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陕西省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模式探析

2024-04-26 13:35杨往龙鲁瑞雪
旅游纵览 2024年1期
关键词:保护模式村落文化遗产

马 晶 杨往龙 鲁瑞雪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陕西西安 710043)

引言

传统村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民族的根基、农耕文化的见证,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传统村落也面临着消亡,这引起了各界对于传统村落的关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要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葆中华文化生机活力”。陕西省目前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 个、名镇7 个、名村3个,传统古村落30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4个、名镇24 个、名村27 个、历史文化街区57 片及传统村落484 个。但是,省级传统村落重视程度不及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很多具有传承价值的工艺和建筑正在逐渐衰亡。因此,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善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建设,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定符合地方特色的保护开发模式是重中之重。

一、陕西省传统村落保护和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古建筑保护缺乏专业指导

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存在区域不平衡的现象,一些古建筑、古民居保护缺乏专业指导规划,出现“自建性”破坏。传统村落的年轻人更愿意居住在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教育与医疗条件相对完善的城镇或者市区。很多年轻人选择去城镇打工及购买住房,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和居住的地方。传统村落的居民对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一些居民开始修缮和改建自己的古建筑,使用红砖水泥、瓷砖铺面,这与传统村落的原始风貌格格不入,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反差。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流失

陕西省传统村落是“三秦文化”的重要载体,但伴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传统村落面临着许多挑战与冲击,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首先,传统村落的人口流失问题是主要因素。年轻人外出务工使得传统村落出现“空巢化”“老龄化”的现象,一些传统手工技艺、音乐舞蹈等面临消亡的危险。其次,现代的生活方式导致很多人忽视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传承的动力。最后,传统村落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欠缺展示的平台。传播范围有限,形式单一,普及程度不高。

(三)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的矛盾

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注重短期利益,忽视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开发、轻保护、重规划、轻落实的普遍状况。首先,一些传统村落为吸引游客而随意模仿、抄袭网红景点,导致很多传统村落呈现千篇一律的风貌。其次,浓厚的商业气息使传统村落失去了生活的原真性,甚至破坏了传统村落的历史建筑和自然环境。再次,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地方政府、旅游开发商、村落居民、旅游消费者之间由于参与动机和考虑因素不同而产生了多方博弈[1]。最后,旅游开发与传统村落的文化、民俗等结合的深度不足,难以推动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

二、陕西省传统村落保护和开发模式

(一)保护模式

传统村落在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态环境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有助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升传统村落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促进乡村振兴。2023 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一批)》,总结梳理优秀传统村落在政策法规、保护利用方式、工作机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笔者结合文献研究和实际情况,提出陕西省传统村落保护可采取的四种模式。

1.文化遗产型模式

文化遗产型保护模式适用于传统村落完整度较高的传统村落,其村落保存较完整,原始风貌未被破坏,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总体较高。从传统村落的长远发展来看,将传统村落作为整体来进行保护,将其按照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进行资源整合,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作铺垫,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活态传承,保留乡村的“活化石”。

2.原生态经营型模式

原生态经营型保护模式来源于老子的经营哲学“无为而治”的观念,在不破坏自然的基础和前提下从事人类活动,这需要对自然充分认识,实现人与物的有机组合,在达到经营目标的同时也对自然无损害,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2]。这种模式适用于保护较完整的传统村落,尽可能地保留传统村落的原汁原味,减少商业、旅游业对传统村落的开发,鼓励居民发展绿色、高效、无污染的产业,真正利用大自然的给予。

3.修复型博物馆型模式

修复型博物馆型保护模式适用于保存较完整和部分保存一般的传统村落。传统村落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但却遭受破坏出现损毁,对于这部分传统村落的街区和院落进行修复,制定保护规划方案,划分历史价值较高的街区、院落范围,尽可能地利用原始工艺和材料修复历史遗存。除此之外,设立文物保护单位,派专人负责保护工作,加大保护资金的投入,让传统村落焕发新的生命力。

4.改善宜居型模式

改善宜居型保护模式适用于部分保护完整、部分保存较完整、部分保护一般、个别单体建筑保护较完整的四类传统村落。在修复传统建筑的同时,改进基础设施,改善传统村落居民的生活环境,留住传统村落的居民,再现原真性风貌。这种保护模式目前是较理想的保护模式,实现了传统村落的再生与景观重现。

(二)陕西省传统村落开发的模式

传统村落的发展有利于居民收入的提升,生活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改善,真正利用和开发传统村落的优质资源,良好的开发模式可促进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和建筑的保护。传统村落需要挖掘自身的潜力资源,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保护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同时,促进基础设施、生活便捷程度的提高[3]。目前可结合各地情况在分析内外部环境、资源等的基础之上选择相应的发展模式。

1.旅游利用模式

旅游利用式的保护模式是目前最常见、最普遍的传统村落发展模式。旅游利用式保护方式是指旅游开发带动乡土景观的保护。对于历史价值较高和自然景观较好的传统村落可采取旅游利用式的保护模式,发展传统村落旅游业不仅可以惠及村落居民收入提升及生活质量改善,还可以唤醒居民和地方政府对古建筑遗存的保护意识。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促进传统村落居民就业,从而多层次、以多种方式筹集保护资金用于古建筑的修缮和管理[4]。传统村落发展旅游业需具备一定的基础,拥有较高的知名度、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便利的交通条件等。例如西安市蓝田县葛牌镇以发展红色旅游为当地特色,葛牌镇是中央红军在1932 年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葛牌镇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科普教育旅游,在遗存旧址上建立展馆,作为中小学校、各单位参观学习党史的教育基地。

2.生态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模式是按照生态学理论来进行开发规划的方式,利用自然的给予,顺应自然,发展绿色、高效、集约型农业。首先,传统村落应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历史价值,有相关辅助性产业,对资源进行整合的同时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其次,政府应给予一定的技术支持和资金资助,对重点领域做试点工程,引进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作为支撑。此外,企业在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与农户结合的生产模式,做到产业化经营、职业化建设。传统村落是中国农耕文化、乡土文化的发源地,陕西省大部分传统村落依靠农业作为自己的主要经济来源,总体发展相对落后,很多传统村落居民自给自足,缺乏产业化,生态农业模式是未来传统村落发展的方向。

3.特色产业模式

传统村落发展产业模式要具备资源的优势、交通便利、村落分布集中、以传统村落为单位,重点培养一种或多种知名产品并形成产业。该模式对传统村落门槛要求较高,少数传统村落可采取特色产业模式。在具体操作和执行中应注意:首先,分层次划分,例如可采用示范村、发展村、推进村三种类别。其次,增加资金的投资渠道,多方位筹集资金,整合资源。最后,在发展特色产业时优先考虑带动当地居民就业。

4.功能再造模式

功能再造模式适用于保护开发价值较低的传统村落,这类村落由于资源限制,国家投入资金较少,旅游业发展滞后的村落。可先修复传统村落古建筑,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深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赋予传统村落新的功能,例如可发展传统手工艺体验基地、少儿国学文化夏令营等。在功能再造方面,应该避免盲目跟风陷入同质化竞争,对传统村落进行综合评估,设计符合自身特点的新功能。

三、陕西省传统村落保护和开发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专业保护规划

传统村落保护开发中遵循规划先行,统筹指导的理念,在开发的过程中聘请专业化的团队进行指导和规划方案的设计,在修缮古建筑时注重修旧如旧或新旧协调,体现出传统村落的特点。对陕西省传统村落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与评估,划分村落保护现状的等级,符合条件的村落积极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在保护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保护古建筑,更要注重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传统村落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注重整体保护的原则。

(二)建立数字档案博物馆

建立数字档案博物馆留存传统村落的历史记忆。传统村落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艺术、生态智慧及经济价值,它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的典范。数字档案博物馆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传统村落的历史风貌、建筑特色、生态智慧、文化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资料进行数字化展示和传播[5]。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文献、图片、视频、录音解说、虚拟漫游、高空俯览等形式,使得更多人可以了解、学习、体验交互、感受传统村落的魅力。传承和弘扬传统村落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为保护和开发传统村落提供新的途径与平台。

(三)注重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最终要达到共同、协调、公平、高效、多维的发展目标。传统村落的发展和保护工作应注重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平衡,各要素之间协调发展,留住“青山绿水”“金山银山”,使传统村落得到活态传承,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态智慧的弘扬和传承。例如,米脂县杨家沟村发展红色旅游,建立了影视拍摄基地,有更多游客了解陕北文化,愿意来此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陕西旬阳县建立了工业园区,形成了水能、矿产、生物支柱产业,集生产、加工、制造等形成于一体的系统的产业链。

猜你喜欢
保护模式村落文化遗产
林中村落
静谧村落
与文化遗产相遇
猫科动物的保护色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论网络游戏著作权的保护模式及其侵权判定标准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CBD体系下传统知识保护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