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来华留学生中国国情教育新探索

2024-04-27 08:22王瑶
华章 2024年3期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三全育人

[摘 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来华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来华留学生群体的文化认知和融入成了一个重要的教育课题。本文旨在以“三全育人”视域为指导,探索在新时代背景下来华留学生中国国情教育的文化研学实践和创新,探讨来华留学生中国国情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结合“三全育人”的内涵和重要性提出了以文化研学为基础的来华留学生中国国情教育的实践方法和策略;总结了“留学科大,感知中国”系列文化研学活动的研究发现和实践经验,并指出了进一步完善来华留学生中国国情教育的方向和建议。本研究对于增强来华留学生的国情意识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教育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三全育人;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文化研学

在“三全育人”的教育背景下,高校应根据来华留学生群体现状,逐步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国情教育课程和方案,全面统筹人才培养、育人环节、办学领域等层面的资源和力量,将国情教育贯穿在来华留学生的培养上。而文化研学作为一个涵盖了文化、教育和研究的综合理论,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通过文化研学的创新实践,可以促使来华留学生更深入和全面地理解中国国情,提高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综合素质。

一、来华留学生中国国情教育面临的挑战

来华留学生对中国国情的认知差异是中国国情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由于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留学生对中国的了解程度各不相同。一些留学生可能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缺乏基本认识,缺乏对中国国情的全面认知。这种认知差异可能导致留学生对中国产生误解和偏见,影响他们对中国国情的真实理解和接纳。

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来华留学生中国国情教育还面临文化隔阂、教育体制差异、认知偏差和语言问题等多种问题与挑战。许多留学生在中国接受教育时,可能面临来自不同教育体系的转换和适应困难。因此,需要针对留学生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认知差异,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采用更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留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增强他们对中国国情的全面感知和认同,增强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帮助留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促进跨文化交流与融合。以“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可以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留学生对中国国情的全面认知和理解。只有通过克服这些问题和挑战,才能为来华留学生提供真正具有意义和影响力的中国国情教育,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跨文化交流[1]。

二、“三全育人”理念融入来华留学生中国国情教育探索

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了“三全育人”的概念,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是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为来华留学生的培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中国国情教育涵盖中国历史、地理、社会、经济、国情、文化等基本知识,以及政治制度和外交政策、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公共道德观念等。同时,来华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也涉及高等院校后勤、社区、专业培养学院、来华留学生管理等各部门。因此,仅仅依靠教学来完成该项工作很难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来华留学生的中国国情教育是一个完整系统的过程,需要统一协调校内外各方力量,实现来华留学生中国国情教育的全员、全程、全方位培育。因此,协调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等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在教育、科研、后勤、管理及服务等方面实现多维度、多层次、多角度的国情教育,通过在中国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实际感知、感想,加深来华留学生对中国国情、意识形态等方面深层次的理解,读懂今天的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把在中国学习生活的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促进世界各国人民民心相通[2]。

三、文化研学实践在来华留学生中国国情教育中的应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留学生国情教育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留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理解中国人民的思想与价值观,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并启迪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与影响力。因此,基于文化研学实践的来华留学生中国国情教育实践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化研学实践课程,可以培养留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实现对中国国情的深入了解和认知。同时,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通过实践导向的教育方式和跨文化交流活动,可以让留学生亲身体验中国的发展与变化,促进与中国学生的深入交流与合作。这种实践与创新为来华留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跨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障。

绵阳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为了让外国留学生更全面地感知中国文化,激发他们对中国的热爱和情感,西南科技大学开发了“留学科大,感知中国”系列文化研学体验活动。

(一)來华留学生“留学科大,感知中国”系列文化研学实践的目标

开展来华留学生探究性、研究性的文化研学活动,以广泛的社会资源和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多层面、多维度地拓展来华留学生学习空间,丰富学生学习经历和生活体验,重点在于帮助来华留学生培养对中国文化的敏感度和理解力,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激发留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通过参观实地、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方式,让留学生亲身体验中国社会、文化和国情;构建来华留学生文化研学平台与资源,包括建设数字化文化资源库、成立文化研学团队、合作开展文化研学项目等,促进来华留学生对中国国情的全面了解和研究。

“留学科大,感知中国”系列文化研学实践旨在为留学生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和川渝地区发展认知的机会。通过参与这些活动,留学生将深化对中国文化的感知,增进“知华、亲华、爱华”的感情,零距离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并成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和友谊的桥梁。

(二)全员参与来华留学生“留学科大,感知中国”系列文化研学实践

来华留学生中国国情教育的全员参与是实施该教育的重要保障。高校教师、学生管理部门、国际交流与合作部门及学生志愿者等全员参与来华留学生文化研学实践有着广泛的参与范围。各部门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和资源,为留学生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服务,以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经验。以“留学科大,感知中国”系列文化体验活动为例:担任《中国文化概论》的教师、留学生办公室管理人员、学院辅导员是文化研学实践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和资源,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研学实践活动。在具体活动中,可以担任讲师、导师、考察领队、活动组织者等角色,为留学生提供相应支持和指导;也可以组织留学生参加文化活动、提供社会服务实践机会、搭建留学生和本地学生交流的平台等,以促进留学生对中国的感受和理解。同时,学生志愿者也可以在活动中为留学生提供语言交流服务、帮助留学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协助组织文化体验活动等,通过积极主动地与留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促进友好合作和文化融合。而留学生本身也在积极参与相关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和认同。

(三)“留学科大,感知中国”系列文化研学全过程教育与管理实践

全过程教育与管理实践是来华留学生中国国情教育的有效方式。全过程包括入学教育、日常教育、科学研究和毕业教育等不同环节。文化研学体验活动在学习的全过程中具有重要实践价值。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来华留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感知中国文化,拓宽国际视野,培养跨文化交流和创新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留学科大,感知中国”系列活动旨在通过结合学生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组织留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增强他们对中国社会、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了解和认识,以语言为媒、文化为桥,积极促进跨文化交流,深化相互了解,培养深厚友谊,使外国留学生成为知华、友华的对外宣传使者,使中国故事和中国精神深入人心、走向世界。

例如,在入学教育时,研学活动有助于减少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陌生感和障碍感,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通过组织前往隋唐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上的皈宁驿站——明月村进行了为期2天的文化研学体验活动,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留学生们了解了邛窑的发展历史,并参观了篆刻艺术博物馆、火痕柴窑工坊、蜀山窑工坊、乡土建筑研习所,体验了陶艺、篆刻、印染等中国传统手工艺技术,感受了民俗之美,帮助留学生在刚入学时就对中国文化产生的浓厚兴趣和好奇心,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让新生在参观文化景点、体验传统手工艺、了解当地风俗习惯等活动中,感受到中国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在日常教育和专业学习中,文化研学体验活动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源和素材。通过参与文化研学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形式的文化遗产和传统艺术,激发他们对文化研究的兴趣。这些文化资源可以成为学生科学研究的切入点和研究对象,丰富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与社会文化机构、专家学者的接触,拓宽科研合作的渠道和资源。在“走进李白故里”文化研学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参观太白碑林、陇西院、太白祠等文化圣地,了解中国唐朝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生平,领略他的豪迈奔放。在诗歌朗诵比赛中,参赛同学辅以音乐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演绎和朗诵了《夜宿山寺》《静夜思》《独坐敬亭山》等經典作品,增强了中文学习实效。同时,文化研学体验活动为学生的毕业就业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实践经验。在“阆中文化”体验分享会中,来自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的同学纷纷对科举制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被这个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办法所吸引,也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就业机会。这样的经历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创意能力,为他们的毕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3]。

(四)“留学科大,感知中国”系列文化研学全方位教育实践

全方位教育实践是来华留学生中国国情教育的核心内容。全方位教育包括智育、体育、德育、美育和劳育等多个维度。在智育方面,“留学科大,感知中国”系列研学活动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学术论坛等,活跃学术氛围,积极组织来华留学生参与成渝双城经济圈外国留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促进师生交流与互动,拓宽学术视野,提升学术能力,提高留学研究生培养质量,助力构建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体育方面,提供各类体育运动和活动,培养留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和练习准备,学校来华留学生在中国国际健身气功博览会中参加了五禽戏集体、八段锦集体,以及五禽戏和八段锦的个人单项比赛,最终获得多个奖项。德育方面,注重培养留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各类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等进行实践。美育方面,提供艺术和文化体验,开展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类课程,培养留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劳育方面,鼓励留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和实习实践,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通过以上全方位文化研学实践,留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多元文化碰撞,培养留学生的品格素质和跨文化敏感性,提升人文素养,也能了解中国文化传统及文明贡献,提高中国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同时,提供了理性与情感结合的学习方式,在关注留学生学术成长同时,注重体验式学习,开辟全面成长之路径,彰显新时代文化自信。

综上所述,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视域下,开展文化研学实践对来华留学生中国国情教育具有深远影响,能有效克服来华留学生中国国情教育存在的认知差异和教育模式不匹配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多元化的内容设置、体验式学习的设计、跨学科的融合、跨文化交流的促进和综合评价的建立,可以为留学生提供更全面、深入、有价值的中国国情教育,更好地促进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融入[4]。

结束语

扎实推进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对国家长远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高校应当在“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不断开辟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和新空间。进一步完善来华留学生中国国情教育需要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跨学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评价体系和国际交流等方面下功夫。通过持续创新和提高教育质量,可以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全面素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优秀留学生,为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又萌,张地珂.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策略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0):87-89.

[2]章津,陈晔,蒋小梅,等.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来华医学留学生思想教育“四位一体”模式初探[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6(2):211-214.

[3]刘怡君.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效度提升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41(11):76-79.

[4]张艳莉,张昕雨.新时期来华留学生第二课堂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J].国际学生教育管理研究,2022(1):45-53.

作者简介:王瑶(1988— ),女,汉族,四川崇州人,西南科技大学,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2023年中国周边国家研究中心专项项目“非传统安全观视域下‘一带一路国家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效度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3ZBGJ-B007)。

猜你喜欢
来华留学生三全育人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育人”培育模式新探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全英文授课临床本科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全英文授课医学本科留学生防御方式调查分析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来华留学生中国古典舞蹈文化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