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炸使馆到直接互袭,伊以冲突将如何发展?

2024-05-17 07:14
世界知识 2024年9期
关键词:报复性内塔尼亚胡拜登

2024年4月1日,以色列空袭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领事部门建筑。图为袭击发生后的现场废墟。

4月19日,伊朗中部省份伊斯法罕发生爆炸,美国官员随后告诉媒体,以色列发动了该袭击。这是以色列对伊朗五日前袭击的回应。4月14日,在本国驻叙利亚大使馆领事部门建筑遭以色列空袭两周后,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对以色列目标发动大规模袭击。有报道称,这也是两国的首次直接军事对抗。而此前的4月1日,以色列对伊朗使馆的轰炸,造成包括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高级指挥官扎赫迪在内的共13名伊朗人和叙利亚人死亡。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随即誓言惩罚以色列。此次伊以冲突将如何发展?这不仅直接决定两国关系走向,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东地区局势发展。

外交设施之“辩”

事实上,以色列轰炸伊朗使馆领事部门的行为违反了《联合国宪章》《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与《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根据相关规定,使领馆既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又是国家财产权的重要体现。因此,袭击使领馆无异于攻击一国的领土。

然而,以色列对自己的行为有不同解释。以色列认为,近些年伊朗一直利用叙利亚进行反以活动,而在本次轰炸中死亡的扎赫迪等人正是此项工作的负责人,以色列认为这些人并不是外交官,他们所在的地方也不是外交机构。因此,以色列坚称遇袭建筑不是受国际法保护的外交设施。事发至今,也有多位以色列学者、智库专家在不同场合向笔者强调这一点,可见在以色列持此观点之人恐怕不在少数。

尽管美国国务院在事发之初也曾称被袭建筑是否属于外交使领馆还需调查,但美国国防部在4月5日表示以色列袭击的就是伊朗使馆。美国政府的对外宣传机构——“美国之音”,也在4月11日明确了以色列袭击伊朗外交机构的事实:“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领事部门建筑遭到空袭。”叙利亚、海湾阿拉伯国家、俄罗斯、欧盟、联合国秘书长等各方均谴责以色列袭击伊朗使馆领事部门建筑。

综合来看,以色列轰炸了伊朗的外交设施是事实。炸馆事件发生后,关于伊朗会在何时以何种方式报复以色列的猜测充斥了国际舆论界。

美国和以色列的“自相矛盾”

在中东局势本就因新一轮巴以冲突而变得紧张的情况下,以色列为什么还要公然违反国际法攻击伊朗使领馆?这可能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及其政府转移国际视线计划的一部分。

4月17日,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发表声明称,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军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致33899名巴勒斯坦人死亡,76664人受伤。而这其中绝大部分是包括婴幼儿和妇女在内的巴勒斯坦平民、联合国工作人员与实施人道主义援助的国际人士。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批评。今年3月,以色列最坚定的支持者、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犹太人舒默,甚至公开呼吁内塔尼亚胡下台。与此同时,以色列民众也数次爆发大规模抗议,要求内塔尼亚胡下台并提前举行议会选举,同时呼吁政府尽快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达成协议,释放被扣押的以色列人质。

因此,内塔尼亚胡政府迫切需要减缓来自国内外的强大压力,他们认为伊朗是一个理想目标。在以色列和美西方大国的政治叙事中,伊朗政权是一个“邪恶存在”,对其进行攻击甚至无需承担道义上的负疚感。内塔尼亚胡政府很可能认为,袭击伊朗可为己方赢得来自国内各方与美西方大国的更多支持。

以色列在发动袭击后还对伊朗发出警告。例如,4月10日,以色列外长卡茨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如果伊朗从本国领土对以色列发动攻击,以色列将进行报复。在以色列看来,伊朗不能仅因自己的使领馆被炸就直接攻击以色列,因為以色列轰炸伊朗使馆是与伊朗矛盾长期发酵的结果。然而,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突袭以色列也是巴以长期频繁发生冲突的结果,但以色列因此在加沙采取的军事行动至今仍未结束。

2024年4月14日,在伊朗对以色列展开报复性袭击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中)在特拉维夫的基里亚特军事总部召开战时内阁会议。

面对日益恶化的伊以关系,美国总统拜登重申对以色列的支持“是硬如铁甲的承诺”,并称将竭尽全力保护以色列的安全。4月12日,拜登还向伊朗公开喊话称“不要攻击以色列”。次日,拜登提前结束休假返回白宫,就中东事务召开军事和外交团队紧急会议。拜登政府强调,伊朗资助黎巴嫩真主党、哈马斯和胡塞武装等反以力量,是中东安全的“重大威胁”。

然而,就向中东各方提供武器和资金支持的数量来看,美国对以色列的供给远超伊朗的对外支持。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最新报告显示,迄今以色列是接受美国对外援助最多的国家,1946~2023年,以色列共接受了约3000亿美元的经济和军事援助,而如今几乎所有的美国援助都用于支持以色列军队。即使是在国际社会强烈呼吁结束加沙冲突的背景下,美国对以色列的武器供给仍源源不断。事实上,美国的如此行为才是对中东安全的更大威胁。

各方都取得重大胜利?

尽管外交机构被炸,但军事报复并非伊朗的第一选择。伊朗在事发两周后才对以色列采取报复性袭击,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这一点。近些年,伊朗国家发展陷入困境,对现状不满的民众越来越多,伊朗决策者担心一旦陷入与以色列的战争,美国不可避免地会参与其中,而这会令伊朗的国家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因此,4月11日,伊朗常驻联合国代表团表示,如果联合国安理会谴责以色列针对伊朗驻叙利亚外交机构建筑的袭击行为,并将肇事者绳之以法,那么伊朗或许就不必要惩罚以色列政权了。遗憾的是,由于美国、英国和法国反对,联合国安理会未能通过谴责以色列对伊朗外交机构袭击的声明。

由于国内愤怒情绪不断升温,伊朗只能选择军事报复。然而可以看出,伊朗并不想令地区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其对以色列的报复性袭击力度有限。袭击前,伊朗曾通过第三方通知美国,称其报復行动将是有限的、低强度的,若以色列不采取暴力反应,伊朗将很快结束报复行动,美国不要卷入其中。袭击后不久,伊朗驻联合国的外交代表团明确表示,伊朗对以色列的攻击“可被视为已结束”,但若以色列再犯错误,伊朗的反应将会严重得多,而且这是伊朗和以色列政权之间的冲突,美国必须置身事外。由此,以色列的反应成为影响事态发展的关键。据报道,袭击发生后,拜登在与内塔尼亚胡通电话时明确表示,美国“不支持、不参与”以色列对伊朗可能的攻击行动,劝阻以色列谨慎行事。内塔尼亚胡随即取消了立即报复伊朗的计划。

从4月14日伊朗、以色列和美国对袭击的表态来看,各方都在努力缓解紧张局势,例如都宣称自己取得了重大胜利。伊朗声称击中了既定目标,报复性袭击取得成功;以色列声称拦截了几乎所有的导弹,验证了自己防空系统的卓越;美国则发表声明“以最强烈措辞谴责这些袭击”,并称美军帮助以色列击落“几乎所有来袭的无人机和导弹”,因此其在帮助盟友抵抗敌人上作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以色列和美国都声称,伊朗的袭击没有给以色列造成任何实质性伤害。如果各方都宣称自己是一场冲突的胜利者,那么后续再发生更严重冲突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未来如何发展

尽管内塔尼亚胡取消了对伊朗的立即反击,但以色列取消的并非还击本身。事实上,以色列“战时内阁”对伊朗报复性袭击的反应存在分歧,有人认为既然美国不支持就不要对伊朗本土发起攻击,也有人力主猛烈攻击伊朗以示威慑。

4月19日,以色列还是对伊朗采取了行动。但截至目前,以色列政府并没有对此加以评论,其军方也拒绝证实此事。受袭后,伊朗表示没有因此遭受损失,当日该国暂时关闭的德黑兰、伊斯法罕两地机场也很快恢复正常。可以看出,两国都有意淡化处理此事。

作为本次伊以冲突的肇事者,以色列应在缓和事态上表现得更为积极。若从国家利益的角度考虑,以色列的最佳选择应是不再主动挑衅伊朗。其实伊朗采取报复性袭击后,以色列大部分民众都反对再对伊朗发起直接攻击以示回应。例如,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52%的以色列人表示不应对伊朗的袭击做出回应,而48%的受访者则希望看到回应,即使这意味着延长冲突;另有74%的以色列人表示如果反击伊朗将破坏以色列与其盟国的安全联盟,则不应反击。

此外,若两国冲突升级导致爆发战争,伊朗虽将遭受重大损失,但以色列的处境或将更糟。伊朗对以色列本土展开的报复性袭击表明,伊朗具备直接军事打击以色列的能力。国土狭小且缺乏纵深的以色列,是否能承受住伊朗的实质性袭击仍是未知,毕竟4月14日伊朗对以色列的打击只是低强度的象征性行动。

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的唯一希望就是美国的介入。然而,一个国家将自己的命运寄托于另一个国家本就是高风险之举。而且,一旦美国被动卷入,当前的中东乱局或将升级并超出地区范畴,这恐怕也不是如今的美国特别是拜登政府可以承受的。

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如果以色列决策者能从国家利益出发,保持住战略理性,避免与伊朗扩大冲突,则有利于缓和当前地区局势。然而,根据既往经验,以色列仍有可能对伊朗采取非直接军事行动,美英及其盟友或许也会在继4月18日宣布对伊朗军用无人机计划实施广泛制裁后,在其他方面再制裁伊朗以显示对以色列的支持。

(作者为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本文成稿于4月20日)

猜你喜欢
报复性内塔尼亚胡拜登
The lie we tell ourselves about going to bed early我们对自己说的早睡的谎言
那些报复性旅游的人都经历了什么
拜登也要打造基建狂魔
普通人拜登
2020年,预测小龙虾产值将超7000亿元!疫情过后,小龙虾是否迎来“报复性”消费?
报复性涨价
内塔尼亚胡获授权组阁
内塔尼亚胡贪腐丑闻引万人抗议
“拜登”献吻拜登
拜登.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