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视角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2024-04-18 09:55吴婷婷
经济师 2024年1期
关键词:改进建议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摘 要:事业单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之一,随着社会经济不断蓬勃发展,对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善人民生活等都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各行各类事业单位在履行自身职能职责的同时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迫切需要对日益增加的资产进行规范化管理,从而发现一些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文章通过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对资产管理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 资产管理 存在问题 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1-088-02

一、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现状

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履行其社会职责、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也是公共财政资源的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对各事业单位占有和使用的资产进行管理,有利于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益,促进社会经济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采用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占有使用单位的三级管理模式。

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31日,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为54.4万亿元,扣除负债后净资产为42.9万亿元,占全国国有资产净资产四分之一。其中:事业单位的资产总额为35.4万亿元,占全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的三分之二。为了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2021年国务院出台《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各级财政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出台了具体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制定行政事业性资产信息标准,建立資产信息卡标准化管理体系,加快推进资产管理融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构建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前后衔接,预算、政府采购、资产管理环环相扣的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

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

职责不清晰,管理方式不科学,全面性不够。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变革,事业单位工作内容不断发生变化、工作量不断增加,单位原先制定的资产管理制度滞后,各部门的职能设计、人员配备与单位现有规模不匹配,导致职责划分不清晰,出现多头领导的现象,一旦出现问题很难断定具体责任人,加大了内部控制执行难度,降低了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容易诱发工作上推诿拖沓等不良现象,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大部分事业单位也很少会根据实际发展情况的变化对现有资产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容易造成管理上的纰漏。部分单位资产管理人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资产管理仅仅只是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对办公用品、无实物状态的著作权等不属于资产管理范畴,导致部分资产虚购或悬空、账实不符等,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二)管理信息渠道不畅,缺乏资源共用共享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管理对资产管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能够充分掌握单位资产状况,同时减轻资产盘点、清查工作量,有效地对资产进行管理。但事业单位在推动信息化系统过程中,其他部门配合程度不高,对后续的资产清查、盘点、变更等管理过程中不能获得全面的消息,闲置资产不能很好地在单位内部进行调剂使用,对低效、闲置资产功能挖潜、修旧利废利用程度不高,造成资产的浪费。

(三)内部控制机制存在缺陷,内部监督独立性较低

国家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出台了相关制度,但因为事业单位自身原因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强等因素,容易出现同一个部门既行使管理权又行使内部监督权,出现自己监督自己的现象,使得内部监督能力较弱,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资产配置不科学,购置过程中的管理和约束机制不健全,资产处置程序不规范。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资产配置缺乏科学性研究,资产配置与预算管理脱节,固定资产购置缺乏前瞻性,人为规避政府集中采购、重购轻管现象时有发生。对资产配置也未按《条例》规定优先采取调剂方式进行资产配置,直接采取重新购置、租用等方式配置资产,忽视客观需要、自身财力状况,没有按照科学合理、厉行节约、从严控制等原则购置资产。在固定资产出售、报废等处置过程中,缺乏处置相关审批手续,造成资产管理混乱局面,资产流失严重。

(四)部分资产产权不明晰,资产的会计核算和会计处理方面存在漏洞

部分事业单位因为单位分拆、合并等历史遗留问题,对单位的部分实物资产已按政策规定进行合并、分拆、捐赠、划转等处置,但账务处理上未按《政府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规定进行下账处理,对同一资产重复入账偶有发生,导致单位资产账实不符。有些事业单位不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对应该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资产不作为固定资产没有登记入账,对固定资产核算只核算原值,不重视后续计量,对发生符合规定的后续支出不进行资本化处理,直接简单地进行费用化处理,造成资产价值低估。

三、改进建议

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有效延伸,事业单位管好和用好每一项资产,可以降低单位的财务运营成本,节约财政资金,增强其使用效率。针对目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制度不健全、管理方式不科学及职责不清等问题,从加强内部控制视角提出改进建议,希望对提高资产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或修订资产管理制度,优化管理过程及方式,资产全面覆盖

按照《条例》和《规范》有关规定,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或修订完善内控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划分各部门的责任、权力与义务,资产管理实行“统一政策、统一领导、归口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并密切重视各部门的沟通和交流,对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降低资产的闲置率,提高资产的使用频率,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障和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同时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借助科技手段,对资产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在内控制度中明确办理资产业务的不相融岗位相互分离,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办理资产业务全过程,如财务部负责资产的会计核算管理,资产管理部负责实物资产管理,其他部门负责使用资产保管,在资产盘点过程中财务部或内部审计部进行监盘。将所有资产全面纳入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低值易耗品等进行管理。在资产管理方式上采取刚性与柔性相结合,注重对人的管理,以相同的文化、理念激发资产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感,并按照《制度》规定,规范资产相关业务的会计核算,保证账账、账实相符,减少帐外资产的发生现象,以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二)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夯实资产基础管理,实现资产共享共用

积极创新管理方式,运用互联网、大数据、5G等高新技术手段,升级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各环节业务流程、处理规则等嵌入系统程序,涵盖资产管理全生命周期,进一步健全“全面、准确、动态”的信息数据库,尽快实现业务流程数字化,助力管理决策科学化。事业单位未建立自身信息化系统时,可利用财政部建立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单位资产的出入库登记、使用人及存放地点变更等日常管理,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资产进行盘点、核对,保证单位资产变化与国家资产管理信息同步进行更新,以便整个资产信息在国家范围类实现共享。同时事业单位利用管理系统可以随时掌握自身资产使用、闲置等情况,充分挖掘固定资产潜力,并利用信息化数据实现资产内部调剂共享使用,以减少资产重复购置,节约财政支出,降低资产的闲置浪费,有效提高资产的使用率。

(三)加强对资产的预算管理,资产配置的科学性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资产的科学、合理配置,必须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从而防止盲目配置资产、重复配置资产等现象的发生。为了优化事业单位资产配置,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根据单位职能及发展的需要,并结合资产存量情况,按照厉行节约、方便实用、追求绩效的原则配置,能采取调剂方式解决的,原则上不再重新购置,不能调剂解决再行安排购置,避免各单位及部门间攀比,造成资源和资金浪费;第二,资产配置应当编制预算,重大的资产购置事项还应当开展可行性研究,并进行集体决策,对不同价值与标准的资产配置应采取不同的采购方式,如在政府采购目录上的资产或批量价值达不到政采标准的应采取政府集中采购方式,不在政采目录上的资产且总价达不到政采标准的,单位自行采购;第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事业单位应将资产配置纳入部门预算,随同年初预算报各级财政部门审批,未取得批复的下年度不允许新增配置资产,加快推进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融入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的步伐,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与预算管理三者有机结合。

(四)理顺资产产权关系,规范资产处置手续

部分事业单位因机构合并、分拆、政策变化等历史遗留原因导致资产产权不清晰的,各事业单位应当追本溯源,从资产验收入库、登记统计、清查盘点、等基础性工作着手,理顺资产产权关系,科学稳妥推进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对缺少资产合并、分拆政策手续的,前期政策未过期的沿用老办法补全手续,政策已失效的按照现性政策补全相关手续,保证资产所有权与使用权的统一,做到单位资产账实相符。还应当建立健全资产处置相关制度,对资产处置的范围、标准、流程等进行明确规定,确保不同的资产处置方式均有相应的控制措施,规范资产处置审批程序,防止单位违规操作,降低资产处置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和廉政风险。

(五)加强资产管理活动的监督、检查、绩效评价

将资产管理的决策、执行、监督应三权分离,提高内部监督执行力。主要措施:第一,监管职能从资产管理部门中独立出来,建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同时配备足够的专业监管人员及硬件设备;第二,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将现代化的监督方法引入资产管理监督过程中,优化其监管手段,对单位资产全面监管;第三,建立健全资产监督、检查制度,将资产管理的质量、效率与管理人员工作考核挂钩,从而调动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的重视,在资产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对相关责任人采取必要的惩罚手段,以此提高资产管理的严肃性;第四,建立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设置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定期对资产管理活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对资产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分析、评价,对发现的问题提出适当的改进建议并督促整改。

参考文献:

[1] 刘昆.国务院关于2021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2022年10月28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22(06):937-940.

[2]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1(09):5-10.

[3] 文宗瑜,李森,王桦宇,等.依法加強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监督[J].财政监督,2021(07):38-46.

[4] 付艳清.G设计院内部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6.

(作者单位: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 四川成都 610041)

[作者简介:吴婷婷(1993—),女,汉族,四川渠县人,本科,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财务管理。]

(责编:赵毅)

猜你喜欢
改进建议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货车空气制动阀的故障分析与改进建议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及其问题的调查研究
论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绩效角度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的现存问题及改进建议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探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