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2024-04-17 07:14赵利兴肖华
河南教育·高教 2024年2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思政时代

赵利兴 肖华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遵循,将这一科学理论融入思政教育之中,对于提升思政教育的思想性与科学性以及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从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素养、注重实践教育活动的影响力和创新融入思政教育方式等方面,探讨这一科学理论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教育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捍卫意识形态安全前沿阵地的高校,肩负着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和重大政治责任。在新形势下,高校不仅需要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品德高尚、专业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更需要引导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这些都离不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引领。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科学指导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大学生必须站在新时代的高度,承担新时代的光荣使命与历史责任。新时代的中国是日渐强大的中国,强就强在新时代有更加完善的制度保证和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有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思想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指导实践中,展现出巨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因而需要将这一科学理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不断发挥科学理论的引领作用,这对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育人实效意义重大。积极推进这一科学理论入脑入心,对于高校坚定正确教育方向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二)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精神支撑

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大学生在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影响其正确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精神滋养。坚持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修养,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时,必须深入挖掘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育人养料,潜移默化地涵养大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人文情怀,帮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三)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文化滋养

高校是党和国家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场域,必须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大学生的头脑和血脉,尤其是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激发新时代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引导他们坚定文化自信。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大学生必须不断领悟这一科学理论的丰富内涵,科学认识到这一思想体系不仅借鉴吸纳了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还牢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不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高校要站在中华文明传承和发展的维度,让大学生深刻领会这一思想体系蕴含的深厚的文化积淀。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素养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对教育工作者专业知识水平的要求较高。因而,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基于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客观需要,必须努力打造专业化、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意识,自觉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为了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导向和价值取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必须结合大学生的思想以及学习生活实际,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引导大学生在思想上、行动上坚持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著作,加强理论学习,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应着重引导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领会这一思想体系的理论魅力和真理力量,学会運用这一思想体系与时俱进看待问题、全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大学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此外,高校需要定期组织开展思政教师的培训工作,开展关于这一科学理论的知识竞赛和交流研讨。

(二)注重实践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理论学习是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能力的重要基石,实践教育是提高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显著路径。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可以将实践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注重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发挥实践教育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参加实践教育活动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全心全意为大学生服务的工作宗旨,从而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发展、务实发展。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精心打造大学生“行走的思政课堂”等活动,引导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感受发展成就。同时,走进大学生群体当中,解决他们“急难愁盼”的问题,把“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工作方法坚定不移地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与实际工作中。同时,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紧紧围绕新时代大学生的现实状况,以鼓励、支持、引导大学生发展为着力点,不断关注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增强大学生对这一科学理论的现实指导价值的认识,激发大学生学习这一科学理论的积极主动性。此外,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想大学生所想、急大学生所急,注重实践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影响力。

(三)创新融入思政教育的方式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方式上进行不断尝试。通过举办主题教育知识竞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搭建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创造机会让大学生以赛促学。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方式,把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融合在一起,从而深化大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精神谱系和历史经验等问题的理解。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听、看、记协同,发挥线上线下协同作用,发挥网络平台教育功能,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推广,促使这一科学理论“触手可及”“妙趣横生”,使大学生“习而察之”,从而教育引导大学生不断筑牢政治根基,推动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走深走实。

三、结语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实践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紧紧围绕新时代这一重大历史背景,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不断提升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同时,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并不断学习、积极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引和感召下,推动这一科学理论充分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参考文献:

[1]冯敬一,关尔群.以红色文化资源提升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

[2]陈红升,宋崇立,张毅翔.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

[3]何小云.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究[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2(11).

[4]李玉强.立德树人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

[5]谢向波.红旗渠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2).

责编:司 哲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思政时代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