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红色旅游产业学院建设研究

2024-04-26 13:35
旅游纵览 2024年1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协同学院

林 革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21)

引言

2020 年7 月,教育部、工信部办公厅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指出要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面向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高校,重点是应用型高校,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1]。

高职院校红色旅游产业学院是在产教融合、文旅融合背景下适应旅游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时代产物,是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的新型办学组织。当前红色旅游产业学院建设存在目标定位不清晰、组织架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投入严重不足、协同育人机制不完善、课程开发乏力、师资力量薄弱、平台创设不够等问题。鉴于此,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厘清红色旅游产业学院建设的基本思路,优化管理和运行机制,探索新的推进路径,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职院校红色旅游产业学院建设的重要意义

推进高职院校红色旅游产业学院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对接红色旅游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全力服务地方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二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内在要求,有利于推动校企共同优化专业设置、开发课程和教材、组建教学团队、建设实践平台等职业教育改革实践,构建高水平的红色旅游产教融合共同体。三是促进红色旅游专业群建设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的客观需要,有利于高水平建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烹饪工艺等专业群,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构建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提高红色旅游专业群建设与产业发展契合度。四是推动高质量协同育人的迫切需要,有利于打造集产、学、研、创、用于一体的协同育人平台,促进红色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地方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高职院校红色旅游产业学院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明确目标定位

红色旅游产业学院的建设目标是“打造一批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2]。要进一步明确目标定位,努力将红色旅游产业学院打造成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领先、专业水平先进、“双师”队伍卓越、校企共建深度开展、产学研服务平台完善的特色产业学院。要以“底蕴深、业务精、素质高、品质好”为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一批掌握现代旅游管理基础理论、红色旅游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与红色旅游相关经营、管理、策划、规划、咨询、培训、教育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要紧密对接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 深挖红色旅游资源,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红色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搭建组织架构

组织架构是承载产业学院功能并保证实现科学建设、有效运行、理性发展的重要依托。红色旅游产业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鼓励由高职院校、企业、行业协会、地方政府、科研机构等多方代表组成理事会,形成多主体协同、共建共管、稳定有序的组织架构。理事会作为产业学院的决策机构,对办学过程中有关专业设置、学科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的重大事项有决策权。红色旅游产业学院下设办公室、教学管理中心、培训中心、信息技术中心、产学研合作中心、创新创业发展中心等机构。

(三)理顺管理机制

现代产业学院强调不同办学主体的共建、共管、共育、共享的办学机制。红色旅游产业学院管理模式有别于高职院校的二级学院,实行由高职院校和共建单位共同管理的办法。理事会由高职院校和共建单位共同委派理事组成。产业学院的日常管理人员,包括院长、副院长,也由高职院校和共建单位共同委派。

鼓励高职院校探索“1+1+N”校行企合作模式,即一所学校、一家行业单位、N 家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的旅游企业,组建红色旅游发展联盟,促进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协同发展。学校承担育人的主体责任,负责规范化办学,包含落实办学场地、基本教学设施、后勤保障等硬件设施和服务;负责学生日常管理、教育教学;负责制定师资队伍发展规划等。

由高职院校和共建单位组建红色旅游产业学院建设工作组,统筹协调事、人、财、物,明确分工,共同监督、保障各项工作的推进与落实。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到人、专家把关、全程监督、定期考核”的方式,建立校际协同推进机制,监督建设计划的实施进程,层层落实红色旅游产业学院的各项建设任务。

(四)提供条件保障

在政策保障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红色旅游产业学院建设的相关政策供给,制定能够促进红色旅游产业学院发展的政策。高职院校要把产业学院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制定建设方案、运行管理办法,对人才选聘、人事管理和考核激励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厘清内部结构关系,合理分配权利与义务,形成良性运行机制。

在经费保障方面,高职院校每年划拨经费支持红色旅游产业学院的运营和发展,保证专项建设经费用于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合作企业应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产业学院设备设施及配套装修,以支持红色旅游产业学院的示范性建设和发展。

三、高职院校红色旅游产业学院建设的推进路径

(一)构建多方协同育人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推动政府相关部门、高职院校、企业联动协作,构建多方协同育人体系。政府为高职院校、企业的合作提供政策指导和支持,高职院校为企业输送人才,企业提供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高职院校为当地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政府、企业、高职院校共同推动地方经济、旅游产业和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制定红色旅游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周期,大力培养服务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行业企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人才需求的合理对接。搭建红色育人平台,推动实现团队有效融合、标准深度融合、技术技能融合。大力推动产业链、教育链与创新链“三链融合”,实现以产教融合助推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对标“1+X”证书技能等级标准,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机地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满足社会、产业、行业和企业多元化的职业教育需求[3]。

(二)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创新课程教学方式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深化校企合作,推动联合开发教材和课程建设。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加快开发“基础能力课程模块+专项能力课程模块+拓展能力课程模块”模式,形成科学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一是构建基础能力课程模块。加强公共基础课程建设,结合产业发展的新需求,深挖红色旅游资源,创建《红色历史》《红色文化》《红色旅游学概论》《红色旅游英语》等公共基础课程,形成可嵌入专业群课堂教学的基础能力模块。二是构建专项能力课程模块。创建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烹饪工艺相关专业特色课程,开发《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红色研学线路设计》《红色旅游现场讲解》《红色导游词撰写》《红色餐饮》《红色文创设计》《红色影视作品鉴赏》等课程,形成可嵌入课堂教学的专项能力课程模块。三是构建拓展能力课程模块。设计体验式综合实践课程,激活社会实践课堂。组织学生前往“红色教育实践基地”,进行志愿讲解与服务;组织开展红色旅游讲座、社会实践、红色旅游相关比赛等拓展课程活动。

充分利用模块化教学资源,创新“双场景”实践课程教学方式,将真实情境作为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的主场域,共建“虚实结合”的教学场景,完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以及社会实践联动的教学机制。强化教学方式改革,推行实践教学组织模式。在模块化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增加线路设计型、带团演练型等实践教学的比重,利用红色教育基地等平台开展实景、实地、实操教学。组建社会实践团队和红色研学宣讲团,开展红色研学服务等实践活动。组织开展红色教育主题活动,创设多种教育情景,将讲授、朗诵、表演等方式融入课程教学。

(三)实施“双向双岗轮动”,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坚持“引育并重”,实施“双向双岗轮动”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开展校企“互兼互聘”双向交流,构建校企师资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首先,鼓励红色旅游企业向学校派出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等教学岗位。健全专兼职教师合作教学机制,优化师资库建设。完善企业导师及学校导师遴选制度,选聘红色旅游行业的领军人才、金牌导游、红色旅游专家、优秀研学指导师等到校兼职,作为产业学院师资力量进入课堂承担教学任务。其次,支持学校向企业派出教师挂职实践岗位。探索成立教师工作站和企业工作站,共建一批教师企业实践岗位。学校与企业的派出人员具备双重身份,双向融合、双岗一体,按一定时间进行轮换,实行双向管理,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师资队伍共建共享,多方共赢。再次,加强产业学院的师资队伍培训。加强红色旅游相关资格认证、职业技能鉴定等培训,深入开展师资交流、人才培养,不断地提升教师的教学和实践服务能力,打造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四)共建产学研服务平台,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

鼓励高职院校和企业整合资源,共建产学研服务平台,探索建立红色旅游协同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围绕产业创新的关键问题开展协同创新,服务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强化校企联合开展红色旅游产品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工作,开发系列红色旅游景点线路、红色研学课程、红色创意旅游产品。共享创新研究成果,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提升红色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竞争力。大力推动科教融合,将标志性成果及时地引入教学过程,促进科研与人才培养的积极互动,提升服务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能力[4]。

四、结语

综合而论,红色旅游产业学院建设是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内在要求,促进红色旅游专业群建设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高职院校红色旅游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聚焦关键问题,明确目标定位、健全组织架构、理顺与优化红色旅游产业学院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推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逐步增加经费投入,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设产学研服务、实习实训等平台,着力提升红色旅游产业学院建设的效果,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红色旅游产业学院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协同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学院掠影
开展红色旅游业务 提升老人生活品质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