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匿的边界:平台区隔与舆论分化

2024-04-17 11:41蒋雨
艺术科技 2024年7期

摘要:目的:网络舆论作为一种新兴力量,影响着现实的话语分布结构,社交媒体取代大众媒体成为舆论发酵的主要场域。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比同一时间段、同一话题下网民的讨论,探究平台本身与舆论发展趋势的关系。方法:选取国内两个头部社交平台——抖音和微博作为分析对象,分析俄乌冲突这一具有鲜明政治性的议题。爬取抖音、微博平台同一时间段俄乌冲突话题中的受众评论,对两个平台的讨论内容进行分析。运用LDA主题聚类模型比较两个平台的核心主题,同时用内容分析法對评论内容进行编码,对比不同平台受众的意见分化程度。结果:分析表明,不同平台的受众对环境的感知、议题的关注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平台的相互区隔,处于两个不同环境中的用户感知到了不同的意见环境,形成多重意见气候。并且不同平台的话语表达、意见内容、态度立场存在较大差异,平台整体的叙事逻辑存在根本上的不同,因此受众对意见的表达、对事件的思考也不同,从而造成两个意见场的分隔。结论:由于平台本身的不同,舆论也在平台力量的介入下出现多层次的分化,不同的平台分离为不同的舆论场域,平台作为一种隐匿的边界性力量形塑了不同的意见气候,从而对受众的意见具有隐蔽的引导作用。媒介自身逻辑影响用户的思维方式,从而造成同一话题下平台区隔,使舆论呈现出多层分化。

关键词:平台边界;平台区隔;舆论分化;意见气候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7-0-04

互联网平台以节点化、分布式、去中心化等传播结构特征突破了大众媒体时代舆论集中化、话语权由传统媒体垄断的格局,网络舆论开始成为一种新的话语力量,影响着现实社会的建构[1]。随着平台的多样化发展,进入一个平台就意味着进入了当下平台所加工的拟态环境中,导致一个平台内部舆论可能具有较强的同质性,但平台间的舆论又会呈现出两极分化。微博、抖音两大平台日活跃用户数巨大,是国内头部社交媒体平台。但两个平台的运营定位存在很大的差异,微博通过用户的关注建立信息流通网络,关系网络成为信息流通的主要渠道,而抖音以短视频的呈现形式进行新闻叙事,信息可见性的分配主要依靠算法推荐。由于平台属性、媒介逻辑不同,因此将平台本身的区隔力量纳入舆论分化影响因素的考量中。在对平台内部群体的趣缘结合、算法的同质化推荐、个体的选择性心理进行研究时,研究者忽略了不同平台间的凝固边界如何影响舆论发展的问题。

1 网络舆论研究文献回顾

1.1 网络舆论的同质化分析

在关于网络舆论的研究中,一些研究者认为在互联网的传播结构下,舆论走向非常单一,回音室效应在网络舆论中显著,意见的趋同性导致舆论走向极化。回音室效应指在媒体营造的相对封闭的意见感知环境中,意见相近的声音会被不断地重复、夸张和扭曲,从而让处于这个封闭环境中的人对这些夸张和扭曲的极端观点越来越深信不疑的传播现象[2]。徐翔等学者通过对今日头条中连续11个月的帖子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平台的传播机制使平台原本去中心化的网络信息再中心化,不同层级热度的信息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从而验证了网络平台回音室的存在[3]。还有学者提出社交媒体中的“内容趋同引力”效应,平台上能够获得大量用户关注的内容往往具有一定的共性,比如有情绪感染力、短小、议题热等,具有高热度的信息会成为模范获得吸引力,从而推动整个信息场域进入同质化、重复化的状态[4]。在对回音室效应的深化研究中,高艺畅等学者对天涯、新浪等平台的新闻进行挖掘分析,探究信息同质化程度与议题热度之间的关系,得出舆情的影响力越大,回音室的规模则越大,回音室的规模与议题的影响力呈线性相关[5]。以上皆围绕单一的平台内部信息进行分析,对社交平台的舆论同质化研究有重大意义。

1.2 社交圈层间的舆论分化

圈层不是网络社会独有的结构,但社交平台的兴起将社会各种圈层显性化。网络舆论研究中,圈指具有同质化的众多网络人群所构成的区域,层指的是聚合的人群在网络社会阶层中的等级地位。圈层传播模式的出现使离散的、碎片化分布的受众实现凝聚,对传统的传播模式造成了冲击。同时,舆论的圈层化导致公共领域的分裂,以茧房等形式损害了社会的整合功能[6]。对于舆论分化现象,学者们更多的是对群体内部的意见极化、群体边界的固化表现出担忧,认为不同群体间的意见分化主要由社会关系网中的过滤机制、算法的过滤机制等因素引起。汤景泰、陈秋怡通过分析微博头部用户的社会网络,发现头部意见领袖能够有效打破群体间的圈层壁垒,实现信息意见的垂直流动[7]。汪翩翩等学者将网络平台的参与者分为意见领袖、活跃分子、新闻媒体、政务机构、普通公众,考察不同主体下的舆论演化,证实不同主体下的舆论存在分化,但在舆论的动态演化过程中会逐渐走向融合[8]。

但以上研究忽略了平台本身的差异化,没有对平台这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文聚焦于抖音与微博两个叙事逻辑不同的平台,探究平台本身是否作为一种隐匿边界对舆论进行区隔,导致不同平台的主流舆论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同一时间段、同一话题下的用户讨论作为分析样本,对比同一个议题下公众的态度分化。本文选取俄乌冲突这一具有鲜明政治性的话题,该事件在国际舆论中具有较大的争议,能够体现出不同受众的意见。爬取2023年2月至5月俄乌冲突话题下的受众评论,爬取抖音评论5000条,微博评论4200条,抖音有关俄乌冲突相关新闻文本500条,微博有关俄乌冲突相关新闻文本500条,对两个平台的讨论内容进行分析。通过physon对评论文本、新闻文本进行Jieba分词,同时引用gensim构建LDA主题聚类模型,对两个不同平台的核心主题进行比较。由于俄乌冲突话题涉及的主体较多,态度的区别维度复杂,对筛选后的3484条评论采取人工内容分析方法,对评论内容进行编码,对受众态度进行分类,对比不同平台受众的意见分化程度。

3 研究发现

3.1 议题热度差异:平台区隔下多重意见气候的再造

德国学者诺依曼在“沉默的螺旋”理论中提出意见气候的概念,指人们凭借自身的准统计感官所感知到的优势意见趋向,而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为头部社交媒体平台,平台能够极大地影响人们对议题的关注,成为意见气候的主要塑造者。通过爬取抖音、微博平台俄乌冲突话题的热门帖子,获得1000条帖子数据,以点赞数、评论数作为关注度的衡量标准。分析发现,同一时间段同一议题,抖音对这一政治事件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微博平臺,点赞量在1万次以上的内容占30%,而微博点赞量100次以上的新闻占比极小。因此,两个平台的俄乌话题热度呈现出极大的差异。

对“特朗普称24小时解决俄乌冲突”这一话题,抖音热度也明显高于微博热度。与传统的主流认知不同,抖音是典型的娱乐性平台,微博的媒体属性更强,但对于这一政治性议题,抖音用户的关注度、参与度都远高于微博。在热度排行前20的新闻中,微博的16条帖子皆为大V等意见领袖所发布,而抖音上的13条皆为官方媒体账号发布,这表明在不同的平台,引领舆论的主体也存在较大差异,抖音官媒的影响更强,微博大V等意见领袖的影响更强。因此,处于不同平台的受众对环境的感知、议题的关注存在较大差异。微博平台由于俄乌冲突事件持续时间长,热度有所降低;而抖音平台上与俄乌冲突相关的内容受到更多关注,话题一直处于热度前沿。由于平台的相互区隔,处于两个不同环境中的用户感知到了不同的意见环境,形成多重意见气候。

3.2 割裂与同质:主题聚类、情感走向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究话题内容的差异,本文利用LDA主题聚类模型深入分析不同平台的核心主题差异。通过对比抖音与微博两个平台评论内容的主题分布发现:抖音的相关评论聚集在一个主题中,主题关键词围绕“愿世界和平”“祖国强大”“远离战争”“战争残忍”等内容。抖音评论更多的是表达用户的情感,寄希望于世界和平、对战争持反对态度。在微博的主题聚类气泡图中,核心主题关键词为“侵略”“战争”“冲突”等,并涉及多个国家。微博用户的话语表达带有更鲜明的立场,对局势有更多的分析,在最后的表达中对不同国家、不同事件有清晰的立场。结合对评论内容的情感分析结果来看,抖音评论以积极情感为主,消极、负面情感较少,情感表达有较强的一致性;而微博评论的情感表达分数分布较为均匀,评论表达更加多元化。

主题聚类分析中显示出不同平台的话语表达、意见内容存在较大差异,表达同情、畏惧战争是抖音评论的主旋律,内容表达的同质化较强。微博平台在表达时更多是表明立场、态度,对各个国家的态度十分鲜明,极少出现有关和平的呼吁。在此,平台边界的存在,甚至导致同一话题下用户意见表达的内容出现明显割裂。一边是情感至上,多数话语表达只是一种虚拟蜡烛,为战争的苦难哀悼、祈祷;另一边则是利益纠葛,清晰划分出不同战争中主体的责任归属、利益牵连,话语表达是一种立场站队。但平台内部又呈现出封闭化趋势,评论内容相似度较高,趋同性、同质化明显,内部的同质化、单向化又进一步凸显出平台间的割裂状态。

3.3 态度、立场分化凸显平台区隔效应

通过对评论内容进行人工编码,分析受众态度,将立场维度分为支持、反对、同情、中立四个大的维度,再根据评论涉及的主体进行细分,共有七个维度。筛选不可识别的文本后得到抖音评论1644条、微博评论1841条。编码结果显示,在不同平台信息环境中,舆论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在对俄罗斯、乌克兰、欧洲的态度上均有不同的表现。在对俄罗斯的态度上,抖音平台声音更多的是支持与同情,这一态度占31%;而微博对俄罗斯的态度出现了更多的反对声音,反对俄罗斯,认为俄罗斯的战争性质是侵略、进攻的比例达到33%,甚至很多评论语言极端,表达出更多的愤怒。在有关同情的态度上,抖音评论呈现出更多的感性成分,同情类评论占15.8%。而微博同情类评论占1.8%,态度更多地呈现出二元分化。与微博相比,抖音受众在对俄乌冲突事件发表意见时较少提及第三方国家的干预,仅有10%的受众提及欧洲等其他国家,微博对欧洲国家的批评则高达39%。在立场内部的分化上,微博的意见更加多元,在对乌克兰的立场上,有支持、反对、同情;而抖音上对乌克兰的态度更加单一、同质化,对乌克兰的同情、反对占到总体的50.8%,是整体舆论的主体部分。

同为头部社交媒体平台,在同一时间、同一议题下,不同平台上的主流意见出现显著分化。平台在赛博空间内表现为一个又一个图标,对应一个又一个页面,而不同的图标点击、不同的页面相隔,仅几秒钟的时间间隙背后却是巨大的信息环境差异。以上的数据分析将不同平台的舆论分化凸显出来,而舆论分化、信息环境差异所凸显出来的则是平台隐匿的边界。在这个边界的区隔下,受众对环境的感知、对主流意见的感知出现分化,不同的平台不同的舆论空间,而平台边界的固化则会加剧意见的分裂,难以凝聚社会共识,削弱社交媒体进化为公共领域的可能性。

3.4 平台叙事逻辑的差异分析

在抖音的信息环境中,用户意见表达趋于简单化,大量使用表情包,评论文本显得简略,多数用户通过点赞、评论来表达自己的认同,因此抖音平台的评论有很高的热度,评论的点赞数远远高于微博。对文本统计分析后得出,抖音评论平均字数为7.3字/条,在1644条评论中,纯表情符号占38.4%。微博评论平均字数为13.6字/条,在1841条评论中,纯表情符号仅占12.8%。由于平台本身的叙事逻辑不同,用户在不同的平台环境中的表达方式也呈现差异。抖音以15秒的短视频为主要叙事方式,图像逻辑、景观的呈现是平台的核心竞争力。这种叙事方式使观点的表达简洁、快速,能够全面调动受众感官、激发受众情绪、获取受众注意力,每个视频的时间间隙短暂,无法使人凝思[9]。简化的表达方式、平台的快节奏叙事逻辑使受众观点与信息标题相关性强,难以形成对抗性观点,多数为表达同情与支持。而微博的主要叙事逻辑以文字为主,由意见领袖主导舆论的趋向,意见领袖在传达信息时会对事件本身加以分析,将自身观点融入其中,意见领袖的多元化也造成微博观点更加多元化,形成一些与抖音完全不同的舆论趋向。由于平台间的叙事逻辑存在根本上的不同,因此受众对意见的表达、对事件的思考也呈现出不同,从而造成两个意见场的分隔。

4 结语

当平台成为受众接触信息的主要媒介时,社交媒体就会取代大众媒体成为意见气候的塑造者之一。通过分析可知,舆论在平台力量的介入下出现主流意见分化的趋势。通过分析抖音、微博两大平台的媒介叙事逻辑,可以窥见受众在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如何与媒体叙事逻辑保持一致上走向意见分化。微博叙事方式以图片、文字为主,文字的权重更大,帖子文本内容平均比抖音更长,且意见领袖引导舆论伴有大量的分析、数据阐述,受众一般在经过一段时间相对理性的思考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发表观点。而抖音以碎片化的视频作为核心叙事方式,用音乐渲染情景,成为引导受众态度的隐形手段,突出重点、简短、快速、有感染力是其叙事特征。正是因为平台本身的媒介逻辑不同,其舆论表现方式、生成逻辑、偏向都有所分化。通过以上分析,对抖音、微博两大平台的舆论特征进行解构,证明平台作为一种区隔力量,会使同一议题的主流意见呈分化趋势。

参考文献:

[1] 喻国明,耿晓梦.新中国的舆论调查研究:从议题变迁、意见样态到范式转向[J].编辑之友,2019(9):61-68.

[2] 贾米森,阿卡贝拉.回音室:美国保守主义媒体[M].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2008:75-78.

[3] 徐翔,王雨晨.社会回音室:网络传播中的信息趋同及其媒介逻辑:基于“今日头条”样本的计算传播学分析[J].国际新闻界,2021,43(7):99-124.

[4] 徐翔,张铃媛,王雨晨.社交网络“内容趋同引力”现象与效应实证:基于Word2vec的微博数据挖掘[J].数据与计算发展前沿,2023,5(2):136-149.

[5] 高艺畅,孙英苹,刘凤鸣,等.社交网络舆情传播的回音室效应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2,45(4):58-66.

[6] 吴洁,许向东.网络舆论圈层化:逻辑生成、发展深化与生态治理[J].新闻春秋,2022(4):36-42.

[7] 湯景泰,陈秋怡.意见领袖的跨圈层传播与“回音室效应”:基于深度学习文本分类及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2(5):25-33.

[8] 汪翩翩,黄文森,曹博林.融合与分化:疫情之下微博多元主体舆论演化的时序分析[J].新闻大学,2020(10):16-33.

[9] 汤天甜,周经伦.作为舆论的短视频:影像表达、功能属性与风险争议[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111-120.

作者简介:蒋雨(1997—),女,四川遂宁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网络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