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特色化改革探索

2024-04-26 13:35韩冬梅
旅游纵览 2024年1期
关键词:特色化广西院校

韩冬梅

(广西演艺职业学院,广西南宁 530000)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文化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为我国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旅游者对文化体验的需求日益增长。作为服务于旅游行业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主要面向旅游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旅游类专业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面临着特色化改革的迫切需求[1]。

广西作为中国南方的壮族少数民族聚居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为其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然而,当前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的教学尚未充分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培养的旅游人才与文化旅游产业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在此背景下,如何将广西民族文化融入旅游类专业教学,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人才,广西高职旅游类专业的特色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分析高职旅游类专业特色化改革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特色化改革的对策,旨在为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的特色化改革提供参考。

(二)相关理论概念

文旅融合是指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通过资源、产品、产业等方面的融合,实现文化与旅游的共生共荣。文化、旅游产业及相关要素之间相互渗透、交叉汇合重组,逐步突破原有的产业边界或要素领域,相互渗透、交叉融合、彼此交融而形成新的共生体的现象与过程[2]。

旅游类专业特色化改革则是指学校根据地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通过调整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等方式,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旅游人才。

一、旅游类专业特色化改革现状

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与发展,为旅游类专业的建设和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作为地方文化旅游产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旅游类专业特色化改革为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改革方向。目前,广西很多高职院校适应市场发展需求,旅游类专业特色化改革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一定进展。许多高职院校在旅游类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改革。例如,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课程设置中,突出东盟区域特色,在实践教学中,投入一套完备的实训基地供学生实践;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与旅行社、景区建立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训、就业等机会;这些高职院校在旅游类专业特色化改革中提出了不少的创新理念和实践模式,为特色化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专业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师资力量不足、人才培养模式陈旧等问题。同时,旅游类专业教学改革中也缺乏地方特色民族文化的融入,未能考虑地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

二、旅游类专业特色化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广西高职旅游类专业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如何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创新发展理念、提升教育质量,成为了广西高职旅游类专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当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还有以下几方面:

(一)专业特色不够鲜明

随着国家对文化和旅游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关的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这使得高职旅游类专业的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政策环境。同时,市场上旅游业态的快速变化和新兴旅游形式的涌现,也对旅游类专业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广西高职旅游类专业在特色化定位上存在不清晰的现象,缺乏对区域文化和学校优势的挖掘,存在专业特色不鲜明的问题。各个学校在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上存在相似的情况,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没有充分结合区域特色和自身优势,形成独特的风格,进行差异化发展。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广西高职旅游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较为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前瞻性。目前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类课程设置仍然以传统旅游课程为主,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选修课,存在学科交叉课程缺乏、民族文化元素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程度较低、与地方文化旅游资源联系不够紧密、与文化旅游产业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导致学生对于地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不足,无法满足地方文化旅游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旅游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尽管广西的高职旅游类专业普遍重视实践教学,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实践教学主要安排在课程学习的第二学年或者第三学年末,实践教学环节与酒店合作较多,旅游景区的实践教学因用人单位的需求有限,很难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使得实践教学环节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此外,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也需进一步优化。

(四)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但目前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一些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教师数量不足、跨专业教学、非专业教学、缺乏行业经验或者缺乏实践锻炼机会等情况还存在,师资队伍由于缺乏民族文化背景且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导致教学质量受到一定影响。

(五)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创新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新兴业态和新的就业方向,这使得传统的旅游类专业教育面临着与市场对接的挑战。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和传统技能的培养,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这与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如何改革教育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适应新业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人才,是广西高职旅游类专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旅游类专业特色化改革路径和策略

广西高职旅游类专业特色化改革是适应旅游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推进专业特色化改革深入发展,需要加强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措施的实施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具备专业技能和特色的旅游人才,为广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一)优化专业设置,结合区域优势,体现地方特色

结合区域特色和学校优势,设置具有院校特色的专业方向,根据院校的优势,培养旅游行业的基层管理人才、一线服务人才、旅游演艺人才等,在旅游类专业设置的基础上,明确专业方向设置,根据专业方向培养人才,通过特色化、差异化的方式,将人才培养与学校特色和区域特色结合起来。

(二)调整课程体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

高职学校应积极优化课程体系,以适应旅游行业的发展需求。具体措施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选取典型的职业活动作为项目,以项目为核心开发课程,形成课程体系[3]。根据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对现有课程进行优化和调整,增加新兴业态和新的就业方向的相关课程,突出东盟区域特色和广西民族文化地域特色。

其次,加强课程设置与地方文化旅游资源的联系。优化课程设置,开发具有院校特色的课程,加入民族特色文化课程,加强课程设置与地方文化旅游资源的联系。利用广西乡土地理知识和文化旅游资源,组织高职院校教师开发地域文化旅游课程,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类专业课程体系。

(三)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是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注重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结合虚拟仿真技术和在线实践平台,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拓宽学生实践教学的渠道,让学生通过实践环节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理解、归纳分析等综合能力。

其次,开展旅游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以赛促教,如学生通过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大赛”“乡村振兴创业创新大赛”等比赛活动,参与实地调研、旅游方案策划、策划方案营销,在备赛环节,可以学习到如何对项目进行调研,如何做策划方案和营销方案,通过何种方式营销,以比赛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再次,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技能培训。通过与旅游企业合作,利用企业的实训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学习场所,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旅游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对于特色化改革至关重要。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专业素养。

首先,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走出学校,进入企业锻炼,提升旅游类专业办学水平,可利用学校与旅游企业、酒店签订的校企合作机会,让老师也参与到企业实践过程中,带领学生的同时,学习行业新技能,达到实际要求的“双师”标准。

其次,开展科研活动,提升教师学术水平。积极引进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优秀师资,通过开展学术讲座、交流等方式,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职学校应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传统教育思想,注重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培养旅游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有机整合、融会贯通的综合型应用人才[4]。

培养“新旅游”专业人才,这类人才不仅要掌握旅游专业知识技能,还需要熟悉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知识,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现代信息技术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及高文化素养,经过几年的历练能够成长为行业中高级管理人才。

推动“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培养模式,通过等级证书学分制形式,鼓励学生考取“1+x 研学旅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导游证”等相关证书,促进课证融通。

借助广西与东盟合作的有利机会,利用有利的地理优势,通过“国内+国外”培养模式(如“2+1”模式)或者通过“3+2”专升本的内外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学历的同时,培养一批走向东盟的旅游新人才。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文旅融合背景下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特色化融合发展的研究,探讨了旅游类专业特色化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实施策略。实践证明,特色化改革能够有效提高旅游类专业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同时,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也需要引起重视,如进一步加强旅游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师培训和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等方面的工作。未来,随着文化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特色化改革路径,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行业变化。

猜你喜欢
特色化广西院校
全员参与创建特色化的安全文化体系
基于多种模式的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研究
打造特色化外汇风险管理体系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如何编写个性与特色化的教案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