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当归芍药散联合针刺治疗肾虚血瘀证月经过少临床研究

2024-04-16 12:26李芳赵亮王静库玉花范道艳
新中医 2024年7期
关键词:散组肾虚芍药

李芳,赵亮,王静,库玉花,范道艳

1. 濮阳市中医医院妇科,河南 濮阳 457000;2. 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肿瘤研究所,广东 湛江 524000

月经过少是指月经量<20 mL,该病占月经失调的8.8%[1]。临床上针对月经过少常采用加强营养、解除病因、补充激素等疗法,但仍有部分患者效果不佳[2]。中医学认为,月经过少是由于肾虚、血虚、血瘀、痰湿等原因引起,其中肾虚血瘀证较为常见[3]。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有养血调肝、健脾利湿之效,主治妇人妊娠或经期肝脾两虚、腹中绵绵作痛、小腹拘急,血水同调。有研究显示,当归芍药散中三水药与三血药共用可奏养血祛瘀、行气化瘀之功,对月经过少、经期过短均有确切效果[4]。针刺是常用的中医疗法,基于经络学说原理,针刺穴位可行经通络、活血化瘀,对月经过少也有确切疗法[5]。为增强肾虚血瘀证月经过少患者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在常规现代医学治疗基础上使用加味当归芍药散联合针刺治疗,并与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符合《实用妇产科学》[6]中月经过少诊断标准,且连续至少3 个月经周期。

1.2 辨证标准符合《中医妇科学》[7]中月经过少肾虚血瘀证辨证标准。主症:经量过少甚至点滴淋漓,经血暗淡,腰膝酸软;次症:头晕耳鸣,经期小腹疼痛,舌质暗淡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细、涩。同时符合主症中第1 项+另外2 项中至少1 项和次症中至少3 项即可确诊。

1.3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及辨证标准;年龄≥18 岁;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类型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阴道炎等;有子宫或卵巢切除手术史;围绝经期经量减少;子宫或卵巢等器质性疾病引起的月经过少;甲状腺疾病;有肝肾疾病;精神障碍或拒绝配合本研究。

1.5 剔除标准依从性差;主动退出本研究;失访。

1.6 一般资料选取2022 年1 月—2023 年2 月濮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80 例肾虚血瘀证月经过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加味当归芍药散组、针刺组、联合组各45 例。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2 例依从性差、有1 例主动退出本研究;加味当归芍药散组有2 例依从性差;针刺组有3 例依从性差;联合组有3 例依从性差。最终对照组、针刺组、联合组各纳入42 例,加味当归芍药散纳入43 例。对照组年龄18~40 岁,平均(30.50±6.15)岁;已婚25 例,未婚20 例;有人工流产史者22 例;月经量8~19 mL。加味当归芍药散组年龄18~38 岁,平均(30.25±6.31)岁;已婚26 例,未婚19 例;有人工流产史者20 例;月经量8~18 mL。针刺组年龄18~39 岁,平均(30.63±6.27)岁;已婚27 例,未婚18 例;有人工流产史者22 例;月经量7~18 mL。联合组年龄18~40 岁,平均(30.71±6.25)岁;已婚26 例,未婚19 例;有人工流产史者24 例;月经量6~19 mL。4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实施常规现代医学治疗,包括加强营养、解除病因、补充激素等。戊酸雌二醇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38,规格:1 mg)2 mg,月经第5 天开始口服,连服21 d;最后10 d 加黄体酮胶囊(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902,规格:50 mg),每次100 mg,每天2 次。第2、3 个月经周期重复给药。

2.2 加味当归芍药散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当归芍药散治疗。处方:茯苓、泽泻、熟地黄、菟丝子、女贞子、巴戟天各15 g,当归、川芎、白芍、白术、黄精、山茱萸各10 g。月经结束后开始给药,月经前7 d 去女贞子、枸杞子、黄精,加香附10 g,郁金、丹参、益母草各15 g。每天1 剂,分2 次煎煮,每次煎至150 mL,将2 次药液混匀早、晚分服。连用21 d。第2、3 个月经周期重复给药。

2.3 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针刺取穴:足三里、太溪、三阴交、关元。25 mm 无菌华佗针与皮肤呈30°角斜刺,进针约20 mm,行提插捻转手法,留针30 min。月经结束后开始针刺,其中足三里、太溪、三阴交双侧交替进行,关元每天针刺,连续21 d。第2、3 个月经周期重复针刺。

2.4 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当归芍药散、针刺治疗,方法均同上。

4 组均治疗3 个月经周期。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①中医症状评分。包括主症(每项无症状计0 分、轻度症状计2 分、中度症状计4 分、重度症状计6 分)和次症评分(每项无症状计0 分、轻度症状计1 分、中度症状计2 分、重度症状计3 分)[8],总分为所有主症、所有次症评分之和。②月经量和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采用计量型卫生巾测量,子宫内膜厚度采用超声检测,检测时间为月经前3~5 d。③临床疗效。④性激素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月经期第2 ~5 天抽取4 组外周血5 mL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⑤不良反应。观察4 组不良反应,记录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西药常见不良反应有头晕、头痛,加味当归芍药散常见不良反应有腹痛、腹泻等,针刺常见不良反应有针刺点出血、局部皮肤红肿等。

3.2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样本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q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痊愈:中医症状总分下降率≥95%,月经量20 ~80 mL,子宫内膜厚度3~5 mm;显效:70%≤中医症状总分下降率<95%,月经量较治疗前增多,量≥10 mL 但仍<20 mL,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增加厚度≥2 cm 但仍<3 mm;有效:治疗后,30%≤中医症状总分下降率<70%,月经量较治疗前增多但仍<10 mL,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增加但仍<2 mm;无效:治疗后,中医症状总分下降率<30%或不降反增,月经量较治疗前无增多甚至减少、子宫内膜厚度较治疗前无增加甚至减少[6-7]。

4.2 4 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见表1。治疗前,4 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 组中医症状主症评分、次症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加味当归芍药散组、针刺组、联合组上述3 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上述3 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加味当归芍药散组、针刺组(P<0.05)。

表1 4 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分

表1 4 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③与加味当归芍药散组治疗后比较,P<0.05;④与针刺组治疗后比较,P<0.05

?

4.3 4 组治疗前后月经量和子宫内膜厚度比较见表2。治疗前,4 组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 组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加味当归芍药散组、针刺组、联合组月经量及子宫内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加味当归芍药散组、针刺组(P<0.05)。

表2 4 组治疗前后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表2 4 组治疗前后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③与加味当归芍药组散治疗后比较,P<0.05;④与针刺组治疗后比较,P<0.05

?

4.4 4 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治疗后,加味当归芍药散组、针刺组、联合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加味当归芍药散组、针刺组、对照组(P<0.05)。

表3 4 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4.5 4 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见表4。治疗前,4 组性激素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 组血清E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血清FSH、LH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加味当归芍药散组、针刺组、联合组血清E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加味当归芍药散组、针刺组、联合组血清FSH、LH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血清E2水平高于其他3 组(P<0.05),血清FSH、LH 水平低于其他3 组(P<0.05)。

表4 4 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

表4 4 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

注:①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③与加味当归芍药散组治疗后比较,P<0.05;④与针刺组治疗后比较,P<0.05

?

4.6 4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对照组出现1 例头晕、1 例头痛;加味当归芍药散组出现1 例头晕、2 例腹痛;针刺组出现2 例头痛、1 例针刺点出血;联合组出现1 例头晕、1 例头痛、2 例腹痛、1 例腹泻、1 例局部皮肤红肿。对照组、加味当归芍药散组、针刺组、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76%、6.98%、7.14%、14.29%,4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9,P=0.228)。

5 讨论

月经过少病因复杂,常见有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受损、卵巢早衰、贫血等,常伴有月经前及经期腹痛及全身症状[9]。

根据中医学理论,月经过少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等均有关[10]。《诸病源候论·月水不调候》曰:“有风冷乘之,邪搏于血……寒则血结,温则血消,故月水乍多乍少。”提示寒邪入侵、血结瘀滞是月经过少的重要原因。现代中医学家认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劳累过度、沉溺房事,伤于肾气,或屡次多胎,伤精耗气,均可致肾精亏损[11]。肾气不足,冲任亏虚,肾气不足可致经水量少。肾中阴阳之精气为本,肾精充盈、气血互调,才可维持女子癸水正常。另大病不愈,数伤于血,营血亏虚,或劳倦过度、思虑过甚,久而久之则血虚气弱,瘀滞不前。血海亏虚,癸水色暗量少。由此可知,针对肾虚血瘀证月经过少应以强肾益精、补血活血、行气化瘀为基本治则以获良效。

本研究显示,加味当归芍药散与针刺均可缓解肾虚血瘀证月经过少患者的症状、增加月经量和子宫内膜厚度,对此类患者均有效,且二者联合的作用效果更佳。加味当归芍药散以当归为君药,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白芍、熟地黄、菟丝子、女贞子、山萸肉、巴戟天为臣药,其中白芍养血疏肝;菟丝子、女贞子、熟地黄补肾益精养血;黄精、山茱萸益肾固精;巴戟天补肾助阳。该方以川芎、白术、茯苓、泽泻为佐使药,川芎活血止痛、行气祛瘀;白术益气健脾、燥湿利水;茯苓宁心健脾、渗湿利水;泽泻利水渗湿。诸药合用,有益肾固精、活血祛瘀、益气健脾、调经止痛之功效。全方标本兼顾、通补兼施,补肾而不滋腻、活血而不破气,补肾之中亦利活血,活血之中有利补肾。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当归不仅对妇人月经病有良效,还可治疗月经性偏头痛[12-13];茯苓也可治疗月经病,推测与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关[14]。因此加味当归芍药散对月经过少(肾虚血瘀证)有确切效果。针刺也是治疗妇人月经病的重要方法。本研究选取足三里、太溪、三阴交和关元穴针刺,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针刺有补中益气、调理脾胃之效;太溪归属于肾经,针刺可补肾壮阳、充盈肾气;三阴交为足三阴经的交会,针刺可调肝补肾、健脾益气;关元穴属任脉,针刺可培补元气、强肾养身。因此针刺治疗月经过少(肾虚血瘀证)以温阳补肾为要则,可达良效。有研究显示,针刺关元穴有助于改善子宫内环境,对月经失调有良效[15]。

本研究还发现,治疗后4 组血清性激素水平均显著改善,且加味当归芍药散组、针刺组与联合组均优于对照组,联合组均优于加味当归芍药散组、针刺组,提示加味当归芍药散、针刺治疗月经过少(肾虚血瘀证)均可改善性激素水平,且二者联用的作用更佳。有资料指出,当归具有雌激素样作用[16];芍药可调节神经内分泌以改善机体性激素水平[17]。针刺疗法也有改善机体性激素水平的作用[18]。月经过少患者多存在性激素水平紊乱,与子宫内环境异常有关。本研究采用当归芍药散、针刺、当归芍药散联合针刺治疗月经过少均可改善性激素水平,且二者联合的作用更为理想。本研究4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不同方案治疗此类患者均安全可靠。加味当归芍药散符合中医药配伍原则,且药性平和;针刺操作避免伤及动脉血管,且对穴位无不良刺激。

综上,加味当归芍药散联合针刺可缓解肾虚血瘀证月经过少的临床症状,增强疗效,改善性激素水平,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散组肾虚芍药
芍药鲜切花 美景变“钱”景
陆抑非《芍药》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慢性前列腺炎和肾虚有什么关系?
硫酸锌口服液联合蒙脱石散对急性腹泻患儿的影响
美丽芍药化学成分的研究
透视“肾虚综合征”
炮制与超微粉碎对水蛭药效影响的实验研究
升降散对脓毒症大鼠心肌p38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肾虚是种文化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