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创新研究

2024-04-11 12:45陈尤浩
建材与装饰 2024年10期
关键词:预应力建筑施工工程施工

陈尤浩

(华兆控股集团运城四建有限公司,山西运城 044000)

0 引言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是一项复杂化的大型综合工程,所涉及的施工内容较多且施工周期较长,当某一环节的施工技术不过关,都会直接干扰到下一施工环节的顺利推进。再加上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也随之取得了一定的创新进步,积极对建筑施工技术加以创新,是增强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路径。

1 建筑施工技术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1.1 未在雨季采取相应的材料保护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在应用建筑施工技术时,由于该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较长,所以往往还要在雨季施工,若未采取相应的材料保护措施,则会导致施工材料的质量与性能大打折扣,尤其是钢筋、水泥、混凝土等施工材料。但工程施工单位未严格遵守建筑施工技术根本要求来开展作业时,则施工技术出现问题的概率就会加大。若未在施工材料存储仓库上方铺设一层防水布,导致钢筋存储不够妥善,出现受潮生锈情况;当水泥材料也同样受到潮湿影响,此类施工材料仍被继续应用在建筑工程当中,则不利于建筑施工技术的性能发挥[1]。建筑施工单位没有特别考虑到雨期施工对材料以及施工进度的不良影响,为了追赶施工进度以及减少成本投入而没有落实相应的防护措施。建筑施工技术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如图1 所示。

图1 建筑施工技术中的问题

1.2 混凝土存在内外温差及收缩状况

建筑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混凝土内外有着过大的温度差值以及存在收缩状况,则会极大地影响建筑工程最终施工质量。造成这一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在完成混凝土浇筑作业后,由于其内部出现水合现象,使得在短时间内向外释放大量的水合热,当其一直在混凝土内部集聚而无法挥发出去时,就会使得其内外部之间的温度差值较高。而且它还隶属于拉伸压力的范畴,当其远远超过于混凝土本身所具有的拉伸强度系数时,温度起伏较大时,就会引起裂缝的出现。对于混凝土收缩来说,受到水化热反应的影响,混凝土先是余热下降,之后其内部所含有的水分会逐渐蒸发消失,当其没有遭受外力条件干扰,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因收缩而出现变形情况的概率较大,而收缩变形又与钢筋制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导致混凝土内部极易出现拉应力,当其高于合理区间范围后,则就会使得温度裂缝产生。

1.3 模板施工不够规范化、频频出现问题

建筑工程在施工建设时,为了确保主体结构的承载负荷能力过关,往往会应用模板来对主体结构起到临时支护作用,当前时期,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模板材料为钢材与木材,模板应用得当以及施工足够规范化时,则切实有利于保障工程整体质量。然而,由于施工单位为了尽快完成工程交付,往往直接采用普通模板,而没有根据施工技术的实际需要进行专门设计,两者的技术标准不够通用,使用的普通模板质量也达不到标准规范。模板问题已成为施工技术应用中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

1.4 主体工程细节需加强以及需具备良好抗震加固性能

应用建筑施工技术,若没有对主体工程细节予以充分的关注,也会导致其频频出现问题。例如,实施混凝土浇筑作业时,负责此项工作的施工人员没有经受过系统化的技术培训,使得仍在其处于负温度下时而进行浇水养护;为了应对低温条件,还需将防冻剂掺杂在混凝土当中,若未特别注意把控温度,则很难满足于养护标准要求[2]。再加上建筑工程还需具备良好的抗震加固性能,确保求其能够切实应对地震烈度,则主体工程所应用的剪力墙规律有着一定的差异。建筑工程的单跨主体建筑结构,要同时合乎于楼层要求与地震倾覆力矩要求,需有针对性地构建与加设抗震墙,若其数量以及布置区域不够合理化时,则会使得工程主体结构的承载负荷压力加大。

2 建筑施工技术的有效创新

2.1 创新新型预应力技术

对于建筑施工技术的合理创新,主要层面上应该是围绕在预应力技术创新方面,该技术的创新性体现就是通过对建筑外部预应力结构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和科学合理的运用。外预应力技术指的是通过科学布局在混凝土段外的预应力筋,区别于建筑工程以往的常规布置方法,主要是利用外预应力筋的粘合特性和被黏结的外预应力材料,该技术的主要创新是实现了外预应力的科学合理使用,其中粘接外预应力是其应用的最为明显特征[3]。创新预应力技术,将粘接外预应力深化落实在建筑工程中的管道结构当中,它不会产生过大的摩擦力,为之后的维护管理创造了良好条件,对于该技术的应用要重点把控技术应用流程与力度。除此之外,非粘接力外预应力同样有着良好的适应性,而且整个技术应用操作过程更加简单,同时还不会出现过大的摩擦损失,由此可以看出,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选择应用外部预应力,相比于传统的预应力结构来说,更加科学合理化,能够带来更多的预应力,为保障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有着突出作用。建筑施工技术有效创新如图2 所示。

图2 建筑施工技术有效创新

2.2 创新钢筋混凝土技术

现阶段,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通常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若其施工技术应用不规范,导致该结构施工质量不过关,则会对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消极干扰。建筑工程的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覆盖在众多的施工环节当中,包含了物料选择、配比混合、输送、浇注以及模具拆除等环节。就现代施工技术中的钢筋混凝土材料使用的实际情况分析,主要表现为混凝土施工质量不均匀化、后期发生水泥开裂的概率较大,以及耐久性一般等。所以针对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实际应用情况,在材料选用问题上来看,应该优先选择或者考虑采用高强度以及优异特性的钢材和水泥材料,以提高其耐久性能。落实自密实混凝土技术还有助于保障混凝土的可塑性以及流动性处于科学合理的区间范围下;借助于后浇带与加强带能够大大降低因混凝土收缩而引起的超长结构裂缝出现概率。在纤维混凝土技术与预应力技术的共同配合下,则能够很好地规避因温差起伏所产生的拉应力,实现对裂缝问题的有效把控。再加上现阶段的建筑工程的规模与高度在不断提升,使得工程结构所承载的负荷压力持续增加,为了满足建设项目的不同承载要求,所使用的混凝土类型越来越多样化。为了提高其有效性,必须同时创新各种混凝土施工技术,这是施工技术创新的重点之一。创新的钢筋混凝土技术还应包括实施素混凝土技术,增加钢纤维混凝土材料的使用,在现有基础上创新钢筋连接施工技术,采用直螺纹接头连接方式取代传统连接形式。

2.3 创新深基坑支挡技术

由于当前时期高层建筑在建筑工程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对工程的承载能力以及质量都有着更高要求,尤其是抗震设计与地下空间建设层面,为了最大程度上加强其质量以及提升稳定系数,则要科学应用深基坑支挡技术(图3)。对于深基坑支挡技术的创新,应当创新性地使用桩锚支挡体系,在开展地下空间建设作业的过程中,由于要对土层进行深层次挖掘,所以需对建筑工程施工所处区域的地质条件有着全方位以及系统化地了解[4]。若工程不具备良好的地质条件,土质呈疏松状态,而且坑壁密度也处于较低水平下时,则要同步应用预应力锚杆与灌注桩体系,以此来保证深基坑支挡施工效果。建筑工程的地下空间施工建设,还要考虑到地下水因素,若有着较为复杂的地下水文土层条件时,则应当选择应用套管水冲法成锚工艺。针对于建筑工程中的临时支挡加固桩以及承载着地下支撑作用的支挡桩,可统筹规划出一体化的深基坑支挡技术施工方案,确保支挡系统同时具有显著的承重功能,合乎工程施工质量标准规范要求。创新深基坑支挡技术,将其落实到位,有助于缩短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周期,降低施工材料与资源使用总量,减少成本投入,经济利润更加可观。有一点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创新该技术,要最大程度上确保旋挖灌注桩施工质量过关,以免干扰后续施工环节。

图3 深基坑支挡实录

2.4 创新防渗水技术

漏水问题作为建筑工程的常见质量问题,是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需密切关注以及妥善解决的重点问题,因为当建筑出现漏水问题时,一方面会极大地影响住户的居住体验,另一方面还会埋下一定的质量隐患与安全隐患。对于建筑施工技术中的防渗水技术创新,应当重点围绕在防水材料创新层面上。在实施防水卷材施工作业之前,应在重点位置上方均匀性地涂抹一层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此防水材料的核心优势在于它能够长时间维持在良好的粘接状态下,是一种蠕变性的黏性膏状体,同时具有突出的环保性能,是防水性能优越的新型材料。在建筑工程防渗施工建设过程中应用此防水涂料,它可以密封建筑结构中基层中的裂缝和细孔。即使长时间与空气直接接触,也不会发生一般防水材料中常见的固化反应。相反,它将保持在稳定的粘性黏接状态下,并具有显著的自动愈合能力。当它与建筑结构接触时,它可以立即完成粘合作业,有效地处理好建筑物中的漏水问题。除了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之外,还可选择使用聚氯乙烯防水卷材、改性沥青材料以及603 防水材料等,此类材料的表现都较为突出。

2.5 加大节能技术材料应用力度

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会用到大量且繁杂的施工材料,材料成本投入在工程整体成本资金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从以往的工程施工经验来看,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材料以及资源过度消耗以及浪费问题,使得工程施工成本较高。因此,创新建筑施工技术还应当围绕在材料创新层面,着重加大节能技术材料的应用力度。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背景下,全社会的绿色环保意识有所提升,使得国家对于建筑行业的节能环保标准要求不断提高,各种新型的节能环保材料与技术层出不穷,并且逐渐运用于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当中。其中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应用较广泛且有着突出技术表现的节能技术为隔热技术[5]。

隔热技术主要被应用在建筑工程中的围护结构与屋面结构,当建筑工程的结构有所不同时,其应遵循的隔热标准也有着一定的差异,应根据工程实际结构来创新优化隔热技术,积极应用新型的现代化隔热材料,由此妥善处理好传统隔热技术所引起的隔热质量不过关,室内各区域的温差较大等不良问题。而对于供暖技术的创新则是要基于建筑工程的实际室内结构以及空间布局等众多要素内容,由此为住户打造出舒适感更强的供暖体系,同时兼顾建筑功能性与舒适性双层要求。保温隔热材料如图4 所示。

图4 保温隔热材料

3 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建筑施工技术是提升建筑工程整体质量,为住户带来更加舒适良好居住体验的关键举措,技术创新主要围绕在新型预应力技术、钢筋混凝土技术、深基坑支挡技术、防渗水技术几方面创新以及加大节能技术材料应用力度,由此从根本上切实妥善处理好建筑施工技术中的问题,创造出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预应力建筑施工工程施工
采用UHPC实现无预应力的简支变连续设计分析
无黏结预应力框架结构的拆改加固设计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采暖工程施工常见问题探究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探讨自来水管道工程施工的通病与防治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检测及其加固
BIM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