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盲盒设计的经验与启示

2024-04-17 05:00寇紫玉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4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博物馆设计

寇紫玉

摘 要:当前博物馆文创产业正处于繁荣发展阶段,随着大众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提升,文创产品与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年轻人逐步成为当下社会文化消费的主力军,打卡文化地标、购买文创产品等都是在传播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通过文创产品,大众不仅可以和历史隔空对话,更能反向“安利”相应的历史文化景区、博物馆,形成文化循环。考古盲盒作为市场潜力巨大的产品,趁此风头顺利进入了文创领域,成功推动了文博界文创产业的发展,成绩斐然。文章以国内考古盲盒为研究对象,浅析考古盲盒的成功原因,归纳总结其发展建议。

关键词:考古盲盒;文化创意;博物馆;设计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4.038

1 我国考古盲盒的发展现状

纵观历史,盲盒文化最早起源于日本,原型为福袋,而后是扭蛋。2019年,我国盲盒经济突然爆火起來,以泡泡玛特作为领头羊被大众认知,各产业领域随即纷纷加入盲盒大队,文具盲盒、美妆盲盒、机票盲盒、文创盲盒等层出不穷。考古盲盒(图1)作为文创盲盒中的一种形式脱颖而出,自河南博物院之后,三星堆博物馆、湖南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各大博物馆相继推出自己品牌的考古盲盒IP。河南博物院的初代考古盲盒“失传的宝物”一上线就火出圈了,线上线下一度火爆到一盒难求,其中包括100多款文物萎缩仿制模型,时至今日,热度依然不减。大量的消费者在各个平台晒出自己的开盒记录及推荐,带来不少的互动,让人们进一步了解考古的乐趣。

之后衍生出其他类型的考古盲盒,如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二代“散落的宝物”,不同于初代考古盲盒,除了可以进行挖掘的尝试,还能追加文物修复的体验。为了让广大考古爱好者更深入地了解现代文物修复的意义与价值,这款盲盒尽可能地还原文物修复工作的体验感,让消费者通过修复不同类型的文物发掘背后隐藏的诸多信息,也能体会到文物修复工作的艰辛与不易。

安徽博物院联合意外博物文创公司开发的文创产品“铸客来了”系列盲盒,也是我国市场上首款铸造模拟产品,同样也具有互动性,通过还原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铸客赴楚铸造的工艺,使用香皂模拟,兼具实用性,让人们可以在家中安全便捷地体验古楚铸客的铸造过程,通过产品了解我国铸造历史及文化,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广东省博物馆的“南海1号”水下考古盲盒以高票获“十佳文创产品”奖,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中国水下考古事业,还原了震撼世界的水下打捞创举。就像发掘“南海1号”一样,这款盲盒的开箱也充满了刺激与惊喜。从沉箱里的水晶泥制成的海水中拿出石膏材质的“沉船”,水晶泥中还有天然的贝壳、海螺等作为点缀,在挖掘打捞“文物”之余,还可随即解锁神秘的海洋生物,这无疑给消费者一个富有新意“小彩蛋”。

2 考古盲盒“出圈”的原因与重要性

2.1 考古盲盒出圈的原因

①紧跟时代发展,搭乘“盲盒热”市场红利。“盲盒热”现象实际是集收集、交换、社交、未知期待等诸多心理因素的消费行为为一体的一种精神消费现象。盲盒成功抓住当代年轻人的赌徒心理、猎奇心理、攀比心理等,在各大媒体的推广下,盲盒文化渐渐从小众的个人爱好转变为被大众熟知的一种玩具。盲盒已经成为当下潮流玩具中受面最广、热度最高的品类,它将考古学探索中的未知性与盲盒消费的非确定性紧密结合,使消费者沉浸式体验到考古工作的流程及方法,比普通的拆盲盒更有仪式感。在快节奏生活时代下,增加层层过程,反而成为用户们追捧的原因,刷新了盲盒领域的形式与意义。

②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巧妙融合。考古盲盒不单单是具有欣赏功能的摆件,而且还能体现出我国古代历史悠久余韵,具有收藏价值与文化价值,可以彰显收藏者自身较高的文化品位,契合了作为文化消费主力军的年轻人对中华文化的价值认同感,改变文化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得益彰。提高文化自信,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考古工作者做好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需要对大众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以及阐释。考古盲盒使大众得以更好地认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③注重用户体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寻。考古盲盒的诞生吸引年轻人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拉近消费者与历史文化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消费者求知的欲望,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在挖掘考古盲盒过程中,主体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大众由被动的知识灌输者成为主动学习者和探索者。在挖掘出完整的物件后,内心自豪感油然而生。连接当下新潮的盲盒概念与消费体验,让文物拥有现代气息、贴近现代生活,使大众享有了充分的参与度,其开盒的意义远远超越了普通的盲盒。考古盲盒承担起引领年轻人的责任,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得到中华历史文化的浸润。

④打破了时空限制与受众圈层限制。使用考古盲盒的公众在自由时间且不用在风吹日晒的户外就可以模拟考古体验,得以突破时空限制获得“在场感”。精准切入年轻人的休闲娱乐场景,契合用户的生活需求与精神需求,从产品到理念,合理布局新生代消费圈层与受众,成为覆盖80后到新世纪10后人群的产品。玩具体验不再是少儿的专利,大大提高了新考古体验项目的市场接受度和规模。互联网参与式的发展,也使越来越多本不属于考古圈层的人们通过考古盲盒了解,考古是一个极具个性化的、满足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⑤改变以电子产品为主较为单一的娱乐方式。随着网络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手机、游戏机、电脑为主的娱乐方式占据当下时代年轻人的大部分时间。据调查显示,当代年轻人对于电子产品的依赖和使用时间激增,网络方便了我们查阅资料,但也让我们失去了思考的乐趣,并且长时间的电子辐射也危害着我们的身体健康,使记忆力减退、睡眠失调等。传统意义上的玩具都是以孩子为主,而像考古盲盒此类益智玩具不仅能让孩子放下手中的电子产品,还能在开盒的过程中吸引父母参与陪伴,参与过程也不会让父母觉得太幼稚和无趣。这种娱乐方式可以分散大众对于电子产品的注意力,减少依赖感,并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及动手能力。

2.2 考古盲盒的重要性

一方面,考古盲盒能够促进社会及经济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的高端形态就是创意产业,在传统的文化产业中利用现代化的技术,通过改革营销的方式等形成一个新兴经济体。胡彬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贡献于经济增长的路径:一是制造业通过技术创新,为产品注入特定的文化内涵和赋予某种象征意义,实现产品附加值增长;二是产业的跨边界融合与创新需要加深了产业之间的横向联系,促进了新的价值链结构与产业组织形式的诞生;三是通过文化竞争树立国家的文化形象,进而带动一国文化与非文化产品出口贸易的大幅增长。与以往各大景区千篇一律的旅游纪念品相比,中国的旅游文创在不断调整、进步中,考古盲盒这一品类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的众多创意产品及其相关的营销服务正吸引着全世界的眼球,文化创意产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而考古盲盒已经为文化创意产业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河南博物馆推出的考古盲盒中,所使用的土来自河南洛阳邙山,是真正的考古土。邙山下的一个贫困县就是洛阳考古盲盒的生产地,凭借考古盲盒,這个贫困县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推动了当地经济复苏与发展。

另一方面,考古盲盒还具有教育意义。考古盲盒启发着更多文化创意设计者创造出融合多种功能的优秀文创产品,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考古盲盒不仅是文创产品,更是一个载体,承载历史的变迁,也承载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愿望。考古盲盒中使用的造型都是各个博物馆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物,让消费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考古盲盒的“盲”,是扫传统文化之盲,让文化知识由被动的灌输转变为主动探寻,是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让大众通过收集考古盲盒了解专业知识,使考古这项冷门技能被大众所熟知,使传统文化更具魅力。

3 考古盲盒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3.1 发掘过程缺少细节考古程序设计

目前市面上的盲盒基本使用考古工具的挖掘方法,其中洛阳铲的元素,实际上迎合了大众通过“盗墓笔记”“鬼吹灯”等小说、电视剧或电影而形成的对于考古的刻板印象,将复杂严谨的田野考古工作简述为发掘和清理,大众并不能了解田野考古工作实际以及洛阳铲的真正用途。若想让大众对考古工作有更深层次的认知,考古盲盒界现有的简单几个步骤是远远不够的。

3.2 缺乏在挖掘过后的性能

考古盲盒使文物走出展柜,成为可以拿在手中体验的产品。在考古盲盒的设计中我们要在拆盒过程中继承考古工作步骤的互动性。目前的考古盲盒还是局限于发掘过后作为摆件的形式,没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设计者应赋予它在挖掘过后新的互动性、实用性、趣味性等。

3.3 使用材料的环保性与安全性有待增强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趋势下,消费者环保与安全意识大大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购买绿色环保产品,人们追求安全环保的生活品质是大势所趋。因此,考古盲盒使用安全且环保的材料制作产品,不仅能够符合当下环保理念,减少环境污染,而且方便消费者在体验产品后处理包装等需要废弃的垃圾。例如,广东博物馆水下考古盲盒中使用到的水晶泥,回收利用价值较低,且水晶泥的主要成分是硼砂,硼砂属于化工产品,具有一定的毒性,尽管在其剂量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情况下仍需要及时洗手与避免误食才能保证不危害健康,若经常使用还会有损伤皮肤、诱发皮肤过敏的可能。考古盲盒产品的消费人群年龄从6岁到60岁,成年人能够对于安全问题做到按照安全提示进行自我保护,但设计者不能忽视少年儿童的安全问题。

4 对于考古盲盒的思考与发展建议

4.1 在发掘过程中加入更加详细的发掘程序及更严谨的细节

在实际考古操作中,洛阳铲是用来进行考古地层探测的,即辨别土质的用途,而我们现有的考古盲盒赠送的迷你洛阳铲如果不加以说明就很容易误导大众,以为它是用来挖掘的工具。因此在考古盲盒的设计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入一些其他的考古步骤,例如加入考古地层的划分,让大众了解到考古中错综复杂的层位关系(图2);又如盲盒夯土中可以加入各类相关遗迹:房屋中的柱穴、道路上的车辙之类,让大众在发掘物件之余更真实地体验田野考古。另外,对于实际工作中只做勘探用的洛阳铲,也应说明它的用途,且考古挖掘工作实际用的手铲才是揭露历史遗存的主角,我们则可以在赠品中再加入迷你手铲(图3),更方便消费者挖掘并纠正和完善大众对于考古学科的既有认知,让大众对考古者的认识同“摸金校尉”区分开来。

4.2 增强挖掘过后产品的功能性与实用性

目前考古盲盒在发掘过后出土的物件,只能作为摆件以供欣赏,但是当摆放太多时就会失去特色;又或者购买多个考古盲盒的玩家如果开到重复品类的摆件,就会产生审美疲劳。因此在考古盲盒设计中,可以在发掘过后给得到“宝物”的玩家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宝物”在挖出后不仅可以作为摆件,更可以DIY制成实用的物品(在盲盒的赠品中加入一些可以用于简易制作的小附赠品),如制作钥匙链、手机支架、冰箱贴等生活中可以用到的小物件(图4),以增强功能性及实用性,扩展受众人群。在日常使用中,也可以潜移默化地为这件饱含历史文化的实用物件进行展示宣传,凸显主人的品位与审美,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厚重底蕴。

4.3 使用材料注重环保和安全

好的环保产品就会有好的市场,促进考古盲盒健康化、持续化发展是广大设计者的责任。因此,对于大部分考古盲盒中一些小的零件与尖锐物品,考虑安全因素,尽量将尖锐的边角圆润化等;对于前文列举的水下考古盲盒,其水晶泥成分设计可以用较为安全环保的材料替代,如芦荟胶等。

5 结语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才能巩固①。随着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的复兴,人民对于我国辉煌灿烂历史文化的认同感逐渐增强,考古盲盒这种讲述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形式,大大提高了大众对考古学的认知。在搜索考古盲盒的词条下出现让人眼花缭乱的品类时、在各个文博机构纷纷推出考古盲盒的形势下,当消费主义热潮褪去后,要想在其中出类拔萃、脱颖而出,我们应在结合博物馆文化特色的前提下,根据年轻人的喜好,不断更新自己的表达方式,深挖教育内涵,努力探索出更能体现中华文化魅力的方式,融学于趣,拓宽大众的知识面。在千篇一律的摆件形式盲盒中,结合实用性开发新的形式,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另外,制作包装及产品材料也要充分注重安全、环保,走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市场潜力巨大的考古盲盒使展柜里可望而不可即的文物,走入我们的生活,不仅仅赢得了年轻人的心,也赢得了我国传统文化更美好的未来。

注释

①2021年3月5日,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博物馆设计
博物馆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浅析传统工艺对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启示
基于熵权—TOPSIS法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巧借“文化创意”实现转型升级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