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28年前开工的引黄入卫工程

2024-04-12 07:29张锁柱
河北水利 2024年1期
关键词:海委聊城干渠

□张锁柱

1992年8月,为缓解河北东南部地区农业严重缺水的状况,给农业综合开发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对水利部上报的引黄入卫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报告作了批复,原则同意水利部的审查意见,并指出“引黄入卫工程是一项利用当地灌溉设施,跨流域、跨省的大型调水工程,各方面的矛盾比较复杂,有关各方一定要从全局利益出发,在引黄入卫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紧密配合,保证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程”。

为协调供水及处理部门的关系,引黄入卫领导小组成立。领导小组由水利部副部长张春园任组长,冀、鲁两省副省长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海委,由我兼任办公室主任。虽然已经过去28年的时间,当时团结治水的工程建设场景仍历历在目。

引黄入卫工程的概况

引黄入卫工程包括山东省引黄入卫、临清立交穿卫枢纽和河北省接水输水工程3 部分。山东省引黄入卫工程是对原位山引黄灌区3 干渠进行改建、扩建;因引黄需要,新建临清立交穿卫枢纽工程;河北省接水输水工程,主要利用清凉江作输水干渠并新建部分工程。

在非灌溉季节(11月至翌年2月),从位山引黄河水6.22 亿m3经三干渠、临清立交穿卫枢纽,进入河北省临西县刘口镇,再经河北省境内的引黄输水总干渠(清凉江)供给邢台、衡水、沧州3 地(市),以缓解该地区农业严重缺水状况。

引黄入卫工程(山东部分)1992年11月开工,1994年10月建成,工期3年,于1994年11月开始正式向河北省送水。渠首引黄供水设计保证率75%,年输水时间是从当年11月至翌年2月,引黄流量(设计)92 m3/s,年引水总量6.22 亿m3,扣除沉沙输水损失后相应入河北流量(设计)75 m3/s,年入冀输水总量5 亿m3。工程利用山东省聊城地区境内的位山引黄闸引水,经西输沙渠、西沉沙池,再经总干渠,三干渠和小运河入卫段,输水至临清市南的立交穿卫枢纽,全长104 km,其中工程内容包括西输沙渠长15 km 的渠道整修及衬砌;新辟西沉沙池占地6826 亩的第6 条渠;总干渠长3.46 km 的渠道整修及衬砌;三干渠和小运河入卫段共长78.7 km 的渠道整修、扩建及局部衬砌;新建、改扩建各类跨渠大型建筑物11座,各种中小涵闸等建筑物147 座和通讯、交通、水情和泥沙监测等工程。在水费支付标准上,按海委漳卫南局在临清穿卫立交枢纽测量的水量作为实际收到水量,河北省以5 分/ m3水价计算向山东省交付水费。

引黄入卫工程的感悟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在《关于引黄入卫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报告的批复》中指出,“为使引黄入卫工程发挥最大的效益,必须加强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科学引黄的新路子”。当时的工程情况让我感悟良多。

一是提前送水,发挥效益

根据《引黄入卫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和引黄入卫领导小组第一、二次会议精神,要求工程开工2年后,初步具备送水条件。但1992年河北省东南部地区发生严重旱灾,经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提前给河北省送水。

决定就是命令,虽然山东省困难很大,沿线堤防80 余处急需抢修,徒骇河段近10 万m3需要清淤,但聊城地区仍组织3 万精兵,冒着零下十多度的严寒,腊月二十七上午开工,大年三十上午完成,打了一场攻坚战,为1993年2月1日—2月23日第一次临时输水工作创造了条件。

第二次临时输水自1994年1月6日至2月1日,历时28 天,本次输水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低温和风雪天气,工程建设遇到了极大困难。聊城地区民工发扬了吃大苦、耐大劳和不怕牺牲的精神,3 次上工,终于完成了既定工程任务。

以上两次临时输水共送水10178 万m3,浇麦地71 万亩,浇芦苇地1.5 万亩,产生的引水效益约400万元。

二是投资有限,收益显著

国家拿出有限的投资投入到建设引黄入卫工程中,收益明显,既有利于当地,又有利于河北。首先改善了位山灌区工程现状,保持和扩大了引黄灌溉效益。位山灌区是聊城地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灌区工农业总产值75 亿元。自70年复灌以来,因不能及时维修和改造,部分工程老化失修,带病运行,干渠建筑物工程配套合格率只有80%,分干渠只有50%,特别是沉沙池地区的建设和泥沙的运用多年来一直未得到解决。引黄入卫工程上马是一个极好的解决机会,国家仅投入1.84 亿元,就达到了向河北送水5.0 亿m3的目的。

同时,工程产生的经济效益显著。入冀水量5亿m3/年,折算成进入田间的有效灌溉水量后,可增产粮食3.8 亿kg/年,增加产值3.25 亿元/年,农业供水净效益为1.95 亿元/年,工程的效益费用比为2.18,内部回收率29.41%,投资回收年限6.4年。

三是责权明确,关系协调

引黄入卫工程中各方权责清晰,关系和谐,其中工程渠首利用位山引黄闸,由黄委聊城局负责管理;104 km 渠道及其建筑物由山东省负责管理;穿卫枢纽工程由海委漳卫南局负责管理,在输水期间负责提供水量、水质数据;河北省境内工程由河北省管理。同时,山东、河北2 省之间签订的供水协议,对引水条件、引水时限、引水量、水质要求、计量办法、结算方式、奖罚条件均有明确的规定。

利用1.84 亿元的国家投资,山东省改善了灌溉条件,提高了效益,有利于自身发展,向河北省供水又收到一定数额的水费,使得工程养护有了资金来源。河北省把黄河水看成是“团结水、友谊水、风格水、效益水”,体现了河北省对山东省人民的感激之情,2 省友好往来不断,关系十分协调。

四是领导重视,团结治水

在整个工程建设和两次临时送水过程中,山东、河北两省及水利部、海委等有关单位迅速行动,抓紧进行工程建设和有关前期工作,这过程中充分体现着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团结治水的精神。

为了保证实现第一次临时送水,水利部副部长周文智在天津及山东荏平县两次主持引黄入卫工程工作会议,国家农发办和水利部有关司局领导都亲赴现场检查、安排工作。山东省黄河河务局领导到位山闸布置防冰、供暖、清淤和检修任务。山东省聊城地区付出极大努力,突击完成输水干线小运河段9万m3清淤任务,保证了输水渠道的畅通。山东省聊城、德州两地区沿线的有关市县,根据省政府的通知,在自己干旱急需春灌的情况下,堵住引水口、关闭涵闸,宁可自己不引水也要顾全大局,保证按时按量把黄河水送到河北。海委作为水利部的派出机构和引黄入卫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在工程建设和送水期间,积极协调两省关系,经常深入现场检查工作帮助解决问题,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引黄入卫工程建成后,极大缓解了河北省东南部地区的严重缺水状况,为河北省东南部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位山灌区的工况和运用条件,对地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起到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猜你喜欢
海委聊城干渠
海委水利科普系列活动相继获得科技部、中国科协表彰
海委全面完成2020年度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复核工作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南干渠儿童活动空间
聊城,宛在水中央
聊城 因水而生 有水则灵
新动能,新聊城
海委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构建与思考
超声波流量计在兰干渠上的应用
东河塘干渠防渗改扩建工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