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望与凝视

2024-12-15 00:00魏一
国画家 2024年4期

一直以来,雪域高原以画不尽的纯净、神圣与崇高的特质,令人心神向往。以藏族人民为题材的美术作品为中国现当代美术创作的演进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审美动力,是现当代美术史中至关重要的视觉文化记录。正因如此,这些藏族题材美术作品既是一部雪域高原社会发展变革的图像史,也是这个时代美术人文思想的典范。南海岩作为描绘雪域高原藏族人民形象的代表艺术家,作品不仅记录了藏族地区物质生活的变迁,也深刻地描绘出藏族人民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显现出的民族品质与时代精神。正是对藏族题材时代精神的表达与语言的探索,促成了南海岩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从而形成了新的审美转向与时代标志。

水墨人物画的独特魅力,在于继承传统与探索创新,在于传统笔墨的精神意象与写实造型的深刻内涵之间显现出的充盈活力。正如南海岩对艺术创作的态度,不满足于过往现实主义的创作路径,在承续传统文化与借鉴西方艺术的相互融通中不断探研。在他的作品中,笔墨间透露出的是敦厚磅礴之气,是厚重淳朴的乡土气息与严谨扎实的造型写实之风。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传统水墨人物画,到21世纪之后以彩墨展现丰富群像记忆的藏族人民题材作品,我们可以明晰地看到南海岩在逐渐超越传统水墨画的固有形式,在以传统宣纸为载体的传统水墨画的基础上,嫁接西方古典写实技巧,造型突出体积感,笔墨叠积厚实,试图强化画面中光与色的表现力,以酣畅的笔墨、浓酽的色彩、若隐若现的线条、厚重坚实的造型突出表现藏族人民的人文形象与人文精神。

对于客观物象进行判断把握的精确性和概括力,往往源于艺术家对本体认知的敏感度。除对传统绘画研习之外,早年师范学校系统全面的造型训练赋予南海岩对于人物画的敏感之眼。静心研读南海岩多年在藏族地区完成的速写草图,我们不难发现他具有的微观视角观察力与写实再现能力在其人物画创作中占据的地位,他的艺术独创性在于其艺术创作拉开了现实场景和真实体验之间的距离。我们欣赏他的画作,如《醉恋母亲河》和《梦中卓玛》等,并不在于艺术家描绘了怎样真实的场景,而是这些我们都曾熟悉的视觉经验如何在艺术家手中被赋予了意趣与灵魂,营造出象外之意的审美空间,这正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以意观照对象的审美转化。南海岩擅长用一种严谨专注而广阔浪漫的视角面对现实物象,撷取其中的真实视觉体验,进一步提炼升华为胸中意象。也正因如此,才能让现实场景成为画面中情愫律动的诗意风景,将藏族人民朴素、纯净、虔诚的精神品质诉诸笔端。

现当代表现藏族题材的美术创作主题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方面,描绘雪域高原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景象,给城市快节奏下的观者以心灵与审美的洗涤;另一方面,探寻藏族人民在远离现代文明的生存状态下的精神品质,从而突出表现当今社会中人们逐渐淡化甚至消失的民族品质与精神。南海岩连续二十余年深入藏族聚居区,以纯真朴素的藏族人民形象作为艺术创作实践的着眼点。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质朴虔诚的藏族人民肖像、藏族人民高原生活的纪实情境,抑或藏族人民宗教信仰的朝圣景象,都作为典型元素贯穿于作品之中。在传统水墨赋予的意境与西方艺术追求再现可能的表达之间,他反复实验,探寻出一种适合表现藏族人民形象的当代性语言。追求绘画载体中材料运用的极限,成为南海岩几十年来冥行擿埴的方向。正如南海岩所言:“要发展中国绘画中的人物形象,必须具有现代人物绘画的写实能力,不能仅停留在古老的造型和技法上。我们只有掌握和利用丰富多彩的绘画语言,吸收借鉴西画中的有益因素,把它融会贯通到我们自己的民族艺术中去,有步骤有计划地创新技巧,总结科学的造型观念,在整体把握上多下功夫,在实践中多磨炼,才能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南海岩探索出一套适宜展现藏族风情的表现技法,描绘出一系列发掘西部地区审美意蕴的艺品佳作。朴素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共同建构起艺术创作的视觉样貌,这里并非视觉审美下的形式笔墨,而是在人文主义的情怀中延展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精神意蕴。历代藏族人民生活在环境艰苦的雪域高原却依旧创造出如此瑰丽多姿的藏族文化艺术,藏族人民特有的民族性格、风土人文、宗教情怀等都赋予艺术家新的审美资源与艺术动力。对于艺术家南海岩来说亦是如此,他曾在作品《晨韵》中题道:“对于未来者,西藏是个令人神往的佛界净土;对于在此者,西藏是一种生活方式;对于离去者,你这曾经的家园令人魂牵梦绕。” 南海岩的作品多是描绘藏族地区人民平凡而日常的生活,如作品《阳光璀璨》、《春的企盼》(图1)、《尘》、《盛世吉祥》,画面中将壮丽雄伟的自然景象与藏族人民日常生活、宗教习俗活动等场景融合,着眼于描绘刻画藏族人民与高原自然风物的诗意恬淡的生活氛围。画面中道具的选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表现,在和煦的氛围中传达着层层温馨与诗意。诚然,这些画面渲染的诗意情调与深刻寓意都在彰显“诗意的栖居”的真谛。

创作题材与技法手段的大胆尝试使水墨造型与艺术语言保持鲜活性,往往源于艺术家时常超越当前创作实践的自觉性。南海岩2018年创作的《醉恋母亲河》(图2),采用水墨与重彩反复叠加的方式,画面中营造光感变幻与丰富水墨肌理的探索又有所融创,画中人物肖像以点彩技巧塑造其质感、量感与空间感,既不失对造型的精准把握,又有浑朴之气的贯注,表现出天地造化的宽厚与雄强、黄河源头的祥和与璀璨、个体生命在自然中的亲近与安然。时至今日,南海岩穿越青藏高原,翻过喜马拉雅山脉,走访南亚,寻艺探源,在民族友谊的交流中指向一种更为精深的艺术境界。在他近年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如《心随天籁》、《醉舞狂歌》(图3)、《印度舞》等作品,人物的样貌、服饰、背景等方面的处理依旧保持原有的技法效果,但更加注重描绘运动中的体态,以表现人物的姿态和韵律,形成强烈的视觉动感。

现实主义题材人物画在进入当代艺术语境后呈现出独特的、多元化的发展路径,但创作者真情实感的注入仍是不可或缺的。南海岩遵循着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与价值观念,向传统、向自然、向生活学习,以观察所见付诸写生,再将写生草图等素材加以整理,这是作为人物画创作的必经阶段。艺术家重视情感,以观察生活体悟人生,释放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感悟民族社会变迁,使内心与民情自然相通。薛永年曾评价南海岩的作品:“他的人物画大多取材于雪域藏民的生存状态,多作肖像式的人物,或者兼具民族风情的人物,以一种平易的方式、来自敏锐观察的深情感受,自然而没有矫饰地描绘对象的生存状态、人性之美与内心憧憬。他的人物肖像,有艰苦生存条件的痕迹,有民族性格的纯朴、真诚、开朗、坚强、沉稳、凝重、庄严,更有乐观顽强的生命。”综观南海岩近些年的创作,《奶酒醉飘香》《抱朴含真》《醉归踏月山歌清》等作品是对现实生活与真实景观的发掘与再现,其审美视角也在不断转换,表现出艺术家对于民族、时代乃至人性的深度思考。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作为凝望人生之路的一种方式,南海岩的人物画是基于民族情感的体察与凝视而产生并深入的。这种思想意识的高度,使艺术家保持着关怀当下的诉求与反思,其人物画浸透着浓郁的民族气息与时代精神。他将藏族人民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显现出的民族品质与民族精神立体化,这既是南海岩自身的个体体验,更是雪域高原千百年来审美文化的显现,并将永远成为一种神圣而崇高的向往。我们坚信,即使绘画艺术在多元共存的创作语境中发展变革,其审美追求与艺术品格也必然随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脉搏而不停地跳动。在此层面上,南海岩的彩墨人物画正是在探索一种以中国画表达的思想观照、民族意识以及当代转换的可能性,进而激活与延展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