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专业课教学有机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与实践

2024-04-18 11:35李大伟王强任博
高教学刊 2024年8期
关键词:探索实践思政元素专业课程

李大伟 王强 任博

摘  要:课程思政是军队院校贯彻新时期军事教育方针的重要切入点。围绕军校课程思政建设问题,从课程思政的前提、目标和实施关键三个方面阐述课程思政的内涵要求,提出课程思政设计要更新教学理念、聚焦解决问题、整体设计推进、采取多元方法的思路。以航空事故与适航标准课程思政为例,建立课程思政的目标体系,探索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介绍思政元素融入的具体案例,对专业课教学开展课程思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业课程;教学设计;思政元素;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08-0093-04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oint of penetration for military academy to implement the military education policy in the new era. Focus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military academ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requirement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the premise, objective and implementation key.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desig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renew teaching concept, focus on solving problems, promote the overall design and adopt multiple methods. Taking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aviation accident and airworthiness standard cours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stablishes goal system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xplores the way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roduces specific cases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t has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specialized course to carry ou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pecialized course; teaching desig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教育部先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等多个文件[2],在全国高校部署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的贯彻落实。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要科学设计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扎实推动课程思政全程融入课堂教学,着力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建设能力。在教育部发布的新工科建设文件中,也明确了新工科的内涵是以立德树人为引领,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性卓越人才[3]。

2019年11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国防大学全军院校长集训开班式上提出,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就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强国兴軍服务,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是做好军事教育工作的基本遵循,彰显了军事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辩证统一,体现了对新型军事人才“立德”和“为战”的目标要求。军校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方针,就是要在育人的全过程中,既要突出围绕实战搞教学,也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中。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立命之本、发展之本。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是培养军事人才的重要供给侧。我军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思政类课程和思政教育一直常抓不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单纯的思政类课程往往是就思政言思政,属于一种显性的教育,生长发展的载体较为单一。课程思政作为军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个切入点,往往结合具体的案例升华思想认知,能够起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成为军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倍增器”。因此,军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结合专业课航空事故与适航标准的思政融入,进行具体的探索和实践。

一  军校课程思政的内涵要求

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4]。军校课程思政的目标,就是落实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形成合力,培养一批听党指挥、能打胜仗的革命军人,确保革命事业后继有人。

(一)  课程思政的前提是教员思政

教人者自己先受教。教员作为课堂教育的主导者,首先自己要坚定对我党我军大政方针的深刻领会和强烈认同,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三尺讲台无杂音”。教员在课堂上的精神状态、军人素养、治学态度,课堂就是战场的认知,就是教员思政的最好体现。此外,课堂之外的认真备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等传递着教员自身的思政素养,这些细节都会在耳濡目染中感染每一名学员。如对学员作业的认真批改和批注,让学员感受到教员的敬业态度和对学员成长的真正关心。

(二)  课程思政的目标是立德树人、为战育人

目前,高校的课程设置一般分为三类,思政课、通识课和专业课,每类课程都有其自身的边界,承担着各自的知识、文化、技能传承任务[5]。如果从大的方面划分,高校的课程可分为思政类课程和非思政类课程。课程思政就是针对非思政类课程提出的。课程思政要做到立德树人,就要突出课程的主战场地位,在非思政类课程教学中,系统融入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工匠精神、人文精神及审美情趣等思政元素,将新时代强军思想贯穿到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要做到为战育人,就要坚持围绕实战搞教学,以战领教,以战领学,以战领训,以战领考。要将课程教学中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与未来战训保障联系起来,将部队在战训保障中的现实问题引入课堂,激发学员科技强军、以身许国的胜战精神。

(三)  课程思政的关键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以各种学习和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理念、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的规划、安排与决策。教学设计包括课程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在具体设计中,基于著名教育学家加涅提出的教学设计ADDIE模型[6](图1),将课程思政贯穿于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在分析环节,确定课程思政的认知、情感与价值观;设计环节,确定思政元素的教学单元和知识点;开发环节,选取最优的表现形式,撰写思政材料,设计思政活动;实施环节,确定思政元素的具体落实方案;评价环节,通过教员、学员和专家等多个维度,对课程思政效果进行评价。

二  课程思政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在教学改革中,必须遵循一定的思路与方法,才能最大发挥其效能。

(一)  课程思政设计要更新教学理念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7]。从这个意义上讲,不论是思政类课程还是非思政类课程,首要的是塑造人的精神世界。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课程思政本身就是一种教学理念。建构主义认为,身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每位学习者都具有一定的先验知识,其后的学习过程并不是通过教师的“单向传输”,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借助必要的学习资料,主动地去挖掘、探索、建构认知世界[8]。军校课程思政建设中,要重视学员的先验知识,思政设计要围绕学员从地方青年向合格军人和大学生的属性转变,围绕新时代强军目标科学设计思政元素。

(二)  课程思政建设要聚焦解决问题

无论是地方高校还是军队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最终的目的都是要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军队院校课程思政的目标就是要满足部队战训需求,为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提供坚强保证。从近年来部队对我院毕业学员的反馈来看,主要暴露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问题。个别学员对部队的艰苦条件、严格管理和常态化战训任务思想准备不够,扎根边疆、扎根基层的思想还不够深入。二是组织管理能力偏弱问题。有的学员自我意识强,沟通表达、组织管理能力弱。三是血性胆识问题。有的学员工作中放不开手脚,把分队、中队带得虎虎生威的锐气还不足。因此,课程思政就是要聚焦解决部队反馈的现实问题,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政设计,以胜任学员的第一任职岗位能力需求和打牢学员军旅职业生涯发展基础为目标。

(三)  课程思政要整体设计

课程思政的提出就是要充分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促进各类课程参与思政教育,共同实现高校的育人目标。从高校的课程设置看,围绕不同的培养目标,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了一套课程体系,包括思政类、通识类和专业类等。以我院培养的安全工程、质量控制、无人机专业学员为例,80%以上的学员毕业分配到航空兵机务一线。因此,在顶层思政属性上,同属于航空机务文化。在具体设计时,应该针对具体专业、具体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政元素设计。如安全工程专业可突出安全文化,质量控制专业可突出质量文化,无人机专业可突出戍边文化。

(四)  课程思政设计要采取多元方法

在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中,从教育时间分布方面,我们可以把思政类课程看成是一种显性教育,而课程思政是一种隐性教育,思政元素只占到总课时的一小部分。就思政元素融入非思政类课程的方式看,可分为显性融入方式和隐性融入方式[9]。显性融入方式主要是讲故事式,隐性融入方式包括体验式、内涵式和概念类比式。讲故事式指通过引入科学故事、时事热点等方式进行价值观的引领,需要单独分配教学时间。体验式指通过教员的言传身教,学员对某一环节的自身实践,体验其中蕴含的工程理念、工匠精神等,由教员进行总结升华。内涵式指通过学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或研讨,由学员自己感悟其中蕴含的价值观、方法论,思政元素并不明确给出。概念类比式指通过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类比,启发学员思考其中的思政精神。

三  课程思政案例设计和实践

(一)  课程思政目标和融入方式

以笔者负责的专业课航空事故与适航标准为例,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装备原理、适航条款、事故机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典型的理工類课程的知识性、工程性和实践性特点。在课程教学设计中,主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思政目标设计。为了使思政设计更具有可操作性,思政元素设计具体到每个教学单元和知识点中。航空事故与适航标准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如图2所示。其中,共同目标为空军航空兵机务一线岗位任职需要培育的航空机务精神,专业目标为安全工程专业和本课程需要塑造的专业精神。

在以上课程思政目标分析和融入方法设计的基础上,本课程的思政元素设计(部分)见表1。

(二)  课程思政案例

案例1:适航的来源——看到差距、收获信心、找准定位(思政目标是文化自信;融入方式是内涵式)。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的“飞行者一号”成功上天,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航空时代。我国第一架飞机是由“中国航空之父”冯如在1908年试飞成功的,比“飞行者一号”仅晚了5年。民用航空的普及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飞行事故频发造成了公众利益的损害,公众要求政府对飞行活动进行监管,于是,航空器的适航性在借鉴适海性的基础上,被作为专有技术名词提出来。船在人类历史上的出现非常早,但是真正意义上的轮船(动力系统由蒸汽机提供)“克莱蒙特号”发明于1807年,发明者叫富尔顿。我国第一艘轮船是洋务运动时期,1865年建造的,比国外晚了60年左右。但是,船在我国历史上出现非常早,虽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在《荀子·王制》里就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表述。

无论是航空还是航海,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事实证明,我们的祖辈是富于想象、善于创造的。因此,在适航领域,我们一定要主动作为,与国际接轨,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大国空军贡献自己的适航力量。

案例2:适航条款是全世界人民用鲜血换来的宝贵财富(思政目标是底线思维、科学精神;融入方式是内涵式)。

在讲解运输类飞机适航条款时,以“CCAR 25.571 结构的损伤容限和疲劳评定”为例,讲授飞机结构适航相关条款的发展。从1945年民航法规CAR 04.313章节中首次出现结构疲劳问题表述,到今天25.571条款的建立,凝聚了人类在结构安全领域的艰苦探索、智慧结晶和血汗泪水。飞机结构安全理论经历了从静强度设计、安全寿命设计、破损安全设计、损伤容限设计,到考虑广布疲劳损伤的发展阶段。每一个新的结构安全理念提出,都伴随着多起空难的发生,如美军B-47、F-111、F-15C事故,民航彗星号、B-707、阿罗哈空难等。可以说,是事故推动了结构强度理论的不断发展。通过把适航条款之外的故事引入课堂,使生硬晦涩的适航条款鲜活生动起来,建立学员对法规的敬畏感。通过案例引入,启发学员学习适航条款和技术需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科学精神。

案例3:奇迹的创造是偶然还是必然(思政目标是工匠精神;融入方式是讲故事式)。

在讲解民机事故与适航条款分析时,引入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备降事件,引导学员从适航的角度分析3U8633航班备降事件涉及的适航条款,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动力。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公司3U8633航班按预期执行重庆至拉萨航班任务,飞至成都区域巡航阶段,在万米高空突然发生驾驶舱右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紧急状况。面对速度为800 km/h左右的强气流,零下40多度的超低温,飞行仪表多数失灵、失压、强噪声等多不利因素,机长刘传健带领机组成员临危不惧、正确处置,36个操纵动作精准无误,全手动操纵飞机飞越高原高山地形,确保了机上119名乘客与9名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创造了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5.14”事件后,空客公司调整了飞行手册,按照刘传健的操作设计了更为规范的流程,这是空客公司首次因为中国飞行员更改手册。2019年3月,空客公司特别邀请刘传健在空客第25届安全年会上发言,向全球同行讲述“5.14”事件处置,这是空客公司第一次邀請中国内地飞行员到会发言。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反过来想,如果没有平时的刻苦训练和严格要求,会创造“5.14”的奇迹吗?作为一名军人,如果没有今天对战争的准备,就没有战争来临时的胜战能力。

四  结束语

课程思政是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背景下的重大教学改革,其意义重大。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善于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增加课程的思政属性,实现非思政类课程的精神升华。在思政设计中,要集智攻关,做好顶层设计,形成各学科专业特有的思政文化。在思政元素融入中,要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实现思政和专业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 高宁,王喜忠.全面把握《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理论性、整体性和系统性[J].中国大学教学,2020(9):17-22.

[3] 贾启君.新工科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逻辑[J].中国大学教学,2021(5):50-53.

[4]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9):4-6.

[5] 张正光,张晓花,王淑梅.“课程思政”的理念辨误、原则要求与实践探究[J].大学教育科学,2020(6):52-57.

[6] (美)R.M.加涅,等.教学设计原理[M].王小明,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21-22.

[7] (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3.

[8] 马然.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对分课堂的“全方位育人”教学模式改革探究——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20(2):105-110.

[9] 刘洪丽,李婧,李亚静,等.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方法探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20(3):86-9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确定环境下考虑时变因素航空安全预测预警及响应机制研究”(71701210);2021年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聚焦岗位能力,‘三位一体推动航空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21BZ094)

第一作者简介:李大伟(1986-),男,汉族,甘肃定西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飞行安全与适航技术。

猜你喜欢
探索实践思政元素专业课程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建设基层央行文化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家用纺织品设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实践
新时期校企有效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油田服务单位混合用工条件下工会工作探索和实践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