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赋能“千万工程”:作用机理、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

2024-06-11 04:10李昊翔陈董骄
观察与思考 2024年4期
关键词:千万工程数字化数字

李昊翔 陈董骄

提 要:“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部署、亲自指导推动的一项重大战略性决策。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对于新时代“千万工程”的升级跃迁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浙江20 年“千万工程”的实践成效,以“千万工程”迭代升级机制构建为目标,将数字经济引入研究框架,深度剖析数字经济赋能“千万工程”的作用机理和实施困境,结合国内外的案例经验,提炼数字经济赋能“千万工程”的实践进路,可以为深入推进“千万工程”,开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局面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部署、亲自指导推动的一项重大战略性决策,20 多年来,浙江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擘画和重要讲话、指示批示要求,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并不断推向深入,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引领起步,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进而“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①参见傅歆:《“千万工程”:新时代引领万千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南针”》,《观察与思考》,2023 年第7 期。使浙江农村面貌发生了焕然一新的深刻改变,绘就了一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进入新时代,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产业科技革命的尖峰代表,发展突飞猛进,融入各行各业,深刻影响和变革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对于“千万工程”而言,数字经济为新时代“千万工程”建设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因此,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系统厘清数字经济赋能“千万工程”的作用机理和现实困境,对于有效利用数字红利这一宝贵资源,发挥数字经济在推动“千万工程”升级跃迁、迭代赓续上的助推器和催化剂作用,使数字经济成为推进“千万工程”的强劲动力,加快形成全域“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生动局面具有重要意义。①参见傅歆:《“千万工程”:新时代引领万千美丽乡村建设的“指南针”》,《观察与思考》,2023 年第7 期。

一、数字经济赋能“千万工程”的作用机理

数字经济通过赋能乡村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文化繁荣、治理高效、民生普惠,实现“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画卷。

(一)数字经济赋能乡村生态宜居

首先,数字经济促进乡村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和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也促使地方政府下决心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数字基建的投入力度,从而倒逼传统基础设施如交通、水电、房舍、物流的现代化配套建设改造,实现传统村落的现代化迭代更新。其次,数字经济促进村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②《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版,第171页。的新发展理念。数字技术加速了现代化信息的传播和接收,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以及环境先进地区农村的发展成果和美丽图景,通过各类数据终端以图文、视频等形式更直接、更有效地影响村民,从而改变村民以往落后的环境意识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使村民从思想意识和生活习惯上成为乡村绿水青山的自觉守护人和传播者。最后,数字经济促进降低污染物排放,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数字经济不仅在产业结构、生产流程、产品形式、污染排放方面相比传统产业有着极大的优势,从而挤压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的发展空间,优化升级农村产业结构,而且通过对农村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促进乡村现代农业及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升资源转换与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数字经济还可以通过信息化、智能化设备和技术,加强对乡村土地、森林、河湖等生态资源的实时监控预警,科学合理开发乡村生态资源。③参见黄祖辉、姜霞:《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设》,《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 年1月4日。

(二)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兴旺

首先,数字经济拓展生产边界,增加产品供给。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的高传输性、无限供给性的特点,打破了传统生产要素对生产活动的制约影响。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数据资源的融入,乡村传统产业生态得以重构,生产边界极大扩展,产品种类和产量得以丰富和增加。如:数字经济与农村的自然环境、人文风貌相结合,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孕育了农村电商、农村直播、数字技术支持的现代乡村旅游民宿业等新业态,显著拓展了乡村产业层级。其次,数字经济为农村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提高产品质量与附加值。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对农村农、林、牧、渔等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升级,为农业生产提供诸如智能温室系统、智能农业滴灌系统、智能播种收割机、数字化循环水产品养殖系统等高效智能的新型数字化农业系统,不仅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农产品质量,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最后,数字经济加速了城乡产业要素融合,促进乡村产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数字资源的高渗透性加快了信息传输,使经济主体能更便捷低廉地获得生产组织、市场交易信息,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加快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的发展,优化升级乡村整体产业结构。

(三)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文化繁荣

首先,数字经济突破传统乡村文化传播局限,加速乡村文化传输与交流。数字技术凭借其传播速度快、渗透性高、媒介灵活的特性,有效突破文化传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更新再造乡村文化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接收方式。村民借助数字化平台方便、快捷地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创新理论和核心价值理念,加强文化交流,提高思想水平,宣传法治理念,陶冶道德情操,感受文化熏陶。其次,数字经济丰富了乡村文化的表现形式,增加乡村文化吸引力。通过数字信息技术对乡村风貌、乡村生活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演绎加工并通过数字化平台传播,增强乡村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增强乡村文化自信。最后,数字经济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将数字文化产品与乡村传统特色文化元素相结合,打造有影响力的乡村文化IP,实现乡村文化产品供给与消费的数字化升级,更新再造乡村数字文旅产业新发展模式,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①参见陈川:《打造分级分类数字乡村评价标准》,《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 年9 月6 日。

(四)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治理高效

首先,数字经济能有效突破时空障碍,提高组织凝聚力。通过数字平台,基层政府可以精准识别村民的利益诉求,对涉农事务的权力运行进行有效监督,村民足不出户即可随时随地建言献策,强化身份认同和归属感,提高参与度,有效解决乡村地理偏远、人口分布不均、基层组织涣散带来的乡村治理难题,提高基层村民组织凝聚力。其次,数字经济能高效分析海量信息,提升乡村治理决策的科学性。借助数字技术可以对乡村海量数据信息及时收集、汇总、分析、反馈,为乡村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有力支持;同时,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和科学预测,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提高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②参见陈宇轩、章顺:《数字乡村治理的系统集成改革及其风险规避》,《浙江社会科学》,2023 年第5 期。最后,数字经济能构建智能治安网络,为平安乡村建设保驾护航。依靠数字技术构建融合智能远程监控平台、人脸识别信息库系统、智能移动调解系统、乡村法律服务平台的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打通乡村治理“最后一公里”,推进乡村治理“四治融合”,为平安乡村建设保驾护航。

(五)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民生普惠

首先,数字经济有效推动传统公共服务转型升级。通过“互联网+”模式及各类乡村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乡村远程医疗、线上教育、数字养老等领域的服务创新,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共享,改善乡村民生。其次,数字经济创造新的收入来源。数字经济催生农村电商平台、农村网络直播、现代乡村文旅业等乡村数字新产业,为村民创造新的经济来源。通过数字化改造农村传统产业,提高农村产品种类和质量,增加村民收入。③参见李宏伟、张二进:《“千万工程”蕴含哪些乡村生态共富密码》,《理论导报》,2023 年第8 期。最后,数字经济改变村民传统消费方式。通过互联网数字购物平台,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体验世界最新消费潮流,以最优惠的价格“买遍全球”,享受世界各地最新的产品和服务,共享“数字红利”盛宴,改善乡村生活品质。

二、数字经济赋能“千万工程”的现实困境

加快发展乡村数字经济,对于改善乡村生态人居环境,促进乡村产业升级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共享、村民生活富裕富足,实现新时代“千万工程”的迭代升级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但当前数字经济对“千万工程”作用的发挥仍处于初级阶段,受资金投入、人员结构以及费用成本、技术条件等的限制,数字经济赋能“千万工程”仍面临着一系列现实困境。

(一)乡村数字基础设施落后,赋能基石贫弱

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赋能“千万工程”的抓手和平台,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数字经济赋能“千万工程”的能力和成效。尽管我国不断加大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但由于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藩篱仍然存在,“重城轻乡”的理念尚未彻底扭转,城乡投入仍不平衡,乡村数字经济投入不足,加之乡村地理位置偏远,路网建设不完善,导致乡村数字基建设备运输及建设难度较大,导致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千万工程”建设发展需要。2023 年第5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农村网民规模仅达3.08亿,约占全国网民总数的28.9%。浙江作为全国数字经济强省,乡村数字化水平一直居于全国前列,据《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 年)》显示,浙江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达68.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9.1%),连续4 年位居全国首位,但浙江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明显,根据2022 年浙江县域数字经济网络影响力指数显示,排在前10 位的主要是集中在杭州、嘉兴的城区或者距城区较近的区县,而山区26 县及部分海岛县则处于落后位次,排在最后一位的嵊泗县发展水平不到排名第一的杭州西湖区的一半。同样,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宁波,有56.1%的受访对象认为,基础设施不全等客观条件限制了宁波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主要体现在5G 建设等数字乡村基础建设规划滞后,部分自然村和偏远山区无线网络覆盖率低、信号差、网速慢等现象仍旧存在。

(二)乡村数字技术人才缺乏,赋能内驱不足

“千万工程”,关键在人。数字经济赋能“千万工程”需要一大批掌握使用现代数字技术的人才投身其中。尽管目前农村的数字化普及率在逐年提升,但相对于城市,乡村的数字化使用程度和素养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乡村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技术人才短缺,储备不多,缺少人才资源。这主要源于我国乡村人口结构老化,受教育程度较低,数字意识落后,加之现代数字技术公司和高素质数字人才受利益、观念驱动,不愿到乡村入驻发展,导致乡村整体数字化人才缺口及“空心村”情况较为严重,“数字鸿沟”现象仍然存在,数字赋能的内生动力不足。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显示,乡村的老龄化水平明显高于城镇。我国乡村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无法满足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根据《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显示,当前中国数字化综合人才缺口约在2500 万至3000 万左右,这一现象在乡村地区更为突出,高科技人才的短缺一直是数字乡村建设的痛点所在,缺少人才的内生动力,就无法推进乡村数字经济向前发展,这也是数字经济赋能“千万工程”亟待突破的瓶颈之一。①参见胡仙芝:《数字乡村建设:成效、问题与对策——来自对数字乡村建设政策试点的调研和观察》,《国家治理》,2023年第11期。

(三)多元主体协同机制不够健全,赋能合力涣散

数字经济赋能“千万工程”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系统性工作,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加强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凝聚成乡村数字经济与“千万工程”的强大合力尤为重要。但在推进数字经济赋能“千万工程”过程中,出现了多元主体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参与积极性不高、“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利益分配不均衡等问题。具体来看,一是数字经济赋能“千万工程”工作点多面广,管理主体复杂,发改、经信、农业、通信等部门各有侧重、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力;二是参与主体积极性不足,由于长期以来乡村基层工作“单向输出”思维固化,村民、社会组织在乡村治理及发展过程中话语权微弱,大都习惯于被动地接受基层政府管理,①参见徐旭初、朱梅婕、吴彬:《互动、信任与整合:乡村基层数字治理的实践机制——杭州市涝湖村案例研究》,《中国农村观察》,2023 年第2 期。参与“千万工程”的意识和积极性不强。三是数字科技公司互相之间出于维护自身利益及保护商业机密等原因,将乡村数字化信息及相关代码参数视为私产,采用技术手段加以隔离,待价而沽,不愿轻易分享,导致“信息孤岛”现象较为普遍。

(四)乡村数字化应用量少质庸,赋能水平低下

“一件事”场景化应用改革仍需推进,从“一件事”视角出发梳理“千万工程”的核心业务和重大任务还不够全面,缺乏统一的数字乡村综合管理平台,如:益农信息社、村村享、政民通、云上社区等平台系统繁多,数据信息标准不一,缺乏有效整合共享,存在重复建设、功能雷同、集成应用不够等现象,部分核心业务应用仍然存在数据壁垒,“纵横交错、条块结合”的综合协同应用平台尚不完善。地方政府对数字平台的建设还存在重投入、轻运维、轻产出现象。产业链数据共享应用能力有待提高,各地农业数字化改造逐步推进,但产业赋能水平较低,大都以视频监控、数据采集等基础应用为主,对于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服务等其他环节的数据深度分析开发和商业化应用仍显不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化和数字化程度较低,农村电商普遍规模小、实力弱,缺乏龙头带动,未形成有效集聚与成长。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等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不够,城乡差距较大。

三、数字经济赋能“千万工程”的实践进路

当前,世界经济加速向数字化转型,数字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冲击着人们的感官和现实生活,并将不断持续深化。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经济赋能“千万工程”迭代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也是推进乡村共同富裕、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题中之意和必经之路,未来数字经济不断深度赋能“千万工程”将是大势所趋。

然而,随着数字经济赋能“千万工程”步入深水区,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也不断加大,如何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多元协同机制;如何强化赋能基础;如何有效贯通“信息孤岛”,跨越“数字鸿沟”;如何有效解决要素保障以及相关的体制机制问题等,都是亟待解决的,关乎数字经济赋能“千万工程”能否打通堵点,持续健康推进的关键所在。下一步,要以“千村未来、万村共富”为目标,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准确把握数字经济与“千万工程”融合发展的新机遇、新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推进合力;加大数字经济投入,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提高数字应用水平能级,提升乡村数字经济生产力;壮大乡村数字人才队伍,强化人才支撑。

(一)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推进合力

高效推进数字经济赋能“千万工程”,必须有强有力的领导机构统一协调,建立多元主体协同格局统筹推进,破除部门壁垒、利益藩篱及“数字鸿沟”。一是加强领导统筹。各级政府要建立“数字千万工程”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协调发改、经信、农业、通信等部门,统一规划、协同一致、合力推进、定期考核,建立“省级顶层设计+市县联动推广+村社应用落地”工作推进机制,实现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的高效协同。二是加强制度保障。依据国家有关数字经济与“千万工程”发展纲要,统筹制定产业、基建、财政、金融等领域配套政策措施,出台有关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发展、数字人才引育等配套政策。三是加强多元参与。一方面基层政府要积极重构自身角色,优化服务流程,增强实干能力,在规范“千万工程”建设及数字经济发展、引领村民积极参与中要着力发挥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村民“公共精神”建设,破除村民的“自私”“自我”意识,使其自觉主动地参与“千万工程”。四是加强数据协同。基于需求导向、问题牵引,梳理“千万工程”的核心要素和重大任务,进一步整合区域纵横条块间数据,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乡村数据资源使用,促进各主体协同挖掘数据的内在价值。强化政府、民众及企业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畅通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避免重复浪费。规范统一乡村数字应用,要融合乡村事务各个方面,统一技术标准、格式规范、接入端口等,形成数据贯通、产品共享,业务、部门、系统协同的大平台,实现乡村数字经济协同联动发展。

(二)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数字基建

提高数字经济赋能“千万工程”的水平,必须补齐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短板,夯实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根基。一是加快推进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乡村数字基建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层层压实考核任务,加快乡村光缆宽带、5G 基站等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换代与普及覆盖,加快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遥感技术等最新一代数字技术应用,加快建设推进未来农场建设。加快乡村益农信息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等基层服务站点的布局普及,拓展服务功能和范围,提供公共服务的村级初审和代办,方便村民足不出村即可办理就业创业、医疗保障、社保优抚、法律服务等涉农事务。二是加快乡村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最新的数字信息技术,加快推动乡村农业生产、公路、物流、电网、水利等领域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智慧养殖、智慧农村公路、农村电子商务等未来数字化应用场景。三是推进乡村数字协同应用平台建设。完善建设乡村数字协同应用平台,加快业务数据和信息资源整合互通,做好“三农”基础数据采集、更新,加快基础图层构建,实现农业农村数据上下联通、一体共用,提升农业农村数字化管理与服务能力。①参见秦秋霞、郭红东、曾亿武:《乡村振兴中的数字赋能及实现途径》,《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 年第5 期。

(三)提升数字应用,激活乡村产业

数字经济赋能“千万工程”,促进产业兴旺,必须提高数字信息技术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应用水平和融合能级,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质量。一是要提高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融合度。加强乡村数字产业培育及全产业链建设,尤其要加大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应用,提高应用能力,提升农机装备服务管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种养殖业等基础性生产及服务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努力实现农业标准化管理、自动化生产、信息化控制。二是推进农村电商,强化乡村产业流通链、供应链韧性。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推进快递网点和电商配送行政村全覆盖。加快农产品销售物流体系数字化改造,提升农产品流通、销售过程中的数字化水平,要加快物流配送、品牌培育、营销推广等流程的数字化应用,助力提升农产品品牌效应,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三是深化农村数字金融普惠服务,激活农村产业发展。创新线上惠农金融产品,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办理贷款,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方便、快捷的基础金融服务;通过创新“金融+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实体”等融资模式,运用数字金融平台对供应链上的农业企业、农户进行“数字授信”“数字担保”“数字保险”,为农业提供足额、便捷、便宜的融资服务,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金融支撑。①参见李丽莉、曾亿武、郭红东:《数字乡村建设:底层逻辑、实践误区与优化路径》,《中国农村经济》,2023 年第1期。

(四)加强育才引智,强化人才支撑

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则是使用科技与创造科技的、最重要的驱动力。数字经济赋能“千万工程”,必须打造乡村高素养数字人才队伍。一是建立多维度数字化人才保障机制。实施“两进两回”行动,广泛吸引数字化人才下乡创业,为归乡人、新乡人破除户籍、就医、子女教育等政策壁垒,提高薪资待遇,夯实留乡基础,加强精神荣誉和社会地位激励,从根本上解决引得进、留得住的问题,实现高素养数字人才扎根乡村安居乐业。二是加强乡村基层数字化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开辟专门场地,开设数字经济方面的专题培训班,实行产学研相结合,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基层干部和农技人员等进行技能培训并颁发结业证书,相关乡村数字化领导工作须持证上岗,打造农业、信息互融互通的新时代乡村人才队伍。三是加大乡村数字经济知识教育普及力度。通过开设数字经济与乡村建设教育宣传栏目及讲座等,营造良好的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氛围,提高村民对数字经济的思想认识。加强村民移动手机应用、网络销售、购物等数字化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培训,使农民参与到数字经济实践中,切实感受“数字红利”,提高自身获得感,从而自觉转变发展思想,自觉接受和学习数字经济相关知识。同时,要注意以农村和农民实际需求为导向,简化应用软件使用程序,实现乡村干部和广大村民一看就懂、一学便会,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提升数字素养。

“千万工程”是实现乡村振兴和新时代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数字经济是新时代“千万工程”迭代升级和跨越发展的催化剂和加速器,谋划实施好数字经济全方位赋能“千万工程”,未来中国各地农村“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美丽盛景可期可待。

猜你喜欢
千万工程数字化数字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解码浙江“千万工程”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千万工程”造就万千“美丽乡村”
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面上铺开
答数字
中国浙江“千万工程”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