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培育的机制与路径探析

2024-04-17 07:14李亚楠余汉华
河南教育·高教 2024年2期
关键词:社会心态培养体系新时代

李亚楠 余汉华

摘 要:培育新时代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需具备自强自信、开放包容、知足感恩、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目前,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培育过程中存在着培育平台开发利用不足、内容体系不完善、培育主体育人能力有待提升、培育客体认知水平有限等问题。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培育的实践机制与教育教学路径,以期打造新时代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培育的完整体系。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心态;培养体系

新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大学生是新时代中最为活跃、最有活力的群体。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大学生的良好社会心态培育尤为重要。良好的社会心态是指对社会和他人的尊重、理解、包容、关爱和支持,以及对自我发展的追求和自我价值的认知。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应该具备这种良好的社会心态。然而,当今少数大学生存在着不良社会心态,如自私自利、嫌贫爱富、极端偏执等。因此,承担立德树人重任的高校应当切实加强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的培育,积极探索其中的实践机制与路径。

一、新时代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的内涵

(一)自强自信

自强自信是社会心态结构体系中良好情绪与认知的综合体现,既自我勉励,又悦纳自己。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期和奋斗期,与实现党和国家长远发展规划的宏伟蓝图高度契合,大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愈加宽阔。改革开放以来,自强自信的中国人民勇于改革探索,以锐不可当的决心和勇气破除了发展道路上的种种障碍,在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创造了中国经济腾飞的世界奇迹,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更需在火热的青春实践中展现自信自强的精神状态,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开放包容

开放包容是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是丝路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内涵之一。从个人层面来看,开放包容是一种自信、心胸开阔以及内心坚韧的表现,是一种胸襟和智慧。一个具备开放包容品质的人,通常具有开放的心态和超然的生活态度,能够洞悉并宽容人性的弱点。新时代大学生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秉持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营造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未来中坚力量,他们的价值观形成以及开放包容心态的培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质量。因此,不管是从个人还是国家角度来看,开放包容都是新时代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的重要内容。

(三)知足感恩

知足感恩是生活中的一种智慧,也是一种人生处世哲学。只有怀着知足的心、感恩的心,青年大学生才能感受到父母、老师、同学以及朋友的温暖关怀,才会懂得珍惜大好的青春年华和安定的学习环境。学会知足,并不意味着不思进取,相反,这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更是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知足常乐”告诉我们,只有学会知足才会更加幸福。知足感恩是新时代青年必备的一种道德品质,懂得知足感恩的青年群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四)积极向上

在社会结构深刻变革、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尽管有些论调认为当前的大学生价值取向普遍存在问题,甚至给大学生贴上“躺平”“丧”等标签,但新时代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群体心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认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的主流价值观,既追求时尚潮流,也尊重传统文化。他们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不仅影响高校文化氛围,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因此,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十分必要。尽管当前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国内发展任务艰巨繁重,但党和国家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从未动摇、步伐从未迟滞,未来经济社会一定会朝着更好更光明的方向发展。新时代大学生应当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主动适应外部环境,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二、新时代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培育的现状

(一)培育平台开发利用不足

目前,高校对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的培育主要通过传统的课堂理论教育来实现,但这种培育方式比较单一,且实效性不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微信、微博及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接收和传达信息,从而形成社会认知。基于此,高校应当高度重视新媒体平台的开发利用,积极创新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培育的方法路径,借助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心理健康疏导,从而提高培育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的工作水平。此外,在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培育的过程中也经常出现活动平台利用不足的问题,存在重理论教育、轻实践教育的现象,导致大学生不能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进而不能正确看待社会问题和现象。当他们自我认知与社会现实不一致时,便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从而形成不良的社会心态。

(二)培育内容体系不完善

新时代大學生良好社会心态培育的内容,是培育者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和培育目的,传递给培育对象的具有正向引导性的信息。目前,新时代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培育的内容体系尚不完善,很多高校主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涉及政治观、人生观以及道德观等内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但与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培育还有差别。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培育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大学生形成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正确认识,但从目前来看,培育内容缺乏针对性,体系也不完善,工作成效欠佳。

(三)培育主体育人能力有待提升

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培育主体是培育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与实施者,其能力直接影响着培育效果。目前来看,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最重要的培育主体,育人能力有待提升。一方面,他们对大学生开展良好社会心态培育的方式较为简单,仅从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知识讲解等方面着手,缺乏多样性;另一方面,他们对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培育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思想上没有高度重视,行动上少有主动作为,缺少对大学生的心态、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及时引导。

(四)培育客体认知水平有限

大学生作为良好社会心态的培育客体,在培育过程中对良好社会心态培育价值的认知还有待提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学生不能全面、准确理解良好社会心态培育的重要价值。他们认为良好的社会心态只对自身思想和行为产生积极作用,没有认识到其也会对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他们还不能运用联系的观点认识良好社会心态的各项要素。实际上,良好社会心态包含社会认知、社会情绪情感、社会行为以及价值观,其中每个要素的变化都会影响良好社会心态的培育。然而,部分大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这些,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与自己价值观不符的现象时,一般会认为是自己的社会认知出现偏差,并不能将其与社会整体心态联系起来。

三、新时代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培育的实践机制

(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育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来实现。首先,高校应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中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例如在各类课程中增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其次,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讲座、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运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此外,教师也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身作则地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坚定文化自信

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新时代大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建设社会。首先,大学生应该注重文化学习和文化传承,了解和认同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发展成果,树立文化自信。其次,大学生应该注重文化创新,积极探索推动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以所学所能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后,大学生也应该注重文化交流,积极了解和参与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不断开阔视野,培养文化自信。此外,教育部门也要加强文化教育,为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培育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三)做好就业工作

可以说,就业是大学生走入社会后面临的头等大事。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和高质量的就业平台,是培育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的重要举措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应积极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扶持力度,以更多更实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同时,高校在教育教学中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顺利求职择业打下坚实基础。大学生自身也应该注重专业素养提升和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参加各种就业培训和实习活动,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以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四、新时代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培育的教育教学路径

教育教学是培育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的重要路径。大学是引领社会发展的智力高地、人才高地、文化高地,大学的教育教学不应该局限于传授知识技能,而应该从宏观层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其中包括良好的社会心态。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加强实践教育

实践教育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为加强大学生实践教育,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开拓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机会。其次,完善实践教育的教学体系,科学设置课程,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再次,加强实践教育的质量监控和评价,及时总结实践教育的成效,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最后,高校还可以加强校企合作,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更加丰富的实践内容。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甚至影响到自身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校园稳定。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制,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心理困扰,防止心理问题进一步升级。其次,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在课程中注重心理问题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再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普及,让学生及时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对心理问题的认知和预防。最后,建立和更新心理健康档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和追踪,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干预和解决。

(三)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

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也是在教育教学中培育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的有效途径。为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优化社会责任感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在多种形式的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强化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其次,加强社会实践教育,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接触和了解社会现实,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社会责任感。最后,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宣传和普及,使学生了解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意识和动力。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培育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通过对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培育的实践机制和教育教学路径的探索,可以为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培育提供更好的策略选择,从而助力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王志芳.新时代大学生良好社会心态培育路径研究[D].太原:山西师范大学,2021.

[2]曹普.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J].中国税务,2022(12).

[3]李培涛.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育人的路径研究:评《大学生红色文化精神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23(2).

[4]杨兆贵.心理健康视角下的高職学生管理工作研究[J].才智,2022(6).

责编:文 墨

猜你喜欢
社会心态培养体系新时代
九一八事变后知识精英与东北民众的社会心态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谣言倒逼“真相”?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飞行技术专业全英语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