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开发研究

2024-04-18 04:19江洁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9期
关键词:赣南苏区教育资源

江洁

[摘           要]  赣南苏区具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是推进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宝贵财富。坚持开发赣南苏区的红色教育资源,是传承革命基因的必然要求、厚植爱国情怀的应有之义、培育时代新人的有力抓手。目前,贛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的开发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教育价值淡化、创新能力弱化、公益性虚化等现实困境。为切实开发好赣南苏区的红色教育资源,应当整合各类资源,建设高校红色育人平台;依托数字技术,持续创新开发方式;坚持人民至上,不断提升公益化水平。

[关    键   词]  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价值意蕴;现实困境;纾解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9-0017-04

在中国共产党光辉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出现了一大批宝贵的赣南苏区红色资源,如于都长征第一渡,瑞金叶坪、沙洲坝等地的旧址等,这些红色资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历程凝聚的崇高革命精神,彰显了我党的初心使命,具有极其强大的育人功能与教育价值。近年来,伴随着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的纵深推进,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的开发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种种不足,例如资源开发重产业而轻教育,开发方式重传统轻创新,总体规划重商业化轻公益化等。因此,必然要全面审视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开发的现实困境,以深入探析其纾解路径,从而真正提升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开发的实效。

一、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开发的价值意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资源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开发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对于传承革命基因、厚植爱国情怀、培育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发好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是传承革命基因的必然要求

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艰苦卓绝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逐渐生成的宝贵财富,既包括中央苏区时期所留存的各类典籍、文献、遗迹等物质实体,又凝聚着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振兴而不懈奋斗的革命精神。在异常艰难的环境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因地制宜,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囊括义务教育、扫盲运动、干部教育、红军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教育等健全且完备的中央苏区教育体系,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储备。在中央苏区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徐特立、瞿秋白等无数老一辈的革命家、教育家在赣南苏区这一片热土上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先进事迹,为中央苏区教育事业做出极大贡献。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始终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开发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不仅对于推进新时代教育强国事业具有重要意义,更是传承革命基因的必然要求。

(二)开发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是厚植爱国情怀的应有之义

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开发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是厚植爱国情怀的应有之义。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心系教育事业的发展,其根本目的在于将广大人民群众从封建腐朽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引实践,号召广大人民群众推翻一切剥削与压迫,建立独立、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使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无数老一辈的革命家在赣南苏区教育事业奔走留下的大量的革命故事,更是深刻体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开发好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让每一位国人深刻了解苏区教育史,能够让他们始终铭记党的光辉历程,并以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高尚品德,厚植好爱国情怀。

(三)开发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是培育时代新人的有力抓手

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是苏区精神的重要载体,对于培育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中央苏区时期,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形成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2]为基本内核的伟大苏区精神,赣南苏区红色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是始终闪耀着苏区精神的光辉。开发好赣南苏区红色教育是传承与弘扬苏区精神、培育时代新人的有力抓手。一方面,这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始终帮助人民群众铭记历史,能够坚定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拥护与支持,始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另一方面,这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前提条件,老一辈共产党员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这些老一辈共产党员的崇高事迹都应该铭记在心,传承这些精神和品质都利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开发的现实困境

“自《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以来”[3],党和国家对于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开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教育价值淡化、创新能力弱化、公益性虚化等现实困境。深入分析此类困境及其成因,是提升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开发实效的应然之策。

(一)教育价值淡化

当前,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开发总体上呈现出教育价值淡化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于资源开发方面重产业而轻教育,如侧重开发红色资源的旅游产业效益而淡化其教育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红色旅游热潮席卷全国,许多省市都推出了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以满足人民的出行需求,如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等。赣南苏区也推出了红色精品旅游线路,如江西省瑞金市叶坪革命旧址群、沙洲坝革命旧址群、瑞金共和国摇篮景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纪念园、安远县天心整军旧址、寻乌县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兴国县苏区干部好作风纪念园等。此举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旅游市场需求,拉动了赣南苏区经济的发展。这些举措都体现了赣南苏区对红色资源开发的重视。而苏区教育事业必将传承红色基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重旅游产业轻教育事业”倾向却日趋严重,表现在:一是赣南苏区对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开发深度不够。目前,赣南苏区大部分红色资源的开发仍停留在依托现有红色文化遗址打造红色文化教育研学基地的初级阶段,缺乏体验性强的学习项目。二是赣南地区部分学校对赣南苏区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重视程度不高。赣南地区部分高校少有组织专门的师生团队到赣南地区红色文化纪念场所进行深入的考察调研。三是赣南苏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衍生品开发还远远不够,满足不了红色文化多元化教育的内容。

(二)创新能力弱化

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的开发方式滞后、单一化,缺乏创新性也是制约开发实效的重要因素。其主要表现有:一是赣南苏区很多红色教育资源的开发方式趋同性现象较严重。赣南苏区很多教育资源的开发很大程度上模仿了国内其他地区红色资源的开发模式,符合当地赣南苏区特色的教育开发模式偏单一,均是侧重在红色历史文化景点的开发以及有红色革命舞台剧、歌曲的创作中。此类开发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展现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虽有一定促进作用,然而却忽视了地方特色,赣南地区的客家文化、阳明文化等难以呈现。二是高校等科研平台关于红色教育资源的开发模式较为传统。例如,在赣南部分高校推行各种与当地红色文化有关的实践教学中,长期组织师生深入革命根据地、共和国摇篮旅游区、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纪念馆等地学习、考察调研,但此类模式大多以浏览革命文物为主,以解说员的讲解和图片展示为辅来学习当地红色文化,虽然当地工作人员会精挑细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革命文物展出,但是展出方式缺乏创新,少有使用数字技术与师生的交互环节,难以使红色文化真正入脑入心,教育实效因此也大打折扣。

(三)公益性虚化

当前,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出现了“重商业化轻公益化”的不良现象,致使红色教育资源的公益性逐渐虚化。红色教育资源开发的本质要求在于挖掘其中丰富的育人因素、爱国精神、革命基因等,其群体指向于广大人民群众,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永葆红色江山代代传”中的重要作用,而其中的商业价值则为衍生的附属产物。红色教育资源往往呈现为典籍、文物以及遗迹场馆等实体性产品,然而在当前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的开发中却往往存在以此类实体性红色教育资源牟利等现状,部分红色教育资源逐渐异化,派生的商业性更是凌驾于公益性之上。当前较为突出的现象如依托部分红色遗迹,打造各类红色文化产业基地,这些红色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以赣南苏区红色文化为主线,集商业、休闲、娱乐、旅游、创作等多种形态于一体的红色文化主题文创及特色旅游园,其中包含大量的现代商业元素,大多人民群众囿于高昂的价格而逐渐止步,大大削减红色教育资源的公益性特征。

三、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开发的纾解路径

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丰富多样,开发红色教育资源的目的是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接受红色教育和传承革命前辈的优良传统。因此,必然要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建设高校红色育人平台;依托数字技术,持续创新开发方式;坚持人民至上,不断提升公益化水平等方式积极纾解红色教育资源开发的现实困境。

(一)整合各类资源,建设高校红色育人平台

赣南苏区是红色文化的发源地,红色教育资源丰富多样,承载着苏区优秀的革命传统文化,应当充分利用好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建设好高校红色育人平台。

一是要将大学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有机结合。赣南苏区高校可以红色育人为切入点,成立“青年革命继承者培训班”和组建在校大学生“红色文化社团”,开展“重温革命光辉历程—红色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前往紅色教育实践基地考察调研,调研成果可通过 “红色文化宣讲团”展开宣讲。此外,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社团”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协助学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让传承红色基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二是要深化理论阐释。高校宣传部门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带头组织马列主义专家学者开展系统研究,建立赣南红色教育资源库,红色资源库中的资源按照时间、人物、背景、意义进行划分,深入挖掘赣南苏区红色资源所蕴含的教育素材,并将其积极融入思政课堂。同时,积极研发红色专题教学、红色文化体验教学、红色文化访谈教学、红色文化互动课程等,形成特色课程,满足学生对赣南苏区红色文化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三是多样化丰富实践教学。针对学生的差异性需求,应利用好各类红色教育资源,多样化开展实践教学。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时,可以让学生轮流扮演“赣南苏区红色文化讲解员”角色,把内在知识通过体验活动外化为精彩的语言,让他们不仅能理解我党重要的历史事件,还能深受感染,与之发生情感上的共鸣。基层党组织还可以与地方红色基地共建合作,学生能创新演绎自己心中最喜爱的红色题材故事,在体验表演的过程中理解和传承赣南苏区红色文化。同时,应积极组织师生亲自到赣南地区红色文化纪念场所考察调研,这是对赣南苏区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开发的重视,也凸显了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在红色文化纪念场所的一线考察调研中,有利于在校师生深挖红色文化资源,为优质思政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是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开发需要开发好苏区红色故事资源。故事是精神的载体,开发好红色故事资源,就是传承好红色文化精神。开发苏区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资源时,可从老一辈革命家在当时复杂的情况下是如何应对和有效解决当年的棘手问题的角度为学生进行讲解,如通过调查来解决问题,调查方式可以有问卷调查、走访调查、访谈调查法,在调查过后解决问题,我们可以亲身体验问题解决后的效果,以及大家对问题解决的满意程度。对此,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创新并进行实践,如在学生党员中可以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采用“3+1”模式:“3”指实行问卷调查、走访调查、访谈调查法,指在校大学生对学校的环境和大学辅导员的工作方式、生活学习环境实行三项调查; “1”指调查过后的体验,只有通过调查才能了解具体情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核心所在。

五是课外巧妙设计关于红色革命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从“不忘来时路”“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实现梦想”这四个模块来设计活动,突出学生作为思政课学习的主体地位,构建“忆、驳、看、争”四位一体的活动模式:不忘来时路,忆往昔峥嵘岁月,通过看红色展馆、纪念馆回忆当年我党的光辉发展历程;驳错误言论,牢记使命,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错误言论,应及时反驳,捍卫烈士尊严,遇到困难不退缩,维护正义,勇于与不良现象做斗争;看今朝现状,勇于担当,在思政课上了解当前我国国内外形势,在复杂的形势下,大学生要有非我莫属的担当精神;争朝夕,实现梦想,在校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要珍惜大学四年时光,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四位一体的活动模式让大学生把红色文化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红色文化教育知行合一的表现。

(二)依托数字技术,持续创新开发方式

依托数字技术创新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开发方式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依据红色教育资源的多样性,运用数字技术创新资源收集、获取、共享与呈现方式;二是以红色教育资源开发手段的多样性,运用数字技术创新开发红色教育资源方式。在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开发过程中,红色教育资源不但包括红色革命遗址、纪念碑、烈士陵园、纪念馆等,还包括大量的报刊书籍、档案资料、来往信件家书等,同时还有红色经典戏剧、歌曲等,多样化的赣南苏区教育资源为数字技术的运用提供基本条件。同时,“虚拟现实技术、增强技术、可视化技术、全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红色资源开发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开发手段”[4]。丰富的赣南苏区教育资源和多样的开发手段,使红色教育资源的开发深入人心。

依据红色教育资源的多样性特征,一方面可以运用多媒体数字技术建立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线上红色教育平台,并积极开设特色校本课程,打破红色资源的位置局限性,将红色文化带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使得红色资源得以充分运用;另一方面客体通过数字技术丰富红色教育资源的呈现方式,现在的大学生没有亲身经历革命战争年代,对红色资源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刻,无法真切体会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因此他们对红色资源的认知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将人工智能运用到对赣南苏区各类红色教育资源的开发中,對红色教育资源进行浓缩和集中展现,创新红色教育体验形式,实现教与学的有机融合,实现寓教于乐,结合VR+红色内容开发,创新红色文化(历史)体验,在体验中重温我党的峥嵘岁月。在体验+实践式学习的模式中,学生要达到“学、思、践”的良好学习效果,学生从体验红色历史文化中学习历史,铭记英雄的光辉事迹,从而进行思考,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就创新红色教育资源开发方式而言,要善于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和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示赣南苏区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中蕴含的红色基因,比如通过高新技术手段打造“会说话”的红色文物,让红色文物“活起来”并讲述我党当年的历史事迹;比如在思政课中,采用VR实景技术从红色文化实地出发,全面分析党中央战争时期在赣南苏区的丰功伟绩,让学生在VR实景展现中切身感受革命血雨腥风的过程,从而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红色教育资源的开发中,要多创作适应新时代的红色影视、戏剧、歌曲等,同时要防止低俗现象的产生,努力为学生做到“寓教于艺” ,让学生借助这些方式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

(三)坚持人民至上,不断提升公益化水平

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开发中的过度商业化倾向是目前最为严峻的难题,为破解此类困境,应当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不断提升红色教育资源开发的公益化水平。一是要建立好红色教育资源开发保护机制,在积极保护红色教育遗迹、典籍等实体性载体的原貌时,严格审批红色教育资源开发准入资格,禁止一切通过利用红色资源以谋求个人私利的一切行为,严禁为实现商业价值或市场收益而随意更改或破坏红色遗迹的任何行为,坚持保护为主、开发为辅;二是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商业性开发要坚持适度性原则,在特定情况下需运用红色教育资源开发商业性活动时,应当让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开发受众群体扩大化,杜绝一切致使红色教育资源脱离人民群众的现象。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开发旨在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我党辉煌的历史进程并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这是爱国爱党的重要体现。要根本性转变当前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开发中的过度商业化倾向,必须坚持人民至上,避免红色教育资源开发中的商业化、市场化倾向。

红色教育资源是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基石,为培育一代代共产主义接班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丰富多样,积极开发这一资源是传承革命基因的现实要求,也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面对当前红色教育资源开发的现实困境,应当在总体上把握红色教育资源开发的现状以及根源,切实提升赣南苏区红色教育资源开发的实效,这是对革命先辈精神的传承,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事业发展的底气所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17.

[2]冯俊.百年大党与中国之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97.

[3]杨怿华.让赣州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比翼齐飞”[N].赣南日报,2015-03-06.

[4]李红梅.加强红色档案资源建设 助力红色传承[J].陕西档案,2021(2):41-42,40.

编辑 栗国花

猜你喜欢
赣南苏区教育资源
文化三馆讲好赣南审计故事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苏区创业致富人
赣南脐橙整形修剪技术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