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

2024-04-22 16:47舒展王彩妮
科学与管理 2024年2期
关键词: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

舒展 王彩妮

摘要:作为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信息为要素的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依托其高效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能力驱动产业结构升级,数字产业化及产业数字化的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大力提升社会生产力。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大变革,认为数字经济通过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及质量变革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关键词:数字经济;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24.02.004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在国际格局大变局、国际经贸规则加速重构、中国对外经济摩擦加剧以及大国竞争与博弈日益激化的背景下,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着重强调“新时代要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迈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迎接数字时代,助力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1]。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進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促进数字经济发展,释放数据要素潜能,提高应用能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2]。党的二十大报告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其重要战略性举措之一就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3]。近年来数字经济表现出良好的经济效应,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重构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自2017年“数字经济”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五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7.2万亿元增至45.5万亿元,保持蓬勃发展态势,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32.9%提升至39.8%[4],数字经济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度不断提高,即将成为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5]。

数字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正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分别从理论与实证视角探讨了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共识[6-7]。已有的理论研究认为数字经济在多个维度和层次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微观逻辑上,其技术属性赋予成本以新特征,带来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及长尾效应提高了经济的均衡水平。宏观逻辑上,数字经济通过优化生产要素、提升生产率及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8-9],主要体现在经济绩效、创新能力、协调发展等外在表现及增长动能、创新资源、风险防控、市场机制等内在动力提升[10]。

高质量发展是有目的地构建技术竞争优势的长期性结果,要素质量升级和创新是中国迈向发达国家的核心经济机制[11],数字技术通过分析处理数据要素实现信息挖掘和趋势预测,对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在内的各种要素资源进行重构整合,引发生产范式改进和产业联动效应,挖掘经济新的增长点[12-13],数字技术创新更是实现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因素[14]。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生产要素所具备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外部性、低复制成本性等技术-经济特征是实现价值创造能力倍增、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15]。同时,经济效率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16],数字经济在降低数据搜寻、复制成本,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信息传输速度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17],对于促进分工与协作,提升平台、产业、价值链协同效率,创造数字空间、现实空间双重价值具有推动作用[18]。

综上,数字经济通过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及要素禀赋结构升级推动产业升级优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作为高级的新经济形态,极大增强优化资源配置、产业融合协同等方面的能力,成为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19]。本文认为,数字经济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主要体现在动力、效率、质量的三重变革,数字经济通过将数字技术、数字资源、数字产品融入到实体经济的生产体系和要素市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 动力变革:以创新为特征的数字经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动力变革即经济内生增长驱动力的变革,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新动能要求将传统要素驱动力转变为创新驱动力,培植经济发展新活力、新能量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去依靠要素驱动和投资拉动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在数字经济时代,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的深度融合,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1.1 数字技术创新支撑经济增长动能转换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所催生出的数字经济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最好体现,创新推动数字技术发展,数字技术发展是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

1.1.1 从微观企业效能看,数字技术创新驱动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

首先,数字技术创新促使企业日益满足市场对产品迭代循环的需求,提高市场获利能力。传统创新从研发到市场化的长周期性是其产品无法及时满足市场持续变化需求的重要因素,而数字创新环境使企业的价值逻辑得到改变[20],路径模糊、资源受限、优势依赖等诸多过程不确定性致使创新型企业无法再沿用过去的技术优势,而要通过数字化转变以获取新优势。以“云、网、端”为特征的数字技术所具有的可重新编程性[21]使企业可根据实时反馈及运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快速更新、迭代升级。同时,用户所反馈的异质性信息也为企业创新提供来源,使其更加机动、灵活,满足海量需求。

其次,数字技术创新催生企业新利润增长点。在数字经济时代,传统要素与新要素之间存在重组可能性,企业通过数字技术重组新旧要素以产生数字创新。例如对传统行业进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等颠覆式数字化改造而涌现出的一批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根据《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2》,2021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共316家,总估值超1.1万亿美元,主要分布于新零售、数字医疗、数字文娱、企业数字运营等赛道。除此之外,数量众多的中小微企业在数字创新活动下实现了营业收入增长,为传统企业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

再次,数字技术创新支撑企业科技成果研发。一方面,依托于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创新型企业能够更好地使碎片化研发资源与知识信息有效整合,降低研发资源的搜寻和匹配成本,以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多关键核心技术信息。同时各企业互享资源,增强协同创新能力,促使创新灵感得以有效碰撞与融合。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创新带动ICT投资,提高资本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支持。数字金融的发展有助于扩大覆盖范围,惠及长尾用户,缓解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融资成本,很大程度解决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企业创新研发提供强有力支撑。

1.1.2 从中观链条的角度看,数字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水平提升

大多数传统产业市场需求响应速度慢、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匹配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实现经济收益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数字技术创新从生产和需求两个方面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现代化产业结构体系形成。

(1)供给方面,数字技术创新主要通过改变就业结构、改善生产技术基础、扩展劳动对象等途径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首先,依据“配第-克拉克定理”与“库兹涅茨法则”,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结构呈正相关。数字技术创新带来的工业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导致劳动密集型与低技能劳动者就业被替代,致使其就业空间被压缩。同时,在第三产业其所建立的数据模型和算法优势创造大量新型岗位,推动劳动者数字技能、就业能力提升,为被替代的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整体而言,数字技术创新加速劳动者向第三产业和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转移,带来这些领域中劳动力就业结构升级,形成“哑铃型”劳动力模式,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其次,数字生产技术创新改变传统产业内部集约化、高级化趋势不明显的特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具体表现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一方面通过对铁路、公路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改造升级,提高其智能化水平,例如我国在轨道交通中对6 000多个铁路车站建设列车调度指挥系统,1.7万台机车和70.8万辆货车安装RFID,利用信息化、自动化对车辆实时追踪,实现铁路行车、调度集中指挥和远程自动控制。另一方面5G网络、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加速城市创新协调发展,通过技术溢出带动城市圈形成创新极核,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倒逼产业链创新和结构升级。同时,“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22]事实证明R&D强度越活跃的产业其生产力越强,对创新成果的吸收、转换能力越强,越能及时反馈市场需求、合理配置有效资源,从而导致生产要素向该产业集中,优化产业结构。除此之外,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蓬勃发展也带来产业发展基础、产业组织形态、产业区域布局等方面变化,最终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

再次,数字生产技术创新扩大劳动对象,挖掘新型生产资料,促进产业创新。随着数字经济不断发展,数字技术创新对劳动对象的认识和改造也在不断拓展,不断形成新业态、新产业,使产业创新路径逐渐清晰。如生物学领域依托于人工智能翻番蛋白质结构数据,预测了人类表达的几乎所有蛋白质结构,基因编程疗法被用于治疗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形多发性神经病、地中海贫血等疾病。数字技术创新通过对人造材料、合成材料、以硅为代表的功能材料大量开发,推动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蓬发,是北斗导航系统、快中子堆等科技突破的有力支持,是促进材料科学、量子化学等学科交叉发展不可或缺的生产力。

(2)需求方面,数字技术创新通过优化需求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5月在华东七省份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经济增长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过去“两驾马车”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需要向以把握消费升级趋势促进扩大内需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以此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转型。数字技术创新不仅带来了消费需求与生产过程的融合,技术溢出带来的正外部性降低产品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增加交易效益。而且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等数字技术创新带来的互联网健康养生、休闲娱乐、直播电商、教育培训等物质型消费服务化趋势,驱动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升级,一定程度上改变过去消费仅起到“牛车”作用的状况[23],实现消费者与产业间的价值共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除此之外,数字技术创新带动投资结构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促进投资向高技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集聚,以适应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变革;呈现出贸易主体多元化、贸易产品多样化、组织结构网络化的出口结构新特征,提高出口产业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其在价值链分工中向高端地位攀升。

1.1.3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数字技术创新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1)数据成为连结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交融的桥梁,依托于数字技术,海量数据资源得到挖掘,成为一种新的生产资料参与到经济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24]。实体企业作为实体经济的微观主体,数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应用价值,使可用资源与制造活动有效结合,满足企业对市场动态及时响应的需求。同时加强企业对产品研发和迭代的能力,推动实体企业的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整体提升。

(2)数字基础设施、云计算等新型应用设备的广泛应用及互联网关键领域的快速发展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耦合发展夯实物质基础,衍生出数字、智能制造等平台连结卖方与买方双边市场,承载巨量商户和消费者,在需求方搜索、供给方推送的模式下实现信息精准匹配,提升产品交易率,创造出巨大经济价值。

(3)数字技术创新通过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发展直接作用于实体经济。近年来,数字技术应用越来越成熟,数字化分工越来越细致,逐渐促动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形成,推进新经济形态在实体经济中不断涌现。而产业数字化则是对传统实体产业的延伸,赋能价值链重构与创新链升级,如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的建设,数字农业、智慧林业工程的开发以及服务業数字化转型,释放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发展潜力。

1.2 数字化模式创新激发经济新增长点

模式创新主要指经营模式创新,即通过改变发展理念、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等手段,升级产业链、价值链以创造新的价值的经济活动。不同于技术创新这类“硬创新”,模式创新是一种“软创新”。数字经济时代颠覆了传统产业的商业模式,促进模式创新数字化、多元化、灵活化。模式创新以数字平台为支撑,通过资源整合、产业融合等手段将数据转化为资产,有利于我国现阶段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的改革目标。

1.2.1 数字化模式创新助推内需进一步扩大

相较于有效需求不足,有效供给不足更是我国消费长期疲软的主要原因[25],即低端产品服务过剩与高端产品服务不足是制约居民消费升级、扩大内需的主要矛盾。数字经济时代,在用户价值主导下企业的经营目标发生了改变,也将“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从口号转变为真正实践与价值判断。一方面,有效供给牵引消费需求扩大。企业通过数字化模式创新,在数据要素的网络外部性作用下形成规模经济,根据梅特卡夫法则,规模经济下用户数量与可用数据以平方速度增长,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呈爆发式增长,形成乘数效应,海量的数据使企业能够更迅速、准确地获取客户对产品的判断、挖掘客户潜在需求,高效匹配供给市场与需求市场,避免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及产品得不到有效消费的状况。同时,除了满足大众需求提供大批量产品和服务外,企业还能够挖掘小众用户的特有需求并提供多品种、小批量的产品与服务,最有效地形成“长尾效应”,为客户打造更独特、便捷的使用体验,使得在供给能力不存在束缚的状况下有效需求得以扩大,在消费升级中释放需求潜力。另一方面,有效需求倒逼供给升级。由于企业对下游市场需求的精准捕捉,上游供给体系随之发生变化,出现智能化、柔性化生产趋势。在数字化模式创新下,智能化的生产线使企业能够在大批量与小批量生产间相互切换,极大降低生产成本,企业除提供核心产品外,拓宽生产线以满足终端消费者的定制化需求。同时根据实时获取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要素精准配置,使消费者深度参与到生产过程中,进而获取对消费者的价值把握,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加快库存周转,释放产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除此,需求升级使得企业必须通过创新不断强化自身竞争力,而数字时代“网状”的新生态合作模式增强企业间的创新协作,为供给升级提供强劲动力。

1.2.2 数字化模式创新促进资本和技术要素整合,有利于实现更多社会价值

由于企业创新周期长、风险高,许多企业无法获取足够的外部资本有效投入,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新能力提升。而在数字化模式创新下,企业通过精细化信息与高效化的技术赋能极大缓解这一压力。一方面,在数据赋能下,信息不对称、资本约束等状况得到有效缓解,互联互通的商业网络使交易变得更为透明、安全,企业通过对前沿市场的把握,能够提高创新项目制定与开发的精准度,融资方与投资方可通过共享数据资源获取彼此更丰富的信息资源,从而作出更精准的判断行为,提高投资、融资积极性,降低风险性,为企业创新提供资本支持。另一方面,在技术赋能下,企业得以加强对资金的流向监管,避免融资滥用,使更多资金被真正地用于研发,加强资金使用的精准性,强化对企业创新的驱动效应;通过提高对项目实施的跟进效率以降低研发风险。企业将数字技术应用于采购、生产、设计、营销等环节上,对创新项目的进展实施有效监督,能够及时推进进度与反馈经验,有效解决项目问题,推动创新项目实施。

拥有稀缺性、高价值资源的企业往往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在数字经济时代,微小企业也有获取前沿资源的可能。依托于已经成熟的大型平台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中小企业也能共享更高端的数字技术设备、更充分的资源管理经验及更强的创新支持系统,支持企业设计、生产及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務,进一步更新商业模式[26]。以天猫商城为例,其作为纽带连结各方市场主体,拓展企业的潜在商业脉络,促进资源在企业间流动,充分展现了“滴灌效应”。2022年淘宝净增120万商家,双十一期间,直播间累计卖出3 549万件农货,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农货销售额同比增长35%,4.6万多款农货销售额同比增长100%,展现了平台、企业、用户互利共赢新路径。

1.2.3 数字化模式创新有利于促进企业跨界合作,构建创新协调生态系统

数字经济时代,过去封闭式的创新模式已不再具有优势,随着市场需求多样化、信息资源多元化发展,任何企业都不具备在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只有通过不断凝聚各方要素,充分利用丰富庞大的外部知识推进创新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数字化模式创新颠覆了传统企业价值创造的逻辑与产业边界,降低了产业跨越的门槛,企业可通过数据商品化、数字技术商品化、数字服务商品化等模式创新实现跨界经营,促进产业融合。跨领域合作的企业不仅能够满足数字经济下模糊的商业边界,而且在经营理念的碰撞下能够产生更多新颖事物,催生更多新的价值需求。数字经济时代,给予企业更多融合协同发展的机会,打破产业边界的生产及交易不胜枚举。2022年10月,工信部发布的《关于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名单的公示》中,马应龙药业集团依托品牌、产品等优势顺利入围;2019年,多品牌异业跨界与故宫博物院协作,瞬时间故宫博物院IP系列热潮席卷全国,故宫与腾讯合办“表情设计”及“游戏创意”比赛,由腾讯提供平台,开放了腾讯QQ8.77 亿月活账户参与其中,至今拥有860 万粉丝的“故宫淘宝”已成为金牌淘宝商家,必胜客、农夫山泉、小米手机、民生银行等行业龙头皆“趁热打铁”。据《2019年博物馆文创产品市场数据报告》显示,跨界衍生品在整体文创产品市场份额高达72%,跨界衍生品规模是博物馆自营产品的3倍。因此,数字化模式创新能够驱动企业往更深、更广、更新的领域挖掘消费者新需求,同时也推动产业进一步向跨界、融合方向发展,使产业跨界协同发展成为经济新常态。

2 效率变革: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手段的数字经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效机制

效率变革是主线,依靠创新驱动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进程,全面提高供给有效性,同时效率变革是质量变革的前导,是实现质量变革的必由之路[16]。传统经济模式下,在供给端上企业主要采用单一、批量化的传统生产模式,这种大规模大批量的生产模式带来的产能过剩问题造成有效需求不足、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匹配等矛盾,加之信息传递障碍,导致资源配置效率较低。数字经济作为新经济形态,以创新驱动为推力,数字技术为支撑,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效率变革。推动效率变革的重点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通过不断提升技术效率和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来实现[27]。

2.1 数字产业化推动技术效率提升,持续增大全要素生产率对产出的贡献

不同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是指投入技术水平既定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生产要素组合而产出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国数字产业化规模持续壮大,产业效益稳步增长。2021年数字产业规模达8.4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根据工业和信息部数据,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2 907 亿元,同比增长7.9%,2012—2021年,在工业中营业收入占比连续九年保持第一;十年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也实现长足发展,2021年利润总额达1.2万亿元,同比增长7.6%,较2015年翻一番,总体上运行状态良好,盈利能力提升;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2022年上半年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完成营收7 170亿元,收入保持正增长;不仅规模实现发展,创新能力也持续提升。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第五代移动通信等领域技术创新密集涌现,技术价值得以释放,基础软件、工业软件、新型平台软件等数字产品迭代升级加快,供给效率持续加强。数字技术永葆活力的源泉在于创新驱动,而数字产业化的发展更是将创新发挥极致,通过与各要素结合,使数字技术研发、创新更为迅速,将技术渗透入经济发展中,不断提升技术效率及经济效益。

2.2 产业数字化纵深发展,推动要素配置效率提升

在“要素配置有效”的假设下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将提高3.06%[28]。基于数字技术的导向性,传统行业应用领域随之拓展,其信息化、数字化的需求不断被激发。数字技术的投入推动信息快速流动,打破市场上需求双方信息不对等壁垒,降低市场失灵带来的要素浪费及错配,从而优化要素配置效率。除此之外,数字技术的运用能够调动传统生产要素投入的质量、数量及组合方式发生变化,从而推动要素配置效率得到提升,传统产业得到升级。

(1)数字经济促进农业效率提升。在生产方式上,运用遥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对农作物生长的土壤、水分、温度、湿度等环境信息进行采集与分析,据统计,2020年全国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为22.5%,实现对农作物的精准培育,劳动力、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提高农产品生产率与要素配置效率。在流通方式上,农村电商发展打破传统销售模式,农产品的供应能够更精准与需求匹配,2021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05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1.3%。互联网技术在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各环节高效协同上发挥重要作用,加快了农产品的流通速度、流通效率,促进农产品向品牌化、个性化发展。

(2)数字经济推动工业产能增效。智能制造提高工业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流通、销售管理全过程效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程数控化率达55.7%,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达75.1%,根据深圳宝安区对300家制造业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应用成熟度调查显示,数字化转型后企业劳动生产率平均提升13%,人均利润率提高16%,设备综合利用率提升56%,产品交付效率提升28%,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3)数字经济强化服务业高效协同能力。数字化赋予服务产业链条各环节上的要素得到充分利用与整合,催生发展新动能、经济新形态,如共享经济挖掘存量市场中的闲置要素,快速整合市场资源,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及使用率,实现资源共享,2021年中國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超3.6万亿元,同比增长9.2%,呈现出巨大发展潜力。平台经济依托于数字技术,在连结多方需求的数据平台上进行交易,极大地凝聚社会资源,缩短产业链,提高产业效率,“平台经济本质上是一种除市场和组织之外的第三种资源配置方式”。医疗服务业通过数字技术实现远程诊疗、远程手术,酒店业以5G、AI技术为依托,实现自助入住、智能送物、电话服务等数字化服务,形成数字营销、数字服务、数字管理一体化。除此之外,平台经济对金融市场、技术市场错配具有显著改善效应[29],最大限度地挖掘要素价值,提高产业效率及要素配置效率。

3 质量变革: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质量变革是最终目的,以要素投入质量、生产质量、最终产出品质量、服务质量为重点,提高生产质量需要以创新为驱动力、效率提升为主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产品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国民经济各领域、各层面质量,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16]。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整体上处于“大而不强”处境,创新瓶颈亟需突破、产品附加值亟需提升、产业链亟需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不能继续依赖传统要素投入,必须提高要素投入质量、产品质量与产业效益。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高端生产要素融入产业链各环节,数字技术实现对生产线上各环节的质量把控,互联网、众创空间为产品研发、生产流通、市场营销提供数字化创新平台,促进全方位质量提升,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可能。

3.1 数字经济提高生产要素投入质量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数据认定为生产要素,与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并列;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将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写入文件,体现了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特征,数据要素的高效配置,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传统经济下,我国经济主要依赖由劳动力、资本的投入而获得的人口红利及投资红利以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这种生产要素的短期红利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资本、劳动、土地等要素投入的边际效益持续降低,红利逐渐消退,投入产出乘数下降,最终会制约整体发展水平提升。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生产要素发生变革,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应运而生,不同于传统生产要素,数据呈现出以下优势:

第一,数据的非稀缺性带来新一轮价值创造。传统生产要素如自然资源、劳动人口等都不是无限可得,具有天然稀缺性,且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消耗甚至排放污染。数据要素则不同,数字技术的运用能够产生海量数据资源,我国海量数据年均增速超过30%,呈爆发式增长的海量数据尚且等待被处理与挖掘,是数字时代的潜在价值来源。数据资源“极大丰富”,一方面,数据目前看来接近无限开发,数据的传播链条越长,数据越呈现数级增长态势;另一方面,数据不具有消耗性,数据要素投入生产过程后并不会消耗殆尽,反而可能持续增加,在储存允许的前提下能够循环使用,在先进算法的支持下不断积累,形成更大规模的数据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倍增作用,更高质地进行价值创造。

第二,数据的协同效应赋能传统要素升级。数据所具有的强渗透性、高关联性等特点使其能够在生产过程与其他要素形成新的组合,持续为资本、劳动力以及技术赋能。首先,数据赋能资本要素升级。通过实时更新的大数据,产业链中的市场需求、生产计划及实时库存等信息得以及时传递,能够实时跟进生产进度,及时作出生产调整,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通过RFID等数据采集技术实现对每一个产品追根溯源,叠加属于每个产品所特有的数据信息,有助于改善产品不良率、提升产品质量;其次,数据赋能劳动力要素升级。数据要素的共享性有助于劳动力相互学习与交流知识技能,促使“传帮带”形成,提升技能熟练度,提高劳动力素质。有助于提高分工精细度,更精准地为劳动力分配生产任务,优化生产质量;最后,数据要素赋能技术要素升级。数据要素为企业技术研发提供海量理论技能资料,有利于其方向筛选及研发规划设计,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技术挖掘质量资源。

第三,数据的流动性催生新商业模式及消费模式。数据的流动性打破“信息孤岛”,提高供需两端流通效率,催生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等新经济模式,通过对消费行为数据的记录,能够更深入挖掘用户的偏好及行为,及时追踪市场动向,拓宽消费渠道;借助于数字平台载体,网络支付应运而生,2021年我国移动支付完成业务1 512.28笔,数字人民币的推进带动2.6亿居民开立个人钱包,交易金额为875.7亿元,覆盖各大消费领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3.2 数字经济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

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质量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1)数字经济提高企业管理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采购部门通过实时共享的平台数据合理制定采购计划,减少资源浪费及库存堆积。生产过程中部门、设备间通过数字平台即时反馈生产信息,对产品生产全过程执行标准监督管理,促使各部门严格按照标准生產、检验产品,提高产品质量。

(2)数字经济提升企业创新力、品牌力、核心竞争力,增强生产能力是提升产品质量的关键,数字技术发展及数字人才的引进极大程度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及创新能力,根据埃森哲2018年发布的《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表明,过去三年中,中国“数字转型领军者”企业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14.3%,是其他企业5.5 倍,销售利润额为12.7%,远高于其他企业的5.2%,品牌价值皆在行业前茅。

(3)数字经济提高企业服务多样化、个性化、平台化,企业销售并不止于产品本身,而是延伸至产品所提供的效用,国内市场正逐渐从“产品竞争”转变为以“服务竞争”为基础的营销策略。企业借助数字平台,为用户提供实时、全方位服务,提高产品售后服务质量。以海尔为例,打造U+智联平台,对内实现服务全流程透明化管理,对外上架服务软件APP,变被动维修为主动服务。以用户为中心开展个性化服务,将数据打通、相连后形成网络平台,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甚至让用户参与到产品设计过程中,打造极致用户体验。

3.3 数字经济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三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升。数据显示,2021年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7.3%、39.4% 和53.3%,第三次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然而国际横线对比来看,发达国家第三次产业占比普遍在7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80%,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仍有一定空间,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结构进一步合理化、高级化。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失衡、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失衡、供需结构矛盾是阻碍我国产业发展的主要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数字经济在一定程度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以此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1)数字经济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及加速转型。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数字技术加强融合创新动力,数字化改造推动产业集聚、产业结构升级,同时数字平台的出现带来产品服务、人才服务、信息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发展,为经济增长向高质量转换提供新路径。

(2)数字经济推动经济脱“虚”向“实”。在我国经济活动实践中可看出,相较于虚拟经济中的金融业、房地产等行业的风光无限,实体部门逐渐显得弱化,主要原因在于实体部门的农业、制造业、传统服务业成本高,利润低,使得产业资本逐渐流向金融领域。一方面数字经济发展降低实体经济交易成本,数据要素的应用使得实体经济边际成本不断降低,另一方面提升实体经济运行效益,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换代,推动实体产业数字化转型,延伸产业链,提高供应链质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3)数字经济提高供给有效性及需求个性化升级。一方面,数字经济推进供给有效性。数字经济充分发挥其优势,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高其供给质量。借助于数据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实时获取供需信息,破除盲目生产、屯库存等不利于企业持续发展的状况,减少过剩供给,实现个性化、柔性化生产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数字经济推动消费升级。数字经济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挖掘更深层次需求,激活长尾市场,促进需求往更高层次、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升级。推动消费方式升级,数字化平台的发展带动给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等线上市场形成,扩大传统需求市场,推动参与主体多元化。数字经济通过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及推动消费质量升级带动经济稳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4 结语

数字经济赋能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为我国经济带来新增长点,已成为当前最具活力和创新力、辐射最广泛的经济形态,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在以新形式、新理念、新模式的姿态全面融入经济发展的各领域及全过程,代表未来经济发展方向。同时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数字生态系统人才短缺、数字鸿沟及数字安全保障体系存在风险等,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是抢抓数字经济战略制高点,推动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值此契机,我国应夯实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技术自立自强;引进培育高层次数字人才,加快数字人才队伍建设;弥合数字鸿沟,推动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完善数字治理体系,构建安全健康数字环境。借助数字经济发展成效,加快融入全球数字经济阵地,引领未来数字经济发展,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N].人民日报,2021-03-13(01).

[2] 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22-03-13(01).

[3]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上的报告[J].党的生活(黑龙江),2022(11):4-2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

(2021 年)[R/OL].(2022-07-23)[2023-03-15]http://www.cac.

gov.cn/2022-08/02/c_1661066515613920.htm.

[5] 严敏.江小涓:数字经济将成国民经济半壁江山[J].宁波经济

(财经视点),2021(9):12-13.

[6] 张腾,蒋伏心,韦朕韬.数字经济能否成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

发展的新动能?[J].经济问题探索,2021(1):25-39.

[7] 巫瑞,李飚,原上伟.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

究[J].工业技术经济,2022,41(1):29-36.

[8] 荆文君,孙宝文.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一个理论分析

框架[J].经济学家,2019(2):66-73.

[9] 丁志帆.数字经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研究:一个理论分

析框架[J].现代经济探讨,2020(1):85-92.

[10] 宋洋.经济发展质量理论视角下的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J].

贵州社会科学,2019(11):102-108.

[11] 高培勇,袁富华,胡怀国,等. 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治理

[J].经济研究参考,2020(12):85-100.

[12] 张新春. 数字技术下社会再生产分层探究[J]. 财经科学,2021

(12):52-63.

[13] 田秀娟,李睿.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发展:基于熊彼特内

生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J].管理世界,2022,38(5):56-71.

[14] HEO P S,LEE D H. Evolution of the linkage structure of ICT

industry and its role in the economic system:the case of Korea[J].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2019,25(3):424-454.

[15] 蔡跃洲,马文君.数据要素对高质量发展影响与数据流动制约

[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1,38(3):64-83.

[16] 任保平,李培伟.数字经济培育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机

制与路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1

(1):121-132.

[17] GOLDFARB A,TUCKER C. "Ditigal economics"[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19,57(1):3-43.

[18] 江小涓,黄颖轩. 数字时代的市场秩序、市场监管与平台治理

[J].经济研究,2021,56(12):20-41.

[19] 裴长洪,倪江飞,李越.数字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财贸经

济,2018,39(9):5-22.

[20] 罗瑾琏,唐慧洁,李树文,等.科创企业创新悖论及其应对效应研

究[J].管理世界,2021,37(3):105-122,8.

[21] 刘洋,董久钰,魏江.数字创新管理:理论框架与未来研究[J].管

理世界,2020,36(7):198-217,219.

[22]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698.

[23]沈利生“. 三驾马车”的拉动作用评估[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

究,2009,26(4):139-151,161.

[24] 罗茜,王军,朱杰.数字经济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J].当

代经济管理,2022,44(7):72-80.

[25] 贺京同,张斌.有效供给、消费升级与扩大内需[J].南開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23,291(1):74-86.

[26] 王小林,杨志红.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理[J].

求索,2022,332(4):126-134.

[27]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J].宏观经济研究,2019,243(2):5-17,91.

[28] 钱雪亚,缪仁余.人力资本、要素价格与配置效率[J].统计研究,

2014,31(8):3-10.

[29] 余文涛,吴士炜.互联网平台经济与正在缓解的市场扭曲[J].财

贸经济,2020,41(5):146-160.

猜你喜欢
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
精准施策保“六稳”
长沙高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思考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下大气力破难题、补短板
新时代科技创新创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机制研究
新时代科技创新创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机制研究
一起来认识“数字经济”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应对数字经济下的BEPS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