3)我是来自外国的游客,听说赵州桥是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我特别想知道大家为什么这么说。完成这一情境任务,需要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介绍对象;(2)根据对象的身份特点、兴趣需求,从文本中筛选出合适的介绍内容;(3)结合选择的对象和内容,尝试介绍清楚赵州桥某一方面的特点。任务情境的创设,成为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撬动课堂实践的支点,学生由单纯的阅读者转化成小导游身份,单向的文本阅读活动也变成了积极运用文本语言材料开展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实践。

3.学科知识的生活化链接

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密切,不仅学习内容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的运用更是无所不在。2022年版课标明确提出,学习任务群的设计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资源等要素”,这也说明生活运用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了宽广肥沃的土壤。教材中提供的丰富多彩的语言材料,虽然都来源于生活,但不与学生的生活直接发生联系,有的甚至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学生读着这些语言材料,更多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在读别人的见闻感受,因而很难沉浸其中,感同身受,更别说将这些语言材料积极主动地运用起来。而依据教学内容进行情境任务设计,则是以情境为场域,以任务为载体,实现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有效关联,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运用文本提供的语言材料,来解决生活中真实遇到或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获得需要的方法,积累必要的资源,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语文建设》编輯部《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是”与“非”: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访谈》,《语文建设》2019年第1期)。

三年级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的是中国传统文化长廊里的艺术瑰宝《清明上河图》的基本情况、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而这样的内容由于距离学生生活遥远,所以阅读时很容易产生生疏感。以“我是鉴宝人——品鉴画作价值”“我是推介人——介绍画作特点”“我是探宝人——学写传神一幕”等情境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从文字入手感受画作特点,以推介任务实现文本语言运用,由探宝活动学习仿作迁移,不仅拉近了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对画作艺术特点的主动探究与品味成为完成学习任务的首要需求,同时也顺利实现了从课文中学到在生活中用,充分体现了语文的生活化价值。《梅兰芳蓄须》赞扬了京剧大师梅兰芳想尽办法拒绝为日本侵略者演出的民族气节,如何让学习内容链接学生生活,使学生获得更深切的情感共鸣,教师设置了“布置梅兰芳民族气节展厅”的情境任务,用“分展区”“取标题”“选展品”“做解说”几个子任务,引导学生梳理把握故事内容,深入品味人物形象,真切表达阅读感受。在任务情境中,语言文字的实用性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凸显,而文本作为语言材料,能够帮助学生完成任务、解决问题,语文学习也就有了生活化的意义。

4.素养形成的有效抓手

2022年版课标指出,“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所谓“真实问题”,是指学生在生活中真实遇到的或可能遇到的情况,解决问题即是语文实践的过程,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逐步获得了运用语文解决典型问题的能力、经验或方法。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众多系统的语文学习资源,而任务情境的创设,正是要引导学生将这些资源积极地运用起来,在多样化的语文实践中习得关键知识,形成必备能力,掌握必要方法,提高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唯有这样,静态的学习资源、学科知识,才能转化为能让学生在复杂情境中应对自如的核心素养。

《田忌赛马》是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本课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并说清孙膑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帮助田忌转败为胜的思维过程,更要教给学生遇到问题时如何积极解决的办法。薛法根老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以“破解孙膑妙计”的任务情境来驱动语言实践,设计了“找原因”“找优势”“找办法”和“找漏洞”四顶“思维帽”,先后给出“之所以……是因为……”“虽然……但是……”“如果……就……”“假如……那么……”四组关联词语,启发学生一步一步梳理、还原、讲清了孙膑的思维过程,并引导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同时也帮助学生形成了遇到问题先分析实际情况再寻找解决办法的积极思维方式。

三、情境任务设计的实践思考

在教学中,不管设计怎样的情境任务,衡量任务好坏的标准始终是能否驱动积极的语文实践,真正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情境任务设计要真正发挥驱动学习实践的作用,就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目标要求精准明确

情境任务设计不仅具有驱动学习的作用,更是组织实施学习活动的具体途径。因此,在任务设置时,要做到聚焦核心目标,要求表述明确。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任务要求的执行者,要使其一看到任务要求,就清楚开展什么活动、如何具体开展、达到什么标准。切忌将任务要求呈现给备课者自己或听课教师看,任务要求过于抽象空泛的现象。

以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情境任务设计为例,根据单元语文要素和课后习题设置,教师将教学的核心目标确定为:读懂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威尼斯的小艇;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积累并尝试运用文中的优美语言。为达成目标,设置了“我当摄影师拍摄画面”“我当配乐师为画面配乐”“我当讲解员为画面配解说词”三个学习任务,分别通过“给画面取名字”“说清配乐依据”“依据画面讲解”这些具体的任务要求,推进深度阅读和言语实践,有效落实核心目标。

2.任务情境自然契合

任务情境作为学习任务开展的具体环境,对任务达成具有支持和推动作用,因此,情境的创设应高度契合学习内容,体现自然适切,真正发挥驱动学生自主探究的作用,使学习活动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真实发生,而不是作为一种课堂“装饰”。任务情境的创设,既可以是关联生活的学习情境,也不可忽视对文本语境的有效利用。

生活化的任务情境就是指依据学习内容,营造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的阅读和语用氛围,以任务达成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实现语言的积累、建构与迁移运用。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一课介绍了黄山石名字奇、样子奇的特点,教学时,教师设置了“帮助乐乐向奶奶介绍暑期旅游拍到的黄山奇石照片”这一生活化的情境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发现作者的观赏秘诀和写作密码,并据此来观察其他的奇石图片,模仿文中的两种介绍方法解说,积极迁移。这类生活化的情境任务,进一步开放了语文學习的空间,实现了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有效关联,学生在主动运用文本语言材料的过程中,积累了语言,形成了经验,掌握了方法。

文本语境亦是唾手可得的情境资源,依托语境来进行任务情境创设,可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所描绘的世界,走进作者或文本角色的内心世界,产生真切的情感共鸣,在真实自然的语用实践中提升核心素养。如,薛法根老师在教学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时,结合“复述”这一核心要素,有效利用文本语境,设置了“向魏王汇报了解到的情况”“写信把逃亡的老百姓劝回来”“向外地回来的百姓夸一夸西门豹”三个任务,学生根据情境任务的需要,以西门豹或当地百姓的身份进行简要或详细复述,不仅有效落实了语文要素,也自然而然地表达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与评价。再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剃头大师》时,教师很好地利用文本语境,设置了“化身‘小沙我吐槽”和“‘剃头大师我评判”两个核心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入情入境地感受“老剃头师傅”和“剃头大师”这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充分感知以生动事例来体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任务设置梯度进阶

情境任务作为驱动学习,激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力抓手,在设置时应尤其注重层次性,体现任务的梯度进阶,提升挑战性。任务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阅读输入到表达输出、由关注文字内容到挖掘情感意蕴的语文学习规律。教学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一课,在“布置梅兰芳民族气节展厅”这一情境任务的统领之下,教师设置了“了解故事,分展区,取标题”“学习布展,选展品,做解说”“自选

展区,合作布展,练习解说”三个子任务,要求递增,层次分明。第一个任务指向对故事内容的把握,第二个任务则以第一个故事为例,以“选展品”驱动深度阅读,以“作解说”激发深度思维和情感表达,而任务三是在任务二的基础之上,充分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由扶到放,实现积极迁移。情境任务设置的梯度进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保证了任务实施的

质量。

4.任务支架有效搭建

情境任务设计虽然能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的开放性和自主度,但对于学生来说,完成一个任务相较于回答一个问题步骤流程更为复杂,也更有难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定的任务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学习资源来解决问题。任务工具包括理解感悟支架、思维支架、表达支架等,可依据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最有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灵活搭建。仍以《梅兰芳蓄须》一课的情境任务设计为例,在完成第二个任务“学习布置,选展品,做解说”时,学生能顺利找到“厚窗帘”作为第一个展区的展品,但是该如何介绍这件展品,体现梅兰芳先生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精神,这是此项任务推进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教师适时给出了表达支架,让学生按“聊聊展品—讲讲故事—说说感受”的顺序进行有序介绍。而“说说感受”这一部分的表达最能体现学生对梅兰芳这一人物形象及其精神品质的理解。教师又有效利用文本中“宁可……也决不……”这组关联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感悟,直抵文字背后丰富的情感意蕴:“梅兰芳宁可每天深夜躲在特制的厚窗帘里细声吟唱,也决不登台为日本侵略者演出。”“梅兰芳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梅兰芳宁可丢了性命,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举办的‘大东亚圣战庆祝会上演出。”……一石激千浪,学生用这样的句子诉说着真实的阅读感受,既体现了对文本内容的深度理解,更发自内心地表达着对梅兰芳的敬佩与赞叹。学生深入文本进行沉浸式阅读,走出文本进行真切化表达,始终是衡量情境任务质量的标准,而任务工具的有效设计,就是提高任务完成质量的重要抓手。

5.评价指导有机融合

情境任务设置要通过任务实施来达成教学目标,因此可以先预设任务成果的呈现形式和评价标准。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将评价标准和指导方法进行有效融合,从而确保任务完成的质量。薛法根老师执教《田忌赛马》时,以“扮演孙膑为田忌出谋划策”这一言语实践任务来让学生还原并说清孙膑的思维过程,而这一表达任务的评价标准和具体要求,早已渗透在“找原因”“找优势”“找办法”这几个语文实践活动中,给出的几组关联词,既幫助学生破解了孙膑的妙计,更是评价思维过程表述这一任务成果的依据。情境任务设计使课堂的学习方式更为开放自主,而任务成果评价与指导要求相一致,则体现了在有效开放中的有效指导,进一步保证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情境任务设计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以往的教学中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在2022年版课标中加以强调,也就展现出了新的教学要求与方法。目前,情境任务设计还未有基本的定型范式,仍处在积极的探索之中,需要积累更多的实践样本,才能透出其中的真谛,寻找到有效的规律。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 郭艳红

猜你喜欢
文本情境语文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