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鱼的爱国拥军情怀

2024-04-16 09:42徐其广何利伟徐倩
公民与法治 2024年4期
关键词:涉县光华军人

徐其广 何利伟 徐倩

在河北省涉县光华中学北面凤凰山的山腰里,有一座四根红色明柱支撑的纪念亭,上面是黄瓦绿釉盖顶,亭子里竖立着爱国拥军模范刘金鱼的半身汉白玉雕像,来这里瞻仰拜谒的游客络绎不绝。

赤诚的拥军之心

1928年,在河北省涉县南峧村一个贫困的家庭里,降生了一个女婴,母亲喜欢女儿在水里游,就起了个“金鱼”的乳名。因父亲姓刘,她就叫刘金鱼。

刘金鱼12岁就给八路军站岗放哨,当儿童团员,送鸡毛信。那时候,村里干部找她,问她敢不敢给八路军送一封重要信件时,她一听就连声说:“敢!敢!”到了夜里,村干部把一封插着3根鸡毛的信,缝在小金鱼棉袄后背的夹层里,并告诉她一定送到指定地点。她接过这封鸡毛信,勇敢地穿过日本鬼子的封锁线,翻山越岭把鸡毛信送到八路军的手中,按时完成了任务。八路军叔叔接过信非常高兴,摸着小金鱼的头,亲切地称赞她是“革命的好孩子”。

她15岁就开始给八路军做军鞋,17岁当村妇救会委员,组织妇女生产支前,护理伤病员。在做军鞋支前中,她曾带领几个村的妇女们,一次要做一百双军鞋送给八路军。在寒气逼人的窗台下,她和妇女们搓麻线、纳鞋底,上鞋帮、滚鞋边,不分昼夜。一个个眼圈都熬红了,她和妇女们嘴里哼着做军鞋的歌谣:“夜更深、掌上灯,太行山上喜盈盈;千针万线做军鞋,八路军穿鞋俺去送。”经过四个多月的奋战,终于把一百双军鞋做好了。1944年11月21日,太行军区在黎城南姜泉举行了第一届杀敌英雄、劳动英雄的群英会,她和几位妇女把一百双军鞋送到会场。

抗日战争胜利后,刘金鱼和西戍村的抗日模范赵振荣相爱了,结婚成为西戍村的媳妇。她家的东屋里,经常存放着民兵用的枪支弹药。在西戍村边,她设上茶水站,给部队官兵递鸡蛋、送荷包,鼓励官兵们打胜仗。

抗美援朝,她主动动员几个村的男青年,去参加抗美援朝战斗,狠狠打击敌人。她和村里几位妇女一起,组成文艺宣传队,演唱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几次捐款捐物,把自家的几条新铺盖也送了过去。

1965年,她的长子赵交元18岁,一年一度的征兵工作开始了。她急忙领着儿子去报名,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毅然打消儿子的顾虑,把长子赵交元送到部队。1969年春天,赵交元还在部队服役,我国某边境上形势紧张,她心急如焚,带头替儿子去报名,又把正上中学的16岁的二儿子赵贵元送到部队。

赵贵元服役第四年,他的父亲突然病逝,刘金鱼为了不让儿子在部队分心,把悲痛埋在心底,瞒着赵贵元埋葬了丈夫。1981年冬天,征兵工作一开始,她就领着三儿子赵海元去镇里报名,不知跑了多少趟,费了多少口舌,但由于名额有限,她的三儿子没有走成。到了第二年,征兵工作还没开始,她就坐不住了,一趟又一趟地领着儿子找村干部、找镇武装部、找县武装部,往返五六十趟。她的赤诚之心,终于感动了县武装部的领导,同意批准赵海元入伍,并称赞她:“真是好样的!”就这样,她把3个儿子先后送到部队保卫祖国,总算了却了她最大的心愿。除此之外,她还送了侄儿赵保国,外孙牛志斌,外孙女牛玉斌,孙子赵玮等15位亲属参军,三儿媳连素梅也是军人出身。

致富后情系拥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刘金鱼认真领会党的富民政策,积极投身于经济改革的大潮,带领烈军属先后承包和开办了化肥袋加工厂、面粉加工厂、建筑队、采矿队、服装厂等企业,靠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不但帮助烈军属摆脱了贫穷,她自己也赢得了“致富女状元”和“优秀农民企业家”的美称。她致富后首先想到的是拥军,她常说:“好砖垒在长城上,有钱用在拥军上。”

1983年4月29日,她来到河北省石家庄市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特意看望了全国著名拥军模范——“子弟兵母亲”戎冠秀。她动情地说:“戎妈妈,我要向您学习,以您为榜样,一心一意拥好军,争取当一名新时期子弟兵的好妈妈。”之后,她以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诺言。

1984年9月1日,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虽说已57岁,却以一颗永不衰老的心,时刻都牵挂着部队战士。她深知战士们服役期间正是青春年华,找对象是战士们很关心的一件事。于是,她便找来七八个热心肠的姐妹,组成了一个超期服役战士婚姻服务组,专门为大龄战士搭鹊桥、当红娘。据统计,婚姻服务組先后为战士介绍对象上百对,光她自己就使30多名战士喜结良缘。

西戍镇有一个退伍军人汽车联运队,1985年建队拉运输时,只有两辆旧的拖拉机,运输量小,很难开展运输业务。她知道这一难处,就把自己手头仅有的2万元借给了他们,又帮他们东借西贷,凑足了13万元,买了4辆崭新的“东风”牌卡车。还把国家拨给承包矿点的平价汽车让给了他们,并帮他们搞汽油、跑货源,打开运输业务的门路。后来,这个联运队里大多数复退军人都成了富裕户。

为了鼓励涉县籍的战士安心服役,勇于献身国防现代化建设事业,她从1986年开始每年捐资1万元,设立了“刘金鱼优秀军人奖励基金”。她制定的奖励条例规定,凡涉县籍和驻涉县的军人荣立三等功者奖励100元,荣立二等功者奖励200元,荣立一等功者奖励500元,被授予荣誉称号者奖励1000元。这种由农民企业家个人捐资设立的用于促进国防建设的奖励基金,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恐怕也是罕见的。

1987年5月19日,刘金鱼当选西戍村党支部书记。从此,她就带领西戍村干部群众走上了“以工补农、以工促农、以地养地上,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种植养殖加工文体经营并举”农业产业化一条龙发展的路子,将西戍村建设成为脱贫致富的小康村,一举跃入邯郸市十强村,成为河北省农业战线的一面红旗。

为了确保现役军人家属、退伍军人和伤残人员的生活水平,刘金鱼每年支付七万元优抚金,为军人制定了“三优先”原则,荣退军人优先安置工作,军人子女优先免费上学,军人家属优先安排到村办企业工作。从2004年7月开始,对西戍村60岁以上的老人建立了有专人呵护照料的“拥军老年公寓”。

紧接着,她对西戍镇6个自然村的军烈属、优抚对象都进行了详尽的调查摸底,按其家庭困难轻重缓急排了队,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定期帮助他们。有一位抗战时期负伤的伤残军人,由于家庭困难,日子过得相当艰难。她得知后,把他的3个孩子都安排到采矿队工作,使这个伤残军人之家很快摆脱了困境。

她看到有的军嫂下岗了,心里非常着急,就组织裁缝培训班,专门招收下岗军嫂进行培训,让她们学习裁缝技术。据统计,她先后培养出300多名裁剪好手,使60多户军烈属和优抚对象找到了新的致富门路。

当军人和军烈属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她总是挺身而出、不畏邪恶,多方奔走,维护军人和军烈属的合法权益,受到称赞和好评。当她听到赞扬声时,往往高兴地说:“俺这个拥军模范不能白当,谁欺侮军人和军烈属,都不会得逞!”

西戍镇医疗条件落后,她决心建一所像样的拥军医院。她很快集资3万元,又找人写了报告,亲自送到相关部门,不仅凑齐了钱,还有单位专门培训医生。1990年4月,拥军医院破土动工。过了一年多时间,拥军医院终于矗立在了镇上。为了提高医疗水平,她又跟北京军区总医院联系,将拥军医院的医务人员分批分期送去培训。从此,西戍的军烈属和群众的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为拥军创办光华中学

有一天,刘金鱼接到涉县籍一名战士的来信,信中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信中说:“咱老区来的兵,各方面都表现好,可就是文化程度低,很难考上军校,我们深感文化水平低的苦闷……”这封信,引起了她的高度重视,决心办一所好学校,解决山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兵员素质。

1983年6月17日,大雨把村里小学的房屋冲塌了,孩子们无处上学。她主动站出来,下决心解决各所小学的困难。5个月后,一栋崭新漂亮的二层教学楼在符山脚下矗立起来,这是当时西戍村唯一的一栋楼房,也是全县第一座小学教学楼,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学校快速发展。

为了提升学生素质,她创办了光华中学,自己当名誉校长,女儿赵交娥当校长。1987年,她捐资9万元,建起了一幢560平方米的教学楼。第二年又捐资10万余元,建起了一座150平方米的职业教学楼。光华中学的教育质量在全县名列前茅,许多县城的学生都到光华中学上学读书。

刘金鱼开始筹建光华中学第二校园,到1999年12月30日剪彩竣工,历时3年多总投资3600多万元,占地面积168亩,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包含教学实验楼、高中部、图书馆、教师宿舍园丁楼、男女学生宿舍楼、食堂等,全部设施达到国家一类标准。而后,学校逐步发展,相继在校园西侧修建了小北楼、双面楼、第二餐厅、女生公寓楼、男生公寓楼,高中教学楼。在校园东侧修建了男生公寓楼,教师单元楼(光华园丁小区)。

2003年6月,投资38万元,建成占地660平米的光华幼儿园,是涉县第一所配备多功能活动室、休息室、晨检室、转椅、蹦床迷宫、卡通室等符合少儿心理,有利于少儿身体健康发展的儿童乐园,是西戍村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幼儿园与光华小学、光华中学初高中融为一体,促进了学校更好更快发展。

为了突出拥军特色,光华中学办起了“青少年军校”。学校每年暑假开学,初高中新生入学时,进行为期一周的“军政训练”,实行军政化管理。为巩固军训成果,学校聘请了魏县人武部原政委赵海元担任学校国防教育副校长,为学生讲授国防知识。学校经常邀请驻涉部队官兵到校,开展军事讲座。同时,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板报开展国防双拥教育,激发学生爱军拥军热情。

光华中学的教学成绩一直处于全县的先进行列,为社会培育出了2万多名初、高中毕业生,已有近1500人参军,许多人还当了军官,成为优秀的部队人才。学校获得了“全国自律与诚信先进单位”“河北省先进少年军校”“涉县爱国拥军先进单位”“涉县军民共建示范学校”等光荣称号。

一生为着拥军来

刘金鱼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出了一曲曲爱国拥军的颂歌。1997年,在香港即将回归祖国的那段日子里,她高兴得常常夜不能寐,主动申请要去慰问驻港部队的官兵。申请被批准后,她激动不已,亲自赶往邯郸市,让工厂赶制了一万多件纯棉背心,上面印着“香港明天更美好”的字样,送到了驻港部队。

在国庆五十周年时,受阅部队进驻阅兵村不久,她花了16万元,印制了一卡车的纯棉背心送往阅兵村。由于上级规定阅兵村不能随便进行慰问,她又专程来到北京向有关部门申请,有关部门首长被她挚爱子弟兵的精神感动了,特别批准了她的请求。她作为爱国拥军模范第一个来到了阅兵村,受阅部队为感谢她对子弟兵的关怀,特地邀请她观看两个方阵的训练。

2002年,为支持部队开展科技练兵活动,她花了10多万元购买计算机和科技书籍,送给邯郸驻军、第二炮兵某部等单位,还帮助聘请大学的老师为战士们讲课。2005年4月,她拿出10万元,支援河北省国防后备力量信息化建设现场观摩会的召开。

她设立的“优秀军人奖励基金”,使军人家属鼓励亲人安心服役,现役军人争取立功受奖,为家人增光蔚然成风。1989年,在她的捐资和倡导下,经县委县政府同意,正式成立了“涉县优秀军人奖励基金会”,奖金发放标准翻一番。据统计,到2002年已有近600余名立功军人受到奖励。

1990年寒冬的一天晚上,她作为“双拥先进模范”出席在北京中国剧院举行的,由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1991年春节“心连心”文艺晚会。端庄美丽的女主持人,用她那柔润甜美的嗓音,向大家介绍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全国拥军模范刘金鱼给今天的晚会带来了礼物!”刘金鱼饱经风霜的脸上,溢出和蔼可亲的笑容,用长满老茧的双手拎着一篮红润盈亮的大红枣,爽朗从容说道:“我从家乡——河北涉县革命老区带来一篮大红枣儿,送给亲人解放军尝一尝!”话音一落,热烈的掌声响了起来!

1992年1月23日,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她“爱国拥军模范”荣誉称号,这是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次授予个人的光荣称号。

1992年6月14日,65岁的刘金鱼被选举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2日上午,党的十四大隆重开幕,坐在人民大会堂的她,怀着一颗虔诚激动的心,聚精会神地聆听报告。

1993年,她当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95年,联合国在北京召开第四次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她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大会。1998年,她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2001年5月,她被全国妇联、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等单位授予“全国十大杰出母亲”光荣称号。2003年,她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步入晚年的她,投资近千万元,开发西戍大寨垴凤凰山生态旅游区、中国太行山红色新聞纪念馆及亭、台、桥、牌坊等,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她每逢佳节和“八一”前夕,仍然坚持托人给在部队的战士写一封饱满深情的慰问信,让子弟兵远在边疆和海防也能感受到亲人的温暖。

2013年12月25日,她因患心脏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了,走完了86岁的人生道路。噩耗传出,西戍村的干部群众和光华中学的师生们,都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许多人失声痛哭。当地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当车辆拉着她的遗体往山上的墓地走时,人们排成长龙悲痛地跟随着。

刘金鱼去世后,赵交娥把母亲的遗物全部整理一遍,分类放进了刘金鱼先进事迹展览馆。

2015年7月26日,经涉县民政局批复,成立了“涉县刘金鱼爱国拥军促进会”,制定了促进会章程、制度,建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促进会爱国拥军宗旨,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使爱国拥军事业更好地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涉县光华军人
中华诗词学会河北涉县座谈会
作曲家邓光华简介
点亮生命的光华
军人就该这个样
涉县“差评被拘”是法治中国的反面典型
四有军人歌
军人的自信
涉县新北关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邯郸涉县方言的“子”尾研究
军人“四有”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