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脾论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2024-04-30 10:00陈祖琨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5期
关键词:口唇口疮口腔溃疡

杨 谋 杨 龄 陈祖琨

1.云南省老干部医院,云南 昆明 650034;2.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3.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041

复发性口腔溃疡又可称作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其临床表现为局部溃疡,好发于舌尖、舌缘、唇、软腭、腭弓和颊黏膜等部位,具有疼痛性、复发性、自限性等特征;其患病率高达20%左右,居口腔黏膜病首位[1]。复发性口腔溃疡在发作阶段会影响患者的语言、进食,甚至心情,疼痛剧烈,病情顽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时因经久不愈而表现为顽固性溃疡甚至癌变的可能,导致预后不佳[2-4]。其发病原因复杂,目前多认为与口腔菌群失调、免疫功能异常、微循环障碍、感染、微量元素缺乏、内分泌失调、胃肠功能失调、精神心理因素、激素水平改变、饮食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但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不明,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法[5-8]。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于中医学“口疮”范畴,中医药在治疗及预防其复发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临床疗效确切,不仅可有效促进溃疡愈合、减轻疼痛,还可以降低复发率[7,9]。目前,中医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病因病机认识多集中于心脾积热、阴虚火旺、脾肾阳虚、寒饮内停、络脉瘀阻、伏邪、中焦虚寒等[9-13]。陈祖琨教授系云南省第五批中医药师带徒工作指导老师、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擅长从肝脾论治复发性口腔溃疡,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1 审证求因

陈祖琨教授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发病是多方面的,而主要病位在肝脾,宜从肝脾论治。肝经之气上行通于口腔。《灵枢·经脉》记载:“肝足厥阴之脉……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厥阴者,肝脉也……而脉络于舌本也。”口腔的肌膜及正常生理功能有赖于肝气的条达升发与肝血的奉养。脾主口唇,口为脾之窍,口唇为脾之官,《素问·阴阳象大沧》云:“脾主口,……在窍为口。”《诸病源候论·唇口病诸候》言:“足太阴脾之经也,其气通于口。”[14]《灵枢·经脉》曰:“脾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胃上接口唇,为胃系所属,“足阳明胃之脉,……入上齿中,还出挟环唇,下交承浆。”脾主口,脾胃经脉之气均通于口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输布水谷精微,运化水湿,升清降浊,脾气健运,清升浊降,口窍得气血濡养则口舌肌膜光滑润泽,功能和利。肝脾密切相关,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协调脾胃升降,《素问·宝命全形论》记载:“土得木而达。”脾气健旺,运化正常,水谷精微充足,气血生化有源,肝体得以濡养而使肝气冲和条达有利于疏泄机能的发挥,口和舌灵得以濡养,“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学习生活压力较大,长期忧思不解易致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肝乘脾土,脾失健运,肝脾不和,运化失常,气血不能上承则口窍失于濡养。或肝郁日久,气郁化火,火性炎上,循厥阴经上扰口窍。肝火灼伤阴血,同时熬夜、吸烟、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耗伤阴血,阴不制阳,阴虚火旺而致病。先天禀赋不足,或劳倦过度,或饮食不节,或大量使用抗生素等损伤脾气,脾气虚弱,脾虚聚湿生痰,湿浊内生,困结中焦,致气机枢纽升降失常,清阳之气不能上达口窍。如《丹溪心法·口齿七十八》言:“口疮服凉药不愈者,因中焦土虚。”[15]脾失健运也可影响肝失疏泄,导致“土壅木郁”之证,使口腔粘膜溃烂而成疮。临床以肝郁脾虚、肝火上炎、阴虚火旺、脾虚湿盛多见。

2 临证施治

2.1 肝郁脾虚 临床表现:溃疡基底灰白,疼痛轻微,散在性分布,数目不多,溃疡面不大,常在日久抑郁后发作,胸闷气短,胸胁胀痛,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纳差,大便稀溏,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细。治则:疏肝健脾。处方:小柴胡汤合四君子汤为基础方加减。伴恶心、呕吐,加旋覆花、代赭石降逆止呕;便溏、腹泻加茯苓、泽泻、猪苓健脾祛湿利水;纳差,加焦三仙健胃消食。

2.2 肝火上炎 临床表现:溃疡表面呈黄白色,数目较多,疼痛剧烈,常在恼怒后发生或加重,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则:清肝泻火。处方:龙胆泻肝汤为基础方加减。伴头痛、眩晕加天麻、钩藤,夜寐不安加生龙骨、生牡蛎。

2.3 脾虚湿盛 临床表现:溃疡基底灰白,表面可有白膜覆盖,疼痛不剧烈,口淡或甜,身重,肢倦乏力,腹胀便溏,舌淡,或舌体胖大,边有齿印,苔白腻,脉细缓。治则:健脾渗湿。处方:参苓白术散为基础方加减。伴恶心呕吐较甚加旋覆花、代赭石,苔厚腻加苍术、藿香、佩兰。

2.4 阴虚火旺 临床表现:溃疡基底微红,疼痛在夜间为甚,熬夜后加重,平素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则:滋阴清热。处方:一贯煎或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方加减。伴寐差加酸枣仁、夜交藤,盗汗、遗精加煅龙骨、煅牡蛎,手足心热加知母、黄柏。

3 内外同治

阴祖琨教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时,注重口窍局部病变,强调脏腑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思想。口窍居人体上部头面,为清阳之气上通之处,其窍属阳,喜清恶浊,喜通恶滞。《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走唇舌而为味。”口窍的和利有赖于脏腑功能协调、气血濡养及通利。若为邪滞,则气血难以通达,口窍失养而发病。肝郁则气滞,口窍血行不畅而瘀滞;脾气不足不能推动血行致血瘀口络;阴虚津亏不能载血以运行,则瘀阻口络。加之复发性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久病入络”。口络瘀阻则肌膜失养,瘀阻日久化热,热盛血败肉腐化生痰浊。痰、瘀、热易于搏结,三者互结为口窍局部新的病变。针对局部病变特点,在整体辨证治疗“本”的同时,使用外敷药治其“标”,标本兼顾,内外同治,创立口疮散,此散由三七、石菖蒲、白及组成,将上三味中药研成粉末混合后涂抹于溃疡处。三七性温,味甘,归肝、胃经,化瘀止血、活血定痛,有化瘀而不伤正,止血而不留瘀之特点,为消肿定痛之要药。《图解本草纲目》言:“止血散血定痛。”[16]现代药理研究[17-20]证实三七有抗炎、止血、活血、抗血栓、镇静、镇痛、抗纤维化、抗氧化、增强免疫力作用。石菖蒲辛苦温,归心、胃经,开窍化湿,宁心和胃。《本草从新》云:“通九窍,明耳目,……消肿止痛,解毒。”[21]现代药理研究[22-24]证明石菖蒲具有镇静、抗抑郁、抗焦虑、抗菌、抗炎等作用。白及性寒,味甘苦涩,归肺、胃、大肠经,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本经》曰:“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现代药理研究[25-26]证明其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抗溃疡、止血及促进创面愈合等作用。三七祛瘀生新,活血消肿定痛,石菖蒲芳香祛湿化痰,白及性寒,止血敛疮、消肿生肌,三药合用起清热化痰、活血敛疮之效。外治法药少力专,机械性保护创面,促进口腔溃疡愈合。

4 病案举隅

患者李某,女,42岁,教师,2021年7月17日初诊。主诉:反复口腔溃疡5余年,再发加重5天。患者近5年来反复出现口腔溃疡,伴肢倦乏力,每因劳累过度后诱发或加重。既往慢性胃炎病史。曾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并予抗生素及维生素类药物治疗,病情未见明显好转,期间患者多次中西医治疗,效果欠佳。5天前因工作劳累过度加之饮食不规律后,复发并加重。刻下症见:舌体及口腔溃疡处轻微疼痛,口甜,身重,肢倦乏力,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腻,脉细缓。查体:舌下、舌边及口唇内侧可见多处溃疡,直径约2~4 mm大小,表面白膜覆盖,溃疡基底灰白,西医诊断: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诊断:口疮(脾虚湿盛),治以益气健脾、渗湿敛疮。方以参苓白术散加减:太子参30 g,茯苓15 g,黄芪30 g,白术15 g,炒山药15 g,砂仁15 g,薏苡仁30 g,白扁豆15 g,桔梗6 g,葛根12 g,厚朴10 g,炒黄芩10 g,黄连10 g,生甘草6 g。共7剂,每日1剂,水煎内服,每日3次。并外敷口疮散以清热化痰、活血敛疮,每日3次。

2021年7月24日二诊:患者诉舌体无明显疼痛,口唇内侧稍疼痛,舌下、舌边溃疡已愈合,口唇内侧可见少量溃疡,数量较前减少,溃疡面较前减小,无口甜、身重、肢倦乏力,仍腹胀、便溏,舌淡,舌苔白腻,脉缓。上方加藿香15 g、苍术15 g、猪苓15 g、泽泻15 g化湿利水,共7剂,每日1剂,水煎内服,每日3次。并外敷口疮散,每日3次。

2021年7月31日三诊:患者口唇无明显疼痛,口唇内侧溃疡已愈合,腹胀缓解,大便改善,舌淡,舌苔中部白腻,脉稍缓。效不更方,继予二诊处方7剂,每日1剂,水煎内服,每日3次。并外敷口疮散,每日3次。

2021年8月7日四诊:患者药后诸症悉除,舌淡红,苔薄白,脉沉。予补中益气丸(大蜜丸),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口服半月。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语:本案属脾虚夹湿之口疮。患者既往肢倦乏力,脾气本虚加之工作繁重劳累过度和饮食不规律后更加损伤脾气,脾气虚弱,脾虚聚湿生痰,湿浊内生,困结中焦,致气机枢纽升降失常,清阳之气不能上达口窍,舌体及口腔肌膜失养,加之脾气不足不能推动血行致血瘀口络,血瘀日久化热,热盛血败肉腐化生痰浊则发口腔溃疡。每因劳累过度后诱发或加重,肢倦乏力,舌淡为脾虚之征;口甜,身重,腹胀,便溏,苔白腻为湿盛之象;脉细缓为脾虚夹湿之征;故内治宜益气健脾、渗湿敛疮,以参苓白术散为基础方加减;外用口疮散清热化痰、活血敛疮。二诊,患者舌体无明显疼痛,口唇内侧稍疼痛,舌下、舌边溃疡已愈合,口唇内侧可见少量溃疡,数量较前减少,溃疡面较前减小,无口甜,身重,肢倦乏力,仍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腻等病症无变化,此为脾虚得健,湿困之征无改善,上方加以藿香、苍术、猪苓、泽泻化湿利水。三诊,患者溃疡已愈合,腹胀缓解,大便改善,舌淡,舌苔中部白腻,脉稍缓,湿困之征较前改善,二诊处方守用。四诊,病症悉除。口服补中益气丸半月,续健脾益气。

5 小结

陈祖琨教授从肝脾论治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辨证分为肝郁脾虚、肝火上炎、阴虚火旺、脾虚湿盛四型,分别给予疏肝健脾、清肝泻火、滋阴清热、健脾渗湿治疗之法及相应方药。且注重口窍局部病变,善用外治法,创立口疮散,达到内外同治目的,临床取得很好疗效。

猜你喜欢
口唇口疮口腔溃疡
皮肤镜在鉴别口唇静脉湖和口唇黑子中的应用
冰糖葫芦
羊口疮治疗方法
反复口腔溃疡,是可忍孰不可忍
补充维C治不了口腔溃疡
中国美貌汉族女性口唇特征的测量
藏药三味黑矾汤散治疗口腔溃疡
竹叶山楂水缓解慢性咽炎
会泽县一起山羊口疮的诊治
羊口疮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