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保护研究

2024-04-24 21:45孙建国马小欣丁泽斌孙伟胡玉雪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资源调查古树名木保护

孙建国?马小欣?丁泽斌?孙伟?胡玉雪

摘 要: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内古树名木资源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属于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型自然保护区。加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保护工作,是确保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现状为例,说明调查工作实施要点,结合实际提出保护体系的具体组成,以此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保护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保护;雾灵山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S788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1–0-03

深入做好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保护工作,是自然保护区日常运行管理应当关注的重点内容。但雾灵山自然保护区面积大、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名木古树资源分布较为散乱,调查和保护工作开展的难度较大。因此,在具体工作开展中,要全面遵循相关规范要求,提升技术应用水平,深入实际,做好相应的调查工作,依照相关保护要求制定合适的保护措施,以此构建更为完善的保护体系,为古树名木的健康生长提供有效保障,为推动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促进作用。

1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现状

1.1 树种结构分析

在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内,古树名木资源类型多样,不同树种所占面积、蓄积量有较大差异,不同树种在海拔范围上也有较大差异(表1)。在不同坡度范围内,树种分布也有较大差异,在0~40°范围内,油松、山杨、白桦分布面积较大,尤其集中于0~20°范围;在40°~60°范围内,除油松分布面积较大外,其他树种分布较少。所调查的古树名木分布于半阳坡、阳坡及半阴坡部位的较多,阳坡分布较少。

1.2 古树名木保护分类

古树名木调查工作开展的根本目的是加强珍稀濒危树种的保护工作。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有诸多类型的珍稀濒危植物,古树名木在其中占有较高比例。具体保护分类如表2所示。

2 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工作实施要点

2.1 前期准备

在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工作开展中,严格遵循《古树名木普查技术规范》(LY/ T2738—2016)等标准要求,结合原有调查资料和保护区实际情况,在调查工作开展前,重点做好以下方面的具体工作:(1)组建调查技术团队,由保护区管理中心统一组织,相关部门抽调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做好计算机操作、技术规范、仪器和器材使用、现场观测与调查、内业整理、数据处理等各个流程的培训。(2)准备普查器材,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现有地理定位、测树和摄影摄像器材50多套(台),计算机及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完善,能够满足调查工作需求。(3)准备调查辅助资料,主要包括工具书、上次调查数据、相关解析资料及技术资料等。

2.2 现场名木观测与调查

在开展现场名木观测与调查时,由技术人员协作进行调查,确定树种、树龄、位置、权属、生长势、保护价值、保护现状等内容。依照规范要求做好名木变化,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全站仪进行精准定位,厘清名木散生活群状分布特点。在准确鉴定名木古树对象营养器官、繁殖器官、解剖特征及生长特性的基础上,依据工具书内形态描述和检索表,鉴定对应的科、属、种。针对存疑的古树名木和新增古树,做好标本采集后进行准确鉴定。树龄鉴定采用文献追踪法、年轮与直径回归估测法、针测仪测定法、年轮鉴定法等进行判定,并视为真实年龄。依照古树叶片、枝条及树干的生长态势,将生长势分为正常、衰弱、濒危及死亡等4个等级[1]。在完成鉴定工作后,确定古树等级;采用实物证据鉴定法、书面证据鉴定法或口头证据鉴定法等,对名木进行鉴定。采用手持GPS和坡度仪,测定并划分名木古树的具体坡向、所处坡度、坡位、土壤及土壤紧密度等。收集与名木古树相关的历史资料;做好受害、保护现状、养护复壮现状等方面调查;做好生长环境、树木奇特性状等方面调查,在做好现场观测和调查结果记录,照片及说明等资料后,名木观测与调查完成。

2.3 古树群现场观测与调查

古树群现场观测与调查是在单株古树现场观测与调查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雾灵山自然保护区物种资源丰富,有多树种古树群分布,其中,尤以雾灵山龙潭西坡的白桦古树群最具有代表性(圖1)。白桦古树群由55~75种植物组成,白桦密度为800株/hm2,胸径范围介于4.2~28.3 cm之间,平均胸径17.3 cm,树高4.8~18.0 m,平均树高14.2 m。在调查中还要依照相关规范要求做好下木、地被物、管护现状、人为经营活动情况调查。

2.4 内业整理与数据处理

古树名木内业整理依照LY/ T/ 1664—2016标准进行,单株特征代码由22位数字组成。在完成现场观测与调查作业后,对调查数据进行汇总,填写古树名木清单。在完成数据核查后,对各项调查因子、树种鉴定、漏查漏报情况进行自检,并将数据依次上报县级、市级和省级。在调查作业完成后,建立完整的调查档案,参照《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严格执行档案借阅和保密制度,杜绝档案资料丢失。

3 古树名木生存影响因素

3.1 气候和环境因素

在古树名木生长过程中,受气候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雾灵山林区属暖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区,年平均温度7.6 ℃,最热月平均气温17.6 ℃,是华北“热海”中的“避暑凉岛”。具有雨热同季、冬长夏短、昼夜温差大的特征。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在出现连续大雨量降水时,会导致古树周围保护设施垮塌,造成局部土壤流失严重,使根系外露或长期处于积水状态。在根系无法及时给树体输送营养时,会造成古树名木无法健康生长,危及安全。

在遇到连续干旱天气时,会由于土壤严重板结、含水量不足而枯死[2]。在遇到雷电天气时,高度较大、较为突出的古树名木会由于高压电流冲击而出现开裂,甚至是死亡现象。在遇到冻雨或冰霜等极端天气时,若没有做好相应的处理和防护措施,则容易发生折枝现象。

3.2 病虫害危害

古树名木病虫害在进入衰老后期尤为显著,由于树体各项功能减弱,抵抗病虫害能力下降,极易遭受病虫害侵袭。调查显示,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内有危害的林业生物达60多种,其中,尤以油松毛虫和落叶松毛虫危害严重,其他种类发生影响不大[3]。具体发生情况如表3所示。

在出现较为严重的病虫害侵袭时,会导致古树名木的传导系统受到破坏、树干被挖空、腐朽等现象,甚至枯死。在叶、花、果、茎、根等部位受到病虫害侵袭时,会出现坏死斑、畸形、叶片凋萎等现象,降低光合作用和观赏价值。在没有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情形下,必然会加速古树名木衰老和死亡。

3.3 人为因素

处于城市或乡村地区的古树名木通常会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尽量避免游客、周边居民等群体的破坏。但在开放式自然保护区内生长的古树名木,数量较多、分布范围广泛,出于自然环境保护要求和人力物力限制,通常难以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部分公德意识不强的游客,在保护区内观光旅游时,会出现在树干上乱刻乱画、攀爬古树、折枝合影留念等行为,甚至还有刻意破坏古树名木枝干等现象。这均会对古树名木的正常生长产生影响,甚至会导致树木死亡。

3.4 树木自身衰老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古树树龄大多在100年以上,少量古树甚至有几百年树龄。树龄越大、新陈代谢能力会逐步降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能力减弱,根系生长、水分和养分吸收能力逐渐减弱,导致古树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逐渐降低。在受到自然环境、病虫害危害及人为破坏后,自身修复能力必然降低。

调查发现,较多古树枯枝数量明显增加,树洞较多,还有部分古树出现枝干变空、无法支撑树冠的情形。树木自身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力,但通过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能够尽量延缓衰老现象,延长树木寿命,提升生长健康水平。

4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古树名木保护体系构建

4.1 技术体系

4.1.1 环境改善措施

自然保护区内古树名木保护的关键在于改善地上、地下的生长环境。针对杂物垃圾较多的部位,应当及时做好清理,尤其是主干埋深较大的古树,应当将堆土清理干净,针对根系裸露、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古树名木,应当采用砌石护坡和填土护根等措施予以处理[4]。针对树体较为高大或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应当安装防雷设施,并定期作好检验。在容易受到降水影响的区域,应当合理设置排水沟。在距离行道路较近的区域,应当增加相关的配套和保护设施。

4.1.2 病虫害防治

做好病虫害防治是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重点内容,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能够有效减轻有害生物带来的危害。首先,要加强对保护区内病虫害舆情的监测预报,实现与周边地区病虫害舆情监控系统的联动,加强对外地苗木和木制品的检疫工作。其次,要构建联防联治机制,抑制病虫害传播,针对重点发生的病虫害,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增强防治效果。最后,在秋冬季早春时节,及时清理古树名木下方的枯枝和树叶,消除有害病虫和病菌生存的环境,采取杀虫灯诱杀、喷洒杀菌剂等方式做好防治。

4.1.3 树体修复和支撑

合理的整形修剪措施能够增强树体的通风透光效果,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古树名木的生长质量,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并有效预防病虫害现象发生。在进行修剪时,要确保锯口截面平整光滑、避免出现树枝劈裂现象,对树体健康生长产生影响。在切口大于3 cm时,要涂抹保护剂,避免枝干失水过多或吸引病虫害。针对树体倾斜较为严重、树干较为折断的古树,应采取合适的支撑加固措施。

4.2 管理体系

4.2.1 资源调查

依照规范要求和自然保护区内古树名木的分布情况,定期开展资源调查工作,推动古树名木资源保护朝向规范化、系统化、信息化、预防性方向转变,是有效提升古树名木资源保护水平的关键措施。利用信息化平台优化古树名木档案管理工作,根据调查结果及时更新古树名木信息,为保护工作开展提供针对性指导。在每年夏冬两季,降雨和冻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季节,要提前做好重点古树名木资源调查,针对实际情况做好针对性保护,有效改善古树名木生长环境。

4.2.2 优化保护管理

明确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在古树名木保护方面的具体职责,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落实到个人,确保“株株有档案”,开展定期保护。在古树名木受到游客和自然环境的破坏时,应当采取限流或全封闭式保护,尽量减少非自然因素对古树名木保护的影响,直至生长水平恢复至正常状态为止[5]。增强社会层面参与古树名木保护的意识,探索古树名木认养机制,鼓励民间古树名木爱好者参与保护活动,创新保护方式,全方位做好保护工作。

4.3 保障体系

4.3.1 人力资源保障

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保护工作专业化水平,推动保护工作的创新发展。在古树名木养护复壮保护工作中,要强化土壤检测、环境污染治理、防腐技术、树洞修复技术的有机结合,结合资源调查情况,优化后续资源储备信息,推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健全技术人员培养机制,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规范,推动保护工作的科学发展。

4.3.2 资金保障

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开展中,应当遵循“政府主导、自然保護区主体、社会参与原则”,多元扩展资金来源,确保资源调查、宣传培训、日常养护等各方面经费得以有效保障和落实。针对重点古树名木,可以采用设立专项保护基金的方式,动员社会力量捐资捐物,利用社会资金加大保护工作,同时加大对筹集资金的审计力度,确保资金公开、透明使用[6]。

4.3.3 宣传保障

积极利用自然保护区内标牌、标识及新媒体等途径,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宣传工作,增强社会公众群体的古树名木保护意识,推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创新发展。例如:在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自媒体客户端开设账号,定期推送与古树名木保护相关的文字和视频资源,让社会公众更直接、深入地了解古树名木保护的要求和方法。例如:结合当地教育部门做好研学活动,带动更多的社会公众以专业化方式参与保护工作。通过宣传工作的开展,为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具体工作开展提供良好保障。

5 结束语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需要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相关工作人员要切实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式,强化新型技术研究和应用,为古树名木保护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左树锋.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23(17):134-138.

[2] 张宇倩.大兴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衰弱原因及保护措施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2023,55(3):40-42.

[3] 王圆圆.河北雾灵山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与防治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21(5):29-30.

[4] 李探,马小欣,崔华蕾,等.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3,51(11):80-82.

[5] 陈珍珠,杨苗,王华玲,等.雾灵山不同海拔土壤养分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林业与生态科学,2023,38(2):202-208.

[6] 杨丽晓,李探,王凯暄,等.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3,51(8): 105-108.

猜你喜欢
资源调查古树名木保护
婺源县古树名木调查和保护对策建议
东台市古树名木调查报告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庆阳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分析
都匀市乡土彩叶树种种类及其园林应用分析
大石围天坑群区蕨类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