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效履职书写河北检察新作为

2024-04-16 09:42河北省人民检察院
公民与法治 2024年4期
关键词:营商办案检察

2023年,河北省人民检察院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全省检察机关共受理各类案件256796件,上升24.5%,办结各类案件244523件,上升28.8%。河北省人民检察院结合实际明确并抓实17项主导性案件评价指标,引导办案质效提升。31个案件被最高检评为典型案例或精品案例,30项做法或经验被最高检推介。在2023年上半年政法队伍人民群众满意度测评中,检察机关位列第一。

依法能动履职,

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2023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实省委“积极营造走在全国最前列的营商环境”重要部署,依法能动履职,打出法治“组合拳”,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河北省人民检察院成立以党组书记、检察长为组长的省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调研考察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河北港口集团、中铁山桥集团等企业,实地了解检察机关服务企业发展情况;召开民营企业司法保护检察工作座谈会,听取企业家代表意见建议。2023年全省检察机关依法惩治侵害企业利益犯罪,起诉432人,共清理涉企“挂案”800件。打击合同诈骗、强迫交易等扰乱市场秩序犯罪,依法起诉1806人,上升74.2%。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与北京、天津市检察院签署《京津冀检察机关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跨区域协作的工作意见》,推进三地检察机关跨区域协作。出台23条举措,为高质量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提供坚實法治保障。印发《河北省人民检察院关于依法能动履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从六个方面21项措施入手,护航经济强省建设。与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等八家单位会签《港澳台侨民意直通车机制工作办法》,畅通线索反映渠道。

全面履行“四大检察”职能。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严厉打击“市霸”“行霸”、职务侵占、侵犯知识产权等损害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犯罪。部署开展经济犯罪案件“挂案”集中清理,减少“挂案”对企业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扎实开展“民营企业司法保护专项行动”,共办理涉民营企业案件立案、违法查封扣押冻结财产、久拖不结等五类控申案件31件。稳妥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办理相关案件77件,通过开展合规整改,提振企业发展信心。部署开展大标的额民商事案件专项监督,依托大数据赋能,强化对审判工作自由裁量权行使的监督,共办结相关案件171件。扎实开展行政检察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活动,依法监督审判机关公正审理涉企行政案件,推动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共办理相关案件316件。聚焦反不正当竞争、个人信息保护、安全生产等涉企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办理,不断提升监督质效。

创新工作方法。联合省工商联开展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问卷调查,对征集到的1523份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梳理企业家司法需求。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督察检查活动,梳理各地问题,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举办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评选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涉企法治宣传,全省各级检察机关开展“送法进企业”、法律咨询、法律宣讲等千余次,受众超万人,帮助企业防范经营风险。

开展“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专项监督,

以法治之力保障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建设

自2017年7月公益诉讼检察制度正式实施以来,河北省检察机关扎实开展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案件37068件,占公益诉讼检察案件总数的60%,成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一支重要法治生力军。

河北省人民检察院于2023年3月在全省检察机关部署开展“燕赵山海·公益检察”护航美丽河北建设专项监督。重点围绕破坏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态资源保护“四个领域”,深入落实收集案件线索、办理重大案件、修复受损环境、解决治理难题、健全长效机制、总结办案指引、发布典型案例、打造河北检察品牌“八个一批”举措,助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全省检察机关的共同努力下,截至2023年12月底,专项活动共立案5453件,同比增长37%,履行诉前程序5042件,提起诉讼335件。通过办案,共挽回被损毁、非法占用的林地、耕地、草原2.2万亩,督促治理修复被污染水源地542处,推动关停和整治违法排放废气和其他大气污染物的企业418家,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的河道1300余公里,清理被污染水域面积3500余亩,保护被污染土壤5100余亩,督促清除各类生活垃圾和固体废物96万吨,追偿环境损害赔偿金、治理修复费用2.6亿元,推动解决了一大批党政关注、群众关切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力维护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广辟案源渠道,全方位搜集案件线索。通过履职发现、政务热线、互联网舆情、“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随手拍、督察督办六种渠道广泛搜集案件线索,充分发动公益诉讼观察员,组建7636人的“益心为公”志愿者队伍,发挥与行政机关建立的线索移送、信息共享协作机制作用,不断拓展线索来源,共搜集案件线索5984件。市县院检察长积极发挥“头雁”效应,带队开展巡山巡河巡林,发现了一批案件线索。

以办案为中心,推动重点领域综合治理。聚焦破坏大气、水、土壤环境和生态资源“四个领域”,持续加大办案力度,依法能动履职,建立完善252项协作配合机制推动跨区域协同治理,推动解决了一批当地政府想解决而长期未解决的生态治理难题。大气环境领域共立案862件,有效遏制污染气体无序排放和扬尘污染行为。水环境领域共立案1334件,非法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土壤环境领域共立案1487件,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更加规范,农用地膜等农业面源污染持续好转。生态资源领域共立案1770件,依法办理了一批跨省市倾倒危险废物案件,推动了私挖乱采、非法占地等破坏生态资源突出问题治理。

坚持以诉促改,促进行政机关依法履职。立足法律监督职能定位,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坚持以我为主、当诉则诉,共提起行政公益诉讼123件,办理了一批党委政府关注、新闻媒体关切、人民群众关心的“硬骨头”案件,有效促进了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石家庄市长安区人民检察院通过办理生活小区非法排放污水污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解决了困扰当地群众10余年的生活污水排放难题。张家口市张北县院办理的督促整治违法乱占和污染草原行政公益诉讼案,推动当地政府修复草原145亩。

注重宣传引导,持续浓厚社会氛围。统筹“报、刊、微、网”等多种传播载体,在中央及省级媒体发稿1728篇,新媒体宣传“破层出圈”,总阅读量超7000万次,超过以往历次专项活动。统一制作主题海报、宣传视频,开通官方抖音、快手账号,全省检察机关共在机场车站、城市广场、电影院、小区电梯等地的26206块电子屏投放了公益宣传视频,76462处点位张贴了宣传海报,召开了60余场新闻发布会,举行了218次检察开放日,省市院举办主题书画展,市县院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创作具有地域特色的主题文艺作品,以人民群众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燕赵山海·公益检察”走进千家万户,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邱县检察院“检言漫语”品牌入选全国十佳检察文化品牌。

以科技赋能检察监督,

大力推进数智平台建设

以数据、算法和算力为基础的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是数字检察赋能检察办案的必然趋势。河北省人民检察院制定数字检察建设三年规划,实现办公办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非羁押人员管理动态监督平台、涉罪未成年人帮教平台。为积极探索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智能化建设,提高数字赋能检察监督水平,河北省人民检察院以“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专项监督为牵引,在全国检察机关率先建成了贯通全省三级院的公益诉讼检察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平台。该平台于2023年7月试运行,12月正式启用。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共搜集案源线索信息4万余条,推送线索8000余条,立案630件,发挥了助力高质效办案的“倍增器”作用。

深挖数字潜能破解办案堵点。多渠道收集数据,通过多渠道、多样化采集抓取互联网、行政机关数据、检察机关自身信息,通过关键词提取,让线索“自动上门”。目前,数智平台已与最高检2.0办案系统、“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河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服务热线12309、省政务服务热线12345实现数据系统联通,与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河长办实现数据移送,可有效获取相关部门的信息数据,大大拓宽了线索来源渠道。

智能化分析研判。通过智能化数据分析,自动筛选、分类、识别、判断、打分,自动向线索所在地检察院进行推送,使案件“浮出水面”。立体式调查取证,将卫星遥感、无人机、快速检测设备等装备接入数智平台,根据办案需要,开展省市县三级远程指挥调度,为办案“赋能增效”。自2023年7月试运行以来,该平台已共享办案设备426台,无人机参与办案1500余架次,实施远程调度204次,会商研判案件110余次,协同取证95次。同时整理纳入行政主体“三定”方案1672个、法律法规规章3888部、鉴定机构104家、专家人才291名,收录近年来最高检和河北省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686件,有效整合辦案资源,做到共用共享,全省办案质效得到显著提升。

构建“五个场景”简便操作使用。按照简单、便捷、实用的原则推进数智平台建设,实现数据一体共享共用、业务办案一体协同、智能应用一体推进、上下联动一体办案,着力构建打造了智能研判辅助办案、类案监督模型超市、燕赵山海专项监督、办案质效综合分析、融合通信指挥调度“五个应用场景”,实现了多渠道收集数据,让线索“自动上门”;自动化对比筛查,使案件“浮出水面”;综合性技术支持,为办案“赋能增效”;全要素动态分析,助决策“耳聪目明”四个预期目标。

持续深化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

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2023年,河北省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科学能动履职、全面综合保护,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立足刑事检察职能,做实“双向保护”。一是提升精准帮教实效。河北省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部组织全省未检人员及合作社工近700人开展培训,提升帮教水平。开展“播撒阳光助力新生”主题帮教活动,组织1500余名涉罪未成年人参与集中帮教。二是推动特殊制度落实。依法落实社会调查、犯罪记录封存、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对罪错未成年人开展考察帮教。省院开展未成年人观护基地示范创建活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各地积极开展观护基地创建工作,在爱心企业、职业学校建立未成年人观护基地137个,通过检察机关精准帮教,有127人考入大学,638人返校复学,659人再就业,99%以上的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三是深化严惩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专项活动。发布抗诉典型案例,起草工作指导意见指导各地从严惩处犯罪,以严惩犯罪警示社会,遏制此类案件发生。四是积极推进“一站式”询问救助工作。推进办案区建设,全省共建成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询问、救助办案区168个,会签“一站式”工作机制69个,依托办案区对未成年人开展心理、法律、教育等多元化救助,共救助未成年人416人。

科学能动履职,促推未成年人综合保护。一是开展专项监督行动。聚焦新业态,开展盲盒市场专项治理,经监督,累计下架问题盲盒3500余件,相关工作情况写入最高检工作报告中,相关典型案例入选最高检《新业态未成年人保护典型案例》。开展“冀检翼护助障扶残”专项行动,督促为560人发放残疾补贴,为7000余名残障儿童开展法治宣传。开展“鼻吸能量棒”产品质量问题治理检察监督专项行动,监督相关部门共排查2623家线下商铺,抽查224件“鼻吸能量棒”产品,累计监督下架问题产品134件。二是加强数字未检监督工作。河北省人民检察院打造了河北省检察机关未成年人精准帮教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化、数据化帮教,帮教对象一人一档,全省每一名帮教对象的帮教活动进展及效果评价都可在系统中呈现,监督考察贯穿帮教工作全过程。三是总结推广优秀经验。召开全省未检工作推进会并推广邢台内丘县院建立的大型商超儿童防走失安全警报系统,深化诉源治理成效。

强化法治引导,汇聚未成年人保护合力。全省未检部门始终坚持推进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守正创新,依托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开展普法活动,为孩子们营造浓厚法治氛围。一是河北省未检特色品牌“冀望望”法治宣讲团1500余名成员,进学校、社区、乡村开展巡讲,实现了全省未成年人法治巡讲重点区域全覆盖。全省共建成94个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共组织各类法治教育参观活动2400余次,开展普法课堂2300余次,累计有68万余名未成年人接受普法教育。二是落实法治副校长制度,全省三级检察院共2300余名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包括三级院检察长、其他院领导及检察官,覆盖全省4200余所中小学校,常态化开展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三是优化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全省确定12个家庭教育示范院,发布首批家庭教育指导典型案例,全省检察机关积极与当地妇联、民政、教育等部门会签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机制107个,设立家庭教育指导站3018个。四是增设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观察员队伍。全省共设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观察员22184名,由观察员移交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线索91件,检察机关依托观察员移交线索办理案件63件,汇聚各方合力,持续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检察工作。

猜你喜欢
营商办案检察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茶文化的“办案经”
女法官“马虎”办案,怎么办?
检察版(五)
检察版(四)
疫情防控与检察办案“两不误”——河北检察机关积极探索“无接触”办案
检察版(十)
检察版(九)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营商环境软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