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共富宜居新画卷

2024-04-22 06:41申楠邓向辉
资源导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伊川县粉条红薯

申楠 邓向辉

“过去,村里的耕地虽然不少,但地块散、面积小,很多人不愿种。如今变成了田成方、路相通的高标准农田。”正在田间劳作的伊川县白沙镇程庄村村民程水军告诉记者,这些变化得益于全县实施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近年来,伊川县自然资源局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重点项目用地保障为抓手,用好用足用活自然资源政策,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有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土地整治赋能

伊川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地形地貌特征为“两山七岭一分川”,全县耕地86万亩,70%的粮食种植在丘陵旱作区。耕地碎片化、用地布局散乱一直是制约伊川县农民种田和农村发展的难题。

如何让小田变大田、差田变良田、碎田变整田,确保“良田粮用”?怎样盘活农村闲置低效用地、优化“三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伊川县自然资源局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切入口,采用“土地流转+土地整治+产业导入”灵活组合模式,做好農村土地文章,助力乡村振兴。

“土地流转后,来基地捡红薯,一天能挣100多元。”在鸦岭镇千亩红薯种植示范基地,正在忙碌的村民笑着说,土地流转租金加上每天务工的钱,让他在家门口就挣到两份“工资”。

在伊川县自然资源局大力支持下,鸦岭镇通过土地流转,开展“小田变大田”的耕地集中连片整治,不仅实现了机械化生产,而且让村内闲散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足不出户就能赚钱。

伊川县自然资源局还积极开展耕地提质改造项目,截至目前,占补平衡系统完成备案耕地提质改造项目3个,补充耕地项目1个,土地整治项目1个,完成洛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终验提质改造项目1个。最新一次的耕地提质改造项目涉及酒后、鸦岭、葛寨3个镇49个行政村,总规模5712.42亩,新增耕地2311.29亩,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产业带动振兴

来到鸦岭镇洛阳农发集团伊川富硒食品产业园加工车间,10余名师傅分工协作,将红薯淀粉投入机器。经过全自动加工设备的各种工艺,顷刻间变成粗细均匀、韧性十足的粉条。

在粉条包装车间,工人熟练地操作着机器进行切割、分拣、包装。“我们正在加班生产,今年预计能生产100万斤粉条,预计销售额在800万元左右。现在正是销售旺季,每天都会往外送粉条,非常忙。”产业园负责人刘平督乐呵呵地说。

伊川县是农业大县,为破解传统农业效益低、增收难问题,该县立足土地、气候条件和种植传统实际,通过科学规划、技术赋能,在品牌打造、精深加工上做文章,着力发展以谷子、红薯种植为主的富硒功能农业。

2018年,原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矿产调查院对伊川县土壤微量元素全面普查时发现,伊川县富硒土壤面积有50万亩,占耕地面积60%。为更好挖掘和开发富硒产业,该县出台“富硒功能农业发展规划”,打造“岭上硒薯”品牌,由此衍生出来红薯粉条、酸辣粉、薯片等产品,极大地促进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科学规划引领

行走在白沙镇常岭村,道路宽敞平坦、农房错落有致、墙体彩绘惟妙惟肖,一幅天蓝、水绿、物丰、人美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伊川县自然资源局以“乡村规划千村试点”和“百镇千村规划工程”为契机,先后制定《伊川县村庄规划编制指导意见》《伊川县村庄规划编制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绘就乡村振兴发展新蓝图。

为让村庄规划更接地气,伊川县自然资源局推行规划师“蹲村”制度,要求规划师现场驻点、蹲村调研、全程跟踪服务,以规划编制为切入口,和群众一起商量道路怎么修建、环境怎么整治、村庄怎么规划、产业怎么发展,组织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进而实现共享。

截至目前,全县326个村庄规划的初步成果已基本编制完成,103个已经通过洛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的专家评审。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大力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为乡村产业发展、优质项目落地建设提供更多资源要素保障。”谈及未来,伊川县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校辉表示。

猜你喜欢
伊川县粉条红薯
秋季怎样种植红薯
伊川县
蒸红薯,学一招
猪肉炖粉条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坚强的红薯
天阳6FT自动蒸熟粉条机
伊川县农业水利工程设施管护运行调查
伊川县
看、闻、折挑出好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