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育人实践

2024-04-28 12:05刘东于艳春张雷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5期
关键词:思政元素建筑材料高等教育

刘东 于艳春 张雷

摘    要:文章以“建筑材料”课程为例,对课程思政的总体设计与育人实践展开研究。首先,分析了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方向;其次,将课程知识点蕴含的思政元素整合优化,深入挖掘各教学环节蕴含的隐性思政元素和显性思政元素,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和方法路径;最后,设计了思政育人调查问卷和达成度评价计算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显著,证明了该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具有可行性,希望课程思政设计理念与育人实践能为其他院校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建筑材料”课程;思政元素;高等教育;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05-0077-05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1]。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2]。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课堂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阵地”[4],因此,完善以课程思政为重要载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已成为高校的重要工作任务。

在国家大力推进课程思政的宏观背景下,“建筑材料”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充分发挥课程团队“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作用,依托线上线下教学“主渠道”,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5]。

二、“建筑材料”课程思政总体设计

(一)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

东北农业大学“建筑材料”课程主要讲授工程中常用及主要建材的品种、规格、性能及应用,结合“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依托黑龙江大农业、大水利,引导学生探究水利工程绿色建设管理模式,培养学生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水利精神。

(二)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6],鼓励学生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包括“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做出贡献,并提升学生通过所学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三)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以基本知识单元为载体,融合建筑材料学特点、思维方法及价值理念,汲取管理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学科精华,兼顾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与专业课程主体性,对知识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整合优化。教学实践中,安排学生承担案例分享任务,学生通过自主知识构建与呈现培养协作意识与创新精神。

(四)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融合

结合东北农业大学办学定位、水利类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要求,致力于培养知农爱农、懂水兴水、具有服务国家水利事业使命感的创新人才。课程通过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频共振,培育学生的奋斗精神、大国工匠精神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课程思政理念与内涵

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融合,创新“三立足、五引领”的思政元素融入理念。“三立足”即立足新工科专业的工程伦理教育、大国工匠精神、科技创新精神;立足国家可持续发展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足新时代水利精神、服务国家水利事业的家国情怀。“五引领”即以学科技术前沿为引领,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以行业创新发展为引领,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精神;以国家绿色发展为引领,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国家科技、文化和国际影响力为引领,厚植学生家国情怀;以水利现代化方针政策为引领,培养学生新时代水利精神。

三、“建筑材料”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建筑材料”课程团队将“绿色生产与施工”理念与新工科建設、新时代水利现代化方针政策相结合,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懂水兴水的创新人才,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做出新贡献。

(一)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治水方略要求,培养一批懂水、爱水、兴水的时代新人,已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需求。课程以弘扬时代主旋律为思政目标,以治水兴水为己任,构建“显隐结合型”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国之大计在水利”,从而探索出一套兼具专业特色与时代气息的课程思政范式。

(二)完善课程内容

密切跟踪建筑材料行业进展,不断丰富最新国家标准等线上资源,并通过线上“课程问答”、线下“知识更新”等方式及时传递给学生,阐明“国家标准是安全底线”,强化工程伦理教育。同时,通过讲解“中国骄傲”案例的文化、科技元素及国际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与引领性。

(三)改进教学方法

采用“线上(任务驱动+自主学习)+线下(任务驱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创新型课堂,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及挑战度,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同发展。

(四)重塑“动态优质”教材资源

课程团队编写了“建筑材料”新形态教材。将传统教材与信息技术相融合,通过互动式教学资源集成运营平台,提供动态优质的学习资源,加强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学生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可轻松获取动态学习资源。这种方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主动获取资源的内驱力,也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的途径。

(五)探索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和方法路径

深入挖掘课程各教学环节蕴含的理想、信念、情感等隐性思政元素(图1),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过程的有效路径(图2)。教师通过精心筛选具有正能量的我国建筑材料案例作为显性思政元素,构建“教师分享

‘中国骄傲+学生分享工程案例”师生联动案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感悟科技创新的时代伟力,汲取奋斗力量。同时,通过构建“师生课程思政共同体”,贯彻“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育人理念,培养德才兼备的水利类创新型人才。

(六)将课程建设目标融入课程教学过程

首先,厘清思政元素与课程目标的内在联系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与时俱进地优化思政内容供给,阐释党在治水领域的理论创新及重大发展战略,激发学生的专业自豪感与使命感。其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课程目标为导向,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教学环节(问答、抢答、学生授课、人气投票等),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使“建筑材料”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践行铸魂育人使命,强化“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水利类人才培养。

(七)课程考核机制

课程立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化过程性考核,构建了“在线测试+线下见面课考核+期末笔试”多维联动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一是强化过程性考核。采用线上(在线视频、章测试、翻转课堂测试、课程问答)和线下(知识点抢答、团队案例分享、点评、投票)多维联动、多种形式的评价体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3方面的考核评价。二是改革期末笔试试题。期末试题设置必答题和选答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选择权,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同时,在期末试题中增加建筑材料行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绿色发展等课程思政内容,将素质目标达成度有效融入考核评价体系。三是评价育人成效。课程团队设计了课程育人目标达成度计算方法,分析思政元素潜移默化融入课程教学的效果,注重素质目标达成度评价。

四、“建筑材料”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方案

以“建筑材料”课程第二次线下见面课为例,介绍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具体过程。

(一)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在学生完成观看“建筑材料”绪论,第一章、第二章在线教程,参与章测试、翻转课堂周测试、课程问答(论坛)等线上学习任务(即线上“学什么”“怎么学”)基础上,开展以下教学活动(图3)。

1.采用“知识点抢答”方式,考查学生对《绪论》、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第二章《无机胶凝材料》重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介绍相关“中国骄傲”英文素材(即线下“学什么”“怎么学”)。

2.采用“案例分析(学生授课)”方式,考查学生在依据线下见面课任务清单进行精心准备(组建授课团队、商定授课内容、确定成员分工、制作PPT、班/组内试讲)的基础上,对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第二章《无机胶凝材料》的自主知识构建情况(即线下“学什么”“怎么学”)。

3.“知识点抢答”环节(具有挑战度)由教师发布抢答题目,课程助教运用翻转课堂“抢答”小程序设置并发布课堂互动抢答,同时记录学生抢答情况(即线下“学得怎么样”)。学生通过积极有序地参与知识点抢答,可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及公平竞争意识,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和谐、平等、公正、敬业)。

4.“中国骄傲”环节(具有创新性)由教师采用英文讲授,可以培养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并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

5.“案例分析(学生授课)”环节(包括课前准备,具有高阶性与创新性)由各班学生授课团队用PPT分享工程

案例、发布课堂问答,经学生、教师点评和学生领队总结后,教师运用翻转课堂“投票”小程序组织学生为各班授课学生的现场表现进行人气投票(即线下“学得怎么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现场感。学生通过深度参与案例分析环节,可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文献检索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良好的协作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及创新意识,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和谐、民主、平等、公正、敬业)。

以上“知识点抢答”“案例分析(学生授课)”教学环节均秉承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教学理念,采用“任务驱动式、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进而达成课堂教学目标[7]。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1.线下见面课前

教师提前 30分钟到达教室,组织学生分班、分区就坐(便于按班级组织“知识点抢答”与“投票”),运用“签到”小程序进行手机签到(“位置签到”,时长 25分钟),以提高考勤效率。运用“点名”小程序随机抽取 3 名学生(若有与授课学生及前续线下见面课被抽中的学生相重复者,则再次随机抽取,以提高案例分享环节学生参与率与受益面)作为各班学生授課团队领队,负责现场抽取各授课团队出场顺序(打破按照自然班排序的常规学生出场顺序)。课前随机抽取各班授课团队领队、领队抽取各授课团队出场顺序,有利于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

2.线下见面课中

课堂起立。全体学生起立,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示学生应尽快进入上课状态,同时,通过师生互行注目礼,营造一种肃静的上课环境。通过课堂起立、师生互行注目礼环节,营造良好的上课环境,弘扬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规矩意识。

重要知识点抢答。教师结合建筑材料的定义、建筑材料分类、绿色建材等重要知识点发布抢答题目,课程助教运用“抢答”小程序设置并发布课堂互动抢答,同时记录学生成功抢答次数;指定班级的学生运用手机进行抢答,抢答成功后起立进行回答。通过绪论、第一章知识点抢答环节,每名学生参与抢答的机会是相同的,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等);引导学生思考对“建筑第五化”有何理解与认识,拓展课程深度,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创造等高阶思维;引导学生思考绿色建筑材料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建筑材料行业与经济、社会、生态密切相关;引导学生关注建筑材料行业的绿色发展,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课程思政专题板块。教师用中英文双语讲解“中国骄傲”案例——港珠澳大桥(Hong Kong-Zhuhai-MacaoBridge)。港珠澳大桥是国家工程、国之重器,是“中国名片”,也是“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巅峰之作”“中国实力的集中展示”,更是贯通粤港澳大湾区的“脊梁”,是中國打造超级湾区计划的战略一环。通过阐述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奇迹,使学生了解港珠澳大桥展现出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与全体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紧密相连,弘扬奋斗精神、创造精神、团结精神,培育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并通过思考港珠澳大桥对当代水利工程发展的意义,培养分析、综合等高阶思维。

学生案例分享。某专业2 班学生授课团队主讲案例分享“我和复合硅酸盐有个约定”;学生现场提问;某专业 3、4 班学生和教师对授课团队的现场表现(PPT 制作水平、案例分享科学性与规范性、讲课水平)进行点评;学生领队对授课团队总体表现进行总结;教师组织某专业 3、4 班学生运用“投票”小程序为授课学生现场表现进行人气投票。学生通过分享第一章工程案例,培养良好的协作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及创新意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敬业);通过参与“生生互动”式的第一章案例分析知识问答,培养分析、综合等高阶思维;通过参与第一章案例分享评价环节,培养综合、批判等高阶思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主、平等、友善)。

3.线下见面课后

教师整理和计算学生抢答、案例分享得分,汇总学生见面课成绩,并及时上传见面课现场精彩照片,发布见面        同时,课程团队还设计了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并针对在校学生计算了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达成度,分析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融入课程教学的效果。计算结果表明,“建筑材料”课程的思政育人目标达成度相对较高,且呈上升趋势(表2),说明了课程思政教学成效显著,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可行。

六、结束语

“建筑材料”课程团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开展了课程思政总体设计研究,探索了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和方法路径,制定了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方案,设计了思政育人调查问卷和达成度计算方法,并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该课程的思政育人效果显著,证明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同时,通过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频共振,培育了学生的奋斗精神、大国工匠精神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了铸魂育人使命,强化了“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水利类人才培养,期望“建筑材料”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育人成效能为相关院校工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课教学反思课程通知。教师通过分享见面课案例分析环节精彩瞬间,增强学生获得感与幸福感、自豪感与使命感。通过发布见面课教学反思,促使学生“持续改进”学习行为,培养学生分析、反思、创造的高阶思维及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

五、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

“建筑材料”课程团队对在校水利类专业学生发放了关于“建筑材料”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680份。问卷中每道单选题都设置了“非常认可”“认可”“较认可”和“不认可”4个选项。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认可度较高,认可度(非常认可和认可)平均为92%,说明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良好(表1)。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A/OL].(2020-06-01)

[2023-10-07].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eqid=97bb09e300111a29000000056426eb6f.

[3]  彭丽,崔勇,何智明,等.土建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相关概念解析与挖掘路径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2(36):27-30.

[4]  王方,柴建,王燕妮.高校教师课程思政的难点、方法与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1):122-127.

[5]  张国峰,汪江,唐飞.“四新”建设背景下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拓展与重构[J].中国冶金教育,2022(6):58-60;64.

[6]  王顺宏,李邦杰,李亚雄,等.高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思政设计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2,8(36):180-184.

[7]  刘东,于艳春,付强.“建筑材料”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75(1):65-69.

编辑∕王力

收稿日期:2023-07-25                                                         修回日期:2023-10-07

作者简介:刘东,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农业系统工程、农业水土资源系统分析与优化利用;张雷,男,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钢结构鲁棒性分析研究。

通信作者:于艳春,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水工结构系统可靠性研究和结构瞬态动力学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第二批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项目”(B-2022-016)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建筑材料高等教育
能自我修复的建筑材料
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建筑材料的控制与管理探讨
抗震建筑材料简介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